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2月8日在水城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水城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尔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八届人民政府履新之年。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先行示范县”的定位,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不断向好,基础逐步夯实,后劲显著增强,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一年。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融资政策调整,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8.25亿元,增长11.2%;完成财政总收入32.49亿元,增长10.89%,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52亿元,增长3.21%;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70.24亿元,增长21.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6亿元,增长12.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867元、8470元,增幅均达10.2%,经济发展核心指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这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一年。着力增强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换的能力,三次产业结构比从14.9:51.1:34调整至15.3:47.8:36.9,以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产业有大作为。出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12+N”方案》,确定了农业科技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路径。新增长效特色农业产业25.32万亩,培育食用菌727万棒,启动中蜂养殖2.91万桶,桃花鸡出栏290万羽,启动建设温氏一体化养猪项目。先后创建了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水城猕猴桃产业园区连续五年荣获全省综合排名第一,成功入选首批创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猕猴桃、刺梨、小黄姜等精深加工取得初步进展,水城春、弥你红、桃花鸡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5.0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6.14亿元、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15.68亿元,分别增长6.1%、80.5%、86.7%。工业产业迈出坚实步伐。稳步推进煤、电、铝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完成原煤1516万吨、焦炭46万吨、洗精煤682万吨、水泥278万吨,淘汰落后产能84万吨/年。坚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二产转型的关键着力点,玄武岩连续纤维产业规模年产达1.5万吨,建成玄武岩连续纤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六盘水市首个中科院院士工作站落户水城经济开发区。一期3万吨产能的硫酸锰生产线成功投产。双元铝业全面盘活,铝及铝加工产业取得长足进步,各项指标位列全省同类型电解槽最优行列,实现电解铝年产量14.5万吨以上、年产值20亿元以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发耳产业园区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透水砖、蒸压砖、加气块、地砖和硅酸钙板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7.22亿元,同比增长27.2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完成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投资68.6亿元,同比增长14.4%。第三产业取得大突破。按照“峡谷公园县”的定位,围绕农旅文一体化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野玉海景区基本成型,百车河景区大放异彩,北盘江景区加快建设。海坪彝族文化园、米箩布依族文化园、陡箐苗族文化园、龙场白族文化园基本建成。天空之恋酒店、百车河温泉、米箩水上乐园、半方塘等一批精品景点广受青睐,海坪彝族火把节、营盘桃花节、龙场白族文化艺术节、陡箐苗族花山节、米箩布依六月六等节日节庆活动日臻成熟。成功举办国际鞭陀大赛、全国鞭陀产业峰会、“海坪—全国民族文化与精准脱贫研讨会”、全国汽车拉力赛水城站等标志性活动,大型彝族神话舞剧《支格阿鲁》荣获全省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剧目金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乐创作奖,是六盘水市24年来的首次突破,《中国吊脚楼》纪录片走上国际舞台,水城农民画产业不断壮大。先后荣获“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和“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百车河小镇和玉舍海坪村荣获全省甲级乡村旅游村寨称号,百车河江南别院被评为全省精品级乡村旅游客栈。全年接待游客466.7万人,同比增长65.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18亿元,同比增长67.5%。文化产业产值从6900万元预计提升到2亿元。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增速分别达13.4%、16.7%、17.9%、18.8%。“中国凉都·生态水城”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世界著名品牌大会第十一届峰会上,入列“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

这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的一年。以“四场硬战”、“七大战役”为攻坚重点,强力推动“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等行动,认真落实县委“十九大千人宣讲团”部署,重点解决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措施不准等问题,水城战区实现2.27万人脱贫,18个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从12万人减少到10.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7.8%下降到15.88%,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易扶搬迁有序推进。全面落实2016年安置点后续保障工作,项目完工率、配套率、竣工率、入住率均达100%,实现2044户8347人搬迁入住,2453名易扶对象成功就业。2017年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2018年项目全面启动。产业扶贫基础不断夯实。以提升贫困户收入为出发点,充分发挥管委会和平台公司的兜底作用,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调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力提升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农业产业基本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教育医疗扶贫*推进。切实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六条”政策实施力度,落实“花季护航”各项措施,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2.9万人次,资助资金累计达1.4亿元,“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不让一户因学致贫返贫”的目标基本实现。扎实抓好“医疗精准扶贫十条”政策落实,建立县级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全面构建医疗扶贫“五重保障”,积极探索建立了贫困群众医疗费用“预付制”,贫困群众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全年共落实医疗扶贫救助46.37万人次,报销减免费用达1.16亿元。金融扶贫成效凸显。累计发放脱贫贷3.96亿元,覆盖贫困户2813户7951人。累计发放特惠贷6.76亿元,覆盖贫困户15085户。民政保障扎实开展。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推进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各类保障政策精准覆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制度实现有效衔接,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所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民政兜底保障。

