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7日在盐城市亭湖区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张宏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工作情况和“十二五”回望静州往事

过去的一年,是我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紧紧围绕“建设新亭湖、发展上台阶”目标,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较好完成了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十二五”圆满收官。

一、以合理区间为追求,千方百计稳增长。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主动谋划,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总量较快增长。全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亿元,增长10.4%,其中服务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12.2%;规上工业增加值170亿元,增长11.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2亿元,增长15.5%。列市重点考核的10项主要指标中,7项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比重提高到91.2%;新兴产业增势强劲,环保产业实现开票销售45亿元,增长3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全区新增“四上”企业130家,新增纳税超百万元企业10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35家。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增长23%,其中工业投资139亿元,增长18.5%;服务业投资199亿元,增长26.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亿元,增长13%。实现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增长0.6%。

二、以实体经济为核心,强基固本增后劲。重抓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服务企业,厚实了实体经济根基。招商成效明显提升。开展“项目载体攻坚年”“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理顺招商机制,成功举办第四届环博会,组团赴台等专题招商活动33场次。新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171个,其中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基地、紫光薄膜太阳能等超10亿元项目22个;聚焦引进新特产业项目,新招引金山污泥处理设备、赢圣科技激光机、万华电商物流园、野生动物乐园等环保、光电、物流、旅游产业项目78个;新批恩理科技、飞龙汽配等外资项目6个。项目推进明显提速。试行重大项目落地评审,推行容缺预审、联审联办,全面开展“项目推进百日会战”,环保产业孵化基地、中科清洁能源、清华易程、科邦防爆新材料、公路港仓储中心、家家爱家居广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建成运营。区“六大类”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45亿元。全年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3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2个。扶持举措明显见效。出台《关于激励工业经济发展意见》,区财政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提前兑现1014万元。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48个技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设备抵扣税增长30%,增幅列全市第二。支持企业重组、上市,吉地达、科行、万邦达公司分别与大型央企、上市企业、境外公司重组成功。顺泰、新亚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家,新增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4家,三菱公司开票销售超10亿元。

三、以三大经济为抓手,全力以赴推转型。园区经济迈出新路。环保科技城建成环保职业技术学院、环保科技众创中心等配套项目,成功招引中德环保、美国西尔玛等国际领军企业,承办全国烟气污染治理技术与产业论坛、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年会,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6%。亭湖新区开工建设高科技孵化区二期、三期工程,成立全市首家众创服务平台“久久创客”,文化创意产业园获批省级特色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9%。新洋经济区全面推进东风物流、明珠电商园等项目,新洋科创园顺利启动,获批中国专业市场示范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9.2%。镇村经济初显活力。出台《关于促进镇村经济发展的激励意见》,区财政配套55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镇村工业集中区建设,新开工标准厂房26.5万平方米,新竣工标准厂房17.5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62家。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新增设施农业1.3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2万亩。27个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盐东羊角椒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进“接二连三”工程,实施湖羊养殖等龙头项目,新增规模农业龙头企业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发掘乡村旅游观光功能,创成市最具魅力休闲农业景点3个,枯枝牡丹园入选全国最美花园。农村电子商务开始破题,南洋头灶村被认定为市级电子商务示范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村达30个。街道经济崭露生机。出台《关于促进街道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区财政安排1000万元奖补资金。各街道依托城市中心商圈和服务业集聚区,加大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商力度,大力发展注册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新增楼宇33.8万平方米,新注册企业2150家,新入库税收达1.26亿元。认真研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拓展了街道经济发展空间。

