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商丘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2日在商丘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李公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持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态势,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803.9亿元,比上年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1.4亿元,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10.1亿元,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66.2亿元,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0.7亿元,增长9.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9.7%。

(一)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加强主导产业培育。建立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及中小企业服务综合平台,设立工业企业应急还贷周转金,先后举办纺织服装制鞋、电动车、食品、制冷装备和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线上线下联动展会,着力破解资金、市场、土地、用工等难题。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纺织服装制鞋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电子信息、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40亿元,增长12%。食品工业、服装服饰、现代家居、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六大高成长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7.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高耗能产业增加值下降1个百分点。二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突出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建设,商丘保税物流中心获批,电商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传化物流港开工建设。围绕火车站区域升级改造和高铁商城建设,打造市区北部商业圈,全市市场商品交易总额689.7亿元,增长13.5%。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1077万人次,增长12%;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增长13%。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成功进驻商丘,新增村镇银行1家、保险机构4家、证券机构3家。科迪乳业在深交所上市,亚太能源、爱己爱牧、东和设备在新三板挂牌。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78.1亿元,增长12.5%;各项贷款余额1137.8亿元,增长1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已入驻企业1018家,累计交易额突破10亿元。全市电商企业1300 余家。快递业完成2307万件,增长84.6%,业务收入增长56.9%。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成功建成全国首个百万级“全光网城市”。三是加快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力度,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全市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建成区面积达107.6平方公里,从业人员35万以上。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99家,增长37.3%;完成工业增加值407.2亿元,增长15%。澳柯玛冷藏车、欧莱克斯制冷设备、志永达织造、利斯特纺纱及服装面料、拉多美化肥、晶冠宇电子、金马药业等一批主导产业项目先后落地,民权县国家冷冻冷藏设备质检中心建成投用,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制冷机电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二)农业生产持续稳定。一是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新建高标准粮田75万亩,全市粮食总产111.6亿斤(不含永城),实现“十二连增”。二是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果蔬花卉种植等高效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和都市农业工程,宁陵县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夏邑县、民权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推动奶牛、生猪、家禽、肉牛肉羊集群发展,加快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全年肉类总产量44.7万吨,禽蛋产量24.8万吨,奶类产量28.2万吨。三是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集中区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252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88家,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产业化集群8个。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8125家。四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3.2亿元,实施任庄及马楼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除涝面积149万亩。

(三)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人口354.2万人,城镇化率47%。一是强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已经完成。以高铁商贸区、商务中心区、古城文化区三大区域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道路、管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打通和升级改造城区道路100 条,完成6条河道清淤贯通。开工建设汉梁文化公园、华夏游乐园,完成了火车站南广场、火车南站广场、金世纪广场升级改造,中心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38万平方米。继续开展“六城”联创,*推进省级文明城、全国卫生城创建工作,巩固国家旅游城、园林城创建成果,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基本达到验收标准,完成全国双拥模范城验收工作。先后开展了户外广告和门头牌匾治理、通信电力线路规范整治、三轮车电动四轮车专项治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古城拆迁补偿货币化安置政策,出台购买商品住房财政补贴政策,打通商品房、安置房和保障房转换渠道。二是大力发展县城组团。按照“改造老城、发展新区”的工作思路,加快县城新城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等功能区开发,推进旧城改造步伐,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三是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24个区位优势好、产业基础强的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交通、通信、文化、卫生、物流快递等功能向重点镇延伸。4个镇入选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四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商丘·整洁村镇”活动,完成了3160个行政村整治任务,占全市行政村的82%,我市被定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

(四)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全市44大项201小项改革任务,已完成95小项,正在实施74小项。一是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制定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清理行政审批事项97项,保留111项,市政府42个部门的权力清单全部编制公布,县(区)权力清单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有序推进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职责机构整合,积极推进“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供销体制改革;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二是完善财税管理体制。认真落实新预算法,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完成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确保了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只减不增。三是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扎实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水、电、油、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政策,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开展户口登记管理专项清理整顿。依法推进商电铝业集团破产工作。四是理顺城区管理体制。优化空间管理范围,将市商务中心区和高铁新站区纳入示范区统一管理,赋予示范区市级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限;基本完成产业集聚区与乡镇行政区域管理套合;探索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推行网格化城市管理。五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县(区)都规划建设了电商产业园,一批“双创”平台正在形成。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9项,争取省重大科技专项3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创新团队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家。梁园、虞城产业集聚区申报省级高新区,已通过省科技厅评审。

