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海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发展和2015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是东海经历严峻挑战、战胜重重困难,经济实力攀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改革开放活力最强、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五年来,在中共东海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用**成就梦想,用创新实现超越,谱写了幸福东海的新篇章,迈上了全国百强的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在争先进位中提升了发展层次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由200.14亿元增长到4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18.02亿元增长到41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由140亿元增长到28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3%、17.9%和14.9%,较“十一五”末均实现翻番。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20.5:45.6:33.9调整为15.2:44.8: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00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7倍和1.8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名91位,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生态县等5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工业经济增量提质。*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硅工业、食品工业、机械汽配、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占比达76.5%。规模以上工业总投资是“十一五”的2.4倍。台玻东海玻璃、博世汽车测试中心、金红矿业、柏德无纺布、德邦磷酸盐等一批过10亿元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中电投风电、国电风电、乐园新材料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60家,其中税收过500万元企业98家,分别较“十一五”末净增85家和52家。
现代农业成效明显。农业综合实力始终位列全国百强,粮食生产持续保持稳定。高效农业面积达93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年均提高4.4个百分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2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256家和1368家,土地规模经营比重提高到75%。建成中国农科院东海农业综合试验站,获批建设连云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1.5%,较“十一五”末提升3个百分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34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36.76万亩。
现代服务业优势突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0亿元,年均增长13.6%。水晶市场年交易额超百亿元,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成为长三角最具影响力会展节庆品牌,新水晶城建成全球最大水晶专业交易市场,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水晶博物馆获国家级命名,形成“一城一园一馆”的水晶产业发展平台,成立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水晶分会,“东海水晶”入选“江苏符号”。全县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和14.5%,温泉旅游度假区、西双湖景区、李埝生态旅游度假区成为区域休闲旅游热点。水晶、鲜切花等特色产品电子商务规模快速扩张,网店总数近2万家,获批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位列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87位。
五年来,我们在扩大开放中增强了发展活力侯卫东官场笔记
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加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澳自贸协定签署后,全国首家进境肉牛加工基地落户东海。积极参与江苏与美国的“省州合作”,与加州、得州、艾奥瓦州加强现代农业交流合作。与捷克贸易署签署备忘录,共建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合作园。与荷兰开展花卉产业合作,获批建设省级农产品(鲜切花)进**易中心。对外交往不断深化,与巴西库尔韦卢市缔结友好城市,与澳大利亚奥本市、韩国原州市、捷克中捷克州建立合作关系。对外贸易稳步提升,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6.08亿美元,是“十一五”的1.9倍。
开发开放平台拓展提升。各类工业园区开发面积40.42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20平方公里。积极探索园区转型发展路径,在全国率先创建国家级(农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综合实力在省级开发区排名42位,较“十一五”末提升18位。高新区完成8平方公里拓展区建设,获批筹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北区获评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青湖服饰玩具、安峰小微灯具、山左口食品加工、平明石英制品、白塔埠矿山机械、房山木业等特色工业集中区蓬勃发展。
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强化。始终把招商引资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百日招商会战”活动,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99亿美元、内联客方到位资金876亿元。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在北京、上海、深圳、韩国首尔、捷克布拉格、中国台湾等地,举办投资说明会39场,国电集团、上海苏商集团、台商协会等知名企业和协会前来考察,德国博世、英国吉凯恩、中电投等一批世界百强、行业龙头、国资央企落户发展。有效整合各类招商资源,设立境内招商办事处13个,聘请专业招商顾问200名。获评苏商投资中国首选亲商城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排名26位。
五年来,我们在改革创新中激发了内生动力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承担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6项,居全省县级首位。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落实到位,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安峰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营改增”税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顺利实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权幅度超过20%,行政审批时限缩短34%。全国首家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所挂牌运行,交易总额5.8亿元。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支付方式全国推广。“四网五制”促廉惠民工程获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试验点。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22%,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83个,争取上级科技经费7400万元。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高纯石英砂提炼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太平洋石英检测中心获国家实验室认证。创新载体持续优化,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工作站15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6个,“科技镇长团”帮助企业申报项目78项。引进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9228名,获评省人才工作先进县。
