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18日在杭州市西湖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刘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新一届区政府开局之年,也是西湖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全力打造全面小康全域美丽全民幸福的首善之区”奋斗目标,在中共西湖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想明白、干到底”,大力实施“五大行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顺利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勠力同心,大力实施“美丽西湖行动”,全域整治、全面剿劣、全力拆违,把美丽写在了西湖大地上。一年来,全区上下蹄疾步稳、稳中求进,大力实施“转型升级行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形成了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一年来,全区上下真心为民、全心惠民,大力实施“幸福西湖行动”,抓投入、求创新、优服务,让幸福**在群众的心坎上。一年来,全区上下栉风沐雨、夙兴夜寐,大力实施“平安西湖行动”,优机制、强责任、防风险,确保了西湖大地一方平安。一年来,全区上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大力实施“西湖先锋行动”,重实干、强队伍、优作风,汇聚了迈入新时代的磅礴之势。

过去的一年,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5.54亿元,增长7%;财政总收入245.23亿元,增长10.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98亿元,增长10.88%;固定资产投资488.98亿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7.4亿元,增长10.5%;市外到位资金255亿元、浙商回归资金155.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29%、192%和104%;自营出口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82元,分别增长7.8%和11%。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一批荣誉称号。

(一)大力实施“转型升级行动”,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空间规划更加完善。围绕省市决策部署,分区规划编制完成,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轨道交通、低效空间利用和景观提升五大规划课题全面完成。龙坞、小和山单元控规获市政府批复。双浦新区控规修编进一步完善。紫金港科技城瞄准城西科创大走廊龙头目标,邀请国际一流团队完成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色小镇加快打造。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如期交付使用,成功举办2017云栖大会,吸引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近15万人次参加,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北斗卫星应用创新平台、中德未来智造等一批优质项目顺利落户。龙坞茶镇葛衙庄工业园区成功转型为茶文化产业园并精彩亮相,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永久会址落户工作扎实推进,美誉度不断增强。艺创小镇代表中国唯一文创平台参加中英艺术创意产业**论坛,提升了西湖的国际影响力;象山艺术公社加快建设,瑶光影视传媒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支付宝大楼、西溪谷财富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区块链产业园顺利开园,网商银行等项目加快建设,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区正式开街,首届全球并购金融白沙泉峰会成功举办,浙江大健康产业等一批优质基金顺利入驻,基金管理规模超千亿元。云谷小镇城市设计顺利完成,单元控规上报审批,阿里云计算产业园全面开工。紫金众创小镇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日益加快。

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实施“万企集中上云”行动,1.2万家企业实现上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增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企业25家,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326.43亿元。加快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建设,成功举办2017中国设计智造大奖颁奖典礼等品牌活动,6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重点文化企业,获评全省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389.76亿元。坚持旅游国际化、智慧化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旅游全域化战略,成功入围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名录,打造省**景区村庄10个,云栖小镇获评3**景区,龙坞茶镇、艺创小镇通过4**景区评价,双浦镇列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名单,顺利举办开茶节、花朝节等特色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496.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1.59亿元,分别增长10.77%和12.15%。

实体经济加快振兴。坚持创新驱动,*实施“四换三名”“四转”工程,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0家。成功出让工业用地363亩,养生堂总部等项目顺利落地。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147.89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5%。

现代农业打响品牌。流转土地2.67万亩,复垦土地2627亩。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引进双浦和三墩两个总投资21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成为西湖农业的金名片、杭州主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征迁出地再创新高。坚持“真保护、实恢复、强管理、优利用、快实施”,以双浦、三墩为重点,全面实施全域整治,土地要素的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全年累计征地5382亩,做地4226亩,出地1188亩,垦造水田1283亩,增加占补平衡指标1849亩。创新10%村级留用地合作开发模式,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首批28个项目完成集中签约。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瞄准信息经济、生物医药、军民融合、智能制造、卫星航空等产业,持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8个。成功举办4批重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总投资达1100亿元,中船重工海洋信息装备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顺利签约。

