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月12日在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 长 季建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向各位代表报告政府一年来履行职责,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同时,问计于民、问政于民,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共谋发展大计。

一、201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改善民生,攻坚克难,奋力拼搏,顺利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40亿元,增长12%。完成财政总收入1298.8亿元,增长20.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35亿元,增长22.4%。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净增1000亿元和100亿元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0亿元,增长2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0亿元,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工业利税超过1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500亿美元,其中出口超过300亿美元,增长22.1%。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增长24%。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左右。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2440亿元。需要特别报告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原定控制在4%左右,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达到了5.4%,未能完成目标要求。

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取得新进展。过去的一年,创新和转型始终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出台鼓励科技创新创业“1+8”系列政策文件,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开发区、高新区和麒麟生态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加快,13个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开工建设。实施“紫金人才”和“321人才”计划,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5名。上市科技型企业达到39家。组建南京联合产权(科技)交易所。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800亿元。液晶面板六代线等一批重点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或加快推进。工业增加值达到2410亿元。全市八大新兴产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预计突破3000亿元。173家“三高两低”企业按计划实施关停并转。服务业增加值达31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7%。做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启动软件业“一谷两园”规划建设,累计认定软件企业1087家,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520亿元。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会展经济发展加快,南京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会展城市。信息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迅速。博西家电成为在南京设立的第一家跨国公司总部。金陵海关正式开关运行。

城市功能品质得到新提升。过去的一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环境质量,始终是政府着力推进的重点。京沪高铁及南京南站正式开通运营,南京南站配套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宁杭及宁安城际铁路、宁启铁路复线改造按计划推进,长江四桥建设已进入吊装钢箱梁桥面阶段,纬三路过江通道、南京绕越高速公路东北段、纬一路快速化改造,以及绕城公路“六改八”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完成干线公路建设152公里。凤台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竣工通车。地铁十号线全线开工,三号线开工率达86%,四号线一期、机场线试验段开工建设。完成湖南路、中山北路等18条干道,以及锁金北路、黑廊巷等400多条街巷整治。主城区德基广场二期、中城国际广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有序推进。“十大功能板块”规划建设加快推进,老城南箍桶巷、蒋百万故居、胡家花园等修缮工作全面启动。河西新城华泰证券、富顿世贸中心、奥体苏宁广场等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的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青奥村建设全面开工。麒麟生态科技园道路、河道整治工程、科技研发综合体建设推进顺利。完成南部新城玉兰路(一期)工程、浦口新城300多万立方米的吹沙填土筑路工程、下关滨江商务区82%的居民和近一半的工企单位搬迁。燕子矶地区66家化工企业基本完成关停并转。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全面启动了拆迁和首期安置房建设。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龟山公园基本成形,沧波门到麒麟门段、秦淮新河段景观建设全面展开。完成中央路至钟阜路西城墙遗迹保护及顶面环境整治工程。垃圾分类处理在市区4个街道试点。拆除违建425万平方米。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建重大项目绿评制度,加强保护城市古树名木及行道大树。荣获联合国环境署组织评选的国际花园城市单项金奖。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农村新增造林7.3万亩。城区建成小游园20个。实施水、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121个和49个。推动绿色施工,加强扬尘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7天。桥北、铁北2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基本完成,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基本完成玄武湖、金川河“一湖一河”57平方公里区域雨污分流任务和城北护城河、外金川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锁金村地区,过去污水横流,杂乱不堪,实施了环境整治和雨污分流治理后,现在井然有序,鸟语花香,改善了人居质量,给百姓带来了看得见、**得着的实惠就是一例。

民生保障工作获得新改善。过去的一年,以民为本、改善民生始终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市区两级筹集资金,将1983年以来被征地人员纳入城保体系,已有30多万人拿到了社保卡、医疗卡,其中一部分失业者拿到了失业金,其他20多万人正在办理之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历时最久的民生难题;顺应群众的最大期盼,制定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双倍增计划”,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2万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1.28万元,增长15%;投入400多亿元实施了南京历史上最大的安居工程,岱山、丁家庄、花岗、上坊四大保障房组团近1000万平方米全面开工,竣工55万平方米,全市共竣工保障房307万平方米,已有1.23万套房源开始选房;城乡低保标准提高25%至60%,发放低保金3.9亿元,为历年最高;着力解决改制企业职工、老知青、老军工、老居委会主任、老职工等17万特殊群体的生活困难,向15万企业退休职工兑现计划生育一次性奖励金5.28亿元,使30多万市民受益,解决了这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矛盾;出台了全国最早、力度最大的学前教育惠民举措,向13.3万名适龄儿童发放幼儿助学券;稳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去年减轻群众药品费用负担近5亿元,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层医疗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标准,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最突出问题。与此同时,出台了困难群体“十项救助计划”,发放临时物价生活补贴78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0.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5%。

