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第三产业发展壮大。朱碌科杂粮批发市场投入使用,邮乐购、乐村淘等电商平台扩大布点,覆盖全县的农副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逐步完善。加快推进牛河梁、天秀山、燕长城等景区规划设计和提升改造,我县被授予“辽宁省乡村旅游贡献奖”,小平房村被推介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积极防范金融风险,注重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杠杆作用。农村信用社改制在全市率先完成,建平农村商业银行挂牌运营。

  三、坚持不懈强基础、促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乡基础建设成效明显。建设完善繁荣路、瑞兴街、河东街等22条、40余公里城区道路,中兴大桥、小平房大桥建成通车,牤牛河城区段得到初步治理,北山森林公园、南山公园和生态湿地公园初步建成并陆续开放,城区新增水面超过1000亩,新增公园绿地超过1500亩,种植乔、灌木135万株,安装路灯600基杆,新建交通岗51处,安装城市智能化抓拍系统57处,“一环四横八纵”路网和“一河三带九园”生态景观体系基本形成。改造老旧小区5万余平方米,实施房地产开发近30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536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升,城市形象明显改善。奎德素、张家营子等乡镇建设公园绿地17处,全县小城镇面貌有所改善。围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70公里、“一事一议”村内户外道路163公里,其中总长80.3公里的“大三线”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城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标兵,有序推进城区“5+1”管理模式。扎实开展占道经营、露天烧烤、停车秩序等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建设66户、2300平方米,城区“脏乱差”问题持续改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美丽乡村7个、环境优美村(社区)50个,55个行政村专项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整改工作要求,取缔1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13台,淘汰黄标车386辆,涉矿、涉林等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初步整治。设立各级河(段)长422名,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投入使用,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工程即将竣工。新修水平梯田7500亩,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3750亩、矿山环境恢复治理1342亩、历史遗留废弃矿坑治理210亩。我县被评为“国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并获奖用地指标1000亩。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通过考评验收,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四、锐意进取抓改革、促创新,发展活力充分**

  ——营商环境建设不断优化。行政审批中心易址搬迁,新增使用面积近3000平方米,更加利企便民。精简审批事项和要件,“建平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积极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改革,建立健全“先照后证、一照一码、多证合一”及“一照通”工作机制,坚决整治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问题。为33户重点企业发放“服务绿卡”,集中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对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466家,拉动就业1.6万人。

  ——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商品房去库存22.4万平方米。“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依法取消调整行政职权8项。事业单位改革、园区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完成93个村清产核资工作,26个乡镇场建立金库并上线运行,乡级财政收入完成1.5亿元,超过定额41.3%。

  ——创新创造活力逐步增强。大力实施“大学进园区进企业”等人才引进工程,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39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5人、域外专家团队5个,其中南京农业大学与我县共建炭基生态农业产业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与盛德日新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新增科技中小型企业15家。改造建设1.2万平方米的“双创”孵化基地,入驻小微企业50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健康开展。

  五、千方百计惠民生、促和谐,幸福指数持续提高

  ——脱贫攻坚扎实开展。*实施“五个全覆盖”扶贫举措,建设扶贫产业园90个,其中54个实现分红297.85万元。完成危房改造881户。修建扶贫路近80公里。发放教育扶贫资金1255万元,救助贫困学生1.5万人次。健康扶贫兜底报销9600万元,惠及7900人次。认真开展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和“五个走遍”,全面落实“十大举措”,全县贫困发生率由“十二五”末的6.8%下降到目前的1%,贫困退出工作接受第三方评估和省直行业部门验收,贫困县摘帽工作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