人才资源加速集聚。*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西湖大学云栖校区正式开学、云谷校区筹建进展顺利,与国科大、浙大、中国美院等名校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推进区“325”人才计划,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918人、创新创业团队79个,新增“国千”“省千”、市“521”计划29人。扎实开展人才基地、人才园区建设,着力优化人才创业环境,新增省市级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49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市级孵化器4个,发明专利授权量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楼宇经济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楼宇在西湖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特色楼宇打造力度,通过实施协税护税、招优引强、品质楼宇、管理服务四大工程,迁入优质企业50家,新增税源7.1亿元,形成了税收亿元以上楼宇18幢、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90幢的经济规模。“凤凰行动”计划取得新进展,新增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等挂牌企业11家。

为企服务更加有效。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开展为企服务竞赛活动,加强区领导、镇街、部门联系重点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机制,累计走访服务企业4900余家次,妥善解决问题2400多个,全区上下“重商、亲商、扶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大力实施“美丽西湖行动”,城乡面貌极大改善

“城中村改造”创造奇迹。把城中村搬迁作为“美丽西湖行动”首场硬战,坚持依法依规、公正阳光、干部带头、强势推进。全年共整村签约35个,涉及住户8322户、企业535家,其中27个村完成清零,搬迁速度屡破纪录。开工安置房9014套,完成回迁安置2684户5298套。与此同时,以拆改促转型,白沙泉等区块华丽蜕变,益乐新村等一批城中村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样板。率先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全域整治、立体整治、彻底整治,完成三墩华联、双浦灵山等13个村5745户美丽乡村建设。累计立面整治1490户,改造庭院4206个,提升道路391条,构建景观节点142个。实施田园清洁行动,清理土地2.38万亩,清除堆积物183万吨,园田化改造1.3万亩。坚持凡矿必治、凡治必成,全面完成之江地区13个废弃矿山主体工程治理,生态复绿6.4万平方米。经过整治,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到了“还大地母亲以美丽容颜,为百姓带来美好生活”,成为杭州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和示范。

“三改一拆”突破历史。坚持凡违必拆,凡拆必尽,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迅速的行动、最过硬的作风向违法建设全面宣战。滚动开展存量违建大排查,实施三轮拆违攻坚行动,拆除各类违建2.32万处450万平方米,环境脏乱差全面扫除,安全隐患有效消除,发展空间持续拓展,群众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完成旧厂区改造12.9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造162.3万平方米,分别为市下达年度计划的198%和427%。

“五水共治”成绩斐然。坚持大格局谋划、高标准推进,实施267个年度治水项目,系统开展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举措,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富春江北支江疏浚工程奋战165天建成通水,彻底解决困扰之江地区41年的引水问题。三墩地区生态修复工程仅用68天竣工通水,极大地提升了三墩地区河道水质。通过全区上下的奋力拼搏,全区37条劣V类水体河道全部通过省市验收,跨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评价结果均为优秀,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小城镇整治”有序推进。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实施5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按照“一镇一品”的原则,全面完成了规划编制。周浦、袁浦两个小城镇整治项目已经收尾,龙坞、留下、三墩等项目进展顺利。

“美丽家园”加快实施。坚持品质优先、民生至上,全面实施18个住宅小区提升改善工程。府苑新村等15个小区相继完工,其余3个即将完成。全年整治老旧房屋780幢,新增地面停车位1422个,扩绿15万平方米,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了民心工程。

