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30日在港闸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曹金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史上转型升级的黄金期。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紧环境,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综合实力跃升快。“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扣经济建设中心,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经济总量持续跨越。GDP由“十一五”末的178亿元上升到308亿元,连续迈过200亿、300亿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十一五”末的19.2亿元上升到40.8亿元,翻了一番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十一五”期间的230亿元上升到47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489亿元上升到1053亿元,均翻了一番多。出口总额由“十一五”期间的61亿美元上升到109.9亿美元,增长80%。综合排名持续晋位。市重点经济工作综合考核排名连年上升,2014年历史性跻身全市第四。2014年港闸经济开发区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综合排名提升到52位,比“十一五”末前移34位。

转型升级推进快。“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大力实施“兴三优二”战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关键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1.4:75.6:23优化为0.6:57.8:41.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38.9%、33.9%,较“十一五”末翻番。新兴行业培育取得关键突破。物流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亿元。服务外包执行额突破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0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提高到4%,较“十一五”末增长2.8倍。旅游业营业收入突破9000万元,较“十一五”末增长20倍。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跨江合作、接轨上海项目典范——市北科技城形象初展。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农业项目——万顷良田通过省级验收,成为市重点生态农业园区。地标性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正式运营。全区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南通电厂“上大压小”并网发电。全球海工龙头——吉宝海工建成投产。

城市形象提升快。“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城市经营理念,推进成片开发、混合开发、滚动开发,全力打造现代化市北新城。城市承载力显著提升。建成区面积由17.6平方公里扩展到45平方公里,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多。三大城市板块和五大产业载体发展格局基本成型。累计动迁民居2.25万户,非居1552家,开发普通商品房600万平方米,建成各类安置房573万平方米。交通便捷性显著提升。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投入运营,北城大桥等2座跨通吕运河大桥、江海大道等3条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新(改、扩)建城市道路126条近243公里。基本形成“七横七纵”公铁一体、水陆联运立体交通体系。新城宜居度显著提升。全国十大房地产品牌有六个落户港闸,“商办住、游购娱”功能进一步完善。率先启动通吕运河绿廊建设,新(扩)建公园4座、小游园8座,新增绿化面积1.4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初步形成“十米见绿、百米见水、千米见园”的宜居环境。

深化改革步伐快。“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行政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顺利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南通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省级高新区。成立市北新城管委会,高效推进市北新城开发建设。整合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成立市场监管局。在市区率先成立区级行政审批局,推进“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审批改革,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开展城市管理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探索实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加快市北新城、现代农业园和唐闸古镇开发建设。强化国资办职能,统筹管理全区国有资产。构建财政区街共管体系,进一步优化财政管理体制。全面实行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推进人口城镇化、政社互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等三项配套改革,成为全省苏中地区“政社互动”改革试点区,城镇化率由“十一五”末的67.8%提升到91%。深化教育改革,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实行集团化办学及联合体办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

民生福祉改善快。“十二五”期间,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守住保障底线,提高普惠标准,将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北城教育品牌叫响全市,中考均分连续三年跻身市区前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建成区级婚检中心,新(改、扩)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3家。在全市率先建立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机制。“群乐汇”大舞台、女子足球等文体项目形成特色,十分钟文体圈实现全覆盖。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十二五”末,人均GDP达10.5万元,达到苏南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9万元和2.1万元,年均增长达8.4%和1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城乡低保标准持续提高。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3个街道获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称号,91%的村(社区)达到省、市和谐村(社区)标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建成覆盖全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六五”普法通过省、市验收。落实最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管,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安全生产优秀单位。社会治安防控和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持续增强。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我们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开拓进取,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持转型升级、扩量提质,突出产业带动,注重培大扶强,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政策引导,出台《港闸区政府发展类专项资金管理实施意见》,开展“走百企、送政策”等活动,千方百计稳增长。主体指标实现“四个突破、四个第一”。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10.6%。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0亿美元,同比增长9.5%。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全市第一。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收入473.7亿元,同比增长8%,增幅市区第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3亿元,同比增长8.4%,增幅市区第一。实现到账外资1.35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增幅全市第一。

