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区长 邢正军
2012年12月2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本届政府全面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突出转型创新、突出优化环境、突出改善民生,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持转型调优,经济运行质效稳步提升。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5亿元,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千企升级”及工业企业技改工作,完成技改投资增长20%。353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全年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58亿元,增长15%以上;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晓庄国际广场、龙潭港四期全面竣工,东城汇、美安物流等16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中建集团南京总部项目、三宝科技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项目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点服务业项目开工建设。金融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区小贷公司资本规模达13亿元,银茂公司成为江苏省首批点对点民间借贷服务平台。全年预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50亿元,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现代农业不断提档升级。高效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成为主导,全区高效设施农业占农业耕地总面积52%,无公害农产品等三品基地面积占耕地面积9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2亿元,八卦洲现代农业园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个。
一年来,我们坚持创新突破,地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举办首届仙林科技城“三创”嘉年华,与东南大学等高校共建大学科技园,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5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480亿元。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成功申报国家级龙潭综合保税区。全年投入园区建设资金20亿元,累计入园项目58个,总投资17亿元。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紫东国际创意园正式开园,诺贝尔奖得主阿龙工作室、英国赛尔公司国际生物医药孵化器等一批重点项目入驻园区。金港科创中心建成1万平方米创业苗圃,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区域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双招双引”取得硕果,新引进和自主培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1人,省“双创”人才11人,市“321计划”人才65人;引进项目270个,总投资752亿元。项目推进力度加大,新开工项目70个、竣工项目52个,总投资达227亿元。服务企业成效显著,帮助12家企业推进上市计划,其中有6家纳入首批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组织企业对接科技银行,帮助22家科技型企业落实科技贷款8000余万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建管并重,区域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城市布局不断优化。完成新尧新城、燕子矶新城等城市设计工作。新尧新城商业核心区建设提速,燕子矶滨江新城化工企业搬迁稳步实施,迈皋桥地区环境改造和城市更新步伐加快,龙潭新城依托综保区规划建设,综合型港口新城建设加快启动,马群、栖霞等地区老街、旧住宅区改造工作全面铺开。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实施“三高两低”企业整治工作,完成36家企业整治任务。全面推进“动迁拆违治乱整破”专项行动,完成东扬仓储、仙林汽车城等市重点督察违建拆除工作,拆除违建50万平方米;启动京沪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长江四桥沿线、明外郭百里风光带紫东创意园段等绿化整治任务,新增绿化造林2150亩,启动实施5个省级三星康居村改造工程,完成81个一般自然村环境整治、13万平方米小区出新;集中整治栖霞大道、纬一路等重点干道,完成行知园路特色街巷整治工程;启动实施南十里长沟、北十里长沟东支河道整治,清淤河道86条、土方136万方;*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查扣“三小车”600余辆;启动实施长江二桥沿线等14个项目拆迁,拆迁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扎实推进城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垃圾分类覆盖率达40%。数字化城管加快推进,我区在全市城管月度综合考评中成绩稳步提升。圆满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复查工作。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加快。华电北路四期、燕尧路等一批道路即将竣工通车,丁家庄、花岗保障房配套道路工程启动实施。新建农村水泥化道路24公里,完成乡村道路大中修3.4万平方米。完成西岗孟北、桦墅自来水改造工程。完成八卦洲村村通公交沿线改造工程,全区提前三年实现村村通公交。仙林、尧化地区内部环线公交建设加快,区域公交路网不断优化。投入2.8亿元,完成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二期、九乡河中小河流治理等一批水利工程建设。
一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为先,群众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千方百计抓就业促增收。全年投入培训资金超过1000万元,新建技能实训基地6个,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万余人次,实现稳定就业近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近5000人次,创业带动就业5200余人,荣获“江苏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一着不让抓保障暖民心。坚持城乡低保统筹同标,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3400余万元;完成养老保险扩面净增4680人,征收基金6亿元,为2.9万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补贴、被征地人员老年补贴等共计6400余万元;救助城乡大重病、无固定收入重残、困难家庭人员4000余人,发放救助金1400余万元;为65岁以上老人开展健康体检3.4万人次;慰问困难群体和优抚对象3.5万余户,发放慰问金2491万元;开工保障性住房面积55万平方米,竣工27万平方米,完成1520户3095套拆迁安置房分配、700户城市双困家庭经济适用房资格审核确认工作。坚持不懈强社区惠民生。强化基层民主建设,完成第五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启动全区村(居)级管理体制改革,撤销村(居)委会等各类基层建制23个。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仙林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模式在全市推广。全面落实二十项惠民工程,开展“双枫连心”惠民利民服务活动1000余场。成立“栖霞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服务中心”,召开全区首届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签约暨合作洽谈会,项目式运作方式在全市推广。放大高校公益性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效应,首期培育“蓓蕾社”、“怡老社”等6个公益性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引进爱德基金等18家社会组织,覆盖全区9个街道惠民2.7万人。