“危旧房治理”成效明显。坚持逐幢鉴定、逐幢会审、逐幢治理,综合采用腾、拆、修、控等方式,治理危旧房654处38.6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重大项目全面推进。坚持项目为纲,大力实施“10500”行动,举行4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涉及总投资746亿元。230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和88个社会投资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力实施西溪路整治工程,全面完成沿线村社企业搬迁退让,景观大道精彩亮相。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启动前期,铜鉴湖大道、之浦路三期、之江净水厂一期相继开工,西溪银泰城建成开业,马塍路整治、彩虹快速路西延、文一西路西延等项目有序推进,6个公共停车场1335个泊位竣工启用。省旅游培训中心搬迁、回迁安置房权证办理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顺利破解。积极配合省市实施轨道交通等项目建设,地铁2号线全线开通运营,标志着西湖进入地铁时代。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实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提升“四化”长效管理标准,数字城管和街面保序工作考核保持全市前列。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空气质量保持杭州主城区领先水平。坚持重心下移、综合监管,道路、市政、河道等养护水平有效提升,入城口等绿化实现长效养护,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走在全省前列,生活垃圾清洁直运实现全覆盖,转塘、双浦两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投产运营。加强防汛抗台应急处置能力,打赢了“6.25”长安沙抗洪保卫战。

(三)大力实施“幸福西湖行动”,民生保障日益增强

共享幸福优质教育。出台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一意见一办法”。开办中小学5所、幼儿园6所,新增省数字资源基地学校5所、技术支撑学科教室14个。实施“名校+”模式,在蒋村、三墩、之江地区领办新校5所。加强名师“四室”建设,新增省市区教坛新秀203人、正高级教师3名。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和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分别达92.5%和100%。重视青少年素质教育,新增省级以上足球特色学校15所。

共享幸福健康服务。之江医院、区第二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进展顺利,分别与浙一医院等省市三甲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区疾控中心新大楼完成装修,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自助挂号、诊间结算等智慧医疗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终端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覆盖全区30%的服务人口。文新和古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共享幸福公共文体。总面积12.6万平方米的区文体中心投入使用,区文化馆、区非遗馆、弥陀寺文化公园建成开放,新建、改造农村文化礼堂19个、镇街综合性文化中心11个。完善区级智慧健身平台功能,举办各类文体活动2300场次。图书借阅量175万册,连续3年名列全市第一。西溪湿地公园、湿地博物馆举办大型展览、艺术展演、科普教育等各类活动100余场。圆满完成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服务保障工作。

共享幸福养老服务。优化敬老爱老工作机制,出台22项惠老举措,建立养老服务社会化实体目录库。新增镇街级综合照料中心8家,发放智慧养老终端2万台。成立夕阳红艺术团,开展各类敬老演出活动20场次。成功创建全省首批老年友好城区。文新街道星艺街成功打造“桑榆情”区级养老服务特色街区,古荡街道金秋家园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

共享幸福就业社保。持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城镇新增就业4.4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1.63万人,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57家,培育各类高技能人才1885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5%以上,医保参保率达99.89%,全民参保登记率达100%。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进一步深化,基本实现参保全覆盖。实施全省劳动争议仲裁要素式办案模式改革试点,防欠薪三项制度有效落实。

共享幸福救助体系。修订城乡居民医疗困难救助办法,新增医保定点单位53家。优化残疾人民生保障办法,全面实施残疾人“四项补贴”,精准康复、就业创业帮扶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第三方家境调查项目荣获民政部年度社会救助十佳创新实践成果奖。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光明行动,落实各类帮扶资金1.37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0万人次以上。

(四)大力实施“平安西湖行动”,社会环境安定和谐

社会治安更加良好。“雪亮工程”扎实推进,视频监控实现重点部位全覆盖;智能门禁覆盖3700个楼道单元;强化“135快速反应作战圈”建设,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建成。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立案数同比下降10.9%,连续12年保持命案100%破案,未发生影响恶劣的严重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案件。

公共安全扎实推进。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5轮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和“扫雷一号”专项行动,各类事故的总起数和死亡总人数较上年同比分别下降46.7%和33.3%。开展霹雳行动等消防安全专项集中整治21次,严格落实居住出租房“六不租”“四必须”规定。妥善处置“4.11”和“7.21”事故,维护社会秩序平稳。实施食品安全排雷“百日攻坚”行动,新建大型以上“阳光厨房”36家,创建全省新一轮放心农贸市场6家。全区32家农贸市场100%建立食品安全检测室,100%实现市场准入。

