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力争突破7亿美元;研发投入占比力争达到2%;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全省领先,化工园区整治通过省级验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围绕市委确定的“八大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集聚高质发展新动能。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引领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加快形成,作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一带一路”支点城市,连云港更应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奋斗精神,再扬开放风帆,矢志改革创新,勇立时代潮头。

  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开放。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东方起点和中西部最便捷出海通道的优势,*推进经贸、旅游、科技、文化等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向东开放,打好“徐福”牌,以日韩、东盟为主要目标,密切经贸往来,探索建立日韩中转物流基地,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携手打造利益共同体。加快向西开放,拓展“西游”路,以上合组织国家为重点,完善陆桥物流节点布局,持续深化通关合作,精心打造国际班列品牌,扩大两基地、出海口功能辐射面,拓展产能和商贸合作。构筑开放新平台,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集成创新自贸区试点经验,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连云港“试验田”建设。积极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收益共享机制,将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真正建成中西部地区的出海口和进出口产品加工基地。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锻造一支有“三头六臂”“七十二变”本领的专业招商队伍,瞄准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以商引商,加快招引基地型、龙头型、标志性重大项目。市开发区努力打造现代开发园区的“升级版”,徐圩新区加快形成石化产业新高地,高新区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各类开发园区明确主攻方向,加快形成千亿级、百亿级的“雁阵”梯队。大力拓展对外贸易,推广跨境电商“两平台、六体系”做法,推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全面整合展会资源,精心组织“连云港博览会”系列活动,打造“一带一路”交流合作高端平台。

  宽领域深层次推进改革。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精准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优化企业债务结构,落实降成本各项政策,继续实施一批补短板项目。进一步增强企业能动性,提升产业链水平,推行公平竞争审查,畅通经济循环。结合市县机构改革,深化交通、城管、文化等综合执法改革,抓好财税、金融、价格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坚持放到位、管到底、优服务,*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建立以信用承诺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不见面办”,全面提升“一网通办”水平。加强国资国企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理顺体制,压缩层级,做强主业。推行PPP等模式,加快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重视农业保险和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推行农田托管,进一步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多主体大力度推动创新。建设重大创新载体,推进中科院大科学装置项目,规划燃气轮机产业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企业研发机构20个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新技术企业85%以上建有研发机构。开展“三千”技改行动,实施重点项目328个,建设智能制造项目65个,新认定中小型科技企业10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件。提升科技服务水平,落实企业研发扶助政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推动众创空间发展。引导更多资本投向新兴产业和初创企业,发放“苏科贷”2亿元。新增省级以上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2家,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3000人、高技能人才4000人。

  (二)突出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壮大实体经济。紧抓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毫不松懈抓项目,持之以恒抓投入,加快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重点产业中心,产业投资力争完成1300亿元,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