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25日在雅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兰开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是灾后恢复重建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重建脱贫“双攻坚”,大力实施后发追赶,全面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纳入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160个项目累计完工1949个,完工率90.2%;累计完成投资646.3亿元,投资完成率90.6%。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2.58亿元,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31亿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8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5元,增长9.9%。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凝心聚力实施重建攻坚。把牢重建中心,严格执行重建规划,坚持目标倒逼、任务倒逼、责任倒逼,下深水、破难题、克难关,圆满完成了“双90%”的年度目标任务,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优先推进。全面完成33696套城房重建任务并同步做好和谐分房工作,新村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自管委”管理服务职能不断健全。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重建,370所基础教育学校(含幼教)于秋季开学前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教育和医疗卫生类重建项目完工率分别比全市重建平均进度高8.8个和5.12个百分点。陆家坝体育活动中心基本建成,市卫计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市文化中心即将竣工。围绕提升灾区发展条件和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和城镇体系重建顺利推进。坚持把恢复功能与提升水平有机结合,国道 108线改造、国道351线多功至芦山县城段建设全面完成,国道318线改造主体工程完工,芦山生态环线基本建成,永兴大道实现通车。科学实施城镇体系重建,中心城区、6个县城和16个重点镇重建工作顺利推进。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建项目加快实施,名山农村供水总厂建成运行,有效解决了近2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着眼灾区长远发展和群众致富奔康,产业重建加快推进。着力强化产业园区建设,一批新的增长点加快形成。中恒天汽车雅安项目获得整车生产资质,新筑通工新能源公交汽车项目正式投产,建安车桥项目基本建成,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坚持“一三互动、农旅结合”,初步建成3条百公里百万亩特色产业走廊和5个农业示范园。生态环境加快修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地震灾区连续三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对口援建工作进展顺利,对口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按照“出合格成品、建优质精品、见重建作品”的要求,统筹“点、线、片、面”提升重建水平。坚持和深化“五总”〔注1〕推进机制,制定实施重建水平整体提升方案,突出抓好“一城四镇”〔注2〕“两道一路”〔注3〕“四个园区”〔注4〕等重点区域、重要线路和重大项目的示范带动,重建水平实现整体提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风险防控,工作底线全程全面坚守。成立“六位一体”工作底线〔注5〕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定期报告、社会评议等制度,加强对安全、质量和资金使用等环节的全程监管,在省审计厅支持下大力开展对口援助审计,持续*开展“回头看”、拉网式检查,及时将问题整改落实到位,确保科学重建、阳光重建、廉洁重建。

主动作为稳定经济增长。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强化政策激励稳增长。在全面落实中央、省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针对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从财政扶持、电力支持、企业融资、市场拓展等方面制定了12条具体措施。用好市级工业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抓好“助保贷”“园保贷”和“票据贴现补助”,实施留存电量政策和临时电价干预等措施,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狠抓项目投资稳增长。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切实抓好项目储备、开工和建设,着力实施了一批夯基础、增后劲、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川藏铁路成都(朝阳湖)至雅安段、雅康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锅浪跷水电站全面开工,大岗山水电站投产发电;铜头引水、九龙水库、南郊水厂引水工程顺利推进,永定桥水利工程正式向汉源县城供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1.41亿元,增长12.7%。激活市场消费稳增长。积极组织参加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注6〕,着力搭建消费平台,不断扩大市场消费,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鼓励创业创新稳增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成各类孵化器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8户,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有序实施,在外雅商和农民工、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工作初见成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稳增长。积极发挥特色优势,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6个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9.5%、11.8%和8.5%。天全县稳增长工作获国务院督查表扬,石棉县、天全县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名山区、石棉县分别被评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区、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汉源县农业农村工作得到省上充分肯定。

