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10日在海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海淀区人民政府区长 孙文锴

各位代表:
我代表海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全区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一个中心、四个率先”的总体部署,认真执行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任务指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加大对企业的走访、服务和支持力度,多措并举促进经济趋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2亿元,同比增长9.2%;区域税收1686亿元,增长26.8%;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3.1亿元,增长10.4%。
先行先试改革*推进。“1+6”政策试点深化落实,共有25家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占全市46%;758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试点政策;96家企业享受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试点政策。在*调研基础上,整合出台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1+10”新政策,专项资金规模达到18亿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项目1306个。强化与高端创新要素的对接服务,引入36家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挂牌,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新型孵化业态聚集发展。专利授权量1.9万件,增长15%,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090亿元,成果转化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推动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在中关村西区挂牌,推进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即四板市场)落户海淀。支持设立了建行中关村分行,新增股权投资机构131家,上市(含挂牌)企业64家,总数达267家,占全市一半以上。人才特区建设扎实推进,落实13项重点人才工程,70家企业入驻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新增“千人计划”19人、“海聚工程”62人、“高聚工程”30人,启动“海英计划”。成立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引进400名急需高层次人才,为161家企业配租人才租赁房。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达到87%。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增长20%。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8家,累计达到4400家。262个产品被认定为中关村示范区新技术、新产品,占全市64.2%。支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制定或参与制定14项国际标准,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航空航天产业收入分别增长32.3%、18.3%。以科技金融为特色的金融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2736家,收入占全市40%以上。落实节能减排奖励资金1100万元,支持14家企业节能技改项目,淘汰13家企业的落后产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约4.2%、6%。
推动内外需协调发展。建立“1+15”固定资产投资调度考核机制,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8亿元,增长10%。引进五矿稀土等23家重点企业。创新公共事业项目投融资渠道,为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引入社会资本48.7亿元。支持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卓展、凯德晶品等购物中心开业,翠微大厦股份公司成为首家主板上市区属国有控股商业企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05亿元,增长8.8%。旅游综合收入400亿元,增长10%。实现进出口总额4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在首届京交会上取得丰硕成果,签约16个项目,合同金额164.5亿美元。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经济总收入228.6亿元,增长8%。实施沃土工程,建设御香观光园等10个特色精品农业示范基地,都市型农业收入增长25%。建成东升花园中心并试运营。推进乡镇产业转型升级,中关村玉渊潭科技商务区和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正式挂牌。出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意见,规范农用地使用管理,对所有村集体的财务收支管理进行审计,基本完成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二)重大功能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海淀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南、北、中三大功能区建设的任务,调整、充实、完善了三个建设指挥平台,三大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
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成效显著。将南部地区统筹纳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辐射范围。与39家单位的42个科学城签约项目进行对接,中关村国防科技园开工,林业生态产业创新园、生物产业创新园等特色产业园挂牌,信息通信创新园、互联网服务创新园二期、纪录影视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北科大等10个产业技术研究院投入运营。建立特色产业园企业招商准入机制,确保符合科学城产业定位。大力推进南部“城中村”整治和集体产业升级,基本完成11个“城中村”项目、1465户拆迁安置。玲珑巷、五路居地区启动腾退搬迁,西南饭店改造项目开工。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玉泉慧谷科技园二期开工,学院路科技园启动拆迁腾退。
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北部地区整体开发方案得到市委、市政府批准,为全面加快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完善机制,统筹推进城市设计与配套建设、产业组团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和新农村改造。国核电力研究院等10个产业化项目完工,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北斗与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挂牌,北部新地标中关村壹号、永丰西滨河路等4条道路开工建设。实施土地一级开发855公顷,竣工建设面积86万平方米。翠湖科技园、永丰基地新园内21个地块获得一级开发授权。妥善解决软件园拆迁遗留问题,8个地块完成土地出让。在全市率先全面实施新建房屋绿色建筑标准。完成翠湖湿地二期重点生态景观建设。基本完成六里屯、北庄子等9个村腾退工作,安置房累计开复工230万平方米。
“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全面启动。“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写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为我区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建设历史文化名区和世界高端旅游目的地提供了重大机遇。开展专题研究,编制空间和产业规划,初步完成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研究、香山中心区改造方案和四王府地区就地改造方案。实施西山隧道拆迁项目,地铁西郊线开工。启动中央党校西墙外地区村庄腾退改造。复建香山寺,修缮香山昭庙,发布数字圆明园移动导览系统,举办曹雪芹文化艺术节、首届金秋皇家文化节等活动。
(三)民生改善工作取得新成绩
