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4日在潜江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黄剑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扎实工作,适应新常态取得良好开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四稳”、“四进”、“四升”的新态势、新局面、新气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0.2亿元,增长9.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7亿元,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2.3亿元,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2亿元,增长13.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609元,增长10.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62元,增长12.4%。

(一)积极应对经济下行,扎实推进转型升级。

全力以赴稳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化危机、破难题、稳增长。出台《关于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16条稳增长举措。支持企业技改扩规,实施金澳科技年产110万吨柴油加氢改质、永安药业牛磺酸提取工艺改造等技改项目56个。仙桥化学、喜人化工成功重组。开展“百个部门进百企”活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澳科技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次前移,新增规上企业25家,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优化金融服务,获全省金融信用市称号,建设银行市支行成功升格。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引导基金,推出集合贷、助保贷、助农贷等金融产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邱氏高新、原野蔬菜进入场外市场交易。

坚定不移调结构。工业经济竞进提质。最明显的变化是质量更高、效益更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实现利润27.5亿元,增长67.1%,增速全省第一。轻工业总产值增速快于重工业10.5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速快于传统产业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市工业4.3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品11个,获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称号。现代农业发展提速。最明显的成效是特色更特、优势更优。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26万亩,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1%。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460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3.7:1。莱克水产、华山水产分别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综合十强和十佳创新型龙头企业。承办全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稻田综合种养等现场会。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开展第二届章华质量奖评选。“楚江红”小龙虾获中国农交会金奖,“虾乡稻”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喜颂”、“园林青”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最明显的标志是项目更多、业态更新。中伦国际纺织城、生态龙虾城、128奥特莱斯生态购物城、博通电器物流中心、龙湾遗址博物馆等项目顺利推进 金庸小说。体育馆、世博馆、章华台基址展示馆开馆运营,举办旅游发展高端论坛,推出“休闲旅游一日游”,接待游客57.5万人次。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组建全市首家电商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挂牌,举办首届潜江小龙虾网购博览会、特色农业电商转型论坛。

千方百计强镇域。大力实施镇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加强区镇处财源建设。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农场工业园加快发展。农垦完成工业总产值154.4亿元,增长14.4%;农业总产值68.1亿元,增长5.1%。园林办事处、张金镇在全省百强乡镇排名前移。浩口镇、张金镇和熊口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老新镇、高石碑镇、熊口管理区分别被评为全省文明镇、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镇。

(二)着力打基础谋长远,不断夯实发展后劲。

强化项目投资工作。全市项目建设呈现争取多、亮点多、力度大、投资大的良好态势。抓住国家和省调整产业结构、注重生态环保等政策机遇,争取上级转移各类财政资金近26亿元。争取发行15亿元城投债,实现“同期利率最低、发债数额最大”的历史性突破。争取国开行棚户区改造项目14.5亿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到位资金137.3亿元,引进项目67个,过10亿元项目5个。好彩头食品、香港金德福食品、正大集团动物饲料、俄罗斯八月公司新型农药等项目成功落户。开展“重大项目推进月”活动,全友和好迪生产基地、盐化工总厂燃煤烟气脱硫脱硝和漂粉精尾气处理升级、潜江制药新版GMP、乐水林纸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中植孵化园、九缘食品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江济汉工程通水通航,东荆河倒虹管完工通水。汉宜高速潜江互通改造竣工通车,潜江服务区改扩建完工。潜江火车站加入“空铁通”联运。货运铁路支线、潜石高速公路、泽口港区综合码头、火车站房扩建等工程加快推进。潜枣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汉江大桥建设方案获批。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城管系统建成投运,4G网络实现城区全覆盖。后湖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潜北输变电工程主体完工。灌区续建配套、中小河流治理、土地整理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

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六制”建设,落实“应进必进”;医药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和第二轮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积极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财政专项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围绕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实施“先照后证”;推进投融资改革,成立华中家具产业园、交投等投融资平台,设立2亿元的全省县市首支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发布鼓励社会投资项目79个。围绕先行先试,争取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市建设,积极开展全国中小城市综合配套改革、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全省教育信息化、小龙虾养殖保险等各项试点。围绕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城镇带获“2014中国创新榜样集体奖”,兴隆生态旅游区获省政府批复;设立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潜江办事处、武汉海关保税仓库;深化与德国海登海姆市的友好交往,与澳大利亚怀王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创新企地合作机制,积极服务江汉油田和监狱、部队农场发展,在油价下跌的情况下,江汉油田实现经济总量、利税总额“双提升”。

