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7日在沈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沈河区人民政府代区长陈弘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简要回顾侯卫东官场笔记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和区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践行“为民、务实、创新、协调、突破”发展理念,*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建设幸福沈河,加快打造“五个家园”,较好地完成了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全力打造富庶家园
坚持稳增长总基调不动摇,调结构、转方式、换动力,综合施策,主动作为,城区竞争力和群众满足感不断增强。
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41亿元,同比增长0.4%。服务业增加值完成818亿元,增长0.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6.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4亿元,增长10.5%;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80.8亿元,增长8.8%;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96.1%,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1亿元,下降7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937元,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73亿元,增长3%。需要说明的是,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增速低于年初预期,这里既有经济粗放式发展和长期高速增长等历史因素,也有“三期叠加”和“营改增”等客观因素,更有注重经济发展质量、逐步做实数据等主观因素。
金融产业支撑优势明显。开发区申请加入《全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组卷报卷和晋级工作稳步推进。开发区被确定为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金融创新改革任务唯一承载区。中兴金融云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一批具有开拓性的金融创新项目落户开发区或正在推进: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入驻,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齐聚沈河;首批跨境融资落地,实现东北地区跨境融资零的突破;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1283家,融资交易额达293亿元;沈阳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正式营业;沈阳票据资产交易中心获批筹建。引进中国银行辽宁分行等金融类机构72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的36%和52%,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近1/4,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3强,金融业税收贡献率达44.1%,单位面积金融企业聚集度和金融业贡献率稳居东北首位。
新兴业态逐步培育壮大。全国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申报纳入省文化产业工作要点。《盛京皇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启动盛京皇城创建国家5**旅游景区申报。制定《沈河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举办第七届中街文化旅游购物节。推动“老字号”引进、保护和开发。中辰电影文化产业园一期竣工,沈阳11号院被评选为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沈阳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评为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引进文化企业110家,文化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6%。完成区创业孵化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华府青创空间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在辽宁省参评创业空间中排名第一。风雨坛等7家创业基地被评为市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商贸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引导电子商务与商贸、物流等传统产业融合发展。阿里巴巴南塔产业带商品平台运行良好。五爱智汇海购体验店运营。五爱金融、五爱物流、辽宁筋斗云科技公司航空货运电商平台试运行。跨境电商综合交易平台建设取得初步进展。我区作为东北首个城区荣获中国服装商贸名城称号。“四名联创”工作稳步实施,营造了支持服装商贸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16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总建筑面积643万平方米,总投资637亿元。盘活丽景明珠酒店等71处44万平方米存量资源。开展“三争取”工作,争取各类扶持资金2.4亿元。清查10个农工商公司资金、资产、资源,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更加规范。
(二)全力打造精神家园
坚持满足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文化民生建设,城区凝聚力和群众归属感不断增强。
公民道德建设逐步加强。开展“好家风•好少年”主题活动,有效衔接学校、社区和家庭道德教育。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小微成长工程”育人经验在省义务教育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交流。成立沈河区社会组织发展联合会,培育孵化社会组织88个,开展公益为民服务项目71个。推出“志愿沈河”微信公众号,发动62个社会志愿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开展社区“十有”标准志愿服务,红巾社区获评全国百个最美志愿服务示范社区。
政治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强化政务公开,网上公开重要信息1.5万条。受理行政复议15件,承办行政诉讼案件48件。启动“七五”普法,完善“10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南塔和五里河司法所被评为省优秀司法所。在所有社区建立“微讲堂”理论宣讲队,开展微宣讲活动300余场。我区艺术化宣讲品牌被推荐为中宣部创新品牌项目。发挥社区评议监督委员会作用,开展评议监督会议千余场,保障群众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文化民生建设成果显著。我区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区文体中心项目达到形象进度,百姓大舞台完成装修。建成泉园等5处特色文化活动阵地和保利等5处特色体育健身阵地,打造翠生等4个特色文化社区、翠湖园等15个特色文化楼院及1090个特色文化楼道。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实现区图书馆和街道社区分馆资源共享、通借通还。免费开放各类场馆,举办沈河区第十届全民运动会等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1200余场次。开展“艺术指导员进社区”等各类培训讲座,参与群众达20万人次。