这是“四大战略行动”快速推进的一年。坚持问题导向,全力补齐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水利短板。教育方面,投入资金16.2亿元,全面启动城区16所中小学(幼儿园)和9个片区中心乡镇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全面实施160所乡镇学校提质改造工程,改扩建校舍13万平方米,招录教师605名,创建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市级各类示范学校13所。“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及“两项督导”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医疗卫生方面,投入资金9.2亿元,强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提质改造,市中医院(县中医院)药剂楼、住院楼、行政楼主体工程完工,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7个中心乡镇卫生院、21个标准化卫生院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建成15个乡镇中医馆,按照270平方米标准建成村(居)卫生室114个。招录合同制医务人员596名,招考事业编制医务人员30名,引进卫生紧缺人才及学科带头人5名,荣获全省医疗卫生引才一等奖。计划生育、创卫工作和妇幼保健水平稳步提升。交通方面,投入资金18.2亿元,启动二级公路建设354公里,完成“组组通”公路建设492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405公里。县域二级公路环线和乡乡通二级路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乡镇客运站实现全覆盖,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水平稳步提高。水利方面,投入资金14.5亿元,在建10座水库、启动101座山塘和净化消毒设备配套建设,已建和在建集中式饮水安全项目达301处。新增解决3.2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同时,电力、通讯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3.2亿元,新建35kV变电站1座;新建、改造10kV及以下线路412公里,供电可靠率和电压质量不断提高。通讯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行政村通光纤率达100%。

这是城乡统筹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以“三地”一体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主抓手,以示范带动和中心辐射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产城景一体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城镇化率达36.29%,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三地”一体化稳步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快速组建了“三地”一体化发展机构。以“十一个一体化”为路径,进一步完善《六盘水东部新城发展战略规划》,稳步推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加大“三地”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力度,集中开工项目30个,总投资规模123亿元,红桥东路、乌蒙大道、水城书院稳步推进,为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申报和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奠定了基础。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从功能定位、区域布局、产业支撑、文化品位等方面着手,建成9个特色小城镇(示范小城镇),玉舍镇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以“三改三清三化”为抓手,大力开展乡村脏乱差整治,完成营盘、米箩、蟠龙、猴场、陡箐等10个绿色村庄小康村寨建设,米箩镇倮么村入列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84户,集中打造“美丽乡村”5个、文体活动广场39个,绿化树种植、庭院硬化、休闲亭、长廊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铺开,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

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的一年。*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开展重要领域深化改革顶层设计,动力活力显著增强。深化“三变”改革贫困户全覆盖。“三变”改革内容进一步丰富,产权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全面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探索传统农民身份向“股东农民”身份的转变,12.46万户45.43万人实现农民变股东,3.3万户11.2万人实现分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获批全国2017年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深化人事制度管理。扎实推动村干部职业化、村医公职化、公安辅警改革,村干部队伍、卫生人才队伍、公安辅警队伍改革取得新进展。招录合同制村(居)文书140名、事业编制村(居)文书24名。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梳理现有行政权力清单3017项,再次对行政许可事项审查与决定环节的期限进行压缩,压缩率达68%,政务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政务服务百优大厅。深化招商引资改革。不断创新以商招商、三地一体招商等招商模式,以产业集聚为主线,形成了增量企业和存量企业相互配套、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成功引进省外项目139个,总投资355亿元。