(三)立足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扎实推进城镇提质扩容。

坚持规划引领。积极推进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编制完成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方案、服务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潜江经济开发区南部片区整合规划,系统完成城建、交通、水利、生态、产业等各类专项规划。成立治理“两违”办公室,依法拆违近2万平方米,“两违”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推进城镇建设。投资8亿元以上,完成老城区章华南路升级改造、东环大道南延、318国道复线配套、红梅路西扩、园林绿化、城市亮化、市政维修等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2亿元,新城区规划展示馆、行政服务中心进入装饰装修施工,路、水、渠及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医院、学校等招商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完成投资5.8亿元,工业园区拆迁544户,建设还建房1848套,积极推进袁光大道南延、王周线等主干道建设。完成投资3200万元,推进安远大道、广王路东延工程建设。*实施熊口中心镇“四化同步”示范试点。召开老新现场会,通过政策驱动、典型带动,小城镇建设全面加强。

改善城乡环境。推行城管综合执法,开展治超治限等专项整治;加大硬件投入,添置专业设备,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启动首届环境保护政府奖评选。出台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意见,建成水污染源视频监控系统。坚持“多还老账、不欠新账”,实施潜江经济开发区环境综合治理,城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并通过验收,开工建设污泥处置中心。推进华盛电厂脱硝、潜江制药雨污分流等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推进兴隆河水利生态景观带和园林城区水系连通工程建设。高标准完成兴隆河、章华台旅游通道绿化,完成人工造林3.9万亩。对全市重点河湖实行“河(湖)长制”保护管理。启动和推进城乡生态公益性公墓建设。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推进襄岳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村级垃圾清运体系实现全覆盖。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四)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惠民实效充分显现。

加强民生保障。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全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被评为全国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投资4250万元,建成“一站式”就业服务大厅。积极创建创业型城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255万元,扶持创业565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54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50.3万人次,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12亿元。建立城镇医疗保险管理、职工门诊统筹、退休人员不再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等制度。在全面落实上级政策的基础上,出台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办法,设立1500万元的救助专项基金。社会化发放城乡低保近1.4亿元。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690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对象综合供养水平分别提标到5310元、3720元。新建老年托养中心,改造光荣院,总口管理区福利院获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治理低电压台区365个,惠及居民4.4万户。

办好惠民实事。年初承诺的政府实事全面完成: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533套(户),竣工3556套(户),分配入住3617套(户);实施放心食品工程,实现“放心豆制品”区镇处全覆盖、实施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建成一批“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和连锁店;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新农合大病商业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一站式”即时结报,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文化体育惠民工程送戏151场,送图书3万册(次),送电影4540场;实施校安工程,推进学校扩容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对4325名特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启动32座危桥改造,完成16座,建设通村公路125公里;完成县河街、健康巷等背街小巷和章华花园、深河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

完善公共服务。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学前教育获全省示范市称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复核,高考各批次上线率居全省前列,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与上海戏剧学院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3%。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院和镇处卫生院等住院楼新建工程进展顺利,成功创建省“四化”卫生院11家,“医卫结合”工作模式在全国推广。单独二孩政策稳步实施,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顺利通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期评估。成功举办第三届曹禺文化周和第五届龙虾节,被评为中国最具魅力节庆城市,曹禺文化周入选2014年全省十大文化盛事。《五女拜寿》获全省第二届戏曲艺术节七项大奖。举办全市广场舞大赛。《龙虾情韵》获全省广场舞展演金奖。开展“书香潜江”建设,*推进全民阅读。推进“六馆一站”免费开放。“潜江草把龙”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目录。

加强社会治理。连续第六次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成功处置“6.10浩口劫持人质”事件,秦开美、王林华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中国好人等称号。鄢来贵入选中国好人榜。开展“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创新社会治理。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进城乡网格化平台建设,新建、改扩建社区公共服务站10个。喻家台社区获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称号,红庙社区、建设街社区获全省和谐社区建设五星级示范社区称号。积极推行“阳光信访”,信访案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复查复核率均居全省第一。实行“一站三民”管理模式,移民工作整体稳定。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实施“天网”工程,“两抢一盗”案件发案率下降58.5%,居全省第一。校车安全管理模式在全省推广,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满意度居全省前列,安全生产态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纠正“四风”,作风建设不断加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条意见”。出台6项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经费管理。*推进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扎实开展治庸问责、网络问政、电视问效,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强化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实现政府投资审计全覆盖。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建成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深化政务公开,推进财政预决算、征地安置补偿、机构编制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全面完成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任务,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

武装、双拥、普法、档案、保密、气象、人防、消防、科普、编制、统计、物价、烟草、供销、工会、青年、慈善、电信、邮政、妇女儿童、老龄老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对口支援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今天的潜江,发展态势令人鼓舞,发展气势催人奋进,发展前景让人期待!我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实现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市委科学决策的结果,都是全市人民坚韧不拔、克难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江汉油田、监狱农场以及省直在潜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驻潜部队全体官兵,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尤其是国际油价下跌对我市项目投资、财税收入产生不小影响,稳增长的压力和难度加大;经济结构偏重的历史惯性较大,发展质量不高;资源要素制约趋紧,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民生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医就业就学、生态环境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还存在一定距离;国有农场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历史遗留问题还有待解决;有些公务人员对新常态还不适应、不自觉、跟不上,等等。对这些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和切实解决。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5年赤峰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5年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