(三)全力打造服务家园
坚持“东北领先、全国一流”目标,累计投入23.8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等工程,城区共建共享能力和群众认同感不断增强。
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国家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核查。代表辽宁省通过国家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中国教科院沈河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项目成效明显。加快育源中学教学综合楼建设,完成市一四五中学、文化路幼儿园等17所学校(幼儿园)改造,实验学校东部校区小学部投入使用。教育局幼儿园等3家幼儿园晋升为省五星级品牌幼儿园,我区被确定为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先行区。通过首批全国健康促进县(区)项目试点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验收。大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授予“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凯旋社区等2家单位被评为省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我区被确定为全市中医药暨卫生健康示范区。落实沈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暨建设国家健康城市任务。启动区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泉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体竣工,山东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装修改造。
幸福社区建设*推进。加快社区标准化、精品化建设,打造菜行等10个精品社区,改造桃源等5处社区用房。对219个老旧庭院实施绿化、道路、排水等综合环境改造。对270栋共150万平方米住宅楼实施“节能暖房”工程,受益居民达2.4万户。市妇女会馆祥颐园老年公寓等3处养老院项目竣工,新增床位339张。新建泉园和丰乐2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照“五室五助”标准,打造15个示范型日间照料站,新建5个社区日间照料站,日间照料站社会化运营率超过70%。选拔304名全科社工,开展职业化技能培训,健全社区工作者绩效考核机制,社工队伍专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强化市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先予处置”机制,解决各类民生诉求案件9.6万件。我区在2016中国城市建设科学发展论坛上交流经验,央视和人民日报对我区民生诉求办理进行宣传报道。“救急难”工作在全国试点培训会议上交流经验。城镇实名制就业50479人,全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扶持创业带头人808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40万元。完成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亿元,发放失业保险金5016万元。农民工工资清欠率和结案率均为100%。完成200户贫困家庭无障碍改造和100名贫困听力残疾人助听器适配项目。为82303名困难群体发放救助资金4658万元,与法库“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有效开展。
(四)全力打造美丽家园
坚持“绿色强区、绿色惠民”理念,累计投入3.6亿元,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城区宜居度和群众舒适感不断增强。
智慧沈河建设*推进。强化政务服务中心内涵建设,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网上并联审批体系,推行联审联办和限时办结制度,企业“三证合一”注册时间提速50%以上。推进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改革,核发全省首张“两证整合”营业执照。实施智慧社区建设,11个试点街道(社区)坚持“全年无休、全程协办”,实现政务审批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业务互联互通。与北方传媒等企业合作,引导社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向智慧化转变。《中国社会报》刊登我区智慧社区经验。中街步行街及重点商家免费智能WiFi全覆盖,中街智能交通停车诱导系统正式运行。
城区规划建设再上台阶。调整浑河沈河段防洪线,为东部地区**1.5平方公里发展空间。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新增近4平方公里建设空间。我区获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称号,东部地区被确定为全市建设海绵城市示范区。完成文化路北和高官台西2个地块19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启动八里堡等地块总计5800余户产权调换房回迁。出让万寿寺街东-1等4个地块。17个供水、供气、供暖“三网”配套改造项目基本完成,改造面积56万平方米,涉及居民楼145栋、居民8514户。完成满堂河两侧景观改造及廊道建设,辉山明渠等截污、清淤、护坡改造进展顺利。佳和新城南、顺通路等规划路基本完工。中街广场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皇城中轴基本实现贯通。完成长青公园和万柳塘公园三期改造、南塔街等11条18万平方米道路整修、清真路等12处积水点改造。维修养护820条街路路面及排水设施,修补坑槽8.7万平方米。
城区环境面貌有效改观。全面开展“楼院整治行动、打造美丽家园”为民主题实践活动,有效治理楼院“十乱”问题。推进多部门联合执法,开展对违章建筑、占道经营、露天烧烤、流动食品大篷车等专项整治,全区529个小区、426个网格面貌焕然一新。集民族文化、绿色环保、健康餐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清真美食街改造工程完工。加强动静态交通管理,施划和复线停车泊位1.8万个。开展“蓝天行动”,完成57处“淘汰和改造燃煤小锅炉房”项目,对区房产热力公司等6家供热企业实施热源环保脱硫改造,淘汰黄标车工作有序推进。
(五)全力打造平安家园
坚持“依法治区”理念,健全信访稳控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狠抓安全生产,城区治理能力和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信访稳定工作扎实开展。深化全社会调解模式内涵,加强信访积案化解,息访积案120案,息访率46%,省市交办案按期办结率100%。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风险评估,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强化网上信访案件办理,“走基层、化积案、解民忧”活动效果明显。坚持“诉访分离”,推进信访诉求分类处理,移交终结涉法涉诉信访事项73件。完成重点时段信访维稳任务。