突出特色加快产业发展。坚持扩增量、提质量,以优势资源转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工业挑大梁,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2%。四大骨干产业产值达470.71亿元,六大特色产业产值达154.22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7户,4户企业进入四川制造企业100强,4 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夯实农业强底座,特色农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9%。成功创建首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地级市), “五雅”〔注7〕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壮大,新发展产业基地40万亩,新增绿色(有机)认证面积23.5万亩。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8户、农民专合组织337 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7%。突出三产当尖兵,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全面推动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碧峰峡创建国家5**旅游景区顺利通过景观资源评估,云峰山、硗碛藏寨-神木垒、花海果乡、周公山、龙门古镇、喇叭河成功创建国家4**旅游景区,神木垒景区入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飞仙湖被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功举办第十一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3亿元,增长40.3%。雅安市物流园区控制性详规通过评审,川滇藏商贸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康养、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发展。

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放。蹄疾步稳深化改革。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编制完成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全面实施“三证合一” 登记制度〔注8〕,新登记企业2519户,增长19.5%。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完成60%。着力推进金融改革,雅安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雅安市商业银行首轮增资扩股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深化财税体制、国资国企、医药卫生体制、教育领域和文化体制等各项改革,不动产登记职能整合工作全面完成。*拓展开放合作。主动融入“1+7”同城化发展〔注9〕,与成都市、乐山市、眉山市、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省交通运输厅和省铁投集团、省能投集团、省交投集团、西南建筑设计院等开展“十三五”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了一批交通、产业、生态等合作项目,环雅安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合作的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组织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首届中国西部(四川)进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引进50亿元战略投资控股碧峰峡进行升级打造,投资50亿元的牛背山项目和30亿元的龙苍沟项目进入实质性开发,投资19亿元的国盛· 雅安国际商贸城和投资15亿元的雅安万达商业广场项目落地建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工作有序推进。全年引进到位市外资金329亿元,增长 13.4%。

建管并重提升城乡面貌。着力完善城乡规划。完成大兴新区控制性详规和荥经、汉源、石棉县城总规编制,城市(含县城)总规覆盖率达100%,乡镇规划覆盖率达76.3%。加快推进城乡建设。中心城区“一城两线三出口”〔注10〕等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改造全面推进,姚桥新城功能不断完善,雅州大道、熊猫大道沿线绿化、亮化工程全面竣工,北外环线实现全线通车,成雅高速公路北郊、多营进出口大道改造和雅乐高速公路光华山隧道连接线建设全面完成。大兴大桥建成通车,大兴新区大道一段顺利完工。雨城区、名山区和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雅安经开区)同城化步伐进一步加快。6个县城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7个“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加快建设,“三百示范工程”〔注11〕有力有效推进并达到示范效果。切实强化城乡管理。大力推进“两城”创建〔注12〕,*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整治康藏路、挺进路、协和广场、青衣江公园、北外环沿线环境秩序,依法拆除违法建筑23万平方米,城市“五乱”〔注13〕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市乡镇、村庄(社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到“五有”〔注14〕标准。

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雅安生态优势,扎实推进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持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达63.1%,保持全省第一。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低于省定标准。抓好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主城区“一江三河”〔注15〕治理全面完成,14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强化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5平方公里。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一名微晶被工信部和安监总局列为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淘汰12户企业落后产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完成省定目标。

尽心竭力改善人民生活。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工作目标,制定“3+13”政策组合〔注16〕,落实“六个精准”〔注17〕要求,实施 “五个一批”〔注18〕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九项重点扶贫工作〔注19〕,精准扶持52104名农村扶贫对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脱贫攻坚实现良好开局。全面完成“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66%。切实抓好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工作,城镇新增就业208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分别覆盖41.13万人、34.76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69%,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8%,“五保”〔注20〕对象集中供养率达62%,城乡居民月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70元和55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实施危旧房棚户区改造3540套,竣工3703套。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三免一补”工程〔注21〕扶助学生27.29万人次,资助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5.08万人次。8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政府督导评估,高考本科上线突破3000人,雅职院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数字化医院建设全面完成。完成市广播电视台和雨城电视频道资源整合,组织承办国家级、省级全民健身活动10次。切实做好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社会福利、慈善、红十字工作,防震减灾、气象、档案、保密、科协、地方志、社会科学工作扎实推进,外事、侨务和对台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依法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大力推进法治雅安、平安雅安建设,“六五”普法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群众工作方法。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持续推进“法律进重建、调解进项目”工作,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 95.1%。深化反分裂、反渗透、反恐怖斗争,持续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政风行风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二。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科学有效处置石棉“9·26”液苯罐车交通事故,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业、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国家安全、民族、宗教工作有序推进,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新成效。

