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1日在拱墅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拱墅区人民政府区长 章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贯彻落实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建成运河沿岸名区目标,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区建设”,组织开展“四大专项行动”,着力推动“六个尽快改变”,通过“321”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政府绩效,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增长9%;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1亿元,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亿元,增长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招商引资和浙商创业创新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一年来,我们立足提质增效促进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动能持续积聚。
产业活力稳步增强。“6+2”产业实现增加值240亿元,增长12%,占GDP比重升至45%。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4.7%、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35%,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2.8和1.2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市级40家,入选市首批“互联网+专业市场”试点项目2个。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总数达45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5家,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5家,新增省(市)级研发机构10家。出台“创立方618”人才新政,启动“2345”人才工程,引进“国千”人才3名、“省千”人才1名,成功创建“杭州市人才生态示范区”。开展“9+X”企业服务活动193场,兑现扶持资金1.8亿元。
平台项目有序推进。十大产业平台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0亿元,完成总税收22亿元,分别占全区总量36%和30%。北部软件园试点建设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引进德中卫生组织华东区总部、德国生物基新材料研究院等重大国际人才创业创新项目。智慧网谷小镇入围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落地新浪、360、招商蛇口、华为等重大投资项目。运河财富小镇通过省级特色小镇年度考核,成为浙江省金融博览会永久会址,杭城首个大型商业艺术购物中心“远洋·乐堤港”开业。汽车互联网小镇开工汽车互联网产业园,引进滴滴汽车后市场服务全国总部。工业设计小镇获批全省首个产业发展单元,引进泰普森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申花产业集聚区落地浙大新经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北城·智汇园、上塘电商小镇、康桥健康产业园、康桥新能源产业园等发展态势良好。70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开工万科智谷等16个项目,竣工复地·壹中心等7个项目,投用佳源银座等6个项目。启动楼宇经济提升五年专项行动,建成楼宇总建筑面积达450万平方米,预计实现楼宇税收49亿元,增长13%,税收超亿元楼宇12幢。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市外到位资金251亿元,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132亿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106%、132%和163%。出让经营性地块16宗597.4亩。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民营500强企业4家。引进天安人寿、中文在线等亿元以上项目65个。跨境电商势头强劲,实现出口额2.3亿美元,运河(国际)跨境电商产业园成为全市标杆产业园。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区县协作等工作均完成市下达目标。
一年来,我们立足峰会起点坚持建管并举,城区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城区开发全域推进。编制完成分区规划和城中村改造一区一规划、一村一方案,启动和优化康桥板块、莫干山路沿线及华丰板块城市设计,启动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率先实现全域城中村农户清零,30个村累计征迁农户6372户、企业80家、居民480户,收储土地15宗721.1亩,城区开发空间布局日趋完善。出台全省首个安置房建设和管理标准,开工安置房32.7万平方米,竣工62.6万平方米,交付32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765户。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地铁2号线沈塘桥站、墩祥街站投用通车,5号线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六纵七横”13条主次干道、30条支小路建设,开工香积寺路下穿运河隧道,续建永宁路等5条主次干道,建成平炼路Ⅰ期(拱康路-俞家桥路段),投用金昌路(拱康路-永宁路段)。积极破解“拉链马路”难题,城区道路重复开挖率减少70%以上。有序推进石祥路220KV等电力“上改下”工程。竣工公共停车泊位1320个,开工及续建3204个。新增绿地23.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运河体育馆、运河中央公园、运河亚运公园等一批功能性项目。
环境治理卓有成效。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关停华丰纸业、杭州炼油厂等省市属企业3家、“低小散污”企业60家,PM2.5指标下降11.7%。全面打赢41条河道剿灭劣V类水硬仗,主城区率先通过省市整体验收,上塘河半山桥省控劣V类断面全省首批销号,全域水质稳定在V类及以上。制定发布全省首个小微水体管理与养护规范地方标准,建成6条21公里沿河生态健康廊道。拆违166.4万平方米,成为省“无违建创建先进区”。深化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创新渣土智能监管机制,持续开展大气、土壤综合治理。90%以上小区纳入垃圾分类管理,生活垃圾减量位居全市前列。完成22条道路街容美化提升,创新“街容众包”、小餐饮治理机制,试点网租自行车电子围栏,街域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年来,我们立足民生福祉发展社会事业,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文化标记精耕厚植。编制全市首个区县文化发展规划,安排“九个一批”文化项目。提升改造重点文创园区4家。组建大运河文化专家智库,选聘两岸知名作家担任“运河文学大使”,天蚕土豆等知名网络作家工作室落户桥西。