社会局面更加平安稳定。公安信息化建设、视频“天网”工程、“大情报”系统建设在全省介绍经验。改造升级视频监控系统,新建1000个视频点位,高清视频监控点位占比达76.6%。“破现案、攻积案、清逃犯”等工作成果显著,命案现案破案率100%。强化社会治安管控,推进“平安庭院”建设,开展“招手就站、马上就办”流动警务服务,刑事警情总量下降67.5%,“零发案”小区占比达95.6%以上,平安沈河建设连续五年位于全省前列。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和重要时段,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0351家次,发现各类隐患5456处,整改隐患5296处,整改率97.1%。开展各类应急演练143场,参加单位180家次。建立南塔消防站,有效保障南塔区域消防安全。通过省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示范区评审,五次代表沈阳市迎接国家和省级安全生产督查调研,继续保持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城区称号。
同时,积极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全力助推幸福沈河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承办省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354件,其中区人大代表建议201件,区政协提案114件,省市建议提案39件,办复率100%。向人大专题报告工作11次,接受代表委员视察检查8次。*开展简政放权,承接市级下放职权21项,向街道社区下放为民审批服务事项57项。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企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政府党组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节约资金9170万元,节支率21%。
此外,人防、宗教、档案、兵役、双拥、红十字会、妇女儿童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和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结果。这里,我代表区政府,向一直以来与我们同甘共苦、攻坚克难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全区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改革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束缚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还没有实现较大突破。二是传统产业转型还不够快,新兴产业还需加速培育,重大项目储备明显不足,财税增收压力较大,稳增长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三是新老城区间发展还不够均衡,基础设施建设、城区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仍存在较大差距。四是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个别领导干部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2017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是加快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幸福沈河的关键之年。我们要看到,东北振兴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外部发展环境仍旧错综复杂,经济增长压力依然很大。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重大战略的持续推进,辽宁自由贸易试验、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我区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的*实施,助推经济发展的政策利好将不断增多。我们更要看到,新一届区委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进一步激发城区活力创造了良好的要素保障;特别是全体干部群众在幸福沈河建设中所形成的共建共享理念和共同缔造精神,将成为沈河人干事创业的宝贵财富和不竭动力。只要我们继续发扬以人和兴沈河的优良传统,坚定信念、提振精神、改革创新、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在未来道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再创新的辉煌。
基于此,政府明年工作总的目标要求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四个着力”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区十三次党代会和区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部署,以建设幸福沈河为总目标,以创建“五个家园”为总任务,以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总抓手,以推进“幸福沈河共同缔造”为主旋律,争当产业转型、城区转型和社会转型的排头兵,举全区之力将幸福沈河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总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5%,地方税收收入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加速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努力培育城区竞争新优势
打造营商环境,首要在政府。围绕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对标先进地区,坚持项目化运作,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加快更新思想观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为重点,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破除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着力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坚决破除与国际化营商环境标准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弊端,牢固树立“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是环境”理念。按照“东北领先、全国一流”目标,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经验,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努力打造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优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抢抓沈阳与北京对口合作契机,开展金融创新、项目招商和高端人才引进工作。以东部地区为重点,实施“多规合一”改革,实现发展目标、空间坐标、用地指标“三标衔接”。实行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动态管理。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市场活力。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实现登记便利化。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对区内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资产运营模式,尝试开展股权并购,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创新公众评议政府绩效方式,努力形成具有沈河特色的绩效管理体系。
