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2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副州长  于明臻

各位代表:

受州长诺卫星委托,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在木里矿区全面整顿、工业增速出现大的拐点和滑坡、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36个月下降的情况下,我们始终保持发展定力,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抓生态、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努力消化历年遗留问题,遏制了工业经济大幅下滑势头,全州经济总体趋稳,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0.5亿元,下降1.7%。完成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538.4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州属固定资产投资491.4亿元,增长9.2%。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4亿元,同比增长0.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亿元,同比增长12%。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抓调控服务,经济运行总体稳定。把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作为首要任务,全力以赴保增稳产。一是利好政策持续发力。落实柴达木循环经济工作座谈会精神,有效发挥10亿元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撬动信贷资金10.2亿元和企业投资32.7亿元。研究出台了工业经济运行指导意见、保运行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激励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衔接落实了减免焦煤生态补偿费、铁路管内运杂费、高速公路过路费等优惠政策,减免企业各类税费11亿元。二是综合调控施力精准。强化经济运行指导,实行州级领导责任制和重点项目月通报、季考评、年考核制度,重点监控企业由96户扩大到127户,建立25户重点企业州级领导蹲点联点推进制和各地区、各部门、各园区主要经济指标责任制。强化一企一策服务,着力化解煤、电、油、气、运等困难和矛盾,完成铁路货运量2356.8万吨,增长11.4%;完成公路货运量1479.3万吨,增长21%;完成供电量49.5亿千瓦时,增长31.1%;贷款余额474.2亿元,增长26.5%。积极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担保金额10亿元;协调各级银行为264户企业贷款364.7亿元。推动州内建材、煤炭、钾肥等企业进行上下游对接,完成对接金额156.6亿元。三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争取国家、省级专项投资52.2亿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55.4亿元,州级安排投资15亿元,支持交通、电力、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德令哈机场通航运营,花土沟机场校飞,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开工,新关角隧道开通,锡铁山至北霍布逊铁路建成;德令哈至香日德、香日德至沟里、茶卡至格尔木高速公路完成基础工程;330千伏团结湖、昆开110千伏输变电等项目建成;甘森至花土沟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结束了茫崖地区不通大电网的历史;蓄集峡水利枢纽建前一期工程完成,哇沿水库可研报告及相关文保方案获批,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修编完成,格尔木河、巴音河河道治理工程纳入全国大中河流治理规划。

(二)抓产业调整,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强化市场引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第一产业巩固加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20%,实施135个项目、完成投资14.8亿元。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为目标,重点培育柴达木枸杞、福牛两个百亿元产业,枸杞种植面积达31.5万亩,产值19亿元;建成枸杞年制干能力500吨以上生产线10条,枸杞原汁、红黑枸杞片剂、枸杞蜜等50余种新产品投入市场,枸杞成为全省出口量和创汇排名首位的农产品;实施柴达木肉牛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福牛育肥基地加快建设,存栏轮杂母犏牛1.5万头、福牛2024头;成功试种藜麦2200亩。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1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815家,带动农牧户3.7万户。二是第二产业持续壮大。围绕七大产业和六大基地建设,“两区”建设百项工程开复工104个,纳入全省“双百”工程的22个项目全部开复工,我州实施的全省24个重大技术进步项目开复工18个,完成一般性工业投资334.5亿元,增长16%。联大硝酸钾一期等15个项目建成,庆华矿业600万吨铁矿采选等24个项目进展顺利,煤制烯烃等25个项目开工。落实光伏装机容量1025兆瓦、风电装机容量120兆瓦,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67.5亿元,黄河上游、华能等6个光伏项目建成并网,黄河中型、东方华路、三峡新能源3个风电项目建成并网,中广核50兆瓦槽式光热发电等项目开工。光伏、风电分别建成装机容量2498兆瓦、317兆瓦,分别占总装机容量的70.5%、8.9%。明阳集团、爱能森等新能源材料及装备制造业项目开工,格尔木纳入国家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海镁特镁合金等项目建成,杰青结构板材等项目加快推进,弘毅球形石墨深加工项目开工。三是第三产业稳步提升。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7.1%,实施652个项目、完成投资106.7亿元。围绕打造兰州、敦煌、柴达木和西宁环形旅游圈及青藏线旅游线路,推进昆仑山、柏树山、哈里哈图等景区建设,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获批,举办“**穿越柴达木”系列活动,全州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33%。培育第三方物流和多式联运,察尔汗金属镁、茫崖货物集散等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利用企业债、信托、承兑汇票等融资工具直接融资88亿元,实现社会融资556.3亿元,新增13户企业在青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全州乡镇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落实宽带青海战略行动,推进云计算数据存储处理中心建设,格尔木信息消费试点加快建设;全州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格尔木智慧城市建设启动。

