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9日在潜江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黄剑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改革创新,奋力攻坚克难,既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的好势头,又赢得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好局面。

(一)抓调控、稳增长,经济发展难中竞进。面对宏观压力、微观艰难,特别是石油量价齐跌的直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稳增长的重大政策措施,结合实际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稳定经济发展。及时出台扩大有效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缓解实体经济困难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开展“百个部门服务百企”、“企业减负督察”等活动,清理整合财政资金12.4亿元,设立2亿元小龙虾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技改扩规以奖代补资金,落实6000万元的过桥资金,政银合作产品(集合贷、助企贷、助农贷和助保贷等)投放资金3.4亿元,减轻企业社保等负担近1亿元,全市经济顶住压力、难中竞进、稳中有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60亿元,增长7%(预计数,下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85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5.5亿元,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6.1亿元,增长12.8%。

(二)抓调整、促转型,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力,三次产业结构更优。工业经济量质齐升。通过大力推进循环化、高新化、集群化发展,工业经济结构渐趋合理,轻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50.5%,提高20.5个百分点,增速快于重工业10.8个百分点。食品产业成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产值增长14.3%,对我市新增产值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家具产业产值增长18.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6%。工业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双双超过千亿元,企业产值过100亿元的1家,过50亿元的2家,过30亿元的3家,过10亿元的12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高新技术产品12个。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先后承办全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全省稻田综合种养推进现场会。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建成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小龙虾产业升级发展。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31.5万亩,综合产值突破150亿元。虾稻共作模式被农业部誉为“革命性的创举”。成功举办第六届龙虾节,被授予“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称号。成立全国首个小龙虾院士工作站。建成全省首批水产品质量追溯试点平台。农产品加工产值达520亿元,新增省级龙头企业7家,农民合作社达到925家,家庭农场达到230家。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72%。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增加值达到201亿元,GDP占比达35.9%,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128奥特莱斯生态城、生态龙虾城、光彩江汉城、天下城等项目集聚发展,博通电器等商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区镇、办事处商业业态呈加快提升之势。四季友、绿亿园纳入国家农产品流通体系项目,食品科技产业园获全国优质服务园区、全国中小企业商贸流通示范基地、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中小企业金牌服务商等称号。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孵化园投入运营,打造了县域电商潜江模式,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曹禺大剧院、龙湾遗址博物馆、兴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村等项目加快建设,龙虾文化产业园获省政府批准。品牌创建取得新成效,“楚江红”小龙虾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楚江红”小龙虾、章华台“潜江龙虾”获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产品。 “水乡虾稻”、“虾乡稻”获荆楚粮油金奖产品称号。

