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2月15日在常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丁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大清相国

2012年6月以来,本届政府在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胜利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成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摘得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

(一)全力以赴调结构、促转型,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大力推进“三位一体”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和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2016年达5773.9亿元,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85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稳居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前30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1年的350.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480.3亿元,年均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跨入万亿级城市行列,2016年达1.23万亿元,年均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三位一体”工业发展成效显著。2016年,十大产业链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4.3%,汽车及零部件、碳材料、通用航空等产业链实现重大突破,重工业比重由2011年的81.5%降至2016年的76.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4.5%,涌现出200多家国内外行业“隐形冠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达9个。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50.9%,较2011年提升8.5个百分点。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旅游、科技服务业等保持较快增长,凌家塘批发市场、夏溪花木市场、邹区灯具城年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华贸通”、国家智慧旅游公共平台等一批互联网平台相继打造,东方盐湖城、迪诺水镇等一批旅游新项目建成投运,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水平指数位居全省第二,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列全省第三,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高效设施农业面积、高效设施渔业面积比重分别超过61%、21%、36%。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二)多措并举抓创新、促改革,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对外开放,大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重大项目有效助推经济转型。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大力引进成长性好、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连续开展重大项目主题年活动,共引进100亿元或10亿美元以上项目9个,50亿元或5亿美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东风、北汽、众泰等整车项目和中航锂电池等关键配套项目加速形成汽车全产业链,百度大数据产业园、中兴能源云计算、北京通航、同方威视等特色项目促进了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创新驱动效应更加明显。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常州科教城连续位列中国最佳创业园区前列,武进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获批筹建省级高新区,常州科技街启动建设,“一核两区多园”的区域创新格局基本形成。加快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常州模式”,*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入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公共研发机构数量居全省前列,引进落户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达1076名,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居全省第一。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称号。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积极实施产城融合综合改革,19个市级试点改革区域有序开展。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金坛撤市设区,整合设立常州经开区,新北、天宁、钟楼发展空间扩大,全市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苏皖合作示范区纳入苏皖两省战略合作协议。商事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价格机制改革等重要领域改革*推进,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全市上市企业达4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6家。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武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进展顺利。大力推进“五个国际化”建设,五年实际到账外资超过15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420亿美元,世界500强入驻企业达65家、投资项目104个。中以、中德等创新园区成为国家间合作项目,常州机场完成4E级改造并实现一类口岸开放,常州、武进出口加工区获批综保区。

(三)持之以恒优环境、提品质,城乡建设展现新貌。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建设实现由“筑形态”向“优品质”转变,新城新区功能日益完善,新龙国际商务城、钟楼新城、凤凰新城等城市新板块形态初显。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常州港建成首个10万吨级码头,西绕城高速公路、京沪高铁常州北站、青洋路高架北延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完成丽华南路、晋陵南路、新堂北路等一批城市道路的改造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城市防洪包围圈基本形成,新孟河、新沟河延伸拓浚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两轮国家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连续4年在全省考核中名列前茅,丁塘河湿地公园、高铁生态公园、新龙生态林一期等一批生态项目建成开放,天目湖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授牌,溧阳长荡湖湿地公园和天目湖湿地公园获准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森林城市和生态绿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6年市区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0.49%,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0.5%,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太湖流域重点考核断面达标率达60%,达到国家、省考核标准要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基本实现主次干道“路畅、街美、景优”,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拓展至所有乡镇,成为首批“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城乡一体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持续推进“四个西进”和区县挂钩合作,建成常溧高速公路、常金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中心镇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村庄环境整治达标工程全面完成,建成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四)加大力度惠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民生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超过75%,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6058元和23780元,是2011年的1.57倍和1.64倍。积极推进就业创业,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成为全国创业先进市。强化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三大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8%以上,在全省率先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着力抓好棚改工作,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应保尽保。茅山老区帮扶工作*开展,老区面貌持续改善。社会事业优质发展。教育现代化扎实推进,五年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0所,所有辖市、区均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基础教育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在常高校稳步发展,科教城获批国家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卫生计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和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城乡全覆盖,医养融合向纵深发展,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8张。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奥运会等重大赛事中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文化名城建设*开展,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水平保持全国、全省前列,“道德讲堂”全国推广,“文化100”等文化惠民活动每年惠及市民均超百万,中国大运河(常州城区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广场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平安常州、法治常州建设*开展,连续实施两轮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社区自治水平稳步提高,减负增效成效明显,全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水平位列全省前茅,“政社互动”覆盖所有镇、街道。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市民的认可和好评。