成功举办城市非遗浙江主场活动、大运河文化节、大运河国际诗歌节、全国皮划艇巡回赛、半山立夏节等运河文化四季歌系列活动、第八届全民运动会暨第四届国术游艺大会等活动。开展城中村改造民俗保护,累计登记童谣166首、收藏老物件590件。设立全国非遗传统工艺工作站,全国首家非遗主题文献馆开馆,发起成立“二十四节气”全国保护联盟,“大匠至心”全国传统工艺振兴论坛永久落户拱墅,开放城北文化新地标望宸阁。新建、更新体育健身苑点20处,“五送五进”受惠人群10万以上。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打造“主城区最好教育”,成功承办全国第十一届学校体育联盟现场展示会、音乐核心素养展示、中小学人工智能论坛等5个国家级教学活动,“三大球”表演项目精彩亮相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学前“阳刚教育”和“有温度的课堂”经验全国推广,“延时到校”举措获社会好评,中考成绩全市领先。打造“家门口的学区房”,开工建设华师大附校等14所学校、竣工8所、投用4所,实施“新好学校发展群”培育计划,招引优秀教育人才331人,北部教育提振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深化“健康拱墅”建设,启动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市一医院城北院区,提升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米市巷中心蝉联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关上塘中心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分级诊疗模式日趋完善,医养护签约15.1万人。成功通过“全国中医药示范区”“全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中医药特色、慢病管理工作全省领先。第一时间应对登革热突发疫情,累计消杀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清除杂物3万余吨。
民生保障持续加力。发放救助金5909.5万元,受益困难群众7.7万人次,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政策,开展赡养能力计算改革试点工作。新增就业2.5万人,失业预警系数保持3.4%以内,就业率达98.8%。全区职工养老、生育、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净增2.5万、2.7万和2.3万人,完成机关事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建成街道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8家、社区微型养老院5家,新增机构养老床位261张,64家照料中心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40家实现社会化运营。开展“智慧助餐”老年食堂服务试点。实施12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改造大修104台老旧电梯,完成危旧房解危175幢,危旧房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
社会治理务实创新。推进基层治理信息系统全覆盖,“四个平台”受理处置各类事件5.6万件。完成社区居委会、经合社换届选举,成立全省首个“三方办”,推进小区多元协同治理。创新“网格化管理”“组团管理”“大社区治理”等机制,完成祥符街道社区建制调整。试点投用基层劳动纠纷联调平台,建成启用五星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杭钢西苑社区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构建全区“1+X”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推广智慧监管系统。全国首创“电梯养老”综合保险,破解电梯治理难题。强化社会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建成微型消防站437个。创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全国首个社会心理服务体验馆。高标准完成年度征兵、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连续十二年创建“省平安区”,成功摘得平安金鼎。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学运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信访、安保、维稳任务。
一年来,我们立足规范高效狠抓自身建设,政府运转绩效持续提高。
全面深化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舆论和群众监督,办理人大建议117件、政协提案187件,面商率、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均为100%。修订新一届区政府工作规则,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稳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全国试点,起草编制政务公开试点领域规范69项,探索建立多媒体公开渠道。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修订政府法律顾问规则,扎实做好重大行政执法审查备案和行政复议等工作。官场小说
着力优化政府绩效。出台全省首个规范区、街道、社区三级便民服务大厅现场管理的地方标准,472项审批服务事项中,98%实现“最多跑一次”,47项实现“跑零次”,不断推动便民审批服务事项向基层下沉延伸。推行政府常规工作、重点工作、创新工作三张清单,深化“钱随事走”“实绩量化”两项机制,完善报告、例会、督查、通报、约谈等配套制度,全力推进政府管理项目化、标准化、精细化、流程化、艺术化。
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公务支出管理,建立健全公务出行经费管理办法和差旅费新规,“三公”经费预算同比下降39.5%。开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房产专项清查。强化审计监督,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审计158个,核减工程造价2亿元。加强廉政勤政建设,政务处分13人,作风效能问责14人。
一年来,各有关方面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在各自领域作出了不懈努力。老龄、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爱国卫生、科学普及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不断进步,统计、物价、档案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双拥、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方方面面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拱墅建设和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群众团体以及辖区各企事业单位、驻军和武警部队,向所有关心和参与拱墅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努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影响和自身主动调结构原因,个别主要经济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高端产业发展能级不高,产业平台承载能力有待提升;城中村改造企业和居民征迁仍需努力,安置房和北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治水、治废、治气、治堵等环境治理压力仍然较大;教育和卫生服务资源均等化、优质化配置的步伐仍需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与群众和企业需求尚有差距;政府部门人岗相适、人尽其用的良好生态仍有提升改善的空间。