这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一年。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事业发展,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稳步推进就业创业。促进城镇新增就业1万余人,增幅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年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583户,同比增长27.9%。重大风险防控有力有效。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政府性债务风险可控。全力推进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建设,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狠抓灾害预警预报和防范处理,成功预报5起地质灾害,受胁群众全部得到安全转移。建立“5+X”专班机制,安保信访维稳工作系统对接、高效运行、整体推进,实现了“七个坚决防止”目标。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平安水城”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市、县“十件民生实事”涉及的36个事项全部完成,完成投资62.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8%。同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会、科协、民族、宗教、侨务、红十字、人防、消防、档案、史志、保密、气象等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推进绿色生态发展。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扎实抓好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双水河治理基本完成,玉舍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开展“六个一律”环保“利剑”行动,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投资2.45亿元建成玉舍、发耳、老鹰山污水处理厂和启动建设以朵污水处理厂,投资1.21亿元启动实施乡镇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工程。完成造林绿化63.3万亩,生态文明建设全省综合考核排名第七,森林覆盖率预计达61%,连续三年全市排名第一。

这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一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政府执行力落实力不断提高。坚决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情感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在大局中研究思考问题、谋划推动工作。坚决落实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重大决策坚持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县政协通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政府行政行为步入法治化、科学化轨道。坚决狠抓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省委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和市县十项规定等纪律要求,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切实提高抵御风险和防腐拒变能力。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370件,党政纪处分420人。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信心达97.79%,位列全省全市前茅,政府系统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集中力量办成了一系列打基础、促发展、着眼长远的大事,解决了一系列惠民生、增福祉、立足当前的难事,为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县人大和县政协的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鼎力支持,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得益于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帮助、亲切关怀;得益于省、市有关部门的热情关心和倾力帮扶。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军官兵和政法干警以及为水城发展奠定基础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投身水城建设、为水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礼拜五秘书网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水城战区仍有贫困人口31901户107018人,未出列村110个,其中深度贫困村71个,贫困发生率达15.88%。“一户一策”、产业覆盖等问题未完全解决,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经济结构仍需优化。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25%,高新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6%,新兴产业培育正处于起步阶段,第三产业承载能力不强,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和粗放型发展方式仍需改善。民生保障仍不完善。财政资金刚性支出压力较大,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保障能力仍显薄弱,交通水利瓶颈制约仍未得到完全解决。干部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力度不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庸懒散浮拖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18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六盘水建市40周年,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更是水城县经济社会发展及各项事业大有可为的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一切为了脱贫攻坚,为了脱贫攻坚的一切,举全县之力决战脱贫攻坚!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以上,达305.9亿元以上;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达4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达2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以上,达22.17亿元以上;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1%,分别达28195元、9402元。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确保实现8万人脱贫和82个贫困村出列,基本解决全县贫困问题。围绕实现全年目标,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好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的农业产业化基础。不断丰富“产业+扶贫”的内涵,围绕“土地面积全覆盖、种地农户全覆盖、贫困人口全覆盖”根本目标,按照长短结合、林上林下结合、山上山下结合、种养结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农业产业成为稳定脱贫的有力保障。在全面完成猕猴桃、茶叶、刺梨等主导产业补植补种和管护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全县农业特色产业稳定面积在157万亩以上。加快推进温氏养猪、桃花鸡、中蜂等重点养殖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温氏养猪出栏40万头、桃花鸡出栏400万羽、中蜂养殖5万桶。力争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6.6亿元以上,同比增长7%以上。进一步加强园区升级打造。围绕创建水城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标,同步推动富硒茶叶园区、杨梅生态产业园区等不断发展壮大,以示范带动、中心辐射、利益联结、技术推广、科技研发为主要内容,推动区域性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园区跨越式发展。让水城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枝独秀”,引领全县乃至全市各个农业园区全面发展的“满园春色”。不断*实施农业配套设施和农旅一体设施建设,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向科技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功能农业迈进,让每个园区内都能硕果累累、瓜果飘香,让各大园区之间彼此辉映、相得益彰。确保全年实现农业产业园区产值60亿元以上。进一步强化平台带动和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园区、龙头企业、产业大户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返租倒包、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等经营模式,提升示范带动和科技推广水平。集中力量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形成“产加销”、“贸工农”的一体化格局。通过建立养殖总部、养殖小区、标准化养殖场等措施,同步带动养殖产业实现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加工仓储、冷链物流、中央厨房等加工业发展。投资5亿元以上,重点发展刺梨、小黄姜等农特产品深加工,助推农业产业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切实抓好产业管护和销售保障。彻底纠正过去“重栽轻管”、“只种不管”的发展模式,坚持种管并举,强化管护责任落实,确保产业“种得下、活得了、见得到收益”。投入资金5亿元以上用于农业产业发展兜底保障,全方位护航农业产业发展。做足市场销售文章,坚持一手抓农产品质量、一手抓后续加工销售,充分借助电商平台作用,确保完成农产品销售额30亿元以上,其中实现网上销售额4亿元以上,推动系列农特产品“打得响品牌、打得开市场”。