信访维稳有效落实。高标准完成党的十九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省市党代会、全国学生运动会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期间的维稳安保任务。持续推进“阳光信访、法治信访、精准信访”,深化领导包案、专班化解、动态督办三项机制,7件市级挂牌积案全部化解销案。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建设“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实现矛盾化解足不出户,实践经验得到中央政法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和省市推广。切实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09万件。平安校园、平安家庭等20项系列创建活动*开展。涉众金融风险和企业“两链”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基层治理持续提升。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社会治理服务管理中心,镇街综合治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基本建立。持续推进“省级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2020标准实验”工作,成立全省首家社工学院,外桐坞村获评全市首批十佳田园社区,屏峰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第一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覆盖11个镇街、70%以上村社,品牌总量排名全市首位。

(五)大力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为民服务提速增效。全面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488项审批服务事项中97%实现“最多跑一次”,100%开通网上申请。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不动产交易、社会事务四类审批事项全面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位号”注册顺利推进,试行营业执照22证合一,实现27类证照联办。之江分中心和镇街行政服务中心功能不断完善。骆家庄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全市“就近办”第一批试点,五大类25项公民个人事项实现就近办理,覆盖周边6.2万人口。

依法行政全面落实。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坚持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政府工作制度。*实施“七五”普法规划,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要求,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积极实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认真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调解工作。健全行政执法长效化监督机制,促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廉政建设持续加强。认真贯彻党内准则和条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政府系统党建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的各项要求。切实加强政府债务和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加大审计整改力度,规范政府采购和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投资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为民办实事工作,圆满完成了8件实事项目。认真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77件,满意率达100%。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全力支持驻区部队和武警部队改革与建设,加强对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的领导,圆满完成年度征兵任务。《西湖区志》加快编撰,《西湖年鉴》顺利启动,第三次农业普查全面完成。关心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侨联、残联、社科联、文联、知联会、爱卫会、红十字会、老龄、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对台、侨务、民族宗教、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山海协作等工作均取得了新成果。

回顾过去一年,努力值得肯定,成绩值得自豪。一年来,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合力推进“五大行动”的生动实践中始终坚持做到:一是格局大、有情怀。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党的事业作为第一责任,把生态环境作为第一资源,把民生福祉作为第一追求,瞄准“三全”目标,从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谋划全局,坚持大视野定位、大格局谋划、大手笔投入、大兵团作战,从而凝聚了全区上下的共识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充分展示了“西湖气魄”。二是决心大、有定力。面对新使命、新目标,我们以破茧成蝶的信心、凤凰涅槃的决心,全面推进“五大行动”,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迎检整改落实等一系列重大任务。我们始终坚定信念不动摇、紧盯目标不放松,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从而一次又一次刷新了西湖速度,充分体现了“西湖效率”。三是作风实、有办法。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实干至上、行动至上、以上率下、敢于担当,在全区上下营造“热起来、干起来、比起来”的良好氛围,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空前高涨,从而把一个又一个蓝图变成了现实,充分展现了“西湖作风”。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主要有:一是GDP等个别经济指标因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距离预期目标还有差距;发展要素保障有待加强,土地占补平衡指标仍然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二是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固废处置、河道水质提升等任务艰巨,安全生产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民生领域存在薄弱环节,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对“上好学”“就好医”“养好老”的需求;四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创新意识不足、干事标准不高。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和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履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市直驻区单位、驻区军警部队、辖区单位大力支持、热情参与的结果,是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西湖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2018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西湖区加快打造“三全”首善之区的关键之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了“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的主题主线,作出了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奋斗目标。区委九届三次全会就*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打造“三全”首善之区作了总体部署。这些都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新的一年区政府要切实增强责任担当,乘势而上、实干至上,全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根据区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2018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想明白、干到底”,以一流的状态建设一流的城区,纵深推进“五大行动”,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加快打造全面小康、全域美丽、全民幸福的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结合“十三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建议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自营出口增长5%以上;浙商回归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完成市下达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狠抓转型升级,全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融入省市“拥江发展”“钱塘江金融港湾”“城西科创大走廊”战略,构建以两大新城为核心的“2+X”发展平台体系,纵深推进“转型升级行动”。