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成了36件重点惠民实事。民生领域累计投入239.8亿元,占区级财政支出的78.3%。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出台促进城乡就业“1+10”政策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就业失业制度城乡统一,3.1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全区80%的社区(村)实现充分就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万元,分别增长11.1%、1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0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项社会保险累计收缴281.8亿元,增长23.6%。将社会保险经办业务下沉至29个街镇社保所,为群众提供了方便。进一步提高低保标准,动态实现“无社会救助盲点”。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智能化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在黄庄社区试点建设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系统,新建200个社区老年互助社,阳台山老年公寓主楼改造工程完工。全区新增养老床位1160张,总数达到7816张。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委托清华附中、人大附小等承办相对薄弱学校,启动小学学区调整,上地实验小学上庄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25所幼儿园,新增4800个入园名额。完成75所学校42万平方米操场改造、60所学校设施设备更新、89所学校土建修缮改造工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启动海淀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海淀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工程项目,温泉卫生院改造项目基本完工,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与西苑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共建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医院建立转诊预约机制。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率达到39.4%。463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覆盖所有社区(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温泉体育中心投入使用,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被评为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此外,妇女儿童、计划生育、助残、国防、双拥、民防、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地震、气象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城乡家庭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收购、筹集各类政策性住房1.94万套,竣工8699套,配租配售8589套。唐家岭等重点村安置房实现入住。全面实施8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施工面积达311.1万平方米,竣工291.1万平方米。启动34栋简易楼改造,其中12栋实施搬迁腾退,3栋完成腾退拆除。累计为6.6万户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
社区便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安排专项资金2900万元,建立街镇“菜篮子”及便民商业支持政策体系。动态监测200多种生活必需品价格。开通流动售菜车42辆,农超对接网点达到38处,18处国有商业网点恢复便民商业用途。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完成16个市级、25个区级“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建设,建成495个社区服务站,实现564个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地铁6号线一期、9号线和10号线二期投入运营,全区轨道通车里程达71公里。京包路等23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新增城市道路里程29.7公里。完成26.5万平方米道路大中修工程、翠微路等10公里道路微循环工程和上地信息环岛等20个疏堵点改造。开工建设京西最大的五棵松停车库,完成10个老旧小区停车改造,在23家单位开展错时停车,施划路侧停车位3106个。
(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建立“1+1+10+29”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体系,构建驻区单位创建平台和共建机制。实施“九大工程”,建设“四个文明”,以文明城区创建统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等工作的格局初步形成。
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大力践行“北京精神”,以“道德学堂”为载体,强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教育治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公共文明引导行动为载体,*推进志愿者服务工作。开展纪念建区60周年、“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评选和“喜迎十八大,建功核心区”等主题活动。表彰区级文明街镇9个、文明社区287个、文明村36个、文明单位765个。
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制定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新建15家基层图书馆分馆和12个街道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总政歌舞团等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北航音乐厅、北京舞蹈学院剧场、中央民族歌舞剧院民族剧场等建成开演,成立海淀区演出联盟,举办中关村金秋演出季等高品质文化活动,全年文化惠民活动达800余场,让全区人民更加充分地享受区域文化发展成果。
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推广学院路和青龙桥街道试点经验,全区初步建立起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完成“智慧海淀”顶层设计和建设方案,积极推进科技创安等25项重点工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等重点项目投入运行。完善城管监督体系,成立城管监督员直属队,探索形成非紧急与应急管理密切结合的工作模式。全区上下团结一致,沉着应战,经受住了“7.21”强降雨的考验。充分发挥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作用,对67个项目进行重点培育扶持。支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社会组织总数达744个,居全市第一。创建“六型社区”,开展10个村庄社区化建设试点。圆满完成第八届社区居委会选举。成立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委员会,进一步落实人口调控属地责任,在全市率先开展“新居民”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试点。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建成“阳光中途之家”“彩虹之家”综合业务基地。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建立健全土地卫片执法长效机制和拆除违法建设责任制度,查处违法用地201宗,拆除违法建设129.3万平方米。开展环境秩序“百日整治行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建立了街镇环境卫生分类管理和考评制度。启动土地整治综合改革试点。基本完成肖家河等8个重点村腾退工作。实施中关村森林公园等平原造林工程,新增造林绿化3350亩。新建9个精品公园绿地和12条特色景观大街,新增城市绿地86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3%,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3.9平方米。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排查消除积滞水点等城市运行隐患,利用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建成20处雨洪利用工程。获得“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南水北调团城湖调节池工程开工。改造燃煤锅炉487蒸吨,淘汰更新老旧机动车3.6万辆。全面完成空气质量控制任务,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新增111个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小区,大工村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实现沼气收集和发电并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平安创建活动*开展。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专群结合,群防群控,齐抓共管,圆满完成党的十八大、“涉日维稳”等重大活动和**时期的维稳安保任务,营造了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妥善解决亿霖木业案件善后清退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开展“春雷行动”“夏季攻势”等治安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通过领导接访、包案化解等方式,推动解决了一大批信访问题,全区信访案件下降6.4%。劳动关系和谐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安全生产等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五)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全年共办理全国、市、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766件,区人大议案、区政协建议案各2件,解决了一批代表、委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办理质量和满意率稳步提高。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强化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调解案件3.2万余件。依托电子政务平台,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国家级试点工作,全面清理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1198项。