(五)矢志不渝转职能、改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按照“5416”基本框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81项,取消所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45.8%。整合设立市级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全市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建立全市不动产统一登记交易制度。建设项目“五联合一简化”联审联办做法得到国务院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全面完成本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实现负增长。扎实开展政府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有关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取得实效。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完善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基本建立覆盖全市、导向明确、规范管用的“六位一体”绩效管理和综合考核体系,形成“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全面深化政务公开,建立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市级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全部公开,“常州政企通”等网络平台开通运行。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监督,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2349件,妥善解决了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

过去一年,市政府按照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实际到账外资25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820亿元,增长4.6%,其中出口1375亿元,增长4.2%。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引进时代新能源锂电池长三角基地、瑞声手机3D玻璃等4个总投资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车和家智能汽车、恒益大通芯片载带、北汽集团常州产业基地等7个总投资超50亿元或5亿美元项目。东风汽车AX5、北汽通航P-750飞机、天域航空无人机等一批项目实现整机整车下线。二是着力推动转型创新。获批共建“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入选省大中型制造装备升级项目数居全省第一。十大产业链产值达4213亿元,增长9.5%。“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商服务业业务收入增长超过40%。旅游业持续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6004.2万人次、833.6亿元,分别增长10.1%、14%。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231家,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69%,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25%、30%。武进获批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常州科教城获准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戚研所捧回我国工业最高荣誉“中国工业大奖”,中简科技成为我国高性能碳纤维产业的领军企业。三是*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完成省下达的钢铁、水泥去产能任务,市区商品住房可售余量去化周期缩减到6个月以内,实体经济杠杆水平有所降低,降低企业成本150亿元,棚户区改造、生态环保等补短板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加快金融创新,成功设立注册资本均为百亿元的中德产业发展基金、中以创新发展基金,金融商务区建设顺利推进。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新增协议外资超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3个,中以常州创新园共建计划正式发布,苏澳合作园区落地我市,中德创新园入选“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示范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获批设立“海峡两岸(常州)健康产业合作区”。四是加大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力度。完成常州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编制。122省道常州东段等道路建成通车,340省道常州东段、地铁1号线一期等在建工程进展顺利。成功申报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积极应对、成功抗击夏季特大洪涝灾害。生态绿城建设持续推进,实现增核14000亩、扩绿4000亩、连网200公里以上,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5.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1%,人均公园绿地达14.5平方米。单位GDP能耗下降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五是强化民生保障。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扶持创业1.3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全面完成。积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常州五中等7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省、市优质幼儿园34所,常州工学院新校区投入使用,高考全市本二以上达线率达80.56%,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三级医院为主体的区域性医联体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慧健康建设加快推进。关爱失独家庭,全面二孩政策稳妥实施。强化社会治理创新,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粮食供销、外事侨台、审计统计、工商物价、质监食药监、国资国企、海关国检、人武人防、双拥优抚、边防海事、档案方志、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五年来的工作,不仅为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必须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提升常州发展实力。抢抓国家、省重大战略实施的机遇,努力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上深思善谋、积极探索,加快构建有利于常州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积蓄发展新能量、赢取发展新优势。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推进重大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围绕提升产业质态,持之以恒推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层次高、产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扩大有效投入,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优质增量,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三是必须坚定不移突出工作重点,打造常州发展特色。按照“一城一中心一区”的发展定位,积极探索符合常州实际、彰显常州特色的工作思路,明确以“三位一体”战略提升工业经济,以区划调整加快产城融合综合改革,以生态绿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三优三安两提升”为重点打造民生品牌,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四是必须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各位代表!近五年发展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常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和部省驻常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常州建设和发展的中外投资者、科技工作者、务工人员和海内外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层次依然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城市品质仍需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医疗、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改革意识、服务意识、担当意识还不强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改进和解决。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7年钦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7年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