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区长 霍慧萍
2012年12月21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六合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突出“稳中求进、进中求新、新中求好、好中求快”发展基调,紧扣“争先跨越攻坚年、改革创新突破年”主旋律,瞄准与全市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保持了经济社会良好发展。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5亿元,同比增长14%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亿元,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增长20.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0亿元,增长13.5%,其中工业投资500亿元,增长20.4%;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增长4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00元,均增长14%以上。
一、转型升级与壮大体量同步推进,经济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先进制造业放大优势。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30亿元,增长20%,实现工业增加值342亿元,增长1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积极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新材料、生命科学、高端精细化学品三大特色产业加速集聚。六合经济开发区加快产城融合,全面启动“一区五园”整合扩容工作,获评“省数控机床优质产品示范区”,被认定为市级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基地。全区六成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完成“两化”融合项目20个,新增软件企业20家,新晋1家房建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
现代服务业增添活力。紫晶、十村核心商贸圈辐射范围扩大,法律、金融、会计、电子商务等业态增势明显,离岸外包执行额连续三年增长40%以上,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8亿元。阿尔卡迪亚国际酒店、金陵新城饭店建成开业,金牛湖国际度假中心正式开工,世纪车城服务功能逐步完备。江北化工物流园成为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年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江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壮大,惠民桥水产商户入驻我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定报企业数翻两番。启动“休闲乡村、悠游六合”行动,全年接待游客414万人次,增长47.8%,实现旅游收入47.2亿元,增长40.1%。
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落实农业“1115”工程面积8.16万亩,新增设施农业1.85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78%,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75家,实现销售收入66.4亿元。竹镇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模壮大,龙池、龙袍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提档升级,冶山、横梁、马鞍等特色农业园区加快发展。农田水利连片治理20万亩,完成各类农业综合开发3.9万亩,新增“三品”认证基地26.7万亩,适种区域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
二、内生增长与绿色发展统筹联动,协调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项目建设提速推进。实施新型工业化重点项目208个、总投资520亿元,蓝星安迪苏、兰精二期、和成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中瑞PVC、帝斯曼东方、伊利乳制品、祥润肉食品等项目进展顺利。六合机场全速推进,青奥帆船比赛基地、省水上训练基地等青奥重点配套设施开工建设,扬滁公路南京段、北部干线等工程加快实施,宁天城际一期全面开工,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金江公路改扩建工程同步启动,绕越高速东北段、江六高速、长江四桥等省市重点工程建成通车。“南水北上”、北部山区改水和远古水厂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滁河近期防洪治理工程完成过半,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成17.4公里,56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竣工。
城乡品质持续提升。龙袍新城总规、控规和城市设计已报评审,试点镇、新市镇规划实现全覆盖,城市规划展览馆基本建成。六合新城区桥西苑安置房、青奥文化城等八大项目加快推进,金牛湖新城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葛塘新城“五纵六横”路网框架全面拉开。滨河路、金穗大道南延等主干道路竣工通车,西南片区路网改造二期、建设西路一期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整治出新小区5个,改造背街小巷4条。城区文明交通、渣土运输、“打黑治超”等专项整治开展有力,完成店招店牌出新1100户、灯光亮化45幢,城市文明程度和长效综合管理水平保持全市前列。新建“万顷良田”工程农民安置小区15.3万平方米、入住1194户。48.5万平方米村级能力标房全面完工,雄州、黄巷、宁北等变电站顺利建成。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区”验收。整治“三高两低”企业73家,关闭露采矿山22家、粘土砖瓦企业35家,取缔非法盗采加工点44个,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达9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以上。建成污水主干管网124公里,雄州和大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区生活废弃物处置中心通过国家验收。龙池湖环境整治和太子山、凤凰山公园改造工程竣工,滁河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护城河环境整治正式启动,红山窑水利枢纽管理处创成国家级水利管理单位。“三清两整一提升”和“动迁拆违、治乱整破”*开展,预计完成各类拆迁160万平方米,村庄环境整治点1168个,各类新造林2.1万亩、城市绿化1630亩、村庄绿化172个,建成长江四桥北接线及绕越高速龙袍段绿色通道,治理水土流失51平方公里,竹镇大泉获评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
三、创业创新与深化改革齐头并进,区域发展活力得到**
创业环境不断优化。紫金(化工园)、紫金(中山)科创特区快速发展,新认定2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孵化面积17.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20家。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启动,“金融生态优秀区”创建不断深化,扶持迪威尔、南京福臻、千年翠钻等3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56个、校企联盟4个,成功举办南京“创洽会”、“金洽会”专场招商活动,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84个,总投资327亿元。
创新实践日益活跃。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率达70%以上,建成5家省级、1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南理工中山工程技术研究院、南航龙袍超声电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品15项,转化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21项,南钢特种管线钢研发和产业化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集聚9名中央“千人计划”人才,2人入选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计划,74人入选市领军型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4人通过“六合英才计划”综合评审,成立全省首家区县“科技人才联盟”。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市著名商标19件,申报省市名牌产品30个,申请专利1350件,授权发明专利142件。