(三)抓园区建设,循环发展后劲增强。各工业园区共实施产业项目59个,建成10个,完成投资323.9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65个,建成19个,完成投资46.5亿元。格尔木工业园实施产业项目20个、完成投资225.9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3个、完成投资12亿元。察尔汗产业基地金属镁一体化12个子项目进展顺利,其中纯碱、洗煤、焦化、综合渣厂等项目建成试生产,碳酸二甲酯1000吨中试一次成功,产品纯度达99.9%;昆仑产业基地道路、给排水、照明等一批项目建成,光伏园区道路绿化亮化等工程开工。德令哈工业园实施产业项目18个、完成投资12.8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2个、完成投资10.9亿元。循环经济促进中心、产业孵化基地、柴达木科技创新园等项目开工,园区11条道路及亮化等工程竣工。乌兰工业园实施产业项目3个、完成投资10.9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个、完成投资1.8亿元。青海矿业选煤厂完成厂房主体工程,园区配套铁路专用线和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工,废渣处置场项目加快推进。大柴旦工业园实施产业项目5个、完成投资10.6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9个、完成投资16.8亿元。鱼卡矿区水源地建设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循环经济监测系统、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建成投运。同时,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通过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验收。都兰黄金产业园多金属回收项目建成试车,冷湖一里坪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加快推进。都兰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入驻企业10家,诺木洪枸杞交易市场建成投运。

(四)抓城镇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依托,大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积极推动德令哈、格尔木新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城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增强县域中心城镇的支撑力和影响力。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28个,总投资26.8亿元,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127个,总投资21.6亿元,一批小城镇道路、市容改造等公共建筑及配套设施项目相继开工。二是高原“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加快推进。投资1.8亿元开展茶卡镇、察汗乌苏镇高原“美丽城镇”建设,城镇输水管网改扩建、街景改造及环境整治等工程开工。以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庄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为重点,打造了格尔木龙羊村、德令哈东滩村等15个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高原“美丽乡村”。三是农牧民集中居住率进一步提高。从优先解决农牧民基本生活需要入手,加快完善农牧民聚居点住房及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格尔木、德令哈、都兰等地10个农牧民聚居点入住率。

(五)抓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全力改善生态环境。一是强力开展生态综合治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战略,特别是去年8月以来,全面落实省政府木里矿区综合整治方案,成立州生态保护与建设领导小组,狠抓整改措施落实,扎实推进矿区综合整治。同时,在全州*开展拉网式生态环保大检查,列出问题清单,逐地区、逐部门、逐企业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对179家企业进行了整顿。统筹开展生态**区域、乡镇村社、国省道沿线、旅游景区等领域整治,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二是*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柴达木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完成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1834万亩、人工造林3.9万亩、城镇绿化0.3万亩、封山育林18.7万亩,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资金3亿元。坚定不移推进柏树山生态恢复治理、可鲁克湖生态良好湖泊项目。德令哈机场和格尔木光伏园区绿化等项目加快建设,重点保护区生态持续改善。三是着力加强节能减排。认真开展万家企业低碳行动,海西化建余热发电、格尔木炼油厂催化裂化脱硫等减排项目基本建成,天峻、乌兰、大柴旦污水处理厂建成,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7%。实施全社会节能减排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污染减排、污染防治,削减化学需氧量652吨、氨氮52吨、二氧化硫186吨、氮氧化物650吨。