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8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拉开拱墅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的起步之年。从发展大势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我区情况看,传统工业企业关停转迁后,以平台和楼宇为主载体的经济形态正在形成,以产城融合为特点的重点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区品位、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期盼。面对新起点、新任务,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八八战略”在拱墅的生动实践,深度融入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主动链接全市“拥江发展”战略,按照省、市和区委七届三次全会部署,咬定建成运河沿岸名区目标不放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用心、实干、担当,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根据区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2018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生态人文交融、民生保障改善、政府高效运转,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一流状态建设一流城区,为建成运河沿岸名区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R&D经费增长10%以上,有效投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为确保完成以上目标,并争取创造更好的成绩,今年我们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加快城市和产业转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开展重点区块开发、产业平台建设、美丽拱墅、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招商引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等“六大专项行动”。一是开展重点区块开发专项行动,坚持在省市大战略框架下,做好“破”“立”文章,全面启动城市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十大工程,以规划为引领,科学布局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做好城中村改造居民和企业征迁,按照中档商品房水平以上标准,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有序安排土地收储出让和资金平衡,促进城郊结合部形象尽快改变。二是开展产业平台建设专项行动,聚焦“6+2”产业做强十大产业平台,集中资源发展有竞争优势的重点平台,对标先进找准特色产业定位,培育产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核心圈层,科学设置、适度预留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布局,提高楼宇经济管理水平,抓好产业项目推进和建设。三是开展美丽拱墅专项行动,按照打造美丽中国样本要求,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综合治理,深化源头治理,健全长效机制。优化城市管理顶层设计,深化智慧城管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南北均衡、与运河沿岸名区地位相符的城区美丽环境。四是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行动,全面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塑造大运河文化国家品牌,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精品创作,提升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夯实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做强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推动跨区域、多层级联动管理、品牌联手打造,不断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五是开展招商引智专项行动,加大招商招才、引资引智力度,依托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创新链,围绕名人、名校、名企、名牌,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项目。围绕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和创新体系。六是开展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实行网格化智能化两化联动,深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推进“三方协同治理”等创新试点,构建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大力夯实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层基础。
具体来讲,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重点领域突破,着力推动改革开放纵深发展
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主动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开放推向*。
1、推动政务服务改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一窗受理”“一证通办”“一次办结”,100%的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完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全覆盖。探索产业项目带方案前置评估,推广投资项目模拟审批、承诺制改革,加强对涉审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全流程审批最多100天。完善浙江政务服务网拱墅平台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服务互补,打造“移动办事之区”。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次办结”、投诉咨询“一号响应”、执法监管“一次到位”。