(二)全力以赴抓好工业集群化发展,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的工业基础。坚持突出水城经济开发区的主引擎作用,以水城经济开发区和发耳产业园区为平台,集中力量打造玄武岩纤维新材料产业集群、锰锂系列新材料产业集群、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等“四大产业集群”,带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122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0亿元,同比增长22%。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让工业反哺农业,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重要支撑。聚力推动水城经济开发区做大做强。以打造省级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为引领,推动玄武岩连续纤维产业在高性能稳定性和下游产品推广应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玄武岩连续纤维1.5万吨满负荷生产和2万吨下游制品生产。着力推进锰锂系列产业上下游发展,启动10万吨高纯硫酸锰项目二期生产线和万吨级氢氧化锂项目建设。加快铝及铝加工产业发展,促进双元铝业、亮星铝业等全面**产能,建成铝王铝业、十九度铝业等项目,实现电解铝全部就地深加工。全年完成玄武岩产业产值10亿元以上、锰锂系列产业产值1亿元以上、铝及铝加工产业产值40亿元以上。同步发展好纺织、制鞋、智能终端等东部转移产业,积极支持水矿集团启动鑫盛煤化工技改。大力支持发耳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依托发耳电厂,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推进透水砖、蒸压砖、加气块和硅酸钙板等项目尽快**最大产能,发耳园区全年完成产值96亿元以上,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努力把发耳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园区,走出一条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加快推进煤炭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煤矿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加快水城煤电基地一体化建设,支持恒普煤业、化乐煤矿、发耳煤业二期、格目底东井等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动米箩煤矿转型,全年完成煤炭产量1600万吨、煤层气抽采5亿立方米以上,实现采掘机械化率80%以上、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80%以上。

(三)全力以赴抓好以旅游业为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的第三产业基础。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切入点,带动消费市场发展,逐步让旅游业在井喷式增长过程中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全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以上,同比增长71%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65%以上。全力打造旅游扶贫示范乡和旅游扶贫示范村,实现旅游业覆盖贫困人口8300人,让水城旅游意气风发破竹发展。着力抓好景区品牌创建。全力做好野玉海景区国家4**景区复核工作,全面进入5**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阶段。全面完善百车河景区旅游服务功能,大力拓展乡村旅游、田园旅游、康养旅游,实现4**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快推进百车河梦回明清、野鸡坪天空之恋酒店二期、米箩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和玉马线提级改造。高标准建设大发游客接待中心、悠然山居度假区、深呼吸小镇、水城县游客集散中心等10个北盘江景区大旅游产业项目。着力提升景区内涵。坚持烧好民族旅游“一把火”,翻热峡谷公园“一汪水”,开好山地户外运动“体育课”,打造康养旅游“疗养院”,做靓农旅示范“后花园”,串联精品旅游“珍珠线”,提升火把节、冬季冰雪、峡谷体验、温泉养生的品牌效应,不断拓展水城农民画、鞭陀文化的推广形式,提升文化内涵。着力完善营销体系。精心设计玉马旅游黄金线、康体养生、民俗节庆、峡谷探险等精品旅游线路。建立水城县智慧旅游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精准营销,形成“水城旅游”“彝族火把节”“康体养生”“目的地酒店”等IP营销体系。通过在景区开设旅游商品旗舰店、在重点城市开设旅游商品展示中心等措施,加快构建旅游购物体系。大力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推介水城旅游、营销水城旅游的积极性,让政府和市场“并驾齐驱”推动水城旅游井喷式增长。同时,全力促进环球、永辉、雨田等大型购物中心入驻水城,同步推进金融网点、批零住餐、文化娱乐等蓬勃发展,确保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增速分别达20%、25%、25%以上。