一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共进。教育发展水平加快提升。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级验收。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建成并正式开学,首届燕子矶中学“海门实验班”成功开班。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511”名师培养工程*推进,自主培养3名并引进1名省特级教师。中、高考成绩持续攀升,教育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完善全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成功举办第二届“动漫嘉年华”、第十三届金秋栖霞艺术节、中国南京环八卦洲自行车公路赛。全区35%社区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完成全区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整转数字电视2.3万户。紫东国际创意园获评全市首批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旅游总收入预计突破1.5亿元。医疗卫生改革*推进。规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用马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栖霞、尧化、迈皋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尧化、仙林、马群街道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向城镇居民医保过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达450元,参合率99.5%、覆盖率100%。*开展“青春健康”工程,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综合治理不断强化。扎实推进“平安栖霞”、“法治栖霞”建设,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社会面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开展新一轮干部联系信访群众“春风化雨”握手行动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有力维护地区和谐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开展食品安全整治飓风行动,取缔整改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近800家,仙林街道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全国安全社区”。与此同时,民族、宗教、武装、人防、国土、台侨、档案、年鉴、外事、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坚持勤廉务实,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秉承求真务实作风,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出台《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关于加强新形势下自身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努力打造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加快推进新一轮政府综合改革。着力实施街道区划调整,完成龙潭街道、靖安街道合并工作,调整西岗街道、仙林街道区划,做好开发区托管街道相关准备工作。*推进行政权力下放,顺利承接市级下放的4类202项权力事项,将首批49项区级权力事项下放至街道,重新调整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设置。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完成83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78件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强化,充分发挥“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区长信箱、政务微博等信息平台作用,全年受理区“12345”各类工单13000余件,办结率96%以上,回访综合满意率近80%。创新政民沟通方式,开展“区政府组成人员与社区群众面对面”、“关注民生、走进栖霞”政风行风热线直播等系列活动。成立区第一届经济社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积极讨论决定等纳入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坚持“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有效执行。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栖霞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困难多、矛盾多、挑战多的复杂形势,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鲜明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内生动力,以产业提升为关键支撑,以富民强区为根本目标,在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栖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区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栖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成绩令人欣慰,困难依然严峻。审视当前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传统产业、落后产能所占比重仍然较大;环境综合整治压力加大,“动迁拆违治乱整破”任务十分繁重;社会管理还需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基础建设和创新力度亟待加大;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能力仍需加强。对于这些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3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展望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但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同时也要看到,栖霞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快载体建设,项目人才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已有先发优势;通过启动建设仙林科技城,高校发展潜力得到**,科技创业创新集聚进一步加快;通过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地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可以说,栖霞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面对机遇,我们要勇于把握、开拓前进;面对挑战,我们要善于化解、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完成率先大业、建设现代化的美丽幸福栖霞奋力前行。
面对当前形势,根据区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201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夺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性胜利为目标,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产业层次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着力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提高民生幸福指数,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规模工业总产值24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服务外包执行额1.7亿美元;地方外贸出口64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20%;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口径下降4%,单位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单位氮氧化物排放强度等达到省市目标要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产业转型,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紧围绕全市六大类十一个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瞄准国际最前沿、未来有前景、栖霞有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显示产业、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生命科学产业两个全市首批新兴产业基地,在人才引进、载体建设、研发机构设立等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型显示产业以液晶显示规模化发展、OLED显示和照明产业化应用、激光显示核心技术突破为三大主攻方向,重点服务好第十代液晶面板项目,全力打造22平方公里的中国(南京)液晶谷;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医药企业总部基地、研发孵化中心和服务外包中心,将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建设成为生态化、科技型、具有高端产业特色的生物医药研发集聚区,引导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提档升级。
