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9日在达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包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克难奋进、坚韧前行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实施“三大总体战略工程”,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方面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7.8亿元,增长8.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2.4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6.2亿元,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5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45元,分别增长10.7%和11.8%;城镇登记失业率4.0%;人口自然增长率3.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节能减排省控目标全面完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稳增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调控政策,及时推出稳增长“十三条”,相继出台市场拓展、金融支持等系列配套措施,从多方面稳定经济增势。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实施重点项目150个,集中攻坚重大工程项目2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2亿元。达钢含钒建筑用钢、川投燃气发电、瓮福磷酸盐等一批产业项目陆续投产;达巴铁路、南大梁高速公路和达宣、达开快速通道等一批交通项目加快建设,达营高速公路如期开工,机场迁建进入立项审批,达州交通三年推进方案获批实施;渠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土溪口大型水库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秦巴医贸园、长德商贸城、二手车市场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建成营运。城乡消费活力增强,电子商务迅速发展,成功举办第五届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增信贷投放146亿元,直接融资规模115亿元,第二期10亿元企业债券获批发行,工业企业应急转贷资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建立运行,土地整理和“双挂钩”项目新增指标2万亩。

——调结构,产业发展加快转型。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新培育十亿级企业2户、亿元企业18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4.7亿元、增长8.2%。达州经开区成功入选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宣汉、大竹被列为全省首批14个工业强县示范县。完成工业投资344亿元,其中技改投资239亿元。淘汰10户企业落后产能,关闭小煤矿18家,传统资源型和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90亿元。创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家、四川名牌产品12个,专利申请突破800件,渠县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353.2亿元,增长11%,被列为全省服务业发展示范市。红星美凯龙、仁和春天、罗浮新城市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西城达人街、南城阳光耍都等特色街区升级改造如期完成。新增金融机构13家,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2.5亿元。旅游景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创建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实现旅游总收入90.4亿元。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建成农建综合示范区21万亩,新建集中连片特色产业基地16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291个,规范发展家庭农场22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13家,农产品加工收入突破1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4:53.1:25.5调整为20.9:52.9:26.2。

——重建管,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坚持规划引领,提升“四层架构”,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9.4%。强化主城带动,北城滨江、南城三里坪、西城马踏洞和莲花湖新区加快建设,塔坨片区棚户区改造顺利开工,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72平方公里、人口85万。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完成,残疾人代步车非法营运依法取缔,道路运输“三超”治理和“黑车”载客整治取得实效。中心城区绿化新植改造全面提速,新增城镇绿地38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5%。“五治”工程扎实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县城新区和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大竹北城新区、宣汉西区新城、渠县东城新区、开江城普新区、万源东区新城初具规模,7个县(市、区)经济总量均突破100亿元。小城镇加快建设,新增省级试点镇4个,总数达到17个。坚持产村相融建设新农村,新建和改扩建新村(综合体)聚居点337个、幸福美丽新村49个。

——抓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累计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50项,市级层面核准事项减少50%以上;创新实施“一章”办理,积极推进容缺预审,政务服务效能明显提升。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企业增长91.1%。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市罐头厂、市丝绸厂等4户停产破产企业改革进展顺利,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加快实施。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政府预算体系健全完善,“营改增”试点持续扩大,达州农商行筹建获批,宣汉农商行挂牌运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民间投资活力加速**,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9.9%。推进农村改革,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增加。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东向出川通道达万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达州火车站旅客及货运周转量持续增长,达州机场新开通至泉州航线,客货吞吐量分别增长19%、4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教育、科技、文化、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全市发展的动力活力得到增强。

——惠民生,人民生活有效改善。各项民生支出达到203.5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0.8%,九项民生工程、19件民生实事办理完毕。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完成;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21所,城区学校大班额有效化解;西南职教园区加快建设。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巴山书画院、美术馆、田园大舞台建成开放,市图书馆即将开馆,成功举办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和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实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项目257个,引进二级以上民营医疗机构4家,实现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单独二孩”政策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82万人(次)。五项社会保险参保覆盖人数达到496万人次,50.2万城乡低保、5.2万五保对象得到救助安置,15万农村群众实现脱贫。新增(改造)养老床位7100张,新建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8个。完成棚户区及农村危房改造3.5万户,建设保障性住房5117套。出台了中心城区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历年累欠15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让拆迁群众早日住进新居。建成通乡通村公路3000公里,完成道路安保工程1680公里。新解决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法律七进”活动*开展,信访总量持续下降,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5%、34%,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转作风,自身建设切实加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正风肃纪“9+2+Ⅹ”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和“庸懒散浮拖”专项治理,行政机关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对机构编制、办公用房、公务用车进行了清理规范,“三公”经费同比大幅下降。有力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在全省率先建成“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自由裁量权“达州经验”全省推广礼拜五秘书网。突出问题导向建章立制,制定出台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等制度规定,依法规范履职能力全面提升。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结市人大代表建议156件、市政协提案348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支持执纪执法机关依法履职,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过去一年,我们扎实推进国防、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积极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档案、保密、气象、地方志等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侨联、科协等开展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达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达州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达州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投资消费难以实现高增长,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二是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缺少产业项目和新兴产业支撑,靠引进增量调结构的空间受到制约。三是经济领域改革不少事项还未落地,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地方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潜在风险开始显现。四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欠账较多,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不少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五是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现象仍然存在,依法行政和反腐倡廉建设还需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倾力解决和纠正,绝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Page: 1 2 3较旧一篇:2015年毕节市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5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