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3日在通州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陈永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5年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回顾

2015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要求,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突破年、创新转型提速年和城乡品质提升年活动,全力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预计全年(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7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6亿元,增长14.5%。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坚持把经济工作重心放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上,多措并举,科学应对,致力推动经济平稳增长。有效投入进一步加大。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全年签约项目135个,计划总投资220.7亿元,新批外资项目40个,外资实际到账2.8亿美元,丽智电子、宝湾物流、找货网等项目落户。建立“季季看、家家到”项目推进机制,每季度组织项目联合开工,华电热电联产、新江海二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83个、服务业项目75个。聚恒工业园竣工启用,鲜一汽配、芬图贝节能科技等8个项目入驻。17个省市级重大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3亿元,增长16%,总量继续在南通保持领先。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实现新兴产业产值706亿元,增长15%。完成技改投入232亿元,增长21.5%,4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计划。创成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06.5亿元,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市级示范**业集聚区3家、“4A”级物流企业2家,景瑞农业被认定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电商产业园集聚美国合丰、四海商舟等知名企业71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国家试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省级试点获批。推出“两日游”线路,组织“万人看通州”活动,上海、苏州等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拓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建扩建规模以上农业项目125个,新增设施农业2.2万亩、土地流转3.2万亩。新增家庭农场80家、全托管服务组织97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金土地跻身全国休闲农业五星级示范企业。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强。出台稳增长、促发展“新十一条”政策措施,兑付各类扶持资金2.4亿元。百强企业纳税增长9.3%,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6亿美元。创设产业发展母基金,引导投资3.9亿元。引入国有担保公司,缓解企业担保难问题,新增实体经济信贷投放68亿元。鼓励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四方冷链首发上市申请过会,华夏飞机、华盛高聚物、华隆微电子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排名全省前列。强化发展用地保障,推进零散基本农田归并整合,实施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

二、创新战略加快实施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江海圆梦谷、中国创纺e站入围首批省级众创空间,南通高新区世纪大道众创集聚区获批省级试点。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承办市“通创荟”系列活动,一批项目与风投、创投机构开展合作。科技之窗基本建成,26个项目落户科创大厦。海兰信海外并购基金成功收购德国罗克森公司。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5个,引进省级以上科技服务平台5个,省产研院苏大纺织丝绸研究所挂牌。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双创”人才工作取得突破,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53人,新增人才创新创业项目31个。科技与金融加快对接,新引进创投基金13家,新增管理资金14.7亿元。“苏科贷”总额全省县(市、区)第一。科技成果加速转化,5个项目列入省科技支撑计划,德明新材料、沃太能源等孵化项目实现产业化,产值突破亿元。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新增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5家、省级企业工程中心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家,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5.6%,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5%。新增专利授权28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3件。*实施品牌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

三、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突出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和环境品质提升。规划布局不断优化。以沪通铁路南通西站、平东物流园、机场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滨江新区、空港产业园等重点片区发展规划。平稳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城镇规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完成城区地下空间、慢行系统、城市家具等专项规划。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建成连接南通主城区骨干道路88.5公里,配建绿化做到“一路一特色”,G345南通东绕城段、南通人民路、青年路、世纪大道东延和龙盛大道成为百姓出行新选择。兴仁道口、唐洪路口等节点环境明显改观。实施新世纪大道、银河路西段、立德路改造提标,运盐河公园示范段、张公祠玉兰园建成开放。新建农村公路150公里、标准化泵站150座、防渗渠350公里。城市形象明显提升。推进金霞路、朝霞路街景整治,改造交通节点绿化15处。通吕运河“一河两岸”南岸景观效果初显。完成省“931”、市“951”[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任务108项,改造老小区18个。新建城市雨污收集管网55公里,完成9条河道环保疏浚及生态治理。建成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月均服务市民4.5万人次。市民中心荣获区内首个鲁班奖工程。规范中心城区及重点区域道路桥梁命名。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实现常态化,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复审,创成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完成重点节能和清洁生产项目12个,淘汰燃煤锅炉119台、印染落后产能3000万米,关闭电镀企业3家。开展钢丝绳、印染行业及小天生港河专项整治,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57件。覆盖拉网式综合整治工程有序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成效明显。益民污水处理厂迁扩建项目、溯天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污泥处置中心开工建设,新建城镇污水管网44公里。完成造林绿化2.5万亩,新增城镇绿化130公顷,建成村庄小游园30个。启动实施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疏浚河道377条,打造了一批生态河道和水美乡村。建成省级生态村2个、三星级康居村5个,十总社区荣获“江苏最美乡村”称号。

