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总结侯卫东官场笔记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胜利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3亿元,增长9.9%;财政总收入72.8亿元、增长16.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4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82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60元,分别增长8.4%和10.6%。
一是经济发展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中攀升突破。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经济增长理念,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经济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工业发展平稳有序,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跃上千亿元台阶,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亿元,分别增长23.5%和13.3%。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壮大,新引进优质项目8个,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0%。工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提升,新增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3家,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50家。现代服务业量质并举,成立区现代服务业招商组,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0亿元、增长10.9%,服务业投入占比达36.2%。新增市级电子商务统计平台企业10家,和凤镇乌飞塘村被认定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溧水十景”建设进展有序,洞壁琴音、周家大院等景点建成开放,成功举办咪豆音乐节等大型活动,万驰汽车公园创成国家3**景区,溧水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物流业加快集聚,航空物流集聚区新引进物流企业2家,实现营业收入11.9亿元,增长15%。金融业更加繁荣,新设金融机构4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63亿元和300亿元。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30.4亿元,增长15.6%。现代农业提速增效,新增高效农业2.13万亩、设施农业1万亩,培育家庭农场7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1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突出重点产业,主攻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6亿元、增长9.9%,178个区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38.2亿元,其中26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2.9亿元、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位居全市前列;成功引进AO.史密斯、布雷博汽车零部件、中广传媒智慧文化广场等一批重大优质项目。制定出台《鼓励产业人才集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专项奖励暂行办法》,设立小微企业应急互助基金,着力优化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加速成长,新增“四上”企业66家、“新三板”上市企业4家。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更加注重科技、人才与产业的紧密结合,R&D支出占比达3.1%,安排资金2000多万元支持科技创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高新技术产品57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1个,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80件,省市著名商标22件、名牌产品12个,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引进领军型科创人才24名,申报科技创业家3名、“千人计划”创业人才2名。贯彻落实《紫金科技人才创业特别社区条例》,建成科技研发和商务楼宇25.3万平方米,新增在孵企业60家、毕业企业8家。科普工作成效明显,荣获省科普示范区称号。
园区加快提档升级。开发区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优质项目加快集聚,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综合排名继续前移。空港枢纽经济区核心区聚焦临空产业发展,制定三年建设计划,高效有序推进建设和招商。宁溧高科技产业园环境品质不断提升,新引进优质项目6个,总投资达18.4亿元。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建成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基地、金万辰一期等项目,引进生物农业项目17个,被认定为省协同创新服务示范基地。石湫影视文化基地建成“影都商汇”项目二期,《极限勇士》等综艺节目拍摄外景基地投入使用,引进文化创意企业40家。幸庄科技产业园一期11万平方米孵化器和总部大楼主体封顶,签约项目10个。
二是城乡建设在统筹协调、互动融合中展现新貌。围绕提升功能品质,加大建设力度,完善管理体制,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
城市功能加快提升。规划工作持续深化,启动“多规合一”工作,制定出台《城乡规划决策与审批制度》,城乡空间体系不断优化、规划决策水平得到提升。顾家欧亚达、天利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营运,完成珍珠南路、随园路等道路城市化改造,陈沛桥河公园二期等工程加快推进,引进奕城海洋世界等优质项目,新城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老城更新步伐加快,永昌巷等片区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完成大西门街等主次干道整治和中心花园等老旧小区出新。公共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建成团山公交首末站主体工程,新增和更新公交车152辆、公共自行车1275辆,新辟调整公交线路5条。
镇村发展特色彰显。新市镇建设取得新进展,抢抓白马、东屏、石湫列入市级重点新市镇机遇,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市级重点新市镇建设的意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贷款,重点支持3个市级重点新市镇建设,统筹推进其他新市镇建设,白马镇被认定为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单位。美丽乡村展示新面貌,坚持旅游带动、分片开发、融合发展,无想山-傅家边等重点片区建设全面推进,建成石山下、涧东、店上等一批特色村,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轨道交通S7线完成试验段土建施工、S1线完成路基工程,宁高新通道、省道341白马至晶桥段、溧白公路建成通车,省道246溧水北延段完成沥青摊铺,提档升级农村公路50公里,改造中型桥梁8座。燃气一体化工程进展顺利,完成燃气规划修编和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招投标。水务一体化工程加快扫尾,新建供水管网192.8公里、污水管网124公里,城区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投运,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施58套,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实现一体化和专业化运营管理。建成滨淮新河等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和中山河闸移址新建工程,110千伏小湾变增容等工程竣工投运,水利、供电保障能力得到新提升。
三是民生福祉在综合施策、惠民安民中稳步提升。将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1.1%用于民生,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社会保障扩面提质。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推进重点人群就业,全年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4770万元,培育自主创业565人,新增城镇就业4472人、其中大学生占比达39.8%。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低保标准与主城接轨,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金、老年生活补助金及各类困难群体政策性保障及时提标、按时发放。建设3**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全区首家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金牛护理院投入运营。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建成拆迁安置房80万平方米、交付21万平方米,建成其他保障性住房300套。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扎实推进,稳步实施教育布局五年提升计划,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异地新建项目主体竣工,高考全市理科总分第一、第三名均在我区,创成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成功合作,教育整体水平加快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挂牌运行,区中医院异地新建等工程有序推进,和凤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文体事业更加繁荣,文化影视中心主体封顶,横店影院开业营运,白马镇创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成功举办傅家边山地半程马拉松赛等活动,创成省首批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