加快完善监督机制。贯彻落实《沈河区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统筹、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凝聚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务求在打造政务、市场、开放、要素、设施、社会和法治等七大环境上取得突破。创新监管体制和监管方式,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优化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强化目标任务督办落实。争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政务五公开”国家级试点区。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二)加速推进金融要素聚集,努力打造金融发展新高地
金融兴,则沈河兴。突出金融业龙头地位,举全区之力建设好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功能区,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金融支撑。
打造一流的金融创新环境。跟踪推进开发区申请加入《全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组卷报卷,力争开发区在晋升国家级上再有新进展。完成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金融创新改革课题。加强金融创新政策支持,强化金融科技机构引进与扶持,依托“双创”载体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加强金融中心建设顶层设计,强化与金融监管部门、研究机构、中介机构战略合作,完善与金融中心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发挥金控公司平台优势,增强政府引导资金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金融中心建设。
打造一流的金融试验环境。加快国家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争取更多的先行先试权。探索产业金融发展新模式,鼓励各类金融主体开展创新实践。拓宽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渠道,尝试设立行业产业基金,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深度融合。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产融结合,拉长金融产业链条。开展电子商务金融试点,探索建立城市移动金融安全可信服务管理系统。推动中兴通讯建设金融信息安全云服务系统,力争在金融数据创新、信息安全平台建设等领域实现突破。建设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和产业基金园,服务产业发展。
打造一流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金融创新人才保障,优化金融产品准入条件、金融市场环境、金融信用环境和金融安全环境。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升级配套金融中心服务设施。借鉴国内先进地区金融扶持政策,围绕促进金融机构集聚、金融要素市场发展、金融综合服务提升、产业金融创新,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形成政策洼地。促进金融与文化、科技、电商融合发展,打造小额贷款、商业保理、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科技保险等专业服务平台。吸引金融机构法人单位和全国性金融总部入驻开发区,确保引进金融类企业65家以上。
(三)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经济增长新格局
牢牢把握提质增效这一核心,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重点项目招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做实项目招商工作。突出项目核心地位,抓住招商关键环节,健全招商考评机制,完善招商扶持政策,发挥专业招商优势,针对全区存量资源和东部棚改地块,包装策划一批招商项目,通过项目招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围绕重点产业,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增长潜力强、示范效应好的重大项目。力争金马鞋城等2个地块出让、轻工二厂等2个落地未开工项目启动建设,确保浙商银行等11个市重点项目开复工并达到形象进度、福佳国际金融大厦一期竣工运营。做好“三争取”工作,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
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实施盛京皇城综合改造,推进全国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申报和盛京皇城创建5**旅游景区申报。挖掘盛京皇城历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包装策划一批商旅文综合体项目,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以中街等商圈为基础,将信息化旅游与传统商业相结合,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智慧旅游模式。以盛京皇城为主体,做好“老字号”引进、保护、开发和扶持,提升文化资产价值。加快商旅文一体化进程,培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力争引进文化企业70家以上。
做大新兴经济业态。加快东部地区开发建设,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集中谋划一批产业层次高、开发效益好、辐射范围广的优质项目。完善区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功能,提升企业孵化成功率,加速推进成果转化。鼓励社会力量开发“双创”新型空间,做强华府青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引导科技企业、科研机构、众创空间科技项目实施和申报。强化科技型小微企业扶持,加强对重点科技企业指导和培育,力争高企申报取得新进展。
做优传统商贸产业。扶持皇城等重点商贸区域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在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业中的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五爱智慧市场项目建设,利用数据管理平台提高服务功能。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五爱集团向“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拓展商贸业务。实施“引进来”战略,借助跨境电商综合交易平台,建立五爱跨境电商购物体验店。做优阿里巴巴南塔产业带商品平台和辽宁筋斗云科技公司航空货运电商平台。培育和发展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增强企业自律意识,参与区内项目招商,助推地区经济发展。
(四)加速推进百姓福祉工程,努力塑造民生服务新品牌
坚持“民生为本”,全面实施幸福民生工程,以群众参与为核心,努力塑造“共同精神”,让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最优成果。