加快建设之江新城。要充分对接“拥江发展”要求,认真谋划之江新城的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上,坚持“多规合一”,启动新一轮之江地区城市设计,加快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响应省市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的战略部署,充分利用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的文化优势,助推浙江文化中心及“四馆”落地,加快之江国际影视产业集聚区、演艺小镇建设。双浦新区要进一步优化规划编制,实施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启动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推动中船重工海洋信息装备产业园落地,加快商业综合体等重大项目进度,将其打造成为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配套齐全、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区。

全面建设紫金港科技城。要瞄准城西科创大走廊龙头定位,坚持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实现从“造园”到“营城”的蜕变。进一步深化城市设计,优化空间布局,启动整治项目。核心区块要以低效产业用地升级改造为切入点,指导现有企业做好“留、转、迁”工作,鼓励企业“二次创业”,同步加快环境整治。扩园区块要以城市设计为指引,加快做地出地、项目招引步伐,聚焦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

持续提升特色小镇品质。围绕打造功能强、产业优、配套全的特色小镇,着力推进空间拓展、项目招引、产业培育等工作。云栖小镇要实施石龙山工业园区收购改造,办好2018云栖大会;加快富士康“杭州云栖工程中心”建设,推进阿里飞天园区、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重大项目落地,全力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集群。龙坞茶镇要全面提升核心区环境面貌,做好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永久会址后续工作,发挥茶文化产业园平台作用,打响西湖龙井、九曲红梅品牌,积极弘扬茶文化、培育茶产业、开发茶旅游、做强茶经济,努力打造中国第一茶镇。艺创小镇要坚持产业优先,集聚发展设计服务、现代传媒、动漫游戏等重点产业,办好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峰会等大型活动,建成小镇客厅象山艺术公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创中心。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要发挥蚂蚁金服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网商银行等项目建设,用好区块链产业园、浙商创投大楼等空间资源,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努力打造一流的互联网金融小镇。云谷小镇要全面融入紫金港科技城发展,加快阿里云计算产业园、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建设,启动云谷绿芯公园项目,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区。紫金众创小镇要深化与浙大校企合作,对照产业定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争创省级特色小镇。工创小镇要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坚定发展优势产业。数字经济要*实施“一号工程”,抓好省级信息经济、重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示范区(基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省、市两化融合示范点。注重发挥云栖小镇联盟的资源优势,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应用等优势产业,力争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增长10%以上。文化创意产业要发挥环西溪影视产业带集聚效应,打造影视产业新的增长极,增强西湖影视国际影响力;依托咪咕(中国移动)数字阅读,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构建数字阅读全产业链,力争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旅游休闲产业要*实施旅游全域化、国际化、智慧化战略,积极创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西溪湿地规划修编,做好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四篇文章,进一步打造知名旅游综合体。支持各投资主体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宋城景区特色美誉度。发挥“旅游+”效应,全面推进特色小镇**景区创建工作,将龙坞茶镇、艺创小镇、云栖小镇建设成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和科技体验型景区。按照旅游国际化的规范,进一步做好全域旅游标识标牌相关工作。办好各类节庆活动,打响美丽西湖旅游品牌。实现接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依托双浦新区、紫金港科技城等产业平台,积极创建微波毫米波射频产业联盟、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的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机器人、新一代基因测序、数字化医疗技术等未来产业,占领实体经济发展制高点。*实施“雏鹰”“青蓝”计划,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市场主体,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0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80家。坚定不移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持续加力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经营成本,加强“两链”风险管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0%以上。侯卫东官场笔记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要充分发挥网商银行等企业的行业龙头作用,发展第三方支付、区块链等金融科技产业,全力打造全国互联网金融示范区。积极拓展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空间,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境内境外同步推进,孵化培育跨境电商人才、品牌,发展产业链、构筑生态圈,打造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示范园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深化土地全域整治,新流转土地1万亩,实现全区3.6万亩土地集约利用。*推进双浦、三墩两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全面强化要素保障。坚持项目为纲、项目为王,统筹抓好土地、人才、科技等要素保障,为西湖发展积蓄强劲动能。坚持“阳光征迁”,实现征地10000亩,做地6000亩,出地1500亩。*实施“亩产倍增”计划,加大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用足用好10%留用地资源,科学规划布点,全力打造陆板桥村留用地等一批示范项目。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新增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0名以上,招引创新创业团队40个以上,引进一批“双一流”高校博士生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积极实施人才房建设,*推进企业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众创空间、国际人才园区建设,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服务功能,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100家以上。建立知识产权风险池基金,发挥科技风险池放大效应。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实现专利申请量8700件、授权量5000件以上。

