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县长朱兴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灌云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同时,根据县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县政府制定了《灌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一并予以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时期及2015年工作回顾静州往事

“十二五”时期是灌云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抓住重大机遇、打造竞争优势、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始终突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新灌云”的工作主题,紧紧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的目标定位,加快实施“沿海开发、工业优先、创新驱动、统筹城乡、民生为先”五大发展战略,全力以赴保增长、快转型、惠民生、促和谐,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较“十一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倍;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0.8倍和0.9倍。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十佳金融生态示范县、中国名厨之乡、中国旋耕机之都等称号,连续十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五年来,我们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力抓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竞争实力显著增强

工业经济支撑有力。实施“双千双百”工程,加快产业集群集聚,初步形成了精细化工、船舶制造、装备制造、金属材料、轻工纺织、清洁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构建起县临港产业区、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三大承载平台。重抓项目集聚,先后引进恒运医药、常茂生物、新乐电器、华能热电联产、富生石化、森柏植物油等一批“两基型”和“三新型”产业项目,五年累计新上过亿元项目87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16个;新竣工投产项目185个,现有规模企业258家,形成100万吨造船、100万吨染料、50万吨精制盐、100兆瓦风电、100万台洗衣机、400万套室外家具、500万套服装鞋帽的年生产能力,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农业发展提速增效。新增高标准农田33万亩,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突出现代农业发展,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两大省级园区,获批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形成了3万亩芦蒿、3万亩海淡水养殖、2000亩蓝莓、1000亩食用菌、1000亩紫苏等特色产业基地,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7万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648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4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7家,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同步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五灌河、叮当河、五图河、车轴河中段、古泊善后河治理以及通榆河北延送水、界圩闸拆建等重点水利工程完工。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提升城市商贸、仓储物流、文化旅游发展层次,大力拓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汽车4S店集聚区、港口物流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大伊山风景区、县博物馆分别获批国家4**、3**景区。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依托北京一亩田农业网、360500电商平台,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经济开发区电商产业园建成2万平方米业务用房,阿里巴巴灌云村淘服务中心和60个村淘服务站投入运营。强化金融保障,开展小微企业转贷方式试点,科技小贷公司挂牌运营;深化与省高投集团战略合作,开辟企业融资新途径;发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灌云)企业孵化基地作用,科伦多食品配料、威迪机械等5家企业在Q板和E板挂牌,连连化学在新三板成功上市,在全市率先实现零的突破。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先后发行10亿元中期票据和16亿元企业债券,顺利完成农业发展银行32亿元整体城镇化项目。

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统筹力度,力求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港口配套不断完善。积极策应沿海开发战略,全力推进与连云港港的无缝对接,燕尾港区3万吨级1号码头建成使用,2015年港口吞吐量突破200万吨;5万吨级2号码头具备运营条件,5万吨级航道完成试通航;海滨大道、228国道、324省道改扩建、242省道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通车,连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204国道改扩建工程灌云段建设加快推进,连云港新机场选址报告通过国家民航总局审批,灌云逐步成为苏北鲁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城乡面貌显著提升。加快东城区建设,东方大道、云台大道和人民东路全面建成通车,南师大附中、东城府苑等重点工程交付使用,县城区面积扩展到2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46%。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完成南环桥、胜利中路、伊山路、健康路、人民中路等路网改建工程,新建改造背街小巷30万平方米,征收房屋面积220万平方米。镇村环境加快改善,3个乡镇获批国家和省级重点中心镇,累计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160万平方米,完成1528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启动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规划修编通过省环保厅专家评审,伊山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小伊乡等5个乡镇获批省级生态乡镇,7个乡镇完成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工作。空气质量逐步向好,水体功能基本达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污水处理厂和四级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实现全覆盖。加大绿化造林力度,完成绿化造林16.9万亩,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0.5%,林木覆盖率达25.2%,打造省级绿化示范村91个,获得绿色江苏建设突出贡献奖和生态创建成就奖。积极推进临港产业区化工园区整顿提升工程,集中供热、固废处置、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

五年来,我们十分注重开放创新,力推经济社会改革,县域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各项改革*推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制定行政权力清单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市场监管局、卫计委、民宗局等部门组建整合到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不动产登记局挂牌运行。公车改革全面启动。组织实施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全口径预算,建立预算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压减非生产性支出。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开展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实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完成,以家庭农场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形成。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载体不断强化,远征化工入选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旋耕机产业集群获批省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被科技部、教育部授予特色产业研发基地称号,获评省级新型农业装备技术创新工程及产业化重点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型分散蓝染料、纳米级高纯氧化铝、活性固化剂等新材料生产技术全国领先,尤丽康生物医药组建国际领先的天然生物活性组分提取技术平台并投入产业化应用,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66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4.4%。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建成省市科技研发中心16个、产学研基地22个,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8家,省名牌产品10个。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实施“三百育才”和131产业人才培训计划,招引、培养各类专业人才2548名。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口岸开放有序推进,“一关三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1.2万平方米口岸开放联检中心基本建成,港口查验设施和港口信息化等加快推进。招商方式不断创新,设立张家港、北京、上海、宁波和萧山等5个驻外招商办事处,持续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产业发达地区联系对接,招商引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经济外向度持续攀升,先后引进丹麦北欧农庄生猪养殖、新加坡胜科水务、光大固废处理等外资项目,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75亿美元;实现外贸自营出口9.9亿美元,比“十一五”增长0.8倍,年均增长12.7%。

