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抓统筹、强基础,城乡宜居水平显著提升
基础设施全面加强。投资1.91亿元,完成高效节水灌溉、牧区水窖、农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14项重点水利工程;积极推进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圆满完成耕地保有量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实施22.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6万亩盐碱地改良,完成投资2.2亿元。国道331、335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99亿元;建成农牧区公路170公里、县乡道安防工程166公里,被评为“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级示范旗。投资1.28亿元,完成贫困村通动力电、偏远农牧区用电升级改造等7项工程。投资5000万元,实施4G网络覆盖建设、农牧区光纤网改造等项目,通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城市功能更加完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城市社会环境和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绿化亮化等工程有序推进。启动实施平房区综合整治改造和巴音街南、五金街坊907户等棚改项目;新建粮食局院内、政务服务中心等3处停车场,实施沥青道路5.1公里、供热管道4.8公里、污水管网2.4公里等市政工程。完成城区绿化6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7.9%,城市绿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牧区环境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完成14个中心嘎查村环境卫生提升改造,新建公厕50座,户厕改造
1000户,建成1处生活垃圾处理场、41处村级生活垃圾处置点和5处污水处理试点,呼勒斯太、巴音乌兰煤改电清洁能源供热工程投入使用。实施重点区域绿化4500亩,发展经济林3000亩,完成德岭山四义堂、乌镇等示范村庄绿化改造提升工程,乡村宜居水平进一步提升。
(七)抓民生、增福祉,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全年用于民生支出22.0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63%。
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成投用,入驻企业、商会23家,带动扶持317名农牧民、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创业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90人,农牧民转移就业8516人,组织就业创业培训97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0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异地就医结算全面推开,打通服务参保患者“最后一公里”。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征缴社会保险费6.17亿元,累计支出6.05亿元,社保覆盖36.93万人次。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开展,发放低保、医疗等各类救助资金5130.39万元。双拥优抚工作持续推进,发放慰问、抚恤等补助资金463.6万元。分配保障性住房747套,发放租赁补贴584.49万元,改造农牧区危房28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民兴教工程成效显著。2018年汉授高考本科上线230人,上线率57.5%,最高分突破600分大关;蒙授高考本科上线25人,上线率67.6%;中考满分学生44名,满分率连续两年居全市第一。乌拉特中旗足球馆完成装修,第三幼儿园开工建设,办学条件持续改善。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持续推进名师履职工程,培训教师2000人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全面推进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妇幼保健院、蒙中医医院、楚鲁图卫生院建成投用,旗人民医院住院楼正在室内装修,乌梁素太、石兰计、宏丰卫生院项目加快建设,成功创建为自治区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旗。加快推进全国健康促进旗创建和医共体改革,不断强化蒙医药中医药工作和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乌拉特中旗草原生态旅游节暨第七届鸿雁文化艺术节、中蒙文化交流周、农牧民运动会等系列文体活动,协助《鸿雁》剧组完成外景拍摄工作。乌兰牧骑事业不断发展,被评为全区一类乌兰牧骑。乌拉特蒙古族服装服饰力夺自治区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一金三银”,品牌效应进一步突显。新忽热古城安保和抢险加固项目加快建设,非遗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新增自治区级非遗项目3项、非遗传承人4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县级一级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县级二级馆。自治区首批、全市首家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巴音、乌兰、川井电视发射站建成运行,广播影视固边工程走在全区前列。海流图中老年人活动场、巴音乌兰、温更体育馆和一中、蒙幼等4个笼式足球场建成投用。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