社会治理有效加强。村级保障不断强化,设立村级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在职村(居)干部基本报酬由区级财政统筹,确保依法有效履职。信访维稳扎实有效,村级司法行政服务站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重大**时期进京非访零登记。高度重视群众诉求,办理“12345”工单2.1万件,综合考核排名位居全市各区前列。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公众安全感保持全市第一方阵。法治建设水平提升,洪蓝镇三里亭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等专项整治,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防汛抗灾取得胜利,建成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四是生态环境在标本兼治、重点突破中不断改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更加优良的宜居宜业环境。
生态建设*开展。新增生态红线保护区13.3平方公里,整治生态红线一级管控区问题61个,生态功能区保护得到加强。研究制定《建立生态补偿管理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整合专项资金7100万元用于生态补偿,加快构建公正合理高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新增绿化造林9350亩、城市绿化90万平方米,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扩大。改造垃圾中转站2座,生活垃圾实现外运处置。
环境治理扎实有效。*开展水环境治理,水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清水通道工程和一干河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完成黄砂码头整治和南门河综合治理。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严控工地扬尘,秸秆实现零焚烧,淘汰黄标车2408辆,PM2.5平均值全市最低。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数字化城管建设进展顺利,“门前三包”签约率达100%,环卫保洁机扫率达80%,拆除违建70万平方米,“三小车”整治、殡葬车城区禁鸣禁放禁洒工作成效明显,“931”、“9322”考核全市排名第一。
绿色发展成效显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任务。加快污染及低效企业整治,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1家,整治关停无环保手续污染企业7家。加强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秦源热电新建脱硫脱硝工程通过验收,天山水泥完成除尘改造。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12个。加快循环经济发展,15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五是发展活力在深化改革、优化机制中持续增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落地见效,出台实施方案31项、文件72个,市下达的首批20项改革任务基本进入实施阶段。
市场活力不断**。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新增注册企业1893家。国资管理机制得到完善,加强重大事项监管,推动9家企业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成立区国有资产资源交易中心,区属国有企业完成投资110亿元。土地综合改革稳步实施,建立工业用地会审制度,有序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和指标交易,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058亩、交易指标2085亩。有效运用PPP等新型投融资模式,与华夏幸福基业公司合作的百亿级产业新城项目成功签约。“诚信溧水”建设成效明显,荣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核一等奖。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全市率先公布区级行政权力目录清单,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由483项减至172项,审批时限压缩50.6%,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组建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城市管理执法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机制更加完善,完成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职能整合,实行统一监管。永阳、柘塘完成撤镇设街,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提升发展水平。
基层活力有效激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推开,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鉴证土地流转交易1.25万亩、集体资产交易2034万元。完善财政管理体制,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出6.3亿元支持基层发展。加强工业发展统筹,开发区晶桥工业园建设标准厂房3万平方米,引进企业8家。开工建设10家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成4家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便民服务新模式。
六是自身建设在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中全面加强。民主法制得到加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度不断健全。政务公开扎实推进,全面公开区级政府部门预算和10家试点单位决算信息,全新改版上线“中国南京溧水”网站。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3件、政协委员提案180件,办结率、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均为100%。着力强化审计监督,审计项目503个,核减资金2.7亿元。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保持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与此同时,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工作实现了新进步,民宗、台侨、档案、人武等工作取得了新业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为“十二五”画上了圆满句号。回望五年,挑战与机遇,创新与突破,一个个关键词定格于我们的美好记忆里。回望五年,发展的艰辛,收获的喜悦,一段段奋斗史镌刻在溧水的历史长卷中。回望五年,我们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造了溧水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而且积累了在复杂局面中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经验。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十二五”任务已经圆满完成,溧水的发展站在了一个全新起点上。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发展方式,综合实力实现新的跨越。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基本实现翻一番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6%,201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位居全省县市第7位和第5位,开发区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综合排名从第23位跃升至第8位,溧水成为全市发展势头最好的地区之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9.2∶64.3∶26.5调整到6.3∶53.7∶40,农业现代化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服务业支撑作用不断加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相继突破千亿元大关。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提升内涵为重点,强化城乡统筹,现代城市形象逐步彰显。成功实现撤县设区,城乡规划实现全覆盖,发展格局更加明晰;扎实推进城建提升计划,城市建成区由44.1平方公里扩大到5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1%,比2010年提高了11.5个百分点,初步形成区域发展竞争新优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水务一体化工程基本完成,宁杭高铁溧水站建成使用,溧马高速、省道246等骨干道路建成通车,改造提升农村公路227公里,供电、水利、公交等工程加快推进,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狠抓生态建设,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313.85平方公里,*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突出抓好大气、水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全市前列,新增造林6.4万亩,“三高两低”企业全部关停,创成国家生态区。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活力得到持续增强。始终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相继实施综合改革第一、第二阶段工程,国资、土地、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等领域改革成效明显,新型城镇化市级综合改革试点、省级“多规合一”试点加快推进,不断营造跨越发展新优势。始终用创新的举措增强发展动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R&D支出占比分别提高30.8个和2个百分点,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2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件,分别是2010年的7.4倍和12.3倍,被认定为省创新型试点区。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10.8%和12%,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居全市各区之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居民人均储蓄余额比2010年增加2.47万元。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开展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和卫生资源整合,社会保障待遇逐步实现与主城接轨,高质量实施了一批公共服务工程,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卫生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等称号。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连续9年被评为省平安区。