要素制约有效破解。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倍和2.4倍,发放“三农”及中小微企业贷款92亿元,获评省金融生态优秀县。新增各类金融机构3家,县农村信用联社改制组建东海农村商业银行。融资体系不断完善,福如东海集团资产规模达120亿元,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累计使用3.5亿元,太平洋石英在沪市挂牌,成为国内石英行业上市第一股,东海水晶之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在“新三板”上市。新增建设用地1.36万亩,盘活存量土地6000亩,有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县域电网变电总容量200万千伏安,形成“东西北中220千伏四点支撑”的电网格局。
五年来,我们在城乡建设中推进了统筹发展
城市规模有序拓展。城市建设总投入663.6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49.5%。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编制完成159项城市规划设计,实现城乡统筹规划全覆盖。商务新区新水晶城、水晶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高星级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投入使用,县实验小学西双湖校区、县幼儿园西双湖分园、中医院等公共配套逐步完善。滨河新区“四桥六路”建成通车,滨河花园和天地公馆投入使用,石安河景观带基本建成,新人民医院、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建设。科教创业园区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入园企业27家,建成张玉成、魏敦旭2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少儿版画活动中心暨吕剧团演艺中心建成使用。城南新区建成连徐高速张庄出入口广场,富宸路南延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老城区实施旧城改造项目139个,房屋征收面积256.5万平方米。
城市品质稳步提升。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县,蝉联省级文明城市。玉带河“送清水”工程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城区水系黑臭问题,西双湖景区、水晶公园、金牛公园成为市民休闲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42.5%。市民出行条件改善,改造便民巷道111条,74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公共自行车1476辆,新增城市公交车30辆,更新城区电子交通护栏1.6万米,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和城市常态管理更加规范。建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场,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9个、公厕24座。城北自来水厂启动建设,完成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开展,建成智慧城市展示厅、云计算中心。商品房销售面积450万平方米。
镇村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市级城乡统筹发展试点项目119个。温泉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白塔埠、桃林获批国家级重点中心镇,青湖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安峰建成15万平方米湖滨公园,所有乡镇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9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乡镇全覆盖。完成946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改造危房3900户,初步通过省村庄环境整治全域验收,牛山张庄、驼峰曹浦、洪庄车站、房山山前、双店孔白成为新农村建设品牌。新236省道、新310国道、464省道、青石公路、横山公路、黄顾路、牛桃路等一批骨干路网建成通车,通过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验收。序时完成蔷薇湖应急水源、连盐铁路、沭新渠顶管等工程涉及的征地征收工作,204国道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五年来,我们在改善民生中增进了社会和谐
民生质量持续提高。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0.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以内。省级创业型城市通过终期评估,全民创业做法被央视报道。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退休人员养老金、新农合筹资、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实现正常增长。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4876套,棚户区改造32.8万平方米,解决了2075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12万低收入人口实现稳定脱贫,65个经济薄弱村达到新“八有”要求。石梁河库区开发投入22.8亿元,水库移民避险解困列入国家试点。建成省级妇女儿童之家24个,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6.2张。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成社会事业总投入55.56亿元。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新改建校舍83万平方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6%以上,省优质幼儿园达63所,大专和中高职在读学生超过6000人。基本建成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75%,20类重大疾病报销比例70%以上。建成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26场,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今日东海》改版升级为《东海日报》。编撰出版全省唯一县级地震志。《东海县志(1990-2010)》通过省终审。扎实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连续4次获评省平安县,“一心多极”社会管理服务模式成为全省社会管理服务平台“三种建设模式”之一。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大接访和包案制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务实、包容、创新、开拓”的新时期东海精神*人心,获评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任同昌、许文明分别当选“全国劳模”和“中国好人”。122民生热线暨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受理各类诉求21.5万件,按期办结率98%。西双湖论坛、东海县微平台传递民意更加顺畅。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22件、政协委员提案1350件。*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行政效能持续提升。安全形势保持平稳。实现省双拥模范县“六连冠”。编制、审计、物价、烟草、盐务、外事、台侨、档案、气象等工作稳步推进,民族宗教、关工委、老促会、老科协、老龄委、行业协会和商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业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的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变化。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好地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这一年,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加强组织调度,强化要素保障,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这一年,“工业强县”步伐不断加快。成立县工业经济领导小组,落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十大工程”,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新增税收过千万元工业企业4家。*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严格落实挂钩帮扶、难题会办、现场观摩等项目推进机制,68个市重点项目、10个市重点督查工业项目、22个市集中开工项目、345个县重点项目顺利实施。这一年,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水晶大王”回归展、首届中国天然水晶“晶华奖”、“江苏省消费者喜爱的十大水晶品牌”评选等活动亮点纷呈。水晶市场搬迁整合稳步推进。全县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2%和14.5%。这一年,改革开放活力迸发。建成“三单一图一平台”权力运行机制。“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全面实施。福如东海集团、水晶产业投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公车改革稳步推进。*实施《东海县“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工作方案》排定的6大类22个重点项目,拓展了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这一年,招商引资难中奋进。积极应对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的不利局面,开展“走出去、请进来”重大招商活动12次,新签约过亿元重大项目99个。