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海东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25日在海东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鸟成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圆满收官,海东发展实现新跨越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作为,逆中求进,圆满完成了市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呈现出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4亿元,同比增长11.2%,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611.39亿元,增长20.33%,居全省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7%,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5亿元,增长11.5%,居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亿元,增长25.9%,总财力达到222.52亿元,增长20.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省调控目标,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坚持转型升级和提升效益并重,经济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特色优势作物面积占总播面积的85%,油料和蔬菜产量均占全省的 41%。省级规模养殖场达414家,规模化养殖程度达45%。海东工业园区建设势头强劲,实施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57项,完成投资38.44亿元;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入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2项,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入驻企业122家,专利授权52件。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22.1亿元和253.8亿元。旅游人次和总收入分别增长10.6%和26.8%,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左右。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始终将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继续保持投资高位增长态势,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实施项目1552项,确定重点项目191项,完成投资376.5亿元,有效发挥了重点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交通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完成水利投资18.4亿元,电网投资27亿元,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265亿元。全年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183.8亿元,增长18.3%。生态海东建设势头强劲。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打造“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生态海东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天保、三北、公益林建设等项目造林19.8万亩,封山育林11.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经济林建设4.5万亩,湟水河流域南北山重点区域造林2.08万亩,单位GDP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实现“双下降”,湟水河民和桥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 83.3%,全市空气优良率达79.2%。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坚持走“小财政办大民生”的路子,全市民生支出达167.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80.5%。城镇新增就业9362人,转移输出劳动力55.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6.3亿元。建设城镇保障房12421套,入住10565套,建成农村“两房”2.67万户。大力推进精准脱贫,落实扶贫资金5.8亿元,实现脱贫9万余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373元,增长10.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到8196元,增长9.2%。市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经过2015年的艰辛努力,我们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新成绩,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回顾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发展史上艰难而又辉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各种困难增多的严峻形势,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乘势而上、创新发展”的总基调,紧紧抓住东部城市群建设、撤地设市等历史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奋力拼搏,开创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质量效益不断改善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73.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84.4亿元,年均增长16.2%,增速位列全省第一;人均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2407元增加到2015年的26531元,占全省平均水平的比重由51.45%提高到64.31%,相对差距缩小了12.87%;全市总财力由2010年的70.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22.52亿元,年均增长25.3%,高于全省增速11.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4.7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1.7亿元,年均增长35.5%,高于全省增速13.7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明显提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3.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6.33倍,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拉动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39.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80.05亿元,年均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3256元增加到2015年的23373元,年均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4574元增加到2015年的8196元,年均增长15%,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主要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三次产业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影响日益彰显,综合竞争实力不断提升。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五年。我们顺势而为,推动实现撤地设市和乐都、平安撤县设区,构建了“两区四县”城市格局,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开启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纪元。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利用规划、城市核心区总体规划,出台了《海东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完善了城乡规划建设和国土管理制度,理顺了管理体制。将乐都、平安同城规划、同步建设、组团发展,确定了四县特色化城市功能定位,坚持“产城一体、产城融合”“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发展方向,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规划面积达到 20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增加15平方公里,新增各类建设用地11万亩。地下综合管廊、道路桥梁、给排水管网、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高铁新区等一大批住宅项目基本建成,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三级综合医院、“两馆五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进展顺利,一批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城市组团正在形成。将“两化”发展从全市统筹协调发展的大局综合考量,与沿湟四县(区)同步建设。集镇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形态初步具象,城市功能逐步提升,集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成功跻身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示范城市行列。城镇化率达到40%,较“十一五”末提升12个百分点。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建设新农村374个,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正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青藏高原的门户城市,海东正向产城融合的新型城市大步迈进。