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产业。大力发展以金融业、现代物流、商贸商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南京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海港枢纽经济区,加快建设龙潭综合保税区,确保明年封关运作;服务好中石化南京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华电科技园等2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确保全年有8个项目竣工;筹建VC/PE集聚区,推进区内具备条件的企业尽快上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主城区域工业布局调整,加快工业生产企业“退城入园”,启动迈燕地区大型工业企业整治搬迁工作,全面完成57家“三高两低”企业整治。大力整合土地资源,扩大规划效益,重点实施老园区、老厂区、老片区“腾笼换凤”计划,最大程度拓展发展空间。围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购置先进设备、提高工艺水平,引进人才、开展科技攻关,提高生产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00亿元。
二、突出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充分发挥仙林科技城发展联盟作用,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出台2013-2015年大学科技园三年建设规划,围绕高校优势学科和栖霞产业定位,推动大学科技园错位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快南邮、南理工等大学科技园,紫金(仙林)、紫金(新港)科技创业特别社区以及金港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全年新开工载体面积110万平方米、续建120万平方米、竣工54万平方米,新增孵化器面积17万平方米。大力引导高校在区内设立成果转化平台, 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全年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0个,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3家,新申报自主品牌数3个。
加快构建科技服务体系。成立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形成科技基础设备仪器共享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向创新创业平台集聚、向创新型企业集聚。建立健全公共技术、投融资、信息交流、中介服务、政府服务等五大体系,加速区域技术服务平台布局,鼓励创业创新载体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推进在产业集聚区建设配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发展壮大区创投公司,引进一批创投、风投机构,发挥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扶持专项资金的引导、促进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加快培育引进科技人才。更高水平开展人才工作,推动人才工作重心由引进单个人才向引进创业创新团队转变,由引进一般性高层次人才向引进高精尖领军型人才转变。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高校嫁接人才,强化人才申报的评估审核和专业辅导,集聚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3人以上,引进创业创新团队10个,培育市科技创业家6人以上,引进、培育市“321计划”人才97人以上。
三、突出环境改善,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集中精力开展“动迁拆违治乱整破”工作,全年拆除违法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拆迁面积140万平方米以上。积极发挥政策优势,加快迈皋桥、燕子矶、尧化、马群等地区整体整治开发速度,开展太新路、红山路、和燕路等重点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完成长营村145号危旧房、兴卫村“城中村”等环境改造。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完成明外郭百里风光带柳塘段、诚实村段、小庙山段、长江二桥江南段等重点窗口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绿色栖霞”建设,新增绿化造林1200亩;按计划实施废弃露采矿山治理工程,全面完成京沪高铁栖霞段沿线四个废弃露采宕口环境治理任务;*实施大气环境治理,建立完善扬尘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秸秆禁烧考核奖惩体系;加大水环境改善力度,加快推进南、北十里长沟等黑臭河道整治以及雨污分流工程,提升水环境质量。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龙潭枢纽集疏运快速通道建设前期工作,推进省道122、省道337、马群综合换乘中心建设,建成怡园路、北苑西路等8条市政道路,开工建设燕子矶新城;实施农村公路水泥化工程和改造工程30公里,逐步完善交通路网,改善百姓出行条件。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11万平方米,续建18万平方米。从明年起,分三年对全区123个旧住宅小区进行集中整治出新,明年出新27个、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
*推进城乡统筹。全面落实现代农业“1115”工程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设施农业,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200亩。积极盘活农村资产资源资金,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土地股份合作社5家。开展以省级三星康居村建设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完成龙潭、八卦洲新市镇城市设计工作,切实打造“都市美丽乡村、农村幸福家园”。继续实施“清水行动”计划,完成铁北流域和城东流域第一片区雨污分流工程,加快实施八卦洲清水工程,启动建设八卦洲污水处理系统;完成龙潭地区市政自来水管网建设,实现全区市政供水全覆盖,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投资1.67亿元续建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4.95公里,全面完成区域范围内共18.21公里的工程建设;编制通江河流域整治规划、河道蓝线规划,加快连通重点圩区、近郊水系,建设现代化的水系网络,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和水环境品质。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效率。强化渣土运输管理,坚持严管重罚,严格规范渣土运输行为。加大垃圾分类投入,注重宣传教育,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55%,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坚持不懈地整治非法营运行为,强化停车监管、专项治理和公交线路优化,逐步提高仙林、尧化等重点区域百姓出行的便捷度。