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坚持民生优先,强化惠民举措,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1.4%,10件2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新增公办幼儿园10所,创成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53所。实施普通高中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通州高中迁入新校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通州分院获批。启动区人民医院、中医院“三乙”创建,迁扩建医疗机构12所。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文博中心、妇儿中心、图书馆新馆等建成启用,体育中心运营进入正轨。成功承办第七届“江苏戏剧奖·红梅奖”大赛、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建成全省首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活动,新增就业93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落实农业保险补贴等惠农政策,发放涉农补贴1.4亿元。推广“金农贷”、“通农贷”等产品,助力农民创业增收。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10%。村集体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村营收入平均达95万元。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新增各类参保人员1.2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基础养老金、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低保、重残人员救助等标准继续提高。完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成保障房3200套、安置房89万平方米。南山颐养中心落成,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五、治理能力不断加强

以“保平安、促和谐”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力攻克各类难题。南部污水处理厂历经4年谈判,成功回购并顺利交接运行。美亚热电收归国有,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华能煤灰堆场回收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狠抓国家土地例行督察问题整改并通过验收。整治违建寺观144处。全力保障公共安全。深化平安通州建设,争创“四项建设”[2]领先区,公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大宣讲近千场,受教育职工超10万人,创新实施推磨式大检查,责令“三停”[3]企业55家,实现全区企业安全排查整改全覆盖。构建区镇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启动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畅通群众诉求渠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受理来电9.5万件。强化矛盾纠纷调解三级管理,落实区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化解突出信访问题43件,依法处置非访,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坚持主动作为、守住底线,妥善解决部分家纺、船舶、房地产企业运行问题。建成省级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超过85%。

一年来,我们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抓手,强化“目标、路径、攻坚、担当”四种意识,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铁的意志、铁的措施推动工作落实,将全年目标分解为100项攻坚任务,实行“月计划、周安排、天落实”工作制度,做到有部署、有督查、有考核、有问效。在困难和矛盾面前,坚持靠前指挥、一线推进、集体研究、合力攻坚,有效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开展干部法治教育,编制政府行政权力清单,按照法定权限履行职责。有序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启动“三证合一”[4]登记。*推进政务公开,全年公开政府信息1.3万项。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加快创建“三清示范区”[5]。建成省一类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十项规定,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三公”经费削减率超20%。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351件、政协提案251件,满意率达100%。

与此同时,积极支持群团组织发挥作用。全区统计、档案、气象、供销、地方志以及慈善、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业绩。

各位代表,2015年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十二五”发展划上圆满句号。这五年,我们紧紧围绕“跻身苏中新一轮发展前列”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是坚持促发展、快转型第一要务,紧盯目标,奋勇争先,综合实力全面增强。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十一五”末的1.9倍、2.4倍。高新技术企业由12家增加为14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5.9个百分点。卡特彼勒、宜家、德尔福等世界500强以及恒科新材料、甬金金属、供销产业园、华电热电、深南电路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板块相继崛起,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4%,总量全市第一。创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筑业年产值突破1500亿元,鲁班奖总数达52个。农业现代化水平苏中领先。三次产业占比由7.95︰58.25︰33.8调整为6.1︰51︰42.9。镇域经济持续壮大,11个镇区园(街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亿元,南通高新区突破15亿元。

二是坚持抓统筹、惠民生第一责任,敢于担当,创新突破,小康水平全面提升。办成民生实事项目100项,民生投入超230亿元。城东新区、银河新区基本建成,南山湖公园、“一馆两中心”建成启用,商机、人气加快集聚。融入南通、联接城乡的“十二横十纵”大交通体系全面成型,新建农村公路1000多公里,公交实现村村通。创成国家生态区。城区拉开120平方公里发展框架,建成区面积扩展为“十一五”末的1.6倍,城镇化率提高7.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十一五”末的1.6倍、1.8倍。教育布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住房保障水平全省领先。小康指标综合得分在苏中位列前茅。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全市第一。

三是坚持强基础、利长远第一保障,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南通高新区晋升国家级园区,核心区科技新城启动建设;锡通科技产业园获批省级苏南苏中合作共建园区;滨江新区开沙岛、横港沙加快联动开发,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南通家纺城创成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建成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空港产业园、石港科技产业园加速壮大。强化发展软环境建设,完成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组建区经信委、卫计委、服务业发展局、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局。扎实推进简政放权,花大力气整治“中梗阻”,审批时限整体压缩50%以上。着力健全大调解、大防控社会治理机制,公众安全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十二五”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通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通州发展的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的办法不多、破解的力度不大。船舶、家纺等传统支柱产业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部分骨干企业运行困难;常态化的招商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带动产业转型的好项目、大项目仍然偏少,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不明显;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有效体现,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不多;接轨上海、苏南,融入南通主城区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需持续提升,特别是教育、医疗、环境等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此外,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攻坚克难的信心斗志仍需进一步增强,全区上下艰苦奋斗、奋勇争先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6年港闸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如东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