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狠抓政风行风建设,严肃治理慵、懒、散和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引入第三方社会机构对62个单位291个基层科、队、站、所(服务窗口)进行满意度考评,开展公开服务电话专项治理,及时办理政风行风热线群众反映问题1721件,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强化财政预算绩效考核,在全市区县中率先公布“三公”经费预算安排及执行情况,区属61个部门主动公开了本部门预算。推进电子监察平台建设,督办解决186个预警事项。出台推进重点改革任务的指导意见,加快行政部门改革和企事业单位改革步伐。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世界高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统筹协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固定资产投资“大一科制”审批模式,有效缩短了审批时限。开展三级政务服务体系试点,向基层下放权限,政务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加强“四个服务”工作,支持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发展,加强优势互补,与国家行政学院、北航、北师大等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产业、人才、教育、文化、环境等领域开展合作,努力开创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经济增长困难较多,维护稳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的监督帮助,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得益于驻区党政军机关、高校院所、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领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海淀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区域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整合挖掘不够,创新驱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产业项目承载空间紧缺,产业功能区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二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仍需花大力气解决。三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城市精细化管理、城乡环境秩序建设、实有人口有效管理等工作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四是面对新时期海淀发展的新要求,政府服务意识、行政效能、工作作风和勤政廉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此,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稳中求进,着力推进三大功能区建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着力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海淀;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全面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为在“十二五”末把海淀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增长1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5%、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完成市下达的空气质量控制任务。
为了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坚持高端高效和创新聚集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落实“1+6”等先行先试政策和国家及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完善核心区创新促进政策,主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重点,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鼓励支持具有创业辅导和风险投资功能的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建立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迅速成长,推动“十百千”企业做强做大。加快高端创新要素聚集,引入市场机制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统筹整合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型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具有海淀特色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以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为抓手,设立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积极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在我区实现产业化。建立新技术、新产品的实时发布交易平台,积极推进应用示范工程,扩大自主创新产品采购规模。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区。搭建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平台,以各类人才计划和人才工程为载体,加快建立以实际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推进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建设,新增一批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深化对外交流合作,采取项目合作、共建研发机构、结为友好城区等形式,加强与世界著名的创新聚集区在人才、资本、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联系,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进一步提升区域国际化创新水平。
加快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贯彻落实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支持金融机构围绕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加强政银企对接,搭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吸引小贷、担保、融资租赁和券商直投等创新型金融机构聚集,壮大银行信贷专营机构,推动科技保险特色产品在我区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试点。搭建股权投资服务平台,建设股权投资中心,发挥创投引导基金的作用,吸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机构聚集并扩大对我区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投资。搭建企业上市服务平台,建立上市企业联盟,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发展并引导其募投资金落地海淀。加强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市场资源的协调对接,支持四板市场正式运营并稳健发展,通过资本聚集加速科技企业的聚集与成长。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科技、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大力发展符合核心区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线图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产业领航、创新聚变等五大工程,加快推动云计算、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培育壮大新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全面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整合提升教育培训产业品牌,建设西山文化创意大道、北太平庄影视制作带等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创新型、总部型等重大项目引进,加强存量企业服务工作。探索多种产业空间供应方式,试行集中办公区招商模式,完善街镇税源建设激励机制,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清底数,制定区域产业地图。