(四)全力以赴抓好水电路讯建设,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的设施保障基础。坚持内通外联、功能完善为原则,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全面脱贫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资金26亿元以上,全面启动所有水利设施建设,确保101座山塘工程5月底前建成,雨汪河水库、河湾水库、板桥水库、谢家水库、鱼目柱水库、方家沟水库、天门水库、塘草坝水库6月底前全部达到相应度汛高程,启动实施赵家河水库、花地河水库。实施25个乡镇街道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解决好28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投入资金67亿元以上,全力以赴加快12个乡镇二级公路建设,年内实现乡乡通二级路目标。切实加快2600余公里“组组通”公路建设,10月底前实现农村公路路网全覆盖,打通全县交通基础设施的主动脉和毛细血管。加大农村公路管护水平,扩大“四好农村路”覆盖面。加快电力通讯建设。投入资金3亿元以上,全面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一户一表改造,新建35kV变电站1座,新建、改造10kV及以上线路427公里,确保农村供电可靠率达100%。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全覆盖,加大行政村通光纤升级改造力度,确保4G网络通达率达到100%。

(五)全力以赴抓好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的民生保障基础。将易地扶贫搬迁和教育、医疗卫生、民政保障作为社会民生事业的重中之重,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增进民生福祉。坚决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切实加快工程进度,尽快完成2017年5761户22425人的搬迁安置点建设,确保3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搬迁入住。进一步加快2018年7400户30069人的搬迁安置点建设进度,确保6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搬迁入住,全面完成全县“十三五”规划的15205户60841人易扶搬迁任务。做实搬迁后的就学、就医、社会管理等问题,不断强化人、财、物的配套融入,确保移民社区都能成为和谐社区、活力社区。采取一切可行措施,切实加大城区、园区、景区的就业吸纳能力,确保每户搬迁户至少有1人就业,真正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坚决强化教育保障。全年完成教育事业投入16亿元以上。全面完成教育“两年提质”战略行动,完成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00所以上,新建校舍38万平方米以上,改扩建校舍18万平方米以上,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全年完成教师招录500人以上。*推进教育教学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提升职业教育助推脱贫攻坚和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积极推进县职校和水矿技校整合。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通过省级评估、国家认定。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六条”政策落实,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确保每一个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都能及时得到资助,绝不让一个贫困学生辍学,绝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坚决强化医疗卫生保障。全年完成医疗卫生事业投入5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的改造升级,开工建设县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县第二人民医院(发耳镇卫生院)二期工程。建成市中医院(县中医院)、野玉海景区医院、龙场南部园区医院、易地扶贫搬迁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招录医务人员500名以上,引进医疗卫生紧缺人才及学科带头人100名以上,每个村(居)配备2名公职化村医。进一步强化对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管理,不断巩固和提升标准化建设成果。按照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要求,抓实“县乡村一体化(医共体)”改革建设。深化“医疗精准扶贫十条”政策落实力度,扎实推进医疗“五重保障”,确保贫困人口参合率、普通疾病门诊报销率、慢性病门诊政策范围内报销率、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率、妇女“两癌”筛查报销率全部达到100%,绝不让一户农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不断创新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稳步提升妇幼保健能力和水平。坚决强化民政保障。充分发挥低保制度政策性兜底脱贫功能,扎实抓好城乡低保提标核查工作,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936元/年、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636元/月。有序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自然灾害救助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救尽救”。

(六)全力以赴抓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的基层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大力补齐交通、水利、教育、医疗等脱贫攻坚短板的同时,突出当前重点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抓好城镇建设。加快玉舍全国特色小镇建设,聚力打造全县城镇化发展新的增长极。继续推进发耳等示范小城镇和区域中心城镇建设,全面打造特色小城镇升级版。进一步加大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力度,全年完成住房保障投入50亿元以上,完成所有的农村危房改造和发耳片区、玉舍片区棚户区改造。重点抓好村庄环境整治。以干净、整洁、有序为基本要求,投入资金27亿元以上,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10+N”工程,完成所有村寨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室外室内同步推进,逐步让农村面貌“远处看得,近处也看得;屋外看得,屋内也看得”,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状。重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鼓励村集体经济兴办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支持集体土地、荒山荒坡、砂石厂等资源入股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增加集体经济收益,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确保每个村集体经济积累达20万元以上。重点加强综合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的配套措施,提升村级队伍的服务水平,让村级组织真正发挥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基层发展的作用。不断创新群众民主法制教育,*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七)全力以赴抓好改革创新,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的制度基础。主动迎接新时代,不断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组合,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抓好“三变”改革。紧紧扭住“三变”改革“牛鼻子”,充分发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聚”、“合”作用,进一步健全产权利益联结机制,在全面完成集体资源资产折股量化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两权”抵押贷款覆盖面,大力推动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建设,走出一条“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深化人事工作改革。坚持公益属性,不断推进医疗、教育、公安等公共服务管理和人事招考制度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创新人力资源培训模式,多方整合培训资源,把培训地点放到田间地头和工矿厂房,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不断突出就业带动创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深化项目建设管理改革。不断建立健全项目准入机制和项目入库保障机制,*推进项目建设和投融资“借用管还”一体化,促进财政资金可持续发展,让项目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驱动力。

