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5日在江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江门市人民政府市长 庞国梅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江门市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表
指 标 绝对值 增速(%)
生产总值 1910亿元 8.1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35亿元 13.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50亿元 14.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07亿元 10
外贸进出口总额 188亿美元 6.1
2012年是我市真抓实干迎挑战、抢抓机遇促发展的一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大力推进“种树、搭桥修路、抓大项目”三件大事,把“三促一帮”[1]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工作连续第二年在全省考评中获评优秀,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首次复检,基本实现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预期目标任务。
一、扎实推进“三促一帮”,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全市各级财政投入2.74亿元,争取上级资金3.38亿元,大力推进“三促一帮”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各级领导班子积极带头招项目、抓落实,大力开展“暖企”活动,通过*基层调研、现场办公会、督办会等形式切实协调解决制约基层和企业发展的问题。各级人大、政协紧紧围绕市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视察调研、检查督办工作。通过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我市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走势,据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910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中有进”,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先进制造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形成了核心工业园、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轮驱动”的格局。“双转移”[2]工作被省评为优秀,台山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纳入省产业转移园区。江沙示范园棠下片区和雅瑶片区完成统一规划。江门国家高新区以“三资融合”[3]模式启动总部科技园、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以LED新光源、船舶工业、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LED产业、船舶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8.2%和18%,省市共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挂牌,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联盟落户我市。与省海洋渔业局达成共建海洋经济强市协议,成功争取“海域使用直通车”试点,海洋产业总产值达452亿元,增长28%。大力推进“四个100”工程[4],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着力推进188个工业技改项目实施,技改投资完成55亿元,增长38%。成功举办第六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暨首届“五邑杯”创新工业设计大赛、市工业设计与企业对接活动周,促进“江门制造”向“江门创造”转型。扶持企业力度加大,累计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2.7亿元。发放扶持就业补贴3806.64万元,258家企业、3.28万劳动者受益。2.6万家企业、25.51万人享受流动人员调配费减免优惠。建成政企通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联盟,接受服务企业达2000多家。全市累计扶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超2000户。
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市本外币存贷比为51.85%,创近8年新高,获得各银行机构授信860亿元。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新引进汇丰、恒生、光大、招商银行落户我市。企业上市工作步伐加快,科恒实业成功上市,2家企业首发申请成功过会。江海区获全省金融稳定奖。旅游业持续较快发展,与澳门签订了旅游合作备忘录,成功举办第七届广东(江门)国际温泉旅游节、江门台山文化旅游博览会,全市旅游总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20%;接待游客2987万人次,同比增长12%。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0.5%。电子商务加快发展,500多家企业入选广货网上行市场主体。成功举办江门(成都)名优商品展销会暨旅游产品推介会和第四届珠中江进出口商品展销会。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大,全市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1.25%。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民营科技企业56家、省创新型企业1家。成为广东省部院产学研结合示范市。成立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发放了首届标准化战略资金。国家机械装备检测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国家摩托车检验中心取得华南地区唯一的3C产品认证[5]资质,省级质量监督电声产品、水暖卫浴产品检验站分别投入使用和完成建设。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64%。
二、紧抓重大项目建设和引进,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招商引资和增资扩产成效显著。成功举办2012年江门市招商推介会,向社会推出招商项目126个、金额超1000亿元,现场签约项目39个、合同投资金额780亿元。承办省“区洽会”暨乡贤反哺工作会议取得显著成果,申报合作项目157个,总金额407.99亿元,均居全省之首。成功引进大连机床、西门子、鸿特精密等大型项目。李锦记、大长江、富华重工、维达纸业、亚太纸业、卡夫食品、金羚电器、西铁城LED、天地壹号等相继增资扩产,全市增资扩产项目329宗,实际到位资金131.7亿元。