发展质态趋优向好。大力推进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28亿元,同比增长9.8%,占GDP比重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实现新兴产业产值17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22.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4.5、2.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达92.7%,全市第一。实现经营**业税收13.2亿元,同比增长26%。斯得福、通机股份两家企业新三板上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2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9家。中航与南通科技重组交割成功。首次设立区长质量奖。创成省著名商标2件、名牌产品4件,斯得福实现全区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重点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实现物流主营业务收入40.1亿元,税收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16%,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林森物流获评市服务业平台经济示范企业,铭源物流获评市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商品房销量占市区41%,共销售7159套,81.3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57.7%、47%,均位居市区第一。商办用房销售1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3%。晶城科创园等3座楼宇获评全市星级楼宇。新增税收超亿元楼宇1座、超千万元楼宇2座。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迅速,实现应税销售收入20亿元,增幅达168.7%。

一年来,我们坚持产城融合、集聚发展,突出创新驱动,注重后劲积蓄,发展活力实现新提升。

项目招引成效明显。优化招商机制,组建14个招商小组,实行模块化管理,节点化考核。在德国、斯洛伐克、深圳、台湾等地,开展小分队招商50余次。先后举办“互联网+动漫”创新趋势峰会、金融峰会和“庆首航,台商看港闸”等专题招商活动,动漫网、功夫动漫等11个动漫项目入驻赛格动漫基地。全年招引招商局重工、深南资产、江苏时间环等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达180亿元。

载体建设步伐加快。三大城市板块齐头并进。市北新城核心区:万科金域广场投入运营,华润万象城等7个项目主体封顶,大众燃气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永兴五水城:五水商圈、南通智慧产业园获市服务业集聚区称号。万达广场盛大开业,苏宁易购区域总部率先入驻,广场开业一个月吸引顾客176万人次,营业额1.4亿元。赛格时代广场主体竣工,宜家家居地块摘牌,1912文化街区项目签约。市北科技城:创成市级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云院、南通安装等15个项目加快推进。建成沪通软件合作基地,长江智谷孵化器投入运营。全市首家健康食品网络快销平台——小糯米速达上线运行。五大产业板块特色鲜明。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创成省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恩力能源、成业电子、宝钢线材二期等5个项目投产运营,申通机械迁建项目主体封顶,会田二期开工建设。南通综合物流示范园:列入交通运输部、省交通系统“十三五”重大项目,获市首批示范**业集聚区称号,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省级评审。林安物流顺利签约,物流汇完成注册,林森三期、铭源智慧物流港等4个项目竣工。累计入驻4**以上物流企业5家。南通北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一期、二期动迁全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海纳精密制造等7个制造业项目签约。唐闸古镇:全国首家海峡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区顺利落户,南通1895获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闸港桥、西市街等重点区域保护性修缮工程启动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投入使用。现代农业园:万亩蔬菜基地全面建成,育苗中心、蔬菜加工配送中心等项目加快实施,创成全省首家园艺作物标准园。森林动物园启动建设。

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创成省创新型试点区,省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区通过验收。累计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高新技术产品56个。润邦重机、国盛机电、新帝克等3家企业获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立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1件。创成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6家,认定省、市级首台(套)企业9家。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44%,较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新增省研究生工作站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顶尖人才6名,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5名。

一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建管并重,突出宜居宜业,注重功能完善,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

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吕运河绿廊二期、滨江大桥桥头公园基本建成。长泰路东、永怡路南等4个小游园开工建设,新增城北大道等道路景观绿化10公里,绿化造林2100亩。实验小学等5个单位获省级生态单位命名。全国生态市创建工作获市表彰。参加全市菊花展获金奖。完成市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任务,推进西苏界河等7条河道整治,完成东港一河等9条河道截污,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超80%。完成精华制药等10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任务,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5台,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8%,PM2.5同比下降超12%,创成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优秀城市。实施环保执法“亮剑”行动,建立环保司法联动机制,监察重点企业100余家,完成重点行业企业提标改造15家,关停污染企业5家。