水晶节期间千余名客商云集东海,来访外宾和签约数创历届最高水平。这一年,“幸福东海”建设全面推进。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4%和9.9%。县二中四星级高中创建高标准通过现场评估。成功举办第四届全国少儿版画双年展。实施74个行政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4.3万人。实施城乡建设项目261个,推进“五城同创”和村庄环境整治,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十项民生实事,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各位代表,奋进的历程令人难忘,积累的经验尤为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发展为先,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硬道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持之以恒建园区聚产业,积极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建成了一批激活力、攒后劲的重大项目。改革创新,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我们突出问题导向,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探索了一批体现“东海经验”的改革试点示范,创新破解了资金、用地等方面的要素制约。民生至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我们坚持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紧紧围绕百姓所盼、民生所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列举了50件民生实事,涉及城乡环境、道路交通、区域供水、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树立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成就抒写历史,经验启迪未来。东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每一个成就、城乡建设的每一处变化、百姓得到的每一份实惠,无不凝聚着全县人民的心血与汗水,无不饱含着方方面面的关心与支持,无不见证着百万东海人民的勇气与智慧。在此,我谨代表东海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县人民、驻东海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给予政府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向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我县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发展质量不高、产业层次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民生保障还有一些薄弱环节,社会管理仍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政府职能转变尚需深化,机关作风、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还存在一些问题,政府执行力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今后五年展望二号首长
“十三五”是东海在更高起点上抢抓战略机遇、加快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攻坚期,承载着东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分析宏观形势,我们有机遇。面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重抓沿海开发和沿东陇海经济带建设的时代背景,东海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端起点西行第一县,必将迎来一个充满期待的战略机遇期。审视发展态势,我们有基础。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动力正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东海有着优质的创新资源和独特的生态优势,正处于一个蓄势待发的关键节点。秉承强劲增势,我们有信心。“十二五”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我们仍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为“十三五”奠定了发展基础、积累了发展后劲。只要我们保持稳的定力、好的导向、快的标准,就一定能够开创东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十三五”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五个迈上新台阶”要求,抓住用好“一带一路”、沿海开发、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等多重叠加机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东海。
东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东海;城市发展定位是:世界水晶之都、生态宜居福地。
主要指标安排是:到2020年,全县经济总量达65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66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80亿元,年均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6%和10%。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主要举措:
一是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实施培育“大产业、大园区、大企业”工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大力提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态发展水平,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打造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空间。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践行协调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内涵,形成以城带乡、区域协调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全力打造商务新区、滨河新区、城南新区、西双湖景区等城市核心功能区,城镇化率56%以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力争撤县建市。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打造智慧城市。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六个一体化”,推进省农村改革试验区等涉农改革试点取得实效,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充分彰显东海生态宜居的核心竞争优势,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建成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抓好生态空间管控与保护,严守环保“底线”和生态“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动绿色发展,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体系,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型。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在88以上,塑造东海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品牌。
四是践行开放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把握中韩和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带来的新契机,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沿海开发和沿东陇海经济带建设发展的重大机遇,拓展东西双向开放空间,建成用好国家级(农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合作园、中澳进境肉牛加工基地等一批重大开放合作平台,着力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
五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增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努力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保障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小康社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确保全县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Page: 1 2较旧一篇:2016年连云港市赣榆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灌云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