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41.32亿元,投资完成率120.6%,为近年来完成率最高的一年。海信首期平板电视机项目正式投产,广东南车、台山核电、康师傅、普利司通、星辉造纸、崖门环保电镀基地等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中国江门国际绿色光源博览交易中心建设启动。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市交通建设完成投资45亿元,江顺大桥完成投资5.35亿元,广珠铁路全线贯通,佛开高速扩建主线工程、东华大桥、里村大道及迎宾路里村段、新会启超大道二期、台山石花北路、鹤山大鹏路、恩平圣贵线和大合线完工通行,江门大道北线、建设路——迎宾路立交、胜利南路、开平环城公路、广中江高速、江罗高速建设扎实推进。高新区公共码头项目建设启动。325国道鹤山收费站和潮连大桥收费站取消收费。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实现年票互认。
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滨江新区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采用DBO[6]模式引进保利集团参与江门体育中心建设,广东银葵综合医院项目完成供地手续。江门义乌小商品城、恩平鳌峰世纪商业广场建成营业,江门国翔时代广场、江海西江新城、新会美吉特广场、台山中环广场、开平东汇城、鹤山广场、恩平锦江国际新城等商贸中心加快建设。“三旧”[7]改造累计投入50.49亿元,完成改造总面积1689亩。甘化厂片区改造启动,江会路片区开发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新增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3家。成功申报省农业科技园区。全市“三品一标”[8]农产品总数位居全省第三,建立新会陈皮产业园。成功举办第三届江门市农业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国(江门)锦鲤博览会。成为计划总投资2亿美元的国内首个世界银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实施的主要地区。落实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面积41万亩。建立水稻高产示范点77个,全市粮食总产量增产5%,粮食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各级财政“三农”投入5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5%。投入民生水利建设7.2亿元,“农田水利万宗工程”[9]和“双千”工程[10]建设扎实推进。有效开展正面袭击我市特大台风“韦森特”的防御和救灾复产工作,防台风取得“零伤亡”成绩。江新联围干堤加固工程被评为中国优质水利工程奖“大禹奖”。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00公里。60%的村庄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城乡电力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9.4亿元。建成7个宜居城镇、14个宜居村庄和2个名镇、44个市县两级名村,台山市斗山镇成为全省首批名镇示范点。
农村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92个。基层农村集体“三资”[11]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70个镇(街)落实农村集体财务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双到”扶贫[12]取得显著成绩,对省下达任务的105条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04亿元,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率达100%。
四、加强生态保护,宜居环境不断改善
开展“森林围城、树林进城”绿色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参与活动人次达60多万,全市共投入绿化建设资金1.78亿元,种植树木(苗)817万棵。完成天沙河两岸9.6公里绿化美化景观建设,蓬江篁庄、怡福、双龙、龙湾公园及新会圭峰山绿护屏、台山通济公园、开平人民公园、恩平鳌峰山公园完成升级改造,鹤山沙坪河南岸综合整治工程完工,元宝山体育公园一期工程和丰乐山公园加快建设。完成市区35个平交节点、主要道路中间绿化带、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绿化升级。新建城市绿道57公里、城市绿道驿站8个。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建设里程104公里,造林面积1.54万亩。建设“林业生态文明村”140个。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5%,绿地率4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8平方米。环境保护力度加大,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潭江流域保护工作扎实推进,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全市新增污水截污管网30公里,在建污水处理厂3座,预计新增处理能力8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2%以上。新建生活垃圾转运站24座,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建成PM2.5监测网络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全国首个大气复合污染超级监测站落户我市。市区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99.5%。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水平提升,成为全省4个低碳试点城市之一和首个商贸酒店节能试点城市,银洲湖纸业基地被列入国家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全市完成66个减排项目。1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清洁生产企业。安装LED路灯4650盏。超额完成省下达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节约集约用地力度加大,全市盘活存量土地2.02万亩。
Page: 1 2 3 4 5较旧一篇:2014年赣州市宁都县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江门市新会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