四、突出服务提升,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整体优化区域教育品质。大力引进省市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保障房片区学校与南师附中、南京一中对接,放大名校辐射效应,使栖霞百姓共享优质教育成果;完善名优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建立一支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注重学校内涵发展,落实南京“新三基”建设要求,带动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校安工程,新尧新城小学竣工交付,花岗保障房配套学校交付使用,不断完善区域教育布局。强化学前教育改革,扩大省市优质幼儿园数量,推进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启动新港中等专业学校改扩建工程,围绕校企合作、技能教学、开放教育和职业培训,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用鼓楼医院仙林国际医院,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区属二级医院与省市知名医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探索联合办医新型合作方式,不断提升栖霞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新建八卦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潭、西岗、仙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争创省市级示范中心。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健康小屋及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开展妇幼保健免费服务,做实做细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和8大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人均筹资标准达550元,大病住院补助比例达75%,大病最高补助金额达18万元。推行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争创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区。
推动文体事业快速发展。整合发掘佛教、民俗、高校等优质文化资源,打造幕燕滨江风貌带、栖霞山沿江风光带、明外郭百里风光带、八卦洲环洲休闲带等旅游名片,探索开发高校游、科普游、现代工业游等主题旅游专线,提高栖霞旅游特色化水平。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设,正式启动建设栖霞山综合开发、江南水泥厂民国建筑保护与开发项目,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规划建设南朝石刻博物馆。提升广电服务能力,扩大“新网互动”数字电视全业务平台覆盖范围,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6000户,整转数字电视用户4万户,全区有线电视数字化率达80%。建成区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举办第三届中国南京栖霞山文化节、区第七届运动会,开展迎青奥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全区80%社区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继续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提高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以网格管理为基础,以“双枫连心”幸福栖霞创建为总揽,实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社区“一站式”服务全覆盖,提升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和谐社区创建率城市社区达95%、农村社区达80%。大力支持社区建设,发挥区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建成并使用社区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力争全区社区服务水平、设施条件进入全市先进行列,提高为民办实事的效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政策和市场两个作用,大力引进枢纽型、支持性、专业类社会组织进入社区开展服务,努力培育一批“草根类”社区社会组织,实现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35个以上。
五、突出和谐安定,努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稳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针对全区就业困难人群和企业在岗职工,*实施以“三千三万”为目标的技能培训工程,建成区、街两级技能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区内高校集聚、企业众多等资源优势,结合栖霞产业特色,树立“带技上岗”的就业理念,广泛开展“企业委培、学校代培、街道自培”,增强就业实效性和稳定性。积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联合区内创业载体和社会中介机构,畅通创业途径,走专业化的创业之路。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2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次,培育自主创业者1100人,创业带动就业5500人。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低保标准,扩大覆盖范围,保持城乡低保统筹同标。净增社会保险参保4800人,征收社会保险基金6.2亿元。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构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新增养老床位296张。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快残疾人康复站(室)、托养所、扶贫基地建设,投入使用总投资1000万元的区级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加大残疾人保障金征收力度,逐年递增10%以上。
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全面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和企业标准化推广工作,增加安全投入、完善安保设施、整治社区秩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综合性电子平台,实现隐患自查自报、分级分类管理、危险源实时监控,争创省级社会治安安全区。高度注重食品安全,实施专项整治、单位创建、监管规范、餐饮提档、应急处置等“五大工程”,做到任务、检查、验收、培训、应急、宣传“六个统一”,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区。
六、突出务实高效,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多渠道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推进法治栖霞建设。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优化政府服务中心、网上政务系统,理顺部门职责权限,精简各类办事流程,大力倡导清新朴实的会风和简洁明快的文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拓宽民意诉求渠道,继续开展“区政府组成人员与社区群众面对面”系列活动,对“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人民来信来访等反映的合理诉求,限时办结,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切实打造民本政府。完善第三方考评机制,坚持以服务对象的切身感受作为评价工作的重要标准,实现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科学测评,助推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
稳步实施综合改革。*贯彻落实财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公费医疗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管理改革、投融资改革等重点领域的改革。进一步落实市级下放权力事项的后续承接工作,积极做好区级下放街道权力事项的培训、指导及管理,提高基层行政效率。*推进开发区托管街道工作,确保顺利交接,权力行使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强化廉政风险防控。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权力运行,特别是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制约。加强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监察力度,着力治理腐败易发多发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及收支两条线等各项财经纪律,切实加强审计、监察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树立风清气正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明年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创新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现代化的美丽幸福栖霞而不懈奋斗!
较旧一篇:发改委(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安排较新一篇:区政府2013年一季度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