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共同发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融合,“合肥制造”正加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一年来,我们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聚力产业创新,推动“三个变革”,培植起高质量发展的厚实根基。
(三)攻坚突破,改革开放持续发力。以优化环境、提升效能为着力点,“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展开,“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3日、不动产登记5日办结,新登记市场主体20万户。实施国有资产分类监管,国有资本引领产业升级、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306个村居完成“三变”改革。医疗卫生和医保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市、县两级医改(医保)管理机构全部挂牌成立。开放平台功能持续提升,合肥中欧班列开行182列、增长1.6倍;水运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万标箱;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口岸开检;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试区保税、直购进口业务开通;出口加工区进出口额位居全国第3。招大引强成果丰硕,完成招商引资3000亿元、增长9.1%。对外合作交流取得新进展,荣获“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获批全国首家“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深化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合作,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出台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纲要,加强与皖北结对合作,合阜产业园在全省援建考评中名列第一。一年来,我们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添活力,展现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
(四)提质提品,城市功能持续完善。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商合杭、合安高铁加快建设,新合肥西站完成设计方案,南站南广场工程主体结构完工;滁淮高速、集贤路互通等竣工通车,德上高速合枞段、岳武高速东延无岳段开工建设。引江济淮工程全面建设。启动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东部新中心、空港国际小镇等重点片区规划。持续推进大建设,新建续建工程1248项,完成投资529亿元。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日均客流达42万人次,扫码乘车成为现实;3、4、5号线和1号线三期工程进展顺利。铜陵路、阜阳路高架北延、长江西路快速化改造建成通行,南淝河路、龙岗路等开工建设,首批12个城市拥堵点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建成公共停车泊位5348个、充电桩9582个,公交都市创建*推进。长江中路、科学岛路等一批精品道路加快实施,金寨路高架等景观亮化工程顺利完工。开展城市“大综管”试点,数字城管水平显著提升。一年来,我们坚持提升城市品质,在有温度中建设,在求精度中管理,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五)统筹协调,城乡融合持续深化。扎实开展脱贫攻坚“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不断提高精准脱贫质量,“十大工程”省定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减少贫困人口2477人。实施乡村振兴工程,一批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00家,“三品一标”发展到957个,长丰草莓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粮食产量突破300万吨,虾稻综合种养面积突破20万亩,肉蛋奶及水产品总量超过93万吨。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70个中心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房3703户。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纵深推进,建成18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超额完成10万户农村改厕任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379公里,肥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大力实施土地整治,连续20年实现占补平衡。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建设任务,解决26.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一年来,我们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六)标本兼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制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合肥)经济带实施方案、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狠抓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顺利推进,建成胡大郢、于湾污水处理厂,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创新实施“排长制”,新建雨污管网559公里,双桥河、派河2条重污染河流消除劣Ⅴ类。突出抓好烟花爆竹禁燃、餐饮油烟专项整治,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4%、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开展地表水、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试点。城市十大公园和环湖十大湿地启动建设,四级“林长制”实现全覆盖,全年植树造林6万多亩、城镇绿化1377万平方米,新增绿色长廊240公里,新建花境528处。一年来,我们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铁腕治污,坚守生态底线,绘就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