进一步强化内需拉动。落实促进商业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推进五彩城二期等大型商业设施开业,引入一批国际知名消费品牌,推动重点商业街区业态升级,引导知名连锁企业拓展北部地区商业网点。继续开展海淀品牌消费节等主题促销活动,培育消费热点。*开拓旅游市场,完善大西山旅游统筹协调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旅游项目落地,加快中关村科教文化游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办好皇家园林旅游节等活动。坚持分类管理、条块结合,发挥三大建设指挥平台综合调度作用,完善投资任务分解和重大项目调度机制。调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突出民生和生态建设,安排区级政府投资70亿元。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通过BT(建设、转让)、BOT(建设、经营、转让)等多种模式和信托融资、私募债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把“三农”问题的解决全面融入核心区建设之中,促进一产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鼓励发展特色精品农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强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审计监督,加快推进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镇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大力推广东升科技园、玉泉慧谷科技园模式,鼓励各镇与高新技术企业、园区开发企业合作,加快北部“一镇一园”建设,促进各镇集体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全面实施七王坟村、车耳营村就地改造试点。在做好村庄腾退改造的同时,认真抓好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环境美化等工作。集成土地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全市基本农田示范区等政策,依法保护农民合法利益,使农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好第九届村委会选举工作。
(二)以建设重大功能区为载体,加快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发展
深化功能区带动战略,着眼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北部生态科技新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要素聚集、产业高端、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格局。
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是核心区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发动机和制高点,必须全面统筹推进科学城的开发建设、城市功能完善、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工作。一是发挥科学城建设指挥部作用,统筹中央、市、区、街镇所属资源,梳理南部空间规划,优化城市设计,加快业态升级,把能够调整和发展的空间纳入科学城政策范围,力争新增89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大力整治提升科学城环境水平,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创造宜业宜居环境。二是推进中关村科学城中心区建设。加快航空科技园等7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促进林业生态产业创新园等正式投入运营,推动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园等开工建设。完善特色产业园企业招商准入机制,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配套科技企业,促进特色产业和创新要素集聚。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做好后续签约项目对接服务,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继续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推动深化中关村东区规划编制,力争启动符合条件的整治项目。三是推进中关村科学城辐射区建设。加快玲珑巷、营会寺等南部地区土地整理和青年政治学院南墙外、西四环东侧五路居等10个“城中村”改造,推动航天信息、中国电子科技等总部项目开工。大力实施东升科技园二期、玉泉慧谷科技园二期、学院路科技园、西三旗(金隅)科技园、小月河科技园、小米科技园等项目。加快推进玉渊潭科技商务区国际会议展示中心、阜石路科技商务中心、五路科技商务楼等项目开工。
加快建设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北部生态科技新区是核心区发展的战略腹地和新的增长极,我们要抓住市委、市政府批准北部整体开发方案的机遇,算好人口账、资源账和效益账,统筹加快北部开发建设步伐。一是发挥北部地区开发建设指挥平台作用,全面落实整体开发方案,按照集中连片、滚动开发的原则,高水平规划功能配套、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科技新区。二是加快开发建设速度。安排215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402亿元,开复工466万平方米。按照新区建设和运行要求,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使翠湖、永丰两大组团建设初具规模。三是推进产业园区及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以翠湖科技园、永丰基地新园、软件园二期为核心,抓紧实施22个地块、总面积599公顷的一级开发工作,实现供地178公顷。积极推进联想、百度、腾讯等入园企业项目建设,努力新增51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并投入使用,力争亚信、广联达等19个项目竣工投产。建设导航和位置服务、移动互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等特色产业园,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吸引更多知名企业落户。四是加快村庄腾退和安置房建设。全面完成第二批5个村庄腾退,启动第三批4个村庄搬迁。加快农民安置房建设,实现新开工86万平方米,累计开复工243万平方米,竣工148万平方米。五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协调推进地铁16号线等30个交通项目,开工建设翠湖科技园东侧路、上庄东路南段等6条主干路,辛店东路、永丰北环路等24条次(支)路。建设稻香湖再生水厂、北部能源中心等17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亮甲店综合医疗服务中心、苏家坨特色专科医院等22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积极推进101中学温泉校区、人大附中爱文国际学校建设,建成清华附中永丰校区。
加快建设“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一是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大发展并举、环境综合整治与恢复古都风貌并举、文化旅游开发与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并举的规划建设思路,加快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的编制,*研究景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村庄腾退、文化旅游项目等关键问题。二是加大重点片区环境整治力度,以圆明园、颐和园、香山周边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为重点,基本完成中央党校西墙外等地区的村庄腾退改造工作。启动一亩园、董四墓、韩家府村拆迁腾退和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香山买卖街、煤厂街和四王府地区就地改造和普安店回迁房建设。实现六郎庄片区原址绿化。三是加快布局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展示项目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争取一批重大文化项目落户历史文化景区。
(三)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统领,全面提升区域文明程度
今年是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规划目标的决战之年,要全力以赴、全区动员,*落实创建惠民理念,统筹各项创建、社会服务和管理工作,为2014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打下决定性基础。
全面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指标要求。把创建工作融入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民生改善和政府服务的全过程,形成广泛发动、区域共建的强大合力。重点培育“五个特色品牌”,实施“四项民生工程”,开展“八大文明行动”,落实“六项保障措施”。严格落实创建责任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切实解决好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区域公共文明指数,努力实现创建要求全面达标。同时,还要做好争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等专项工作。