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革故鼎新激活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强化政府融资平台和公共投资项目管理,降低政府性债务风险。新设规模达13亿元的全省首家环保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新成立注册资本达20亿元的东亭投资公司。海瀛公司获AA资格认证,首次成功发债。开展“金融超市园区行”活动,新推“联保贷”“环保贷”“业务贷”等金融产品,帮助企业协调银行贷款22.6亿元,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32.7亿元、“过桥”资金58.1亿元。区康复护理院等5个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PPP推介项目库,千鹤湾康养小城获批中央投资债券基金9000万元支持。全区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12亿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整合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职能,组建区市场监管局。公布政府行政权力等6张清单,行政权力事项、审批事项精简率分别达77%、67%。推进行政审批“三个一”工程,在全市率先实施全民创业“三证合一”,新设立企业3342户,增长19.6%;新增个体工商户5092户,增长35.6%。建成各类创业园区13个、孵化基地7个、众创空间5个,入驻企业285家,成功孵化256家,五星创客、淘淘梦工厂被认定为省级创客空间。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开启农村消费销售新模式,建成益农信息社120家,在全省首家实现全覆盖。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推开。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上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4个、投资百万元以上农业企业18个、新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万亩。稳步实施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新成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8家。大力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新建、改建村级服务中心58个,顺利通过省级先进区创建验收。深化科技人才机制改革。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成立大气污染防治知识产权联盟。实施企业“三自主”创新工程,新增国家重点新产品和省高新技术产品30个,专利申请2000件,专利授权380件。金意光电等9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长虹集团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建材研究院、圣泰阀门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睿赛被认定为省重大创新载体;凯斯博电梯等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认定数列全市第一。低碳社区创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我区被命名为省科普示范区、省创新型试点区。大力推进“515”人才引进计划,新引进院士2名、“千人计划”专家4名、海外专家8名、领军人才58名、专门人才和大学生6265名,入选省“双创团队”1个、“双创人才”3名和市首批“515”领军人才15名,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个。

五、以环境提升为重点,统筹城乡打基础。整合规划、消防、物价等资源,组建城建指挥部,推动实施174项城建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52亿元。启动城乡提升十大工程,全力推进事关城乡发展的重大项目。城市环境明显改观。全面完成6个城中村、15个棚户区、7个老旧小区、31条背街后巷、11条城市河道、2个农贸市场等整治项目。新增城镇绿化面积254公顷。成功举办首届大洋湾“樱花节”。顺利通过省级优秀管理城市考核验收。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房屋征收工作提速,共签订拆迁搬迁协议1526户,比上年增加748户,有力保障了市区重点城建项目推进。顺接市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调整,进一步完善了职能、机制,强化了人员、设备保障。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处理数字城管派单5.5万件,结案率达95.8%。镇村面貌显著改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灭点行动、清洁乡村行动,新建、改造水利闸站35座、农桥72座,整治河道162条,硬化道路920公里,改造户厕5000座,成片造林8200亩,林木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创成42个星级康居示范村庄,全面完成99个行政村整治任务,全域通过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验收,创成省级生态区。城乡统筹持续推进。全面提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联网供水、交通一体化水平。开工建设省道234至东环路连接线,建成黄尖镇至临海高等级公路连接线、环保科技城公交枢纽,拓宽改造农村公路66公里,实现市镇公交、镇村公交全覆盖,在全市首批达到省级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3A水平。环保科技城、黄尖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新建污水支管网9.4公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覆盖率达95%。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被省国土厅表彰为全市唯一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

六、以民生民计为根本,尽心竭力促小康。社会保障更趋完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再就业2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帮助企业引才用工6600人。*推进精准扶贫,帮助2299名低收入人口脱贫。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3%、10.3%。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养老保险待遇增长10%,建立“五险合一”工作机制,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达3.3万人。提高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建立困难群众托底救助制度。区社会福利中心启动建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二期工程建成运营,新增省级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个,各镇敬老院实施“三有三能六达标”改造。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219套、基本建成855套,发放公租房补贴136户,提供经适房283户。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优化教育布局,启动河东、城北三所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创成全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基本均衡区、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基层卫生服务阵地建设,新洋、大洋卫生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新建成16个标准化卫生室。黄尖卫生院创成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区人民医院创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实现区镇村三级药品“零差率”全覆盖。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亮点纷呈,全年送戏36场、送电影1500场、送图书1万册,数字化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七彩亭湖”“书香亭湖”“厚德亭湖”主题文化活动120场次。区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复评。吴氏膏药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盐城市亭湖区志(1983-2003)》公开出版。文化创意产业园阳春动漫制作的《美丽的森林》成为首部奥斯卡提名奖的中国动画作品。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深化“平安亭湖”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公共安全。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体制,全力推动村务公开,扎实推进薄弱村帮扶工作,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15个。开展全区联动“大接访”行动,落实群众依法逐级走访权益保障卡制度,注重化解积案,推动案结事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强化企业单位主体责任,扎实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及时排查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全区安全生产平稳可控。