综合改革成效渐显。全区19个街镇合并为12个,213个村(居)委会调整合并为151个。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整建制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整合,撤并整合后的大厂、长芦街道由南京化学工业园区托管。区科创中心、冶山矿业公司分别下放竹镇镇、冶山镇。承接市级下放行政权力202项,开展区级209项事权下放工作。推进财政体制、国土资源管理转型创新,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专项资金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四、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一体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改善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692户、私营企业2000家,新增注册资本42.8亿元。成立茉莉江苏文化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新增8家市级农民创业基地。搭建“春风行动”、城区联动等就业平台,有效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7万人次,实现再就业649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3万人。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1家,农地股份合作社42家,农户参加合作组织比重达86%。新建7家市级低收入农户增收基地,带动低收入农户887户、2125人,人均增收2212元。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区级财政投入18.4亿元,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8%,老年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520元、43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00元,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并轨,5.5万被征地人员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获评“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区”。开工和续建各类保障房220万平方米,竣工55万平方米,发放廉租房补贴185.7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76户。
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580场次,承办全国OP帆船锦标赛,举办建区十周年大型图片展,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720平方米。大厂医院异地新建,区中医院、东沟中心卫生院、棠城中小学开工建设。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大厂高级中学成功晋级省四星级高中,校车管理形成“六合经验”,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级验收。白马山、灵岩山人口疏散基地加快建设。残疾人、70周岁以上老人实现免费乘车。新增有线电视用户8881户,数字化整转1.02万户。
五、依法行政与转变职能协同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加快推进
社会管理坚强有力。第五届社区换届选举顺利完成,城乡社区实现“四个一”全覆盖,“扁平化”、“网格化”管理模式逐步推广。*开展安全生产整治和“打非治违”行动,雄州、长芦、马鞍获评“市安全街镇”,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建成国内一流的安全环保应急响应指挥中心。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明显,物价监管有力,新增农副产品平价直销店8家。“三访一化”和“四项排查”工作持续深化,“五星级”村居创建和社区“六进”工作推进有力,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开展,各类刑事案件得到有效遏制。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工作有效推进,司法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进一步加强,有效应对突发性灾害天气,切实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自身建设规范有序。主动接受区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95件、政协提案282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8%以上。“六合发布”官方微博顺利开通,“政风行风热线走进六合”直播活动圆满举办,10名行政执法特邀监督员应聘上岗。区镇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效运行,村级“四有一责”建设成效明显,农村“三资三化”管理创新开展,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反腐倡廉惩防体系不断完善。办理区长信箱等各类来信957件,完成区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63件,“12345”工单办理综合满意率位于全市前列,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执法监督不断规范。
服务群众务实有效。政务中心升级改造,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开展,优抚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更加完善。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社会福利院一期工程加快建设,免费救治60名白内障患者,志愿者行动和爱心帮扶活动成效明显,妇女儿童实事工程逐步落实。档案信息化服务工作扎实有效,气象服务保障更加全面,老龄、慈善、侨台、外事、工商联、科协、文联、地方志、红十字等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2012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较好完成了本届政府任期第一年的目标任务,取得了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阶段性成绩。这是区委坚强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各方面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战斗在发展一线的全区人民,向各级各类驻区单位,向在六合投资创业的境内外客商,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六合发展的友好人士、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看到,发展中仍有困难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难度加大,加强自主创新、加快转型升级任务迫切;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加大,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美丽六合任务艰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加大,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任重道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加大,居民收入倍增、社会事业发展任务紧迫;全域统筹的需求加大,“一区三城”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任务繁重。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委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主基调,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更大力度落实“八大行动计划”,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实力六合、创新六合、生态六合、人文六合、文明六合、幸福六合,奋力推动全区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争先跨越。