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充分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加强统筹整合,推进基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农村地区和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放映电影3000场,送文化演出进农村120场。办好海淀文化节、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节、中关村金秋演出季等活动。探索建立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的机制,依托海淀区演出联盟,创作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富含海淀元素的优秀作品,推出100场以上惠民精品演出,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剧场,享受高品质文化成果。启动包括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在内的北部文化中心等重点文化项目,积极打造中关村演艺大道。
提高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进一步将部门、街镇力量整合充实到网格中,强化街镇属地责任,把基层网格做实做细,赋予基层网格与职能部门、街镇相互协调、监督、评价的责权,使网格真正成为贴近群众、为民办事、便捷高效的服务管理平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快实施“智慧海淀”工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等信息平台,推动政府服务大厅、街镇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的互联互通。健全基础网络设施,推进光纤入户,努力在中关村西区、主要旅游景点等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使群众享受到现代、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整合提升社区的服务功能。梳理规范基层社区工作职责,*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努力创建100个市、区两级社区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新建85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成120个“六型社区”示范单位,实施社区百项惠民工程,加快6个镇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充分挖掘整合资源,实现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率达到90%以上。完善社会组织发展政策,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完善“菜篮子”等社区商业体系,新建一批蔬菜、早餐、便利店和超市等便民服务设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消费需求。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强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源头预防,健全矛盾化解联动机制,*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加强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属地、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推进非紧急与应急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及时妥善地解决群众诉求和处置突发事件。三是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出台加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的意见,加快完善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健全实有人口与房屋数据库,促进人口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新居民服务中心”建设,新增25家“社区青年汇”,引导流动人口加强自我管理、互助服务。拓展“阳光中途之家”功能,提高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水平。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美丽海淀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制定实施“美丽海淀行动纲要”,通过全员参与、不懈努力,加大环境整治和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系统建设,使海淀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街道更靓丽。
打造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完善违法建设和非法经营查处长效机制,*开展拆违行动,严控新生违法用地、违章建设。切实抓好交通、治安、环境三大秩序整治工作,加强对小街小巷等薄弱地区的环境治理,对北大东门等大中小学周边环境秩序进行综合整治,完成环境建设达标工作。健全区、街镇城管执法体制机制,建立市容环境秩序分级分类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落实街镇环境秩序考核制度,使城乡环境秩序明显改善。
加强资源节约和减排降耗工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开展全国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和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工作,建立覆盖全区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推进节能减排,鼓励低碳技术创新,推动节能减排项目落地,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实施新建房屋绿色建筑标准,推广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供热计量改造进度。促进能源合同管理和节能服务业发展,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一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低碳改造。落实以控制PM2.5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切实解决扬尘遗撒、噪声污染等突出问题,改造燃煤锅炉630蒸吨,淘汰老旧机动车3.2万辆,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按照“蓄、渗、排”相结合的思路,切实提高区域防汛能力,实施河道治理、雨洪利用、积滞水点改造、截污治污等科技治水工程。加快实施南沙河“还清”工程,建设滨水绿廊景观。着力破解垃圾管理难题,将垃圾前端分类减量、中端密闭运输、后端资源化再利用统筹起来考虑。推广北航等高校垃圾就地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加强对垃圾回收处理站点的建设管理,新增100个居住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力争资源化率达到46%。加快推进大工村再生能源发电厂建设、五路居垃圾转运站改造、西辛力屯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六里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等工程。实施绿色发展工程,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理念,广泛开展生态文明镇村、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各类创建活动。
加强城乡绿化美化。实施平原造林工程,新增造林绿化4000亩。采取规划建绿、拆违还绿等多种方式,新、改建城市绿地90公顷。打造百旺公园二期、建西苑等精品公园绿地,新建八家东西线等10条道路绿地,实施“三山五园”地区绿道系统建设和西山彩化工程。加强对街镇绿化建设的统筹指导,建立园林绿化考核评比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绿护绿,倡导企业积极认建认养绿地。抓好北部生态绿心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工作。
(五)以保障改善民生为目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多办惠民实事,着力解决好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重点问题,努力让群众生活过得更加幸福美好。
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促进城乡就业的“1+10”政策,*实施充分就业创建工作,将80%以上街镇创建成为充分就业街镇,努力建成充分就业区。大力实施集体合同协商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做到街镇调解组织全覆盖,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加大对城乡低保群众的救助力度,做好大病统筹保障工作,努力避免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完善区、街镇两级社保业务经办服务,扩大社保网上申报使用范围,使参保单位、群众就近、高效、优质办理社保业务。依托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助老健康服务站170个、居家养老服务超市170个、居家养老管理服务中心30个,新建200个社区老年互助社、8个保障性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