基础建设快速推进。实施重点城建工程79项,竣工43项,完成投资65亿元,城建考核继续保持市区第一,城建民生工程考核获市奖励。九圩港复线船闸、沪通铁路港闸段等重点跨区域工程稳步推进。黄海路东延等14条道路竣工通车。完成永和路高压线入地改造工程。完成征收搬迁项目49个,动迁民居1339户、非居56家。完成龙潭福里七期等扫尾项目11个。南通综合物流示范园等重点地块完成动迁。收储经营性土地1045亩,出让经营性土地1555亩。以全市第一成绩通过国土资源部南京督察局例行督察。创成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获奖励指标500亩。通过国家节约集约模范区创建考核组实地核查。处置闲置空闲土地73亩,盘活批而未供土地5989亩。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深化城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城管中队全部下沉街道(开发区),组建唐闸古镇城管综合执法中队。开展新一轮三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完成53项省、市“953”市容整治任务。实施越江新村等2个老小区综合整治,完成江海大道、港闸路等10条道路714项环境整治任务,拆除各类违章建筑5万平方米,清运渣土40余万方,取缔废品收购点80家。建成便民疏导点1个、便民公厕7座、便民服务亭6个。社区物业规范化管理有序推进,万科金域蓝湾建成“物业服务接轨上海示范项目”。实施城市管理“12345”示范工程,城市长效管理10个月获市区综合考核第一。城市长效管理、“四位一体”农村环境、数字城管系统考核继续保持市区第一,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突出普惠托底,注重和谐共建,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启秀市北学校开工建设,龙潭小学、北城中学二期主体封顶,实验小学扩建工程投入使用。新建公办幼儿园6所。“名师名校”工程*推进,26人次获国家、省、市赛课一等奖。教师发展中心通过省级现场验收。北城中学、陈桥中学办学质量稳居市区第一方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天生港镇街道、幸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启用。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服务经费提高至50元。启动“一助百”健康惠老工程,创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获评省级幸福家庭建设项目区。爱国卫生长效管理成效显著,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平稳实施,通过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验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建成街道公共文化健身场所3个、社区多功能健身室12个。市北文体中心加快建设。组织群众文化活动100余场,超额完成文化“三送”任务。开展万人健步走等全民健身活动36项,创成省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产业项目9个,华强商务、卓越数码被评为省重点文化科技企业。少儿五子棋蝉联全国锦标赛冠军。女足勇夺“省长杯”冠军。

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晶城科创园、软件园北园创成市创业孵化基地,紫琅科创园建成市大学生创业园,成立全省首家园区联合商会。启动创业“十百千工程”,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87万元,帮助1060人实现创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1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生育、失业、工伤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城乡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570元提高至610元。新开工安置房4幅地块59万平方米,竣工6幅地块80万平方米,安置3871户。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公建民营养老模式,建成市北养老中心。新增日托助餐点8家。创成省现代民政示范区。老龄工作获市创新奖。市人力资源市场主体封顶。安置被征地农民5744人,发放土地补偿费1.18亿元,基础养老金1274万元,社会保障资金2.92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7%。

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完善“三社联动”机制,培育和规范社会组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146项。持续推进平安港闸建设,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八类重大刑事案件破案率达95.2%,社会治安满意度达97%,居全市第二。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监管体系,*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在全市率先实现基层安监机构、人员、保障三到位,安全生产协作组模式被安监总局作为典型推广。建成国家、省安全标准化企业13家,列全市第一。推进阳光信访建设,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7.2%,信访积案化解率达72%。积极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有效化解农民工劳资纠纷。应急管理、防汛防旱、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取得实效。

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依法行政,突出廉政建设,注重效能整合,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