2、深化要素配置改革。优化土地要素保障,围绕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盘活利用批而未供土地500亩,开发建设供而未用土地3000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000亩。实施土地全生命周期跟踪监管,优化项目容积率,细化设置土地出让规划条件,严格项目后续履约管理,完善工业用地、创新型用地项目引进、评估、考核、退出机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强化对投资强度、产值、税收等指标监管考核。健全与项目挂钩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机制。统筹规划跨区域村级留用地开发利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有资产监管机制改革,促进资产保值增值。规范PPP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开发建设。
3、做大开放经济格局。推动招商体制改革,强化要素统筹体系和工作保障机制,谋划布局信息经济等未来产业。优化整合招商资源,分类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行业龙头为目标的精准招商团队,实施重点产业靶向招商、重点企业“敲门招商”、“以企引企”联动招商,引进楼宇企业500家以上、新增税收千万元以上企业11家,引进总投资2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至少2个,各产业平台全年至少引进1家行业领军企业。激发跨境电商新优势,深挖外贸、外包潜力。鼓励业态创新,开展智慧商圈和互联网小店试点,加快社区、社交、农产品渠道三大特色电商发展,促进线上线下和物流深度融合,向新零售等商业模式转变。
4、打好三大攻坚战役。直面改革面临的非常规的现阶段特有关口,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帮扶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突出防控金融风险,落实风险处置责任。优化资金借贷和财政支出结构,构建管理规范、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确保政府债务安全可控。以就业困难人员、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为重点,深化援助行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开展贵州省黄平县、湖北省来凤县对口帮扶,继续做好山海协作和区县协作工作。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成果,实施城中村拆后环境管理,加快推进拆迁范围的工业搬迁,做好工业废水废气排放环保监督,推行清洁生产,共建共享绿色低碳的文明生产生活方式。
(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引导发展要素向高端产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上新台阶。
1、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加强财政政策对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支持力度,培育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加快构建“六位一体”区域创新发展生态链,研究出台新一轮科技创新政策,建设众创空间社区、科技创新特色楼宇和创业街区等“双创”集聚平台,新增市级众创空间2家、孵化器1家,争创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市)级各类研发机构9家。*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授权量“三大倍增计划”。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浙大新经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成果转化,促进中国信通院等合作项目落地。实施知识产权专利贯标、专利代理、专利质押三项计划。项目化推进“2345”人才工程落地见效,完善“创立方618”人才新政配套细则。构建“一核两极多点”人才发展平台布局,建立健全市场化引才评才育才机制,全年评审“运河英才”计划人才不少于30人,其中外籍高层次人才不少于5人。
2、培育产业竞争优势。突出新经济、新动能引领,培育引进行业领军企业,通过补链、强链、延链方式加速产业集聚,形成产业发展高端化、集群化格局。完善产业地图,建立以重点产业为导向的企业评估和创新指标体系,“6+2”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启动“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小巨人”“独角兽”成长企业群。实施“墅苗计划”和“旭日计划2.0”,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16家。推动产业培育扶持政策整合提升,加大对上市企业、骨干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支持力度。引导企业有效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挂牌8家。积极联系走访企业,借力“企业上云”,多方位、多渠道、多层面搭建要素对接平台,切实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3、提升平台发展能级。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平台,坚持项目引领,开展对标提升工作。十大产业平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0亿元,引进各类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10家以上。北部软件园开工万科北软项目,实现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开园,加快荷兰胆管癌、捷佳股份等国际人才项目招引落地,企业入驻率70%以上;加快“腾笼换鸟”育强引优,新增规上企业27家,培育“小巨人”“独角兽”成长企业12家,实现税收13亿元,亩均税收85万元以上。智慧网谷小镇争创省级特色小镇,360、新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完成方案初步设计批复,顺丰创新中心一期结顶,省国贸、招商蛇口、华普永明、顺丰创新中心二期等项目地块出让。运河财富小镇深度融入钱塘江金融港湾战略,完成国美电器、建华新村地块出让,加快金诚之星、英蓝国际金融中心、胜利河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依托远洋、绿地等高端楼宇引进金融企业200家,资金管理规模突破2000亿元,实现税收6亿元。汽车互联网小镇申报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扶持滴滴汽车后市场服务等龙头企业落地营运,加快桥西汽车互联网产业园建设。上塘电商小镇、工业设计小镇、申花产业集聚区、康桥健康产业园、康桥新能源产业园、北城·智汇园等加快平台项目建设,集聚优质企业,营造产业发展优势。
4、强化项目楼宇管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安排省、市重点项目35个,区重点项目63个,完善领导承包、节点控制和推进竞赛机制,开工上塘邻里中心等15个项目,竣工汉港·凯旋广场等5个项目,投用复地·壹中心等3个项目,实现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保护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0%以上。*实施楼宇经济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深化“楼长制”管理,升级楼宇智慧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楼宇企业外迁预警机制,投用楼宇20万平方米以上,楼宇税收增长12%以上,“亿元楼”总数达到12幢。