(五)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一是打造综合交通体系。郑徐客专加快进行,商合杭客专开工建设,连霍高速商丘段拓宽改造已经完成,商登高速建成通车,郑民高速加快推进。商丘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推进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提升道路畅通能力。二是加强能源基础支撑。积极推进与中电国际合作,2×35万千瓦民生热电项目开工建设。加快电网升级改造和西气东输豫东支线二期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光伏发电、生物柴油等新能源。三是推进开放招商。加强与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知名品牌战略合作,成立7个招商组开展专题招商,促成美力达新能源汽车、亿美工具、海航冷藏车等项目顺利签约。全年引进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46个,总投资446亿元,利用省外资金539亿元。四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开展百日攻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9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0%。金锐金刚石产业园、赛琪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中原佳海国际商贸城、高铁安置区、古城棚户区改造安置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六)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办好省十项民生工程和市十件实事,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完成306.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0.2%。推进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签订率80%以上。不断完善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健全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管理机制,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新建、改扩建小学22所、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体育中心、市实验幼儿园开工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好重大传染病、慢性病防控救治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病媒生物防制通过考核验收。解决了108.6万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2万套;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3.7亿元,支持职工改善住房条件。实施我市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133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15.5万人实现稳定脱贫。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加大治污减排力度,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淘汰黄标车1.8万辆,坚决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实施林业生态提升工程,完成造林16万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四项基层基础制度,依法做好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全面抓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和信访维稳工作,进京非访、越级访控制指标居全省前列。抓好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道路交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亡人火灾事故为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七)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解决“四风”问题,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圆满完成“六五”普法任务。加强依法行政和服务型行政执法,做好行政监察、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和审计监督。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高度重视国防教育,不断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开展“双拥”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驻商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为地方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全面加强,统计、气象、地震、人防、农机、档案、史志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5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也标志着“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的胜利实现。五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五年,综合实力不断攀升。生产总值五年新增660亿元,年均增长10.2%,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十一五”末增长1.6倍,年均增长2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65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3倍,年均增长18.6%。

这五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0.9∶42.2∶36.9,二三产业比重较“十一五”末提高5.2个百分点。六大高成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和文化旅游等发展迅速,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粮食总产连年稳定在120亿斤以上(含永城),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这五年,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职能转变,完成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消、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国有企业、农村、商事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我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成功举办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口岸、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利用省外资金2177.5亿元,年均增长20.1%,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这五年,民生保障不断增强。坚持每年办好“十件实事”,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0%。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1.2%、13.2%。五年城镇新增就业39.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万人。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提升、规模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建成一大批保障性住房,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强,节能减排目标圆满完成。

这五年,商丘形象不断提升。诚信商丘建设扎实推进,“商丘好人”群体不断扩大,2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宋静荣获南丁格尔奖。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化率达到47%,五年增加9.2个百分点。我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河南省卫生城市”、“河南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

“十二五”时期是商丘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务实重干、奋发有为的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新阶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商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我们主要坚持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发展为先。发展是解决商丘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立足商丘实际,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经济转型,推进更高质量的发展。二是坚持优化结构。针对经济发展中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巩固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空间持续拓展。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瓶颈制约的根本之策,通过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审批流程和深化土地、户籍、国有企业等领域的改革,努力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活力。四是坚持培育优势。积极适应新常态,立足实际,主动作为,扬长避短,加快实施重大交通项目,增强区位交通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电子商务,增强商贸物流优势。五是坚持开放引领。始终把扩大开放作为应对复杂局面、促进改革发展最有效的综合性举措,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配套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六是坚持务实重干。突出问题导向,把握工作重点,脚踏实地做实事、真心实意办好事,不搞短期行为、不做表面文章,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全社会营造了实干为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总体低端化还没有根本改变,传统产业链条短,自主创新能力弱,质量效益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电解铝、煤炭、化工等产品市场价格仍处于低谷,部分行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增加工资等刚性支出增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二是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城镇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瓶颈问题依然存在,生态环境总体上仍处于破坏与保护、污染与治理相持时期,安全生产和非法集资监管任务较重。四是发展任务艰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与省内先进市及周边城市相比,部分指标差距还在拉大。五是作风建设有待加强,一些干部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些部门办事效率低,懒政、怠政现象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Page: 1 2 3 4 5 6较旧一篇:2016年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仙桃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