(三)抓项目、扩投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对上争取成效明显,争取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潜江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等各类财政转移支付资金33亿元。成功争取货运铁路西延和铁路专用线。大力推进项目“四个一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40.3亿元,过10亿元项目12个,斯味特食品、长飞潜江科技园、金正大高端复合肥、正大饲料等一批影响全市招商格局、引领带动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好彩头食品一期、九缘大豆乳酸菌、新硅科技高纯四氯化硅、金澳科技110万吨柴油加氢改质、小龙虾种苗选育繁育中心、华山甲壳素保健品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友二期、中伦国际纺织城、菲利华石英玻璃、益和化学年产12万吨双氧水等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货运铁路、泽口港区综合码头加快实施,潜石高速完工通车,荆新线、总拖线、318国道红军桥等工程完工,潜监线、老西线、安远大道路面改造积极推进。220千伏潜北变电站新建和110千伏水乡变电站、35千伏总口及运粮湖变电站增容扩建完工投运。光纤网络实现城区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90%。完成土地整治12.3万亩,启动18万亩。工业园区完成投资3.3亿元,启动建设还建房1500套,王周线建成通车,袁光大道南延、广泽大道东延等园区主干道及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四)抓改革、促开放,发展活力积极**。坚定不移地做改革的推动者、实践者,确保44项规定动作、72项自选动作、12项中央和省重大改革试点落实、落细、落地。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梳理行政权力事项2844项。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和服务事项清理。建成行政审批网络平台、电子监察系统,整合职能组建潜江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在经济领域方面,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全省率先与武汉农村产权交易所实现联网对接,“三证合一”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积极培植税源,园林城区税收过10亿元、潜江经济开发区税收达3亿元,杨市办事处税收过1亿元,烟草税收达1.7亿元。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化解金融风险,打击非法集资,优化金融生态。各类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87.3亿元、158.2亿元。建行正式升格为二级分行。永绍科技、灵芝家具等企业在武汉股交中心挂牌。创新九种融资模式,融资项目33个,融资总额达120亿元,其中市投融资平台融资50亿元。成功发行二期城投债17亿元。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市场主体14700家。在民生领域方面,医药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改革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为全省先进典型。在社会治理方面,不断创新“阳光信访”体制机制,群众满意率居全省前列。积极推进城乡网格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不断深化。企地合作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江汉油田面对巨大压力,采取一系列稳油增气措施,积极有效应对,付出艰辛努力,将石油量价齐跌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五)抓建设、优功能,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促进城市建设管理提档升级。老城区投资5.6亿元,实施东环大道南延、紫月路西延、兴盛路东延、湖滨路南延等道路建设,打通了一批“断头路”、“丁字路”。完成东城、东方、颐景园及东环路园林休闲景点、杨市立交桥绿化景观、318国道复线宽幅绿化带建设,完成潜阳路、红梅路、东环路、紫月路、西外环等一批主次干道绿化。新城区完成投资1.5亿元,综合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展示馆进入装修阶段,路、水、渠及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市委党校、市813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全面加强。熊口“四化同步”中心镇建设*推进,“华山模式”得到上级肯定。城市管理不断加强。数字化城管投入运营。城区主次干道实现机械化清扫。将杨市办事处集镇和背街小巷纳入城市环卫管理体系。开展建筑渣土运输、道路扬尘等专项整治,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严厉打击“两违”,拆除违法建设面积11000余平方米。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环保政府奖评选和表彰。积极推进园林城区水系连通、城北污水处理厂和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市污泥处理处置中心等工程建设,*开展潜江经济开发区环境和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实行“五水共治”,落实重点河湖保护管理“河(湖)长制”。贯彻落实省人大决定,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投资2.4亿元,实施“绿满潜江”工程,完成绿化造林6万亩。推进襄岳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王场镇王场村获“全国文明村”称号,张金镇张金村获全国“产业富裕”最美村镇奖。熊口管理区官庄垸办事处、老新镇边河村、积玉口镇杨潭口村获全省“宜居村庄”称号。

(六)抓保障、惠民生,社会大局安定和谐。切实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全市民生支出52.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9.6%。投资8.1亿元,政府实事全面完成。优化创业就业服务,城镇新增就业1.23万人,新增创业78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5%。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参保49.83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保参保人数30.3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20.76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连续六年稳定在100%。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410元、234元,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5500元和3800元。建成24个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4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和1家民营养老院。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914套(户),改造农村危房1220户。改造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30个。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新增园林至总口、竹根滩2条城乡公交线路,延伸调整87条农村客运班线,实现“村村通客车”。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4座。投资近2亿元,改造升级农村电网,解决低电压台区971个,惠及9万户居民。解决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打响扶贫攻坚总决战,出台“1+N”政策支撑体系,组建驻村工作队278个,全年脱贫6811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攻坚氛围正在形成。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争取各类资金近2亿元,实施“全面改薄”、学前教育工程、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成开学,德风学校正式开工建设。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市中医院住院楼新建、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顺利推进,精神病医院住院楼投入使用,村卫生室产权公有化积极推进。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生育秩序保持平稳。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顺利通过省级公共文化示范区验收,村文化室覆盖率100%,新建镇村两级文体广场187个,完成送戏141场、送图书31356册、送电影4540场。实行“六馆一站”免费开放。龙湾镇被命名“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举办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和“唱响潜江”、“舞动潜江”电视文化活动,皮影戏《四面楚歌》获全国展演金奖,花鼓戏《秦香莲》入选第二届湖北艺术节惠民展演剧目,广场舞《花鼓戏迷》获省第二届“文化力量·民间精彩”大赛金奖第一名。成功举办全国剧本创作研讨暨推介交易会,分别被中国视协、中国影协授予电视编剧创作基地、电影文学创作基地。承办全国象棋甲级联赛、中国女子篮球排名赛等一批知名体育赛事。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全面完成。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市民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秦开美、王林华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投资1645万元,改造社区办公场所19个。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六五”普法顺利完成。深化平安潜江建设,防恐处突坚强有力,群众性事件处置稳妥有效,全市命案必破,治安发案率下降16.4%,盗窃、“两抢”等可防控性刑事案件下降22.3%、39.5%。在全省率先配齐乡镇消防车、消防员。成功举办全省水上安全应急演练。实行“一站三民”管理模式,移民工作整体稳定。全力协助做好“东方之星”善后处置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抓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围绕“严实”、“提速”,推行“一线工作法”,召开场现场办公会,*基层解决制约发展的一揽子问题。以“三抓一促”、行风政风评议、电视问政、治庸问责等为抓手,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不断提高治理能力。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深化政务公开,推进财政预决算、征地安置补偿、机构编制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强化财政投资评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科学合理。强化审计监督,实现政府投资审计全覆盖。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严格实行“六项制度”。完善市场主体审批经营事项监管清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加强与市政协的民主协商,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完成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任务,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畅通联系群众渠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档案、保密、气象、测绘、人防、科普、统计、调查、物价、供销、工会、青年、慈善、残联、电信、邮政、国防动员、机构编制、妇女儿童、老龄老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对口支援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5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市“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面推进“五个潜江”建设,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各方面工作都有新突破,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实现了经济转型发展、文化不断繁荣、民生持续改善、生态明显好转、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这五年,是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经济总量跨越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十一五”期末1.9倍、3.9倍、2.6倍。工业总量位居全省县域前茅。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进入中等偏高收入行列。发展质效不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由2010年的16.6:52.3:31.1调整为12.7:51.4:35.9。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化工、家具、食品等产业成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服务业突破性发展,增加值年均增长15.5%。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小龙虾产业在全国全省独树一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产业园、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成立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这五年,是城乡统筹发展、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的五年。累计投资95.2亿元,积极推进城市和工业园区建设。东西城区、外环道路全线贯通,主干道全程黑化亮化美化绿化,城区全天候保洁,空间结构更加优化,服务设施更趋完善,形象品质明显提升。110平方公里的大园区格局全面形成,可以支撑潜江未来20年发展。农垦事业快速发展,农场工业园建设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东荆河倒虹管等重大水利设施完工投运,“两高、两铁、两水、两港”公水铁联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农业、林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生态建设成果丰硕,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均完成规划目标。