过去五年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面对多少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致力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理念、创新机制,不断增创发展的新优势;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坚持走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民生为本,把为民谋利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我们将十分珍视、自觉运用这些宝贵经验,并在今后工作中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各位代表,“十二五”以来,溧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务实奋进、开拓创新的结果,是全区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在这里,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溧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驻溧单位,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溧水建设与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发展层次有待提升;重大项目引进还需加强,资源要素利用效率不高,投入产出效益偏低;城市功能形态不够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滞后,城市治理水平尚需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仍需加快;广大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民生事业有待持续加快发展;行政服务效能与群众期待仍存在差距,政府服务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二号首长
“十三五”时期,既是溧水多重机遇叠加、加快绿色崛起的最好时期,更是确立溧水城市形象和区域地位的关键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矛盾叠加、风险增多的严峻挑战。从国际形势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但近年来世界经济长期量化宽松所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正在**,全球投资、贸易增长乏力,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加剧,中低速增长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常态。从国内形势来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当前经济结构调整阵痛仍将持续,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旧动能弱化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新动能虽在快速成长,但一时还难以全面接续和代替,经济下行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稳增长提质效仍需付出很大努力。从我区情况来看,撤县设区红利正在**,国家“一带一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战略、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实施和南京都市圈的深度融合,将为我区参与竞争合作、提升城市能级、创新驱动发展,带来重大发展契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既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更敢于破解前进中的困难,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推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根据区委关于制定溧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制定的规划纲要(草案)已经提请大会审议。“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溧水”的总目标,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十三五”各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创新驱动、高效集约“四个导向”,坚守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生态保护、干部廉洁“四条底线”,抓牢基层建设这个基础,加快县域视野向城市群视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以物为本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模式“三个变革”,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努力在南京争当建设新江苏排头兵中走在全市前列。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在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翻一番”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两番,力争五年翻一番。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攀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地位初步形成,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R&D支出占比稳定在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在规模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宁杭发展轴上重要节点城市、南京南部枢纽中心和对外开放高地。市级以上重点产业项目每年保持投资100亿元以上。新型城镇化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新增高素质人口10万人。
——百姓富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在全市保持领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个百分点。实现更加稳定、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满足群众需求的高水平公共服务设施达到苏南地区先进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比较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并逐步并轨。城乡居民幸福感受明显增强,人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环境优良的生态本底更加彰显、生活家园更加美好。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绿色产业发展体系。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市下达控制目标。林木覆盖率达到36%,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位于全省前列。居住品质明显提升,康居环境全市领先。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城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创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美丽溧水在长三角地区成为有影响力的靓丽名牌。
——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诚信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创成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以上。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挖掘和传承。公共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群众安全感位于全市前列。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区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破解要素制约、提升镇村发展服务能力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全市前列。社区治理得到加强,基层发展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变革。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基层民主不断拓展。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十三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将成为区政府未来五年的施政依据,我们将以**的精神、百倍的努力,扎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我们坚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奋斗,“十三五”规划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Page: 1 2较旧一篇:2016年南京市六合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南京市高淳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