加强高端人才引育。大力实施“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依托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江阴市场、麻省理工学院产业联盟等引智平台,引进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等国内外顶尖人才6名,力争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7.5万人。推进科技人才平台建设,新增“外国专家(海外工程师)工作室”3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引导企业学习借鉴海澜“凤凰计划”、法尔胜“泓英计划”等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培养紧缺型技术人才和新时期“江阴工匠”,新增高技能人才6000人。切实解决人才安居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就学、证照办理等需求,打造满足个性化服务、实现全方位覆盖的人才保障体系。
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区域竞争优势
全面深化、系统总结集成改革的经验做法,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高水平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推进各项重点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审批服务便民平台,切实提升“2440”审批服务成效。完善综合执法体制,厘清权责关系,建立健全跨区域执法协作联动机制,着力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扎实稳妥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全市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探索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规范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三会”治理结构和运作机制。推进环保垂直管理,完善环境监测水气一体化“天网工程”,深化排污证改革,持续提升环境监测治理水平。探索实施第三方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努力破解高危企业安全监管难题。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专科联盟发展。稳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放大“集团办学”效应,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拓展对外开放空间。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全面加大对接上海力度,有序推进锡澄一体化发展。认真落实稳外贸各类政策,培育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出口品牌,加快外贸转型出口基地建设,着力拓展新兴市场,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等国内外展会,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装备,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本土优势企业走出江阴、走出国门,开展产能合作、推进技术并购、拓展发展空间,完成对外投资总额6亿美元。着力提升港口能级,推动江阴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运作,全年新增2个对外开放泊位。加快江阴电子口岸商务开发,提升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水平。
提升园区发展质效。突出园区在产业转型、项目招引、科技创新、基础建设等领域的担当作为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开放园区继续当好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扩大开放的主阵地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高新区要紧紧围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优化发展规划,探索园区经营,努力在重特大项目落地、创新型企业培育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以特钢新材料为特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为支撑,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为战略布局的产业发展新体系。青阳园区要更大力度推进拆迁清障、基础建设、项目招引,加快成为产业发展拓展区、锡澄一体化样板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现代园区管理实验区。临港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区镇街园一体化管理优势,依托港口、综保区、科创园、智慧园区、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等平台,统筹发展保税加工物流、跨境电商、风电海工装备等新兴业态,加快培育远景能源、双良节能及光催化等企业为龙头的特色产业集群;借助高水平大学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功能配套、提升园区发展品质,打造竞争力一流的国际化开放园区。靖江园区要按照建设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的目标要求,做强做大船舶制造、金属材料、重钢结构、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和港口物流等六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各镇街工业集中区要优化规划布局,盘活存量资源,提升产业层次,努力实现集约化、特色化发展。
四、坚持城乡一体,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全面实施城乡建设“1310工程”,统筹推进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化有特色美丽宜居城市,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