201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4%以上;外贸出口总额12亿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和15%。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做好五方面主要工作:
一、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转型升级稳步健行
加快产业结构向高端转型。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0家、亿元企业30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开工建设亨斯迈新材料、冠城大通漆包线、苏美达电机、丰科超声电机、际华军需品等项目,推动惠生清洁能源、祥润肉食品、帝斯曼己内酰胺、长澳制药、佳源矿山设备等项目竣工投产,培育1家产值超10亿元本土建筑企业。加快大厂城市核心区“退二进三”改造,支持紫金(中山)科创特区争创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荣鼎幸福城、雨花庭综合体、大厂新城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落实农业“1115”工程面积8.71万亩,打造东部干线、西部干线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提升竹镇、龙池、龙袍等省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培育壮大生物农业“一谷四园”,新增设施农业2万亩、“三品”认证基地8万亩。
加快产业布局向集聚转型。提升园区综合配套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项目优先进园区,保障重大项目优先快落地,全年新引进重大项目60个。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向循环型生态园区转型,全力推进14个超亿美元环境友好型重点项目,完成大企业周边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化工先进制造业、科技人才、化工物流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末产值突破3000亿元。六合经济开发区实施“东转西扩、南联北延”,深化整合扩容,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千亿级园区。
加快增长动力向创新转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落实科技创业“1+8”政策和实施细则,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2亿元。新增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15万平方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4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0个,新增校企联盟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发明专利授权量180件。引进“千人计划”创业人才2人以上、领军型科创人才44人以上、“六合英才计划”人才60人。
二、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永续路径,推进美丽六合魅力彰显
筑牢生态基础。积极推进生态镇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建设,重点打造竹镇、金牛湖“美丽中国”示范片区,确保全区80%街镇建成全国生态乡镇、80%村(居)建成省市级生态村,创成“国家级生态区”。落实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保护13个生态功能区和5个重要饮用水源地。按照生态涵养区、新市区和工业区功能规划,科学划定开发区域,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实行差别化供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广泛开展生态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培育群众性环保公益组织。
推进绿色增长。坚持环保“第一审批”,从源头上控污减排。启动第三轮“三高两低”企业整治,以市场化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与热电联供,推广区域集中供热,加快石化、钢铁等重点行业提升改造,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至2.347吨标煤。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落实金牛湖、大泉湖等片区生态基地规划。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实施环境倒逼,建设长芦、玉带危险固废处理装置,健全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体系,争创“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打造宜居环境。深化“蓝天碧水”专项行动,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8%。推进“三清两整一提升”和“动迁拆违、治乱整破”专项行动,实施护城河、招兵河、八百河环境整治,全面完成300万平方米动迁拆违任务,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95%以上。加快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93%,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加快实施滁河近期防洪治理、三汊湾闸水利枢纽拆建工程,完成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农村河道轮浚制度,整治岳子河、红光河、皂河河道,治理水土流失58平方公里。实施雄州西路绿化带、火车站周边绿地改造,加快干线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完成长江四桥北接线及绕越高速东北段景观绿化工程,新增造林1.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4%以上。
三、始终坚持全域统筹总体方向,推进城乡建设品质优化
全面推进城镇化。呼应“江北新区”规划定位,编制完善城乡发展规划,实施新市镇城市设计,优化专业功能区规划,加快“五规合一”。六合新城区全力推进桥西苑、雨花庭、莉湖畔安置房建设,实施新城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龙袍新城加快新城大道、跨滁河大桥、拆迁安置房、滨江湿地公园、金陵船厂配套区等项目建设。推进统筹城乡试点街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重点打造竹镇、金牛湖、龙袍3个特色名镇。强化渣土管理和“打黑治超”,实施交通文明提升行动,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主城区4座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出新店招店牌500户、灯光亮化28幢。
加快提升承载力。推进“万顷良田”和增减挂钩工作,完成新一轮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实施。推进宁天城际一期工程,加快马玉线、新程线建设,建成扬滁公路南京段、北部干线,打造“三纵四横七联”交通路网。实施河滨六期、十二期工程,建设西北片区路网改造、龙华路二期等市政项目。加快长城、光明、招兵河等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完善主城及街镇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新建、改建7座城市排涝泵站,打造城市防洪保护圈。推进北部山区改水、“南水北上”工程,完成10座农村公路危桥和竹镇绿色生态道路改造。推进公交资源整合,实现镇村公共交通开通率100%。
合力保障青奥会。健全青奥组织体系,组建青奥运行团队,举办青奥测试赛,打造金牛湖“世界湖泊帆船之都”。全力攻坚青奥场馆建设,确保金牛湖青奥帆船比赛基地、金牛湖国际度假中心和省水上训练基地全面竣工。加快青奥设施配套,推进宁天城际沿线景观大道、金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金牛湖环湖路,全力保障青奥帆船赛事。
四、始终坚持文化事业产业并重,推进文化繁荣实力壮大