过去的五年是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0.7:38.9:40.4调整为2015年的 13.8:50.2:36,农业高效发展、工业化加速发展、服务业深度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呈现。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一区两核四园”农业园区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黄河彩篮”现代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投入运行,基地建设和运营成效得到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予以支持和推广。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牧场,建立了山区资源立体式综合开发利用及生态循环农牧业示范典型,培育家庭牧场4590户,开工建设现代生态牧场15个,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了现代农牧业循环发展的新路子。油菜、马铃薯制繁种、富硒农产品、牛羊育肥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走向全国。海东在全省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工业增速年均增长23.4%,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16亿元,年均增长33.3%,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海东工业园区已具雏形,园区功能及主导产业更加明晰,信息、环保、新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物流商贸、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体系初具形态,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61.5亿元,产业投资326.18亿元,康泰多功能锻压机组试车成功,仙红食品、汉能薄膜、江源铁塔等项目建成投产,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入驻企业80%。临空综合经济园、乐都工业园、民和工业园和互助绿色产业园发展势头良好,循化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业园和巴燕·加合经济区升格为市级经济区,具备大规模承接项目建设的条件和能力。“一区四园两个集中区”工业格局开始**活力,步入快发展的崭新阶段和大招商的黄金时期。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1%。深度挖掘河湟文化、积极推进核心景区提档升级,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环境不断优化、旅游产品转型扩面,“大美青海·风情海东”知名度显著提升,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361万人次,年均增长 14.7%,实现旅游总收入89.6亿元,年均增长25%;物流业日益壮大,青藏高原国际物流商贸中心成为全省现代国际物流重要基地,青海海吉星国际农产品集配中心列入商务部跨区域农产品流通重点项目,北山石材城建成运营,闽龙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交通运输、房地产、金融、住宿餐饮、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取得实质性进展。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城乡发展能力持续提升的五年。一批关系海东未来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或取得重要进展,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627.9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8.3倍,大大提升了海东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交通建设日新月异,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开通运行,海东西站、海东站、民和站等站场投运,我市步入高铁时代。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912公里,较“十一五”末增加10.18%,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4公里,较“十一五”末增加43.66%。大力加山至循化、循化至隆务峡高速公路,民小一级、川大一级、扎碾二级、西宁绕城环线二级公路(海东段)开工建设,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水利建设纵深推进,河西沟、文祖口水库和湟水北干渠等一批水利项目加快实施,解决了4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修建各类堤防355.3 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7平方公里。能源建设阔步前行,开工建设75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及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5座;城农网改造工程顺利推进;“两化”天然气输气管线项目启动实施;高效优质完成了涩宁兰输气管道海东段重大安全隐患改迁工程,打造了“全国政企合作油气管道隐患整改工作典范”。信息建设步伐加快,宽带海东、4G网络全面推进,全市城镇区域、重点集镇和周边农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光纤宽带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藏高原首个规模为3200个机架的大数据中心建成投运。

过去的五年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的五年。“三绿”建设成效明显。持续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草地“三化”和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启动实施南北山绿化工程,完成造林4.34万亩,单项绿化面积规模创全省之最,天保、三北等生态工程持续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 32%。*推进湟水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完成互助、平安、民和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和一期提标工程,完成乐都PPP模式4万吨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大力推广交通清洁化,中心城区30辆天然气公交车上线运营,50辆纯电动公交车即将投放。抑尘、降耗、压煤、控车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全面落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市区环境空气优良率逐年提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大检查,水源地保护、矿山生态恢复、砂石厂、粘土砖厂等环境突出问题有效整改。完成 468个村庄绿化、395 个村环境整治和445个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的建立,“平安经验”在全省推广。保质保量完成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新增耕地5.8万亩。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五年。公共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达到80%以上,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就业再就业等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累计新增就业4.4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80.4万人次。“拉面经济”提升为省级发展战略,我市群众在外省市开办的拉面店达2.24万家,从业人员16万人。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农村“两房”建设的大力推进,使全市33.6万人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居民分别达到3.85万人和5.84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358元/月和2345元/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并实现市级统筹。“金保工程”信息化试点圆满成功,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居民医保基金银行代扣代缴试点工作,发放社会保障卡位居全省首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互助县被确定为创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互助县人民医院被评定为全省首家县级三乙医院。人口计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康福家”行动扎实推进。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6.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0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0.5%,全市首所大学——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办。无线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提高到95%和99%。