(八)全力以赴抓好风险防控,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的稳定基础。将强化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让良好的社会管理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强化金融风险管控。设立政府防范风险资金池5亿元,大力推进PPP项目化解债务达15亿元以上。强化对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整合,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强化社会治安管理。认真开展信访工作“五个专项治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天网工程、地网工程、雪亮工程建设,加大社会公共安全和各领域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扎实推进“平安水城”创建。强化消防能力提升,着力构建以城区力量为主,景区、园区力量为辅的消防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从制度、措施、监管和企业主体四个方面全面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全力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持续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开展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

同时,我们还将抓好以下工作。

(九)全力以赴抓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扎实抓好节能减排。着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狠抓环境问题治理。全面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保护违法案件。从工业治理、生态恢复、农村面源治污等方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认真落实“河长制”,全力实施以双水河为重点的流域治理。加快乡镇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工程建设进度,确保6月底前全部投入使用。建设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加强医疗废弃物处置。认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确保双水河及旗盛焦化整改实现销号。组织开展好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坚决抓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统筹推进,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实施绿色倍增计划,大力推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生态工程,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的质量和稳定性,完成营造林任务18万亩以上,确保森林覆盖率达62%以上。

(十)全力以赴推进“三地”一体化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有变化、三年大发展、五年基本建成”的目标要求,以“三地同城化”发展为引领,以“十一个一体化”为路径,*推进双水红桥董地一体化发展。加大双水城区环境打造力度,做美做靓明硐湖环境,巩固提升城市公园、“拆违还绿”成果。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启动建设水城红桥高新开发中心,大力推进红桥东路二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双水片区、老鹰山片区棚户区改造。不断丰富注资招商、“三地”一体招商的形式与内容,力争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亿元以上。建立健全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管理、项目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快创建和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度。

(十一)全力以赴办好“民生实事”。在认真组织实施好市“十件民生实事”涉及水城县事项的基础上,投入75亿元用于实施水城县“民生实事”:(1)新建城区幼儿园7所,增加学前教育学位3000个;(2)招聘特岗教师500名;(3)招聘合同制警务辅助人员650名;(4)配齐县、乡、村基础医疗设备;(5)实现乡、村两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全覆盖;(6)全面启动城镇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7)建成红桥东路二期工程;(8)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9)启动老鹰山片区棚户区项目建设;(10)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全覆盖;(11)建成“组组通”公路2600公里;(12)建成水城书院;(13)全面建成海坪彝族文化园、米箩布依族文化园、陡箐苗族文化园、龙场白族文化园

扎实抓好自身建设

我们将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驰而不息的决心抓作风,以踏石留印的劲头抓落实,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府自身建设同步抓,促进政府工作再上台阶。

(一)始终坚定政治意识。始终把讲政治守规矩放在第一位,坚持党领导一切,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情感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坚守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更加扎实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二)始终严守廉洁底线。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省委“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和市县“十项规定”,坚决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从严监管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公职人员,大力整治庸政、懒政、怠政,不断提高政府执政质量。

(三)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坚决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报告工作,主动与县政协协商讨论重大事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落实权责清单制度,着力规范工作程序,促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政府的“法治指数”提升社会的“公平指数”。

(四)始终强化履职尽责。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行动,着力去庸求进、去懒求勤、去慢求快、去浮求实。坚持以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群众诉求作为第一响应、以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追求,善于从社会舆论中倾听民意、体察民情,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树立勤政、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注重培养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干部,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好各项工作,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付出更加艰巨、更加艰苦的努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勇气、舍我其谁的担当,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奋力推进“中国凉都·生态水城”建设,共同谱写实现中国梦、贵州梦的“水城篇章”!

较旧一篇:2018年桂平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8年宁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