培育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打造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省级森林公园“三园”名片,打响“四乡”品牌。加大留左吹打乐、竹镇女子高跷、六合农民画等41个非遗项目传承开发,加快“三大千年古镇”和“四大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启动中心教堂异地新建,推进长芦崇福禅寺复建工程,完成二轮修志任务。放大“六合同春”品牌效应,推广“百姓戏剧广场”等大众文化品牌。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发展具有优势的文化产业。着力引进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和重大文化项目,推动传统文化转型升级,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推进雨花石、农民画等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化,茉莉江苏文化产业博览园争创市级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6%以上。提升《茉莉花》·雨花石国际文化旅游节、龙袍蟹黄汤包节、农民画文化艺术节等节庆活动质效。实施旅游业倍增计划,推广“山水地质游”、“美丽乡村游”、“休闲美食游”和“工业体验游”等4条特色文化旅游线路,金牛湖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4**景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启动“1934”工业旅游街区项目。
建设扎根基层的文化阵地。加快推进青奥文化城等“一城五馆”建设,完成第二文化馆综合楼主体工程,实施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实现全覆盖。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支具有发展前景的文化创业队伍,激发艺术精品创作活力。办好首届环大泉湖自行车邀请赛,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787平方米,争创“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核心理念,推进社会建设创新完善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创业辅导、创业直补和创业示范机制,加强资金补助和培训服务,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新发展私营企业1500家、个体工商户3000户,新增注册资本30亿元。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壮大劳务输出平台,全年新增就业1.28万人,实现再就业4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落实水稻直补和良种、农资、农机补贴,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推动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建设,通过土地流转、股权量化带动农户内生增收。
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落实“十大民生实事”。推进雄州小学、棠城中小学等主城教育“422”工程,完成旭东中学改造、葛塘中心小学翻建、大厂实验幼儿园异地新建,推动六合中等专业学校争创“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成“省学前教育示范区”和“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支持六合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实施金牛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竹镇、东沟中心卫生院异地新建工程。实施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残疾人康复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保持98%以上,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养老机构床位656张,建设区福利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
完善社会管理模式。稳妥推进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确保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85%和80%,打造雄州、大厂两个市级社会管理创新试点街道。强化平安六合、法治六合建设,*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建成“诚信六合网”和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科技强警,加大道路监控体系建设力度,建成化工园产业区特勤消防站。坚持“三访一化”制度,深化“四解四促”活动,完善应急体系,加大“双清”力度,开展“安全街镇”、“安全文化示范社区”和“五星级”平安村居创建活动,巩固省级药品“两网”示范区创建成果。
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力戒空谈、力行实干,必须坚持在区委领导下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按照“四个强化”要求,努力打造清正、清廉、清明的服务型政府。
一、强化依法履职理念。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沟通联系,积极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建议,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加强行政问责规范化建设,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充分发挥区长信箱、“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六合发布”等平台作用,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民意“直通车”等制度,有效接受社会监督。
二、强化改革创新举措。充分发挥分类考核导向作用,突出约束性指标强制性要求、结构性指标导向性要求、预期性指标评价性要求,加大对标找差力度,强化关门倒逼机制。全面实施10项综合改革,深化扩权强街镇(园区)工作,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三到位”,规范高效运行市、区下放权力。加快财政体制转型创新,完成国资平台整合任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深化科技、医药卫生、文化等各项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深化城乡统筹机制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创新,鼓励多主体组建农民合作组织,借力“突破竹镇”实现以点带面,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三、强化务实苦干作风。*贯彻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严格落实区委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勤政为民的要求,*基层调研,*一线办事,*群众解忧,做到言必行、行必成、成必优。加强绩效管理,提升行政效能,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过错追究等制度,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和文山会海,精简会议、控制规模,精简文件、转变文风。深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倡导“务实奋进、规范高效、团结协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服务发展、心无旁骛干事创业”氛围。
四、强化清正廉洁形象。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完善责权内控体系和电子监察、“阳光村居”管理系统,强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土地出让、工程建设、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监察审计,加大“治乱减负”力度,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控“三公”支出,加大公共服务、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定勇攀**、争先率先的理想信念,始终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时代旋律,始终保持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的创业豪情,立足新目标,把握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奋力夺取率先基本现代化建设阶段性胜利!
较旧一篇:201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航道管理处2013年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