法治建设*推进。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全年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20次,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303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8.7%。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坚持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重大事项通过政府常务会集体讨论决定。规范性文件报备率达100%。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安置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民生工程,实现重大项目、重大事项社会听证、风险评估全覆盖。深化政府信息公开,促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组织新闻发布12场,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3462条,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1件。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制定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实施7类32项改革任务。132项行政审批事项进驻行政审批局,全年受理审批服务事项10万件,满意率达99.8%,发出市区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405宗,节约资金5281万元。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清查行政事业单位89家,强化对区国有企业运营监管。区级机关部门资金全部纳入会计中心管理,成立教育会计中心,统一全区教育经费管理。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完成公务用车改革。街道(开发区)和区级机关部门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优化。

作风效能持续优化。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持续开展“三带三下三促”活动,为民办实事275件。切实做好政风行风热线、区长信箱投诉办理工作,接受各类投诉310件,按时办复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组织“五大工程”等重点工作督查50余次,行政效能明显提升。*推进“三清示范区”创建,细化落实惩防体系五年规划156项任务。成功举办第七届廉政文化艺术节,创建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3家。严格执行外事审批和出国(境)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因公出国(境)批次和人数较上年零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扎实推进。加强政府收支预算管理,全区一级部门预算单位实现预决算全公开。开展机关作风督查,曝光问题27个,查处违纪违法案件32件,挽回经济损失111万元。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审计收缴资金181万元。

一年来,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事务、群团、关心下一代、红十字会、双拥、征兵和国防动员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开创了各项工作新局面。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市驻区公安、国土、规划、税务、消防等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港闸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传统优势产业增势放缓,新的增长极尚待培育,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产业集聚度还不高,核心竞争力还不强,经济转型发展任务依然很重;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城市特色还不鲜明,城市管理还不精细,人气商气仍需进一步集聚,打造品质新城任务依然很重;创业氛围还不浓,就业渠道还不宽,一些领域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足,社会矛盾纠纷还较多,构建和谐社会任务依然很重。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侯卫东官场笔记

今后五年是我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实现“领跑新城区、建设新港闸”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我区面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等多重机遇叠加,有基础有条件发展得好一些、快一点,为南通加快融入上海、打造长三角枢纽城市、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多作贡献。根据区委《关于制定南通市港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组织编制了《南通市港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并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现提请本次人代会审议。

今后五年总体发展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根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领跑新城区、建设新港闸”为总目标,围绕“五个迈上新台阶”要求,落实省委“八项工程”和市委“八个领先”任务,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全力打造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港闸,谱写好中国梦的港闸篇章。

今后五年主要目标是:建设经济强的新港闸。港闸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长三角有影响力的高新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总量、均量、质量同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服务业应税销售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市1、2、3个百分点,达到500亿元、70亿元和1000亿元。规模工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建设百姓富的新港闸。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万元和3万元。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走在全市前列。建设环境美的新港闸。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住品质提升,人居环境舒适,主要生态功能区基本形成,成为生态、宜居、宜业的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突破50万。建设文明程度高的新港闸。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心,群众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更趋成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改革试点探索出可推广的成熟经验。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港闸、平安港闸建设持续走在全市前列。

今后五年主要任务是:突出创新驱动,激活发展新动力。大力推进制度、科技、文化等全方位创新,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模式与经济体系。加快结构调整,构建产业新体系。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导向,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生态高效农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功能品质,构筑城市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凸显区位优势,以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环境靓化、品位提升,加快形成立体交通便捷、主体功能清晰的空间体系。注重绿色发展,培育宜人新生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保护、建设、治理并重,加快形成以绿色低碳循环为导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发展体系。强化服务保障,实现民生新福祉。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始终把握民生优先,*推进社会建设,加快形成与全体人民共同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进步体系。推进改革深化,迈入发展新阶段。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着力推进经济转型、社会治理、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加快形成以全面改革激发持续动力的发展体系。

Page: 1 2较旧一篇:2016年南通市崇川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南通市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