持续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中国教科院沈河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项目,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试点改革,完成市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工作任务。加快启动方凌小学、二经三校教学综合楼、实验学校东部校区中学部建设,确保育源中学教学综合楼投入使用。开展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先行区试点。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续建工作,力争区文体中心投入使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运营社会化,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以标准化促进服务均等化。发展校园足球,做强乒乓球特色项目。巩固全国健康促进县(区)项目试点成果,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健全区域医疗联合体就医模式,完成沈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暨建设国家健康城市任务。推进区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确保泉园和山东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将社区作为基本单元,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商共治、衔接互动”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党政善治、社会共治、居民自治,力争社区60%以上事务通过社区评议监督委员会协商解决。强化社区队伍建设,完善包保责任、自治管理和志愿服务“三结合”模式,推进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培育5个以上区域型、示范型、枢纽型社会组织。改造5处社区主体用房,打造5个精品社区。
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筑牢民生之本,夯实民生之基,织牢民生保障网。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养老保险征缴,实现应保尽保。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打造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示范型日间照料站10个,社区日间照料站社会化运营率达80%。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强化对弱势群体精准帮扶,新建1个社区康复示范站。实施“节能暖房”工程。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
持续推进平安沈河建设。推广全社会调解模式,抓好全社会调解组织标准化建设,推行快速发现、快速上报、快速调解“三快调解法”,及时就地化解社会矛盾。强化信访积案化解,积案息访率达40%以上。做好重要时段信访稳控。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庭院”建设。开展“进企业、送服务”“走基层、联万家”“招手就站、马上就办”全警轮值巡逻主题活动,提升群众安全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完成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等任务,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五)加速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努力改善城区环境新面貌
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新期待,完善城区功能,提高建管水平,增强城区魅力,持续提升城区的承载力和宜居度。
进一步强化智慧沈河建设。夯实智慧城区发展基础,启动沈河“政务云”和“千兆骨干网”建设。以视频专网、公安内网、社会视频整合网为基础,应用智能人脸识别、车辆智慧管理等新技术,打造公安智能实战平台。做强智慧社区服务品牌,推进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实施智慧教育、智慧文化、智慧医疗、智慧金融等项目。依托市民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创新智慧民生服务方式,实现各类民生诉求“5分钟响应”。完善城市基础数据库,确保信息数据更新率达90%以上。建立数字化市场监管系统,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效能。扩大免费智能WiFi覆盖范围。
进一步提升城区环境品质。*开展“楼院整治行动、打造美丽家园”为民主题实践活动,创造舒适宜居城区环境,共同缔造美丽沈河。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统筹推进“三网”配套改造项目。启动海绵城市示范区一期工程,改造水系,规划建设道路、公园,大幅提升东部地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做好棚户区改造收尾。改造民悦广场和慈恩寺周边绿地。完成高台庙后巷等9处积水点改造。开展公共停车场建设,逐步缓解静态交通压力。在乐郊路等25条三四级街路实施中小型机械化清扫,推进多空间立体化作业。开展“蓝天行动”,实施生产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和供暖企业环保设备更新,推进燃煤锅炉拆小并大工程。强化环保执法监管,完成污染减排任务。
(六)加速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树立人民政府新形象
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坚持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全面巩固良好政治生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在政治高度上突出党的领导,政治要求上抓住党的建设,政治定位上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照法律规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完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制度,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做好行政复议等工作。*开展“七五”普法,强化法治思维,加强公务员法制教育和培训,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全面打造廉洁透明政府。履行政府党组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着力健全行政效能监察体系,解决行政机关特别是窗口单位不作为、虚作为、乱作为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开展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民生工程和政府采购审计。执行中央“八项规定”,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严把“三公”经费使用关口,打造廉洁政府。
此外,继续做好涉农、人防、宗教、档案、兵役、双拥、人口计生、红十字会和妇女儿童等工作。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创新进取,源于脚踏实地;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更需行胜于言。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同心同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完成本届政府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较旧一篇:2017年沈阳市沈河区政府工作报告 较新一篇:2017年宜宾市政府工作报告(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