持续提升楼宇经济。发挥省会城区优势,加大浙商回归力度,积极发展总部经济,重点招引浙商总部、高科技高增长型企业总部。*实施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计划,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家以上。瞄准世界500强和优质的国企、民企,着力招引一批高精尖的大项目、好项目。高度重视协税护税工作,有效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打造西湖楼宇经济发展新高地,实现税收亿元楼宇20幢、税收千万元楼宇100幢以上。

(二)对标城市国际化要求,狠抓建设管理,全力提升区域功能品质

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塑造特色风貌,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管理服务,纵深推进“美丽西湖行动”。

全面深化综合整治。以“美丽西湖行动”为抓手,打好综合整治组合拳,努力实现全域景区化。深化“基本无违建区”创建成果,全面拆除存量违建110万平方米,争创“无违建区”。实施留下古镇、三墩五里塘区块整治提升,确保5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通过省市考核验收。坚持全域整治标准,实施翠苑花园地块、西溪路沿线等区域的有机更新,全面完成剩余22个城中村及其他国有地块征迁,实现城中村改造“清零”。以完善功能为重点,大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全面完成27个老旧住宅小区的改善提升,积极推进城区既有住宅电梯加装,按照“愿改尽改”的要求,首期完成50台以上。加快推进危旧房治理,实施建工新村拆复建等工程,全面拆除D级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的C级危房。完成旧厂区改造6万平方米以上。

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实施“10500”行动。发挥政府投资主导作用,全力推进铜鉴湖防洪排涝调蓄工程,确保之浦路三期、枫桦东路三期、铜鉴湖大道等5条主干道建成通车,启动沿江景观大道前期。紧抓轨道交通建设五年攻坚机遇期,配合省市做好地铁3、4、5、6、10号线及杭富城际线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推进龙湖天街、泰禾广场等项目。

全面打造美丽乡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充分汲取双浦土地全域化整治试点成功经验,启动双浦镇新浦沿等9个村5631户整治,按景区标准*推进三墩兰里和双浦灵山等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全省示范样本。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实施美丽农业示范创建工程,力争将双浦镇打造成市级以上美丽农业乡镇。扎实推进“三权到人(户)”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剩余7个村的股份制改革。切实加强村社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发展壮大村社集体经济。

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红线和环境功能区底线。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推进“垃圾革命”,狠抓垃圾分类“三化四分”,推行商业综合体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开通低价值物回收清运专线,推行农村地区垃圾就地减量化,确保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80%以上,全力打赢治废攻坚战。*推进“五气共治”,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完善重点监管企业“一源一档”,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控建筑工地扬尘,治理餐饮油烟,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推进“五水共治”,深化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管理,加快城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和之江净水厂一期建设,加大截污纳管、管网清疏、河道清淤力度,建设闸泵站一体化管控平台,争创省市污水零直排区,确保全区水体水质达到IV类以上,全力打赢治水立体战。