(六)抓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改革步伐加快,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州、县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承接省政府下放行政审批项目51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71项。“营改增”全面推开,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牧区经营体制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部分民生工程货币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管理改革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实现“一址多照”、“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变革,新增企业1268户,注册资本增长30%。二是多举措招商引资。通过上门招商、以商招商、联合招商等方式招商选商,147个重点招商项目到位资金187亿元。“青洽会”签约项目69个、签约金额535.7亿元,其中43个项目开工,到位资金81亿元,项目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均完成省定目标落霞。三是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利用各种重大经贸文化平台开展经贸交流,开拓欧美、中亚等市场,实现进出口总额8670.5万美元,其中出口1258.7万美元,增长125.5%。落实浙江对口援建项目49个、总投资1.9亿元;开展了“醉美昆仑·梦回钱塘”赴浙江文化走亲活动;落实央企对口援建项目4个、总投资0.3亿元。加强与西藏自治区交流合作,藏青工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安排帮扶资金450万元,开展帮扶果洛州玛多、达日两县工作。圆满完成了海西州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七)抓依法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十大创建示范工程。建立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10项联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平安细胞”系列创建活动,加强信访工作,认真做好重点地区、寺院、行业、人群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开展“两反一防”和“一整治三打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扎实开展教风建设年活动,着力推进平安寺院建设,我州居家僧侣教育管理做法获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不断加强对境内外敌对势力、“藏独”、新疆“三股势力”和“法轮功”等非法组织的严控和打击力度,健全茫崖、格尔木、大柴旦等地区公安检查站勤务模式,组织开展“屯警街面、动中备勤”的常态化武装巡逻模式,加强了社会面掌控。认真贯彻州委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加强日常监管,扎实开展“重拳出击、利剑行动”专项整治,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底线,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八)抓实事工程,民生福祉得到保障。投入民生资金97.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4%。教育发展方面,落实12年免费教育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海西州高级中学主体工程完成;组建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8个专业首批招生917名;基本完成藏区农村义务教育“双语”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格尔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就业创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062人,“4045”人员就业493人,974名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农牧民转移就业7.1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2.25%,低于省定目标1.25个百分点。卫生服务方面,全面推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严格执行药品采购配送政策,配送率98.5%。人居环境方面,实施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6339套、农村保障性住房1500户,开工率100%。文化事业方面,实施了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电影院等文化惠民工程。德令哈德都蒙古文化等四个文化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三馆”和大型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成功举办全国高原成人游泳邀请赛、德都蒙古孟赫嘎拉艺术节,参加十六届省运会取得优异成绩。德都蒙古文化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德都蒙古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等出版发行。赴法国参加“中国藏文化周”演出圆满成功,电视作品《终极的黑帐篷》获国家级奖项,音乐剧《昆仑神话》评为全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完成7099户广播电视“户户通”置换任务。科技进步方面,围绕盐湖化工、特色农牧产业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海西州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省级验收,海西盐湖化工循环经济创新型产业集群列入全国第二批试点,柴达木科技创新园加快建设。物价调控方面,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投放平价粮油;新建冬暖式日光温室3000栋,蔬菜自给率达56%;完成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商贸中心和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格尔木、德令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分别为3%、2.6%,低于省定目标。养老服务方面,新建格尔木中心敬老院养护楼及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高龄补贴标准提高240元至36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群众增收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453元、10294元,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146元、3011元;农牧民实现劳务收入3.7亿元,增长111%。落实扶贫资金3亿元,1万余人稳定脱贫,在全省扶贫综合考评中获得**。乡村基础条件方面,完成乡镇输变电工程12个,发放独立光伏供电系统7152套,实现所有乡镇电网全覆盖,彻底解决了无电农牧民用电问题。落实人畜饮水安全与城镇管网工程31项,新建和续建农村公路1275公里,新建便民桥梁23座。

各位代表,经过一年的扎实工作,我们在州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此外,我们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等措施,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对孤儿、残疾人、贫困群众等发放各类救助金近2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9.2万人,参保率99.9%。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6.8万人,参保率98%。增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136名,投资6388万元新建19所幼儿园,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积极主动整改,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政府职能和作风有效转变,树立了良好形象。*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督,围绕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加强案件查办,全年立案48件,结案4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2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加强公车管理,接待费用持续下降,文件、会议大幅精减。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政务公开长效机制和法规规章体系进一步完善。自觉接受州人大工作监督和州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复率100%。*开展双拥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防震减灾工作成效明显,我州获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同时,气象、工商联、红十字、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都有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超出预期的困难和压力,全州上下激发出难中求进、逆势有为的进取精神,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监督与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州军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关心支持海西建设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根据国家和省上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要求,我们客观研判当前全州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重新审视和论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经州人大常委会批准调整了“十二五”及2014年预期目标。但在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全州发展基数明显加大的情况下,实现调整后的“十二五”预期目标也有很大难度,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从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指标看,也没能完成调整后的目标,主要原因:一是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海西产业结构偏重偏短、抗风险能力弱的短板越发凸显,以原材料为主的产品市场需求不旺。重点监控的127户规上企业中56户企业亏损,24种主要产品中11种产量下滑,原油、钾肥、纯碱、焦煤、焦炭等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销售困难,加之铁路运费上调等多重因素,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亏损面扩大。二是重点项目推进缓慢。受资源配置、市场融资和投资信心等因素影响,格尔木燃煤电站等重点计划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滞后,部分在建项目进度低于预期,新增长点不足。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受经济持续低迷、企业效益总体下滑、“营改增”全面实施、新税源缺乏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艰难,财政收支矛盾明显加剧。四是煤炭及煤化工产业发展困难。由于木里煤田环境整治,木里地区煤炭企业全部停产,庆华煤化和盐湖集团焦炭产量大幅减产;焦煤产量减产1205万吨,拉低规上工业增速6.6个百分点。

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客观认识、积极应对。一方面,我们遇到的困难是经济新常态下全国大多数地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我州公铁货运量、用电量和中长期贷款余额三项要素指标增速都在两位数,说明我州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实现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总体平衡,也为海西“十二五”乃至更长远的发展奠定了更好基础。今年,国家将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等,新的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省委、省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州上下推动转型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企业应对困难、适应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不断提升。总体看,当前全州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支撑不断增强,发展的有利机遇远远大于挑战。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生态保护第一的新要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挑战和形势变化带来的新机遇,要强化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以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牢牢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客观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确保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新业绩。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5年黑河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5年曲靖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