成功举办首届河湟花儿艺术节,持续举办国际攀岩赛、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河湟国际射箭邀请赛等文体品牌赛事活动。建立精准识别扶贫机制,落实扶贫资金18.9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8倍,贫困发生率由“十一五”末的40.8%下降到“十二五”末的16%,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6.5万人。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的五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新步伐,行政体制等多领域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在全省完成市级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率先在全省清理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后保留到100项以下;率先在全省推行市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率先在全省完成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率先在全省完成县(区)事业单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市场监管三局合一改革创造新经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累计发展市场主体5.39万户,较“十一五”末增加1.13倍,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迸发。投融资模式不断创新,全省首个以PPP模式建设的乐都污水处理厂列为国家级示范重点项目,全省首个医疗卫生领域PPP项目市儿童诊疗中心顺利落地。建成全省首家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启动农村“六类”产权抵押融资工作,累计发放贷款7000余万元。新增银行业金融机构11家,引进设立青海银行海东分行,全市首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乐都三江村镇银行开业运营;与浦发银行联合组建政府性平滑基金30亿元;首次发行企业债15亿元,融资渠道的拓宽和融资力度的加大,为接续发展蓄积了后劲。组建海东城投公司、投资公司、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市水务集团、公交集团等企业,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稳步推进公安改革,出台便民利民措施30多项,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市、县(区)不动产登记局和服务中心全部挂牌,不动产登记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低保一体化改革试点。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积极融入国家开放战略,成为“一带一路”旅游发展联盟城市,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缔结友好城市,承办亚欧国家丝路论坛和秦商大会,搭建了对外合作交流的新平台。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国家批准,成为青藏高原首个海关保税监管场所,将为促进全省国际贸易发挥重要作用。

过去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弘扬“马上就办”作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切实加强“三基”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建设廉洁政府,建成全省首个智能化、全方位、一体式12345市民服务热线系统,应答民生诉求,排解民生之忧,全力打造政府公共服务品牌,广大干部的实干意识、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明显增强,作风明显转变。我们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共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70件,政协委员提案74件。“六五”普法*开展,大力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许可制度。依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3966起,办结信访案件4966件,受理、查处治安案件17218起。*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显著。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创建“平安海东”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们全力支持国防建设,军地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人民防空、优抚安置工作扎实推进,外事侨务、科协、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通信、地震、气象、统计、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海东发展跃上新台阶,迈入新阶段的五年;是应对新挑战,谋求新突破的五年;是激发新活力,铸造新业绩的五年;是顺应新形势,构建新环境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省直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人大、政协监督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和所有参与海东发展的建设者、创业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宗教界,向省驻市各单位、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创业蕴含艰辛。五年来,我们既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牢固树立了发展第一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放在突出位置,以强烈的使命感承担起全省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历史重任,让加快发展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形成集中精力抓发展、一心一意谋跨越的生动局面。我们牢固树立了改革创新意识。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努力在理顺财政体制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农村金融服务体制、农村产权制度、供销体制等改革方面大胆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行政体制、商事制度、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投融资等多领域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改革红利充分得到**。我们牢固树立了民生优先意识。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优先位置,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努力办成一大批民生实事,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各族群众。我们牢固树立了统筹发展意识。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市本级,市级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统筹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县级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将海东工业园区和城市核心区同规划、同建设,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们牢固树立了生态统领意识。把生态文明作为海东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循环经济先行区建设为引领的绿色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迅猛推进“三绿”建设,成功跻身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奋力打造生态海东已成共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和顺应全市各族人民的新期盼,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还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经济结构、产业格局和发展质量不优,产业偏重、规模小、耗能高等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配套还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居民收入还不高,进一步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持续增收能力不强,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压力大;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行政执行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抓服务、抓项目方面力度还不够,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状态、基本能力与形势要求和人民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不回避、勇于担当不退缩、有效解决不推诿,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厚望!

Page: 1 2 3 4较旧一篇:2016年西宁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6年果洛州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