全面实施精细管理。落实“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理念,从细微处着手,在薄弱处发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加快智慧城管体系建设,加大防违控违监管力度,强化主城区和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提高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巩固整治建设成果。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造提升一批城区、农村公厕和涉旅游厕所,加快智能化厕所建设,实现3**以上景区**旅游厕所全覆盖。创新市政绿化养护机制,实施主要商圈、景区、道路、河道等区域亮化工程,持续提升“四化”水平。认真做好互联网共享单车管理。完善应急设备储备和管理工作机制,坚持应急演练常态化,不断提升防汛排涝、抗雪防冻等应急处置能力。

(三)紧扣治理现代化趋势,狠抓能力体系,全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加强精细管理,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纵深推进“平安西湖行动”。

全面提升治安防控能力。*推进“雪亮工程”,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辖区多维管控,持续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强化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区域整治,推广出租房物业式、旅馆式统一管理模式,有效消除治安隐患。全面提升四级防控力量,全力铸就西湖平安盾。

切实加强全域安全监管。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实体化运作“1+13”专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推广智慧用电服务,全面推行安全社区创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实现“三项岗位”人员100%持证上岗。*开展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瓶装燃气、特种设备、建筑装修、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提升针对各类隐患的智慧监测系统覆盖率,提高公共安全突发性事件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能力,力争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积极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区。

持续深化信访维稳工作。坚持法治引领,开展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攻坚年。建立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信访事项受理交办督办工作机制,用好信访大数据,努力构建信访“四化”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导入司法程序处理机制,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坚持领导接访下访约访和包案化解制度,提升初信初访办理质效,实现信访案件控增量、减存量。

着力加强矛盾多元化解。构建“筛网式”立体调解模式,深化“在线矛盾多元化解平台”建设,形成中心统筹、调解员主导、律师参与的化解格局。创新研发金融投资类纠纷投诉报案服务平台,提高化解和处置效率。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构建刑罚执行、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为一体的联动工作体系。积极构建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争创全省首批试点。

大力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加强区社会治理服务管理中心、镇街“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建设,深化“双网融合”,健全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培育一批基层治理特色示范镇街和村社一线治理品牌项目,争创省级社区治理实验区。认真做好青少年普法、智慧普法和法治文创建设,打造一批反邪教、反毒品、反诈骗、消防、安防体验等宣传教育基地。认真办好社工学院,创新西湖社工培育成长一体化模式。加强枢纽型、支持型社区社会组织建设,扩大社会组织服务阵地覆盖面。

(四)秉承人民为中心思想,狠抓民生事业,全力打造幸福美好生活

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文体、养老、就业、助残等公共服务,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升服务品质,纵深推进“幸福西湖行动”。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贯彻落实全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有关政策,努力打造均衡优质教育强区,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着力优化教育资源规划布点,加快之江第一中学等项目建设,新开办中小学、幼儿园及青少年宫14所,启动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前期,创建市级智慧学校5所以上。做优“名校+”模式,新增名校领办新校6所,实现校际结对全覆盖,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公开招聘一批名师名校长,选调一批年轻副校长到区属综合部门和重要岗位挂职锻炼,选派150名以上优秀教师出国交流研修,选拔区级学科带头人500名以上。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学科工程建设,加快全国青少年足球试点区建设,全面实施初中分层走班教改实验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区工作。

积极发展健康西湖事业。加快城乡卫计资源均衡优质发展,推进浙一医院之江院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浙江医院三墩合作医院、省立同德医院之江院区、市妇产医院城西院区投入使用,不断满足老百姓就近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着力加强慢病综合防治,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响基层医疗服务品牌。提升计生服务管理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家庭和谐幸福。完成杭州市国家卫生城市和浙江省卫生城区的复评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拓展各类文体服务新项目,深化芝麻信用借阅服务,举办“文化三堂”等特色品牌文体活动100场次以上。启动2022年亚运会项目高尔夫球场提升改造,加强区文体中心管理与利用,加快之江文体中心前期和三墩文体中心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文体服务水平。围绕“四提升四覆盖”标准,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工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0%以上,努力争创全省首批体育现代化区。