(三)深化城市有机更新,着力推动南北协调均衡发展
全面推进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推动地块开发向区块开发转变,实现“一年一个新拱墅”精彩亮相。
1、加快重点区块开发。全面融入大城北地区规划建设,坚持区域连片开发,突出重大平台、重点区块、沿路开发“三个优先”,全力拉开北部区域城市框架。加快推进大关、庆隆、申花、桃源、孔家埭、皋亭、第二文教区等7个功能性区块开发,打造运河文化艺术中心等节点形象。加快运河新城、杭钢区块、华丰区块、祥符老街4个文化区块开发,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和工业遗存保护新名片。优化完善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周边区域、康桥路以北区块、重点道路、河道两侧区域规划建设,加速融入中心城区,形成各具特色的沿河沿路沿街产业带、交通带、景观带、生态带和文化带。
2、加大全域城改力度。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区域居民、企业征迁,征迁居民1000户、企业300家,确保城中村区域“全清零”。切实加大省、市属企业搬迁力度,全力推进运河新城等13个重点区块企业征迁清零,加快运河湾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瓜山、拱宸、康桥村、计家、吴家墩等5个拆整结合村综合整治,打造运河沿岸新农居。做好城中村改造资金和用地保障,出让土地450.2亩,有效**拆后发展空间。开工安置房项目18个177万平方米,竣工3个22万平方米,交付4个49万平方米,开工公建配套项目60个,建设公租房1000套、人才房1000套,筹集临时租赁住房1500套,回迁安置800户以上。
3、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做好地铁3号、4号、10号线站点段征迁工作,加快莫干山路、汽车北站等14个站点建设。大力拓展城市路网新格局,加快金昌路以南“三横四纵”、萍水东路、香积寺路下穿隧道工程等17条主次干道、30条支小路建设。统筹地下空间开发,竣工公共泊位800个,开工及续建2600个,新增地下空间30万平方米。开工运河亚运公园,加快运河中央公园等项目建设。开展“口袋公园”建设,完成绿地美化工程10个、垂直绿化工程2个,完成2.5万平方米沿河绿地提升工程,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推广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设施,建成区5%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持续推进电力“上改下”工程。
(四)提升区域品位内涵,着力推动人文环境融合发展
突出文化氛围营造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动人文优势和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独具江南水乡韵味的秀美宜居城区。
1、彰显运河文化魅力。全面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落实拱墅区文化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九个一批”项目。提升改造桥西、小河、大兜路三大历史街区,新建祥符桥和运河湾两大文化街区,启动运河仿古建筑修缮项目。举办城市非遗主题月活动,签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做好第三批文化遗存点挖掘展示,启动半山显宁寺恢复和战国墓、水田畈遗址展陈工作。发挥大运河文化研究院作用,举办系列国内外高端论坛、特色文化活动,筹建运河沿岸城市博物馆联盟。建设提升4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5处健身苑点,布设匠人馆、运河书房等文化体验点,启动文化规划馆、民俗博物馆建设。加快推进地方志编撰工作。开展“明星大舞台”等惠民文化服务,“五送五进”惠及群众12万人以上。打造“一山一水”旅游品牌,整体推进半山文化旅游和森林资源保护开发,举办运河旅游节,全面发挥山水资源优势。
2、改善城区人居环境。深化“五水共治”长效机制,*推进“河长制”,实施亲水工程建设,建成14条23公里沿河生态廊道、实施11个雨污分流项目、推进5条河道综保工程,启动最美河道创建和“零直排”巩固三年计划。完善渣土联勤机制,优化车辆信息化数据库,强化扬尘监管,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打响垃圾分类治理攻坚战,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创建“基本无违建区”,拆除违法建筑45万平方米,十个街道全部达到“基本无违建街道”以上水平。实施“厕所革命”,提升改造公厕10座以上,推进沿街企事业单位厕所对外开放。
3、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成立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出台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纵深推进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科学设置城管责任网格单元。深化智慧城管建设,构建城市物联网、智慧停车、一体化治水、智慧亮灯等管理平台。引进建设工地4C管理模式。深化街域自我管理机制,推广“街容众包”模式,推动建立责任管理示范单位联盟。划定20个城市顽疾重点治理片区,实施城市管理“五违五乱”治理行动,努力实现零违法零乱象“双零”目标。
(五)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推动民生为本共享发展
强化政府民生领域供给职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社会保障和治理能力,让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1、做优教卫事业特色。推进基础教育全域优质发展,高标准推进校园建设,开工4所,续建11所,竣工6所。深化“有温度”的教育理念实践,推进区域初中合作发展,强化小学“零起点”教学,打造“运河边的幸福童年”学前品牌。*推进名校集团品牌引领和名校培育计划,深化“新好学校发展群”培育,实施新一轮北部教育提振行动,加大“运河名师名校长”培育引进,打造“主城区最好教育”。深化健康中国战略,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应急示范区复评迎检,巩固深化“全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看中医到拱墅”品牌。深度开展与浙江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合作,争创2家省级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健康妇幼、幸福家庭”惠民工程,完善红十字救护培训辅助系统,建成“创优拱墅”青春健康教育基地。
2、强化民生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700人,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60家。推进多元参与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施“乐享保障”全民参保计划,实现全民参保登记率100%、基本医保参保率98%以上。完善老旧小区居家养老、微养老模式,深化医养护一体化建设,打造区养老综合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新建2家街道级、8家社区级照料中心,新建2家微型养老机构。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建成肢残人康复中心,引进品牌康复机构。实施7个老旧小区环境功能综合提升工程,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深化“电梯养老”综合保险。