五年来,我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力促民生福祉改善,社会环境更加繁荣和谐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大学生就业等专项行动,五年累计完成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5.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以内,被授予全省创业型城市称号。大力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专项行动,五大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累计发放低保金近4亿元,我县首创的孤儿集中供养和养教一体模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统筹推进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5176套。大力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完成13.9万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61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目标。全力加快小康进程,预计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9.5%。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大环境整治、秩序治理和硬件投入力度,成功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成功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级验收,南师大灌云附中通过省四星级高中验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县城区卫生资源整合顺利完成,县乡公办医疗机构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快速推进区域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累计解决4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管网全覆盖。国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四次获得省土地执法模范县称号,两次荣获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双拥工作成绩显著,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县“七连冠”。成功承办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全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中国女子排球联赛、全国越野车场地赛、全国自行车公开赛等重大赛事活动,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人口与计划生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以及人民武装、统计、审计、档案、科普、地方志、物价、关心下一代、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扎实抓好平安灌云、法治灌云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五大专项行动,全县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先后被授予省平安县、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称号。*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涌现出开山岛夫妻哨、东王集“一碑四谱”等一批先进典型,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荣获全国和省“时代楷模”等称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张梅、敬业奉献之星蔡学举、诚实守信之星陈鲁言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始终围绕发展这一主题,把抓机遇促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全面统筹推进经济运行、项目投入、沿海开发、城乡建设、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创造了良好条件。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8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4.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62亿元,分别增长13%、2.2%;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2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2元,分别增长11.5%、12.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3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5:46.8:34.7。

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经济稳定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工业现价产值640亿元,增长1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亿元,增长15.2%;六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70亿元,其中精细化工业产值达300亿元,高端染料业产值达110亿元。现代农业增收增效,全年粮食总产达84.4万吨,新增高标准农田10万亩,创历史新高;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万亩,高效渔业面积1万亩;新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0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个。现代服务业不断成长,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13.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7亿元,增长13.5%。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5.91亿元,新增30.09亿元。

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突出抓好列入市计划的129个重点项目和50个重大事项,严格责任,强势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新签约过5000万元工业项目37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0个,紫燕食品、天骄锂电池等项目开工建设,华能大火电、海上风电等项目有了新的进展。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开工过5000万元工业项目34个,其中过亿元23个,过10亿元项目7个;新竣工过5000万元工业项目19个。华能热电联产、光大固废填埋、明盛活性染料、远征废酸处理等项目加快推进,新乐洗衣机、耀科铝业、常茂生物等重点项目投入生产。承载能力不断增强,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灌云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港口物流园新建堆场5万平方米,渔港码头主体工程完工。

城乡环境发生新变化。坚持外延扩张与内涵拓展并举,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县城区功能有效提升,完成沂河路、胜利西路、南京西路、郑庄桥等路网新建改造任务;重点实施东王集民营企业园搬迁、公安局地块、山前河整治等房屋征收项目,征收房屋面积87万平方米;全县登记销售商品房4400套,面积46万平方米;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步伐加快,新增改造绿地180万平方米。东城区建设全面提速,商务中心、皇冠世纪酒店、仁济医院门诊楼、公安业务技术用房实现主体封顶。城市管理加快提升,完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任务62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正式运行。镇村建设管理成效初显,完成镇村建设投入13.2亿元,新增开工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圩丰、杨集、同兴等镇区改造工程基本完工。进一步完善镇村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完成村庄环境整治398个,乡镇垃圾中转站以及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

各项事业实现新提升。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新增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市控目标1.1个百分点;全力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完成3.73万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23个经济薄弱村完成新“八有”建设;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35套。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15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本二以上达线人数1728人,灌云开放大学挂牌成立;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新农合参合人口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环境和谐安宁,扎实抓好平安灌云、法治灌云建设,*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两抢一盗、制假售假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不断创新综治工作方式,“青苹果法治乐园”希望工程被评为省“十佳成长护航工程”。全面推行阳光信访、多元融合调解、依法治访等工作机制,重点信访案件化解率98.6%,全县信访形势总体稳定。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绩,是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也是全县干群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的结果。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各位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省委扶促工作队及其后方单位,向驻灌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灌云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投资客商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长动力不足,主要指标增速不快;推进转型升级任务繁重,现代产业体系集聚度、集约化发展水平亟需提高,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粗放的特点仍然突出;重点项目建设瓶颈增多,项目储备不足,重大项目进展较慢,严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人才支撑不足,产学研复合型的人才及团队相对缺乏;城乡发展还不够均衡,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艰巨;改革开放仍需继续深化,在发挥市场主导地位、激活经济发展活力方面改革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增进民生福祉任重道远;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加强软环境建设等方面还需下更大的力气等等。对此,我们将进一步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十三五”时期目标任务二号首长