着力发展幸福养老事业。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全面贯彻落实《进一步推进敬老爱老工作若干意见》。加快养老基本设施建设,推进区福利中心二期、区级老年活动中心等项目,完善老年助餐网络,全面建成镇街级综合性照料中心并实现医保支付服务全覆盖。持续推进第三批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打响医养融合、文化养老品牌,营造敬老爱老氛围,打造幸福养老样板城区。

不断完善就业社保体系。坚持就业创业双轮驱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安置3.5万人次以上,帮扶大学生创业企业100家。打造西湖工匠孵化基地,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名以上。全面实现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以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扩大劳动仲裁要素式办案运用范围,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制造业企业、企业欠薪失信行为三项专项治理,全力打造无欠薪城区。

持续加大帮扶救助力度。进一步完善弱势群体服务保障体系,全力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殡葬改革等各项工作。启动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建设,打造智能化助残服务平台,加快建立村社专职助残队伍,着力提升助残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扎实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精心准备第四次经济普查,完成《西湖区志》篇章评审,公开出版《西湖年鉴2018》。*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年度征兵和双拥优抚安置等工作。认真做好外事、对台、侨务、民族宗教以及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山海协作等工作。关心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侨联、残联、社科联、文联、知联会、爱卫会、红十字会、老龄、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认真办好政府实事项目。各位代表,办好民生实事项目,是我区坚持多年的一项重要制度。根据省市区委关于实施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决定,区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项目征集、遴选比较等程序,形成10件候选项目建议方案,提交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经大会票选确定如下8件为正式的政府实事项目:一是加大回迁安置工作力度,全年开工回迁安置房153万平方米,竣工55万平方米,回迁安置32万平方米,办理权证3000套。二是加快完善教育设施配套,开工中小学、幼儿园5所,竣工交付中小学6所,投入使用青少年宫2家。三是加大医疗保障力度,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新增床位435张,新建蒋村西溪里、转塘中村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四是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1个、社区文化家园25个。五是完善养老配套设施,新增镇街级养老服务综合体3家、老年食堂11家。六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个人事项“就近办”,建成22个“就近办”服务点。七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道路7条,提升改造道路4条,打通道路2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八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西湖龙井标准化茶园管理,创建省**景区村庄10个,提升改造农村公共厕所13座。区政府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同、认真分解落实、严格督查考评,并接受区人大代表的监督检查,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使命呼唤担当,责任引领未来,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实干就是最好的回答。区政府将始终坚持“想明白、干到底”的工作理念,全力激发干事动力、提高干事能力、修炼干事定力,持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纵深推进“西湖先锋行动”,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狠抓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紧紧扭住“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个牛鼻子,持续提升审批服务“互联网+”“标准化+”水平,全面推广个人事项“就近办”,努力让服务更便捷、群众更满意。充分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牵引作用,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和模式贯穿到政府机构改革中去,*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组建区行政复议局,持续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二)严格依法行政,持续打造法治政府

完善区政府各项工作机制,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强化行政复议监督和行政调解工作,积极争创省法治区(县、市)工作先进单位。巩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成果,健全行政执法长效化监督机制。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充分吸纳各民主党派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三)强化宗旨意识,持续打造为民政府

贯彻中央及省市部署要求,采取务实举措,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帮扶和低收入群众增收、污染防治等三大攻坚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交通等问题确定政府工作重点,把更多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倾斜。对群众关注的事,有一件谋一件,件件有回应;对群众期盼的事,有一件定一件,件件有着落;向群众承诺的事,有一件干一件,件件有成效。

(四)深化作风建设,持续打造效能政府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市区各项规定要求,高度警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持续开展“三不”问题专项整治,大力弘扬实干至上、行动至上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

(五)坚持公开阳光,持续打造清廉政府

坚持从严治政,把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引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高度重视并妥善做好去杠杆、防风险工作。严格落实国务院机关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厉行勤俭节约,持续强化督查问责和审计监督,努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廉洁过硬的西湖铁军,为建设“三全”首善之区提供坚实保障。

各位代表,同志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为加快打造全面小康、全域美丽、全民幸福的首善之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较旧一篇:2018年杭州市拱墅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杭州市滨江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