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2日在北京市昌平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燕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昌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侯卫东官场笔记

“十二五”时期,是全区人民抓住历史机遇、经受重重考验、推动转型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郭金龙书记调研昌平指示精神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聚焦深度转型,始终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昌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我们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突破70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年均增长11%,五年累计完成投资约27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年均增长9.8%。每年安排不少于5亿元财政资金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4:65,服务业占比实现“五连增”,其中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系统实施中关村昌平园51.4平方公里新版规划,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重点功能区初具规模,“大昌平园”产业收入预计突破3400亿元、年均增长30.3%。新引进符合区域定位的企业1534家、投资总额1691亿元,相当于之前五年的2倍和5倍。抓大助小成效凸显,已聚集34家中央企业的182家下属公司和分支机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增加到3250家,累计培育上市企业19家、“新三板”企业41家。未来科技城12家央企研发总部、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三一集团总部迁京、悦荟万科广场、八达岭奥莱等重点项目投入运营,组建了“大健康”等产业联盟,一批新的优质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按期实施,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功落户,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昌平站、中关村生命科学联合创新服务平台开通运行,汇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3人、“海聚高聚工程”专家43人,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5%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专利授权量保持全市前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北航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等尖端成果实现就地转化。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创业空间130余万平方米,在回龙观地区成功打造了全国首家“双创”社区。

——我们聚焦人口资源环境矛盾,集中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打响了治理“城市病”的攻坚战。把人口调控作为头等大事,创新建立“五管”工作机制,采取了非京籍适龄儿童入学“五证联审”、外埠车辆限行、房屋租赁联合管理等一系列阶段性措施,全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速由“十一五”时期的16.3%回落到3.5%,外来人口实现负增长。在全市率先出台产业负面清单,累计限制不符合区域定位的企业和项目934个。66家煤炭储运市场、82家非法砂石厂全部清退,退出工业污染企业162家、废品回收市场77家、养殖小区10个,清理整顿老旧工业大院50个,取缔未经审批幼儿园223所,回龙观城北市场商户腾退基本完成。建成查违信息平台和科技监控网络,严格实施联合督查、捆绑问责制度,拆除违法建设998万平方米。强化综合执法,关停“七黑五小”场所2000余家、清理游商摊贩2万余处。系统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累计压减燃煤49万吨,淘汰老旧机动车12.6万辆,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6%左右,空气质量稳居发展新区首位。同步推进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和水利工程建设大会战,新建扩建再生水厂9座、配套管线225公里,对98个主要排污口全部采取了管理和工程措施,治理中小河道64公里,改造积水点56处,全区污水处理率比2010年提高40个百分点,市级河流跨界断面水质大幅改善。阿苏卫循环经济园建设及周边村庄搬迁全面启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99%。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8%、27%。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数量、处罚金额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6倍、69倍。完成平原造林12.5万亩,绿道建设、河路绿化等工程加快实施,建成6处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在全市率先实现林地绿地专业化管护,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提高到66.7%、46.2%。集中整治环境乱点乱象,实施环境建设提升工程118项,西部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成效明显,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我们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安定和谐局面更加稳固。用于民生领域的资金达到37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8%、10.3%,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创业昌平”品牌*人心,充分就业、绿色就业水平显著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4%以内。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人群全覆盖,主要待遇标准比“十一五”末平均增长60%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并轨,养老助残、优抚安置、社会慈善*开展。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累计新增幼儿园学位10010个、中小学学位5783个,中高考成绩连续取得新突破,高标准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国家认定工作。完成217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2张,成功创建市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名校名医院”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引进培育“名校”项目达到20所、三级医院达到10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更加健全,文脉梳理、文物修缮、文化惠民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新建收购保障性住房6.1万套,经适房、限价房解困率均达100%,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250.4万平方米。兑现为民办实事项目701件,解决重点历史遗留问题28个,初步建立了网络问政网络行政工作机制。“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基本形成。217个社区服务办公用房全部达标,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56个,和谐社区创建扎实开展。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成功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昌平烈士陵园建成开放。“六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坚决抓好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安保维稳任务。

——我们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持续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城乡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城乡结合部改造步伐全面加快,35个村实现整建制拆迁,191个项目、20211人完成转非安置,3.9万名动迁群众回迁上楼,回龙观“北四村”等15个项目纳入全市棚户区改造计划。京新高速路昌平段、南丰路二期、崔昌路东延等79项道路工程建成通车,道路总里程达到2354公里,主干路网规划实现率提高近16个百分点。地铁昌平线、昌八联络线全线贯通,调整优化市、区公交线路86条,昌平群众享受到电动出租车、公租自行车、清洁能源公交车等绿色出行服务。一批资源能源项目建成启用,新增日供水能力4.3万吨、供电容量513兆伏安、燃气管线407公里、集中供热面积1658万平方米。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62家,带动2.8万余户农民实现增收。创建市级美丽乡村50个,实施农宅抗震节能改造4.4万户,实现农村减煤换煤42万吨。按期完成集体产权、林权制度改革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制定实施加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工作意见,*推进对口支山、养山富民,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功能进一步增强。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区域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明确全区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有序推进了112项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东小口地区综合配套改革和北部山区行政区划调整,回龙观地区行政区划调整获得市政府批准。大力简政放权,区属部门共取消和承接上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76项,全面建立了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商事制度改革、“营改增”成效明显,全区市场主体已达13.2万户、比“十一五”末增长29.8%,五年累计减轻企业税负约22亿元。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更加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开通运行。规范政府举债融资制度,成功发行了企业债、企业私募债,累计吸引民间投资近900亿元。制定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区属国企改制重组、产能外迁、资源整合步伐加快,国有资本进一步向优势行业和领域集中。社会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三网融合”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阶梯水价调整,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开展国际交流、区域合作和对口支援,顺势启动中关村昌平园怀来分园建设,积极推进政企互动、校地对接、院地合作、军民融合,对外对内开放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举全区之力,圆满完成了APEC峰会、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等重大服务保障任务,成功举办了世界草莓大会、国际魔术大会、北京农业嘉年华和一系列大型赛事活动,先后获得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等命名,区域对外形象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五年来,区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廉洁勤政,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1310件、政协委员提案862件。严格履行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法定决策程序,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全面推行大气污染治理、“三公经费”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开展政府绩效管理,初步构建了“大督查”工作格局,同步加强效能监察、审计监督和行政问责,抓落实的责任机制进一步健全。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集中整治“四风”等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风行风进一步改观。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区上下发扬连续奋战的精神,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预计分别增长9.1%和9.3%,人口调控、产业转型、环境治理、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117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标志着全区“十二五”规划可以胜利收官。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驻昌中央、市属单位、高校院所、驻军部队和广大企业,向所有关心支持昌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不平凡的转型历程,让我们对推动昌平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决贯彻中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主动加强与区政协的联系,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和一致的工作步调;必须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发展理念的转变引领发展方式的转变,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之路,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国际一流科教新区的区域定位,创造性地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任务,坚持“瘦身健体”两手抓,在服务国家和首都大局中开创昌平自身发展的新境界;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全区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汇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昌平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到位,科技创新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发挥,新旧动力转换接续需要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必须下更大功夫;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综合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短缺还比较严重,制约转型发展的短板进一步凸显;政府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少数政府工作人员面对新形势不适应、不善为、甚至不作为的问题仍然存在,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我们将正视问题、毫不懈怠,努力加以解决,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6年北京市延庆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