七、以“三严三实”为指向,转变作风塑形象。全力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力求“严”成为政府组成人员的底色,“实”成为政府组成人员的本色。民生导向得到强化。强势推进实事工程,对责任主体实行“年初录像、时刻回放、年末算账”。排定的15大类实事工程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3.6亿元,完成情况明显好于往年。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结市长信箱、区长信箱、公众监督来信1613件;12345平台办结各类事项1.3万件,办结率达99.6%。效能建设得到强化。坚持将效能作为体现政府执行力的首要标准,倡导开短会、开问题会办会、开贯彻不过夜的会,区政府利用周末召开了102次会议,利用夜晚召开了43次会议,下发了62份操作性极强的区长办公会议纪要。突出为企服务,开展“服务企业解难题百日行动”,倡导对企“不得说不”“马上就办”,新办企业注册审批流程由5个环节压缩到1个,审批时限由12个工作日提速到3个以内;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结各类事项9万件,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达43%。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法治理念得到强化。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9件、政协委员提案112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强行政决策、行政复议、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政务公开,改版亭湖政府网站,开通政务微博、微信。认真贯彻新《行政诉讼法》,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出庭应诉工作被中央电视台等全国主流媒体多次播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纠风治乱和案件查处力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十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公务交通费下降10.6%,政府采购预算节约率11.1%,财政投资评审核减支出10%,审计核减支出14.3%。

与此同时,气象、民族宗教、台侨、外事和老年组织、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十二五”圆满收官。回望过去的五年,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这五年是我区发展质效快速提升的五年。我们始终定位发展不充分是最大的区情,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推动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每年均保持两位数增幅,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全市领先;与“十一五”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了1.6倍、2.2倍。积极适应发展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经济新常态,更加注重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8.8∶39∶52.2,二三产业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2.2个百分点。环保、光电、现代物流等新特产业引领全区经济加快转型。农业基本现代化体系建设综合得分77.9分,进入全省第二方阵,位居全市第三。更加注重创新驱动、人才优先,*实施“英才集聚”计划,创新平台、人才总量实现爆发式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比“十一五”末增加2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0%。

这五年是我区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的五年。我们始终保持强大的定力,三大经济区实现从传统经济园区向新特产业园区的华丽转身。环保产业园升级为环保科技城,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成功招引37家行业领军企业,与中科院等22家院校开展多领域合作,先后荣获中国首家环保产业集聚区等24个省级以上品牌,成为全市产业转型示范区、全省环保产业集中区和全国知名的大气治理专业特色园区;光电产业园、现代物流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大洋湾景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加快建设,各镇、街道工业集中区、全民创业园提档升级。项目规模层次大幅提升,五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8个;福建龙净、浙江菲达等15家上市企业,中电投、中建材等10家大型央企,美国科杰、韩国大有等12家国际跨国公司在我区投资兴业。企业发展质效明显攀升,3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销售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纳税超千万元企业比“十一五”末分别增加10家、15家。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得到极大改善的五年。我们始终注重生态环境跃升,建成五大城市主题公园,新建了区文化艺术中心、区人民医院、区图书馆、亭湖高中和新区、新洋、环保科技城实验学校,实施了先锋国际广场、绿地商务城、奥特莱斯商业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亭湖新城、新洋新城建成区分别达25平方公里、20平方公里,老城区完成改造面积累计达153万平方米。新增一级公路6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35公里,实现镇镇通一级公路、村村通公交;建成省道234、省道226、东环路等重大交通工程,立体式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以一系列重大创建活动为载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要素,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后巷、黑臭沟河、积存垃圾、物业管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800平方公里的亭湖大地更加宜居宜业。

这五年是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我们始终把持发展是为了惠民,将新增财力90%投入到民生发展领域,五年累计兴办实事工程85项,政府公共性投入达82.5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7倍、1.8倍,1.24万名年收入5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提标、困难群众托底救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城乡联网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镇村公交、养老保险一体化等民生要事得以推进解决,回应了百姓关切,顺应了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获得感持续提高,全面小康建设指标达标率超过80%,综合得分95分,列苏北第一。

这五年是干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的五年。我们始终发挥人的决定作用,在区委的引领下,政府系统各层各级干部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在环保科技城建设会战、市区重大工程房屋征收等一切艰难困苦前,秉承“事在人为、干就干好”,屡创“亭湖速度”,建成一批品位高端、特色鲜明的精品工程,承办了四届出彩的环博会,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各级干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创成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区,顺利通过了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阶段性考核验收,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成为我区干部的主流风尚。

各位代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直部门和兄弟区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群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我区发展的市直部门、兄弟区、驻区单位以及离退休老同志、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虽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运行、稳中有进,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负增长面比较高,商品房库存面积还比较大;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外资项目严重缺乏,有效投入仍不足;重要改革事项突破不够,部分重点领域改革尚未落地见效;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还不高,基层基础相对薄弱,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政府效能有待提升,少数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Page: 1 2较旧一篇:2016年灌云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盐都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