3、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深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做实网格化管理,实施“雪亮工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平安拱墅全域标准化创建。聚焦“枫桥经验”深化公安改革,推进基础防控社会化、标准化、智能化,完善街面、门禁、单位防控“三网”建设。深化“三方协同治理”机制,分类破解小区“三乱”“三多”“三难”问题,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和安置房小区规范化管理。深化社工绩效管理改革试点,引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承接社区专业服务。稳步实现股社分离,提高经合社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实施“七五”普法,不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探索建立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平台。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确保全年无重大信访案件。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及事故防范长效机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着力推进重点场所、重点环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强化食品安全三级管理制度,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做好气象灾害预警和森林消防工作。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推动民本政府履职尽责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依法履职、勤勉履职、廉洁履职,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1、筑牢思想建设基石。全面系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坚持把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着力增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领会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指示精神及各项决策部署,狠抓工作执行落实。
2、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认真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接受监察、司法、审计、舆论和社会监督。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大力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切实发挥法律顾问专业优势,有效防范化解行政行为法律风险。
3、提高行政运行效能。始终把务实高效作为政府工作基本要求,坚持推行“三张清单”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政府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规范预算执行,提高政府资金使用绩效。完善政府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有效提升工作岗位匹配度和饱和度。建立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引进渠道,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政府工作队伍。强化督查问责,坚决整肃不作为不担当的懒政怠政行为。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改革创新。实施“十三五”中期评估,切实保障“十三五”规划顺利推进。
4、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为政清廉取信于民,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进一步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觉加强党性党纪修养。坚持不懈落实“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严管“三公”经费,加强审计监督,有效管控廉政风险。
各位代表,回应民生关切,办好“十件实事”,是区政府长期以来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今年,我们将首次实行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前期区政府面向群众、“两代表一委员”和街道部门等层面,广泛征集今年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经遴选比较,正式形成12件候选项目方案。会前,《关于2018年区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形成情况的报告》已通过书面材料的形式发给大家,根据会议安排将在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进行票决。第一,回迁安置项目;第二,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第三,“阳光老人家”老旧小区养老服务项目;第四,停车场库建设项目;第五,“厕所革命”项目;第六,“最多跑一次”15分钟便民办事圈项目;第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项目;第八,公民“大健康”教育培训项目;第九,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项目;第十,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督项目;第十一,雨污分流项目;第十二,蓝领公寓(临时租赁住房)筹集项目。对区人大代表票选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区政府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同,认真分解落实、严格督查考评,并接受区人大代表监督检查,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其余2件项目也将纳入政府年度任务并抓好落实。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各位代表,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潮头,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有为、实干担当,为建成运河沿岸名区不懈奋斗!
较旧一篇:2018年杭州市江干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杭州市西湖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