这五年,是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大力开展先行先试,积极稳妥推进商贸企业、供销系统改制。深化区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两圈两带”区域融合、分工协作。创新五大服务平台,主动服务江汉油田改革发展,企地合作达到新高度。对内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设立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处、海关保税仓库,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到位资金499.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4倍,成功引进了晋煤集团、中国兵器、正大、中珠、中伦、稼味、长飞、好彩头、全友、好迪等知名企业集团。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五年。民生政策全面落实,民生支出达170.9亿元,保障水平全省一流。积极筹资25亿元,扎实为民办理实事,解决了背街小巷改造、放心食品、农村饮水安全、困难群众救助、住房保障建设等问题。74个村实现脱贫致富,减少贫困人口3.6万人。人均存款额全省第二。荣获“全国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2011年度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条件全面改善,荣获“全省学前教育示范市”、“全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市”等称号,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打造了学前教育、音乐表演两大特色品牌。兴建中心医院门诊楼,全面实施基层卫生院改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医卫结合”和“签约服务”模式在全国、全省推广。成功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虾为媒、以戏结缘、一线串珠、三足鼎立”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曹禺戏剧文化与群众文化在全国、全省具有广泛影响,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平安潜江和法治潜江建设有序推进,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称号。

各位代表,“十二五”的五年,既是潜江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五年,也是发展变化最大、成效最好的五年,使我市站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为 “十三五”发展夯实了基础、积蓄了力量。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江汉油田、监狱农场以及省直在潜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驻潜部队全体官兵,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宏观发展环境不确定、不可预期因素增多,化危为机、变不利为有利的任务艰巨;全国全省各地竞相发展、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的态势明显,不断培育和增强发展竞争力的任务艰巨;“互联网+”时代导致要素大跨度流动,潜江发展要素和区位的传统优势受到挑战,培育新优势的任务艰巨;国际油价下跌仍未见底,重化工行业发展环境约束趋紧、部分企业生产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发展的任务艰巨;财政收入增速减缓,平衡收支的任务艰巨;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脱贫的困难依然存在,切实改善民生、实现精准脱贫、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任务艰巨;极少数公务员回避困难和矛盾、怕作为懒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改进工作作风和提升发展能力的任务艰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Page: 1 2 3 4 5 6较旧一篇:2016年临汾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