抓好住房保障工作。深化以公租房为主体的保障房体系建设,建立各类政策性住房申请合一、分类保障的可持续保障模式。力争实现新建、收购、筹集保障房1.2万套,配租8000套,同时强化使用监督管理工作。推进唐家岭、太舟坞等农村集体用地建设租赁房试点。完成15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探索建立老旧小区综合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强海淀教育品牌,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采取科学调控、增加学位等多种方式,妥善应对新一轮入学**的到来。加快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12所幼儿园,解决2300余个学位缺口。实施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扩大办学空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继续开展名校多址办学工作,启动教师交流试点,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实施国家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实验项目。发展有核心区特色的职业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海淀建设。
积极建设“健康海淀”。要以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新的激励机制,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推进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医药**试点,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取消药品加成。加快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提高家庭医生式服务水平,力争签约率达到45%以上。加大区域医疗资源统筹力度,推进与大医院的战略合作,深化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有效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实现所有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域三甲医院对接转诊服务全覆盖。加快改扩建海淀医院、海淀妇幼保健院、中关村医院等5家医院。争创慢病防治、卫生应急等国家级示范区。要以增强人民体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更新全民健身工程200套,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名,*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大力治理交通拥堵。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实施15号线、西郊线等工程。加强道路建设,推进西三旗南路、巴沟村路、安宁庄南路、八里庄路等20条道路建设,实施15万平方米道路大中修工程,完成15个疏堵点改造任务,打通一批断头路,强化人行天桥、地下通道、路灯的管理。倡导科学、绿色、文明交通理念,进一步提高动态、静态交通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城市交通疏导能力,应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交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交通信号和行人管理,提高路口通行效率。抓好停车管理,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增加居住区停车位3000个,推动1500个车位实现错时停车。
(六)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全力做好“四个服务”,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水平。
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全面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依法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区政协的沟通协调,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完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制度,切实办理好各级各类议案、建议和提案。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推进依法治区,抓好“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做好群众关心的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加强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和审计,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成立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第六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推行网上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公开,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健全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进一步简政放权,探索研究部分区级行政审批权限向街、镇下放工作。深化和巩固“一科制”改革成果,组建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完善区、街镇、村(居)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服务事项就近办理和全区通办。推进城乡交叉地区管理体制改革,使交叉管理地区向城市社区转型。*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推进环卫、园林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国有企业、街道集体企业改革调整,推动资产重组和产业升级,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治理结构完善、有较强实力的品牌企业。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基层调查研究,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扬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碰硬的精神,有效破解发展难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大力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文风。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决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做好市级“提升政务服务、优化政务环境”试点,深化政风行风建设,提高窗口服务质量,继续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满意度测评,使考核结果成为持续改进服务和公务员绩效考核、选拔任用、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加强统筹协调和督查督办,抓好责任落实。加强廉政建设和干部廉洁自律,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强化审计监督,畅通网络、微博、信访等反腐渠道,切实做到从严治政,坚决惩治腐败。
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牢固树立海纳百川、融合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驻区单位资源优势,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不断提升“四个服务”水平。继续加大为群众、企业和驻区单位的服务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共建、共赢、共享。加强与央企、市企、民企在技术、资金、人才等领域的合作,强化政策激励,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坚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主动加强与兄弟区县的联系交流,进一步探索与对口地区的合作交流新模式。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海淀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发展前景无限光明。全区上下要紧密团结起来,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在“十二五”末把海淀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不懈奋斗,为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较旧一篇:201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4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