“十三五”是灌云高水平小康决战期、产业提档升级期、新型城镇化加速期、绿色发展推进期、民生持续改善期、治理能力提升期。纵观国内外形势,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疲软复苏态势,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中国经济逐渐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改革攻坚的“新常态”阶段,虽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变,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孕育形成,新的发展业态也在不断涌现。“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的交汇叠加,连云港国际机场、连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启动实施,为我们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和优势条件。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努力摆脱传统思维方式和路径依赖,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互联网要财富、向结构调整要空间,加快打造灌云经济升级版,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增长。

根据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部署,全县“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新要求,旗帜鲜明地把“以港兴产、产业强县”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工业主导、创新驱动、开放引领、城乡统筹、民生共享”五大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实力灌云、活力灌云、开放灌云、绿色灌云、宜居灌云、幸福灌云”,推动全县经济社会不断迈上新台阶。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个倍增,五个较快增长,五个大幅提升”,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税收、港口吞吐量实现倍增,分别达到490亿元、400亿元、1500亿元、20亿元和1000万吨;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效、民生保障水平、城乡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大幅提升。

围绕“十三五”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五大战略”和“六大工程”:

五大战略:一是工业主导战略。牢牢把握工业发展第一方略,围绕建设“连云港南翼产业发展新高地和经济重要增长极”定位,主攻重大项目,加快产业升级,培植规模企业,做强园区载体,壮大工业总量,强化主导地位,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全县经济转型升级,带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二是开放引领战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园区口岸开放功能,抓住用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围绕建设“江苏沿海重要的海河联运港口与交通枢纽”定位,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引资与引技引智并重,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新格局。三是创新驱动战略。*开展万众创新行动,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财政管理体制、金融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以及司法制度、医疗卫生体制等方面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四是城乡统筹战略。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作为统筹城乡的有效抓手,围绕“山水相拥的生态宜居城市”定位,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有度有序利用自然,加强绿色生态保护,建设生态宜居家园。五是民生共享战略。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全县*开展大众创业行动,促进就业创业;提升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文化生活、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让民众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举全县之力推进新一轮精准扶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六大工程:一是大力实施现代产业培育工程,致力打造实力新灌云。突出产业强县,注重“五化”融合,大力培育“236”现代产业体系。“2”就是以临港产业区和经济开发区两大工业板块为阵地,加快构建以临海化工、装备制造、轻工纺织、新能源等为主体的支柱产业体系。“3”就是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渔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三大板块,做大做精做特优质稻麦等四大支柱产业及食用菌等六大特色产业。“6”就是重点打造大伊山旅游经济区、临港物流园、杨集物流园、空港产业园、东城区商务区、电商产业园六大服务业板块,促进现代金融、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打造生产**业集聚区。到“十三五”末,工业经济总量达1500亿元以上;新增高效设施农业千亩连片30个,高效农业面积达60万亩以上;培育各类服务业企业1000家,建成服务业集聚区10个以上,服务业增加值达230亿元以上。二是加快实施沿海开发提升工程,致力打造开放新灌云。重点实施沿海开发高地构筑计划,加快建设对接“一带一路”的产业合作基地和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物流基地,基本建成“集疏运体系通达、功能设施完善、贸易往来顺畅”的区域性海河联运枢纽中心,打造苏北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平台、创新性经济先导平台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示范平台。到“十三五”末,燕尾港港建成万吨级泊位10个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5%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5%以上。三是统筹实施城乡一体发展工程,致力打造宜居新灌云。围绕建设“山水相拥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加快构建“一城、一港、五中心、多节点”的城乡发展体系。到“十三五”末,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5%;燕尾新城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推进杨集、圩丰、下车、龙苴四个城乡统筹中心镇及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四队镇率先发展,形成较强的集聚辐射效应;依据各自特点、资源优势、区位特色,将同兴、图河、小伊、南岗打造成为特色乡镇。四是*实施生态文明创建工程,致力打造绿色新灌云。紧紧围绕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目标,全方位加快创建工作步伐,确保两大园区创建省级生态园区,全县国家级生态乡镇实现全覆盖,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十三五”期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创成省级园林城市;建成美丽乡村120个,完成县城应急备用水源、山前河整治等工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全覆盖,切实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农业面源污染和自然生态保护等环境问题。五是坚定实施民生共建共享工程,致力打造幸福新灌云。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和脱贫攻坚工程,不断提升教育、卫生、住房和养老水平。到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十三五”末,全县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达99%;城乡社区居家养老实现全覆盖,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分别达80%、40%以上;实现全县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全面脱贫。六是全面实施改革法治驱动工程,致力打造活力新灌云。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紧扣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实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推动行政管理、财税金融、农村综合等各项改革取得实效。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行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加大司法改革力度,*推进“七五”普法,把法治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深化平安灌云、法治灌云建设,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的法治环境。

Page: 1 2较旧一篇:2016年东海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亭湖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