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和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151件、政协委员提案154件,办结率100%。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深化“止懒治庸”升级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坚决防止“四风”〔注22〕反弹,市级“三公经费”〔注23〕下降2.1%。*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总结2015年工作,我们深感欣慰和自豪;回顾“十二五”,我们更感不平凡、不寻常。“十二五”时期,是雅安发展历史上极为特殊、极其艰难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多种任务聚集、多重压力叠加、多条战线作战的复杂局面,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有效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实现了在大灾后奋力崛起、在逆境中后发追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

五年来,我们战胜灾难、坚韧奋起,认真实施了重建新路的雅安实践。在胜利完成“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后,我市又遭受了“4·20”芦山强烈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赢了抢险救灾、安置群众、抢通保通、卫生防疫、防治次生灾害等一场场硬仗,最大限度地挽救了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进入灾后重建后,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以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讲话、指示和批示精神,按照“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城乡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重建推动社会民生改善,民生事业实现跨越发展;以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重建促进城乡整体水平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以产业重建带动三次产业发展,自我造血功能得到极大提升;以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生态修复为重点,抵御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以坚守“六位一体”工作底线保障了重建工作经得起组织、群众和历史的检验。经过两年多“灾后恢复重建新路子”的雅安实践,灾区已经走出地震阴霾,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规划愿景正在变为看得见、**得着的生动现实。

五年来,我们化危为机、主动作为,奋力开创了后发追赶的崭新局面。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艰巨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按照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确立的“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总体思路,坚持在打重建“硬仗”中补发展“欠账”,坚定不移地走后发追赶之路。“十二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500亿元台阶,是“十一五”末的1.75倍,年均增长10.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1.5%、14.1%和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53.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77倍;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17.4∶55.1∶27.5调整为14.4∶55.9∶29.7。全市经济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正迈步踏上发展振兴、追赶跨越的新征程。

五年来,我们抢抓机遇、前瞻布局,着力奠定了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抢抓灾后恢复重建和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注24〕、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机遇,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雅安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后发优势更加凸显。“十二五”期间,新建高速公路189公里,新改建国省干道 897公里、农村公路2200公里,川藏铁路成都(朝阳湖)至雅安段开工建设,雅西、雅乐、邛名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城镇化率达42.55%,比“十一五”末提高7.95个百分点;完成名山撤县设区工作,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31.21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末增加10.21平方公里。全市水电总装机容量达1256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加349万千瓦。雅安成功纳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和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五年来,我们以人为本、发展为民,努力实现了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顺应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办成了一批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民生实事。“十二五”期间,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投入达629.9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67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12.1%和13.9%。城镇新增就业9.52万人,解决87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改造各类棚户区和城市农村危房10.6万套。扶持20.69万相对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绝对贫困发生率从9.1%下降到2.56%。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瀑电”移民工作全面完成,库区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改善。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履职监督、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省级部门、兄弟市(州)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雅安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有七个方面的经验和体会特别值得总结,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以坚持:不断强化不发展要落后、发展慢了也要落后的忧患意识,是推进雅安后发追赶的强大内在动力;敢于担当、超常付出,是化危为机、崛起于危难的根本举措;坚持转化优势、特色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全国全省发展大势的科学抉择;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引领、责任倒逼,是遵循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做法;坚持发展为民、重建惠民、生态富民,是践行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坚守工作底线、强化风险防控,是牢牢把握主动权、让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重要基础;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省委和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持之以恒地转作风、抓落实,是保持正确前进方向、加快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灾后重建中还存在部分项目进度不平衡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重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市经济总量偏小,工业质量效益不高,服务业占比偏低,生态、区位等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转化,县域经济不强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后续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快速增长难度较大;部分县(区)、部门抓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激发,投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城乡群众生产生活中还有不少突出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干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Page: 1 2 3 4 5较旧一篇:2016年林芝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