统筹协调水平有了新提高。过去的一年,全面协调发展始终是政府坚持的工作方针。制定出台《坚持统筹为要加强现代农业农村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农业“1115工程”,新增高效农业17.25万亩、设施农业10万亩。完成长江干堤加固工程22.9公里。实施秦淮河调水,有效抗御了60年不遇的严重干旱,保证了农业生产丰收。土地综合整治规模达4.8万亩。完成10个城乡统筹试点镇街的规划编制。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120万平方米,完成125个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建设,实施23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新建改造一批农村公路和供水、排水管网。*开展经济欠发达镇帮促工作,落实帮促项目144个。全面加强村级能力建设,市区两级投资8亿元,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为189个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厂房97万平方米,已取得租金收益6000万元,建立起经济薄弱村“造血”机制。农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8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90家。不断提高“平安南京”建设水平,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市公安局荣获公安部授予的“清网行动”集体一等功。全面启动青奥会和亚青会筹备工作,发布了宣传口号,展开了市场开发工作。启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计划,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完成雨花台革命烈士馆的整修和展陈工作,朝天宫古建筑群维修工程荣获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奖。对台工作和民族宗教、侨务、信访、人防、司法、工会、外事、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档案、地方志、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市政务服务中心启用。推进以南京都市圈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支援工作,全年落实对口援助资金2.8亿元。人民武装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已通过评审验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勤政、廉洁、为民”和善政良治,始终是政府努力的方向。我们把政府的决策与城市长远发展、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优先安排重大的民生工程、城市发展急需的基础设施项目;我们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与政府公共管理的创新结合起来,在服务百姓、惠及民众方面实事实办;我们把抓重点、抓推进、抓落实作为主要工作举措,务实有效地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我们把政府职能的转变与作风转变结合起来,建立了“联系市民、服务百姓”制度、市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赴基层、农村驻点调研机制。15个重点部门走进电视直播室,就履职情况和政风行风,面对面接受市民群众评议,产生良好反响。这次人代会前,全市2万多名政府公务人员走街串巷、进村入户,收集到3万多条意见和建议,我们已认真分类梳理,对反映相对集中的矛盾和问题,将逐步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全体市民,向所有支持和关心南京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城乡统筹发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仍是我们的弱项,产业结构优化的任务很重;对比城乡居民的期盼,社会保障、医疗、住房、教育等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对标先进城市的发展,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是政府继续努力突破的难点,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与目标

去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十二五”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今年是全面落实党代会精神的推进之年。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压力:一是经济持续增长面临着宏观环境变化的压力。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际贸易需求萎缩,欧债危机前景难测,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但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调整经济结构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矛盾相互叠加。二是产业转型面临着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十二五”时期,我们的经济总量要翻一番,但是,单位资源能源消耗要降低一半,这就需要在加快发展做大总量的同时,着力推进产业转型,依靠技术革新大幅度削减能耗。三是财政收支平衡面临着政策调整引起的收入减少与刚性支出增加的压力。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以及个人所得税、中小企业营业税等政策调整的影响,今年全市税收减收因素增加很多,而民生改善、环境建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刚性支出则大大增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四是社会稳定面临着各种利益诉求的压力。在经济变革的过程中,社会群体的利益多元、诉求多样、矛盾多发,使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面对压力和挑战,政府将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和文化资源的优势,充分培育创新驱动、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城市建设、内需拉动等形成的新的增长点,充分运用民生改善、环境保护形成的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广大干部群众应对危机、抗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的有利条件,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坚韧的勇气,用更加智慧、科学、理性的办法,去推进“稳增长、抓创新、调结构、促和谐”等各项重点工作,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最终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发展实惠!

做好今年工作,关键要突出“六个坚持”: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实现优化结构与做大总量同步推进。增长和发展仍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走科学的发展之路,在结构调整中实现总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实现创新驱动、投资拉动、消费带动的多重推动。创新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投资和消费是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创新引领发展,引导资金投入到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投入到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企业中去。三是坚持转型升级,实现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并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在转型发展中加快做强实体经济,在率先发展中实现产业转型,形成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多赢的局面。四是坚持内生增长,实现扩大增量与盘活存量相互促进。依靠外资、国资和民资等多元投资,推动外在投入和内生增长共同发展。五是坚持民生为先,实现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统筹共赢。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统筹协调,在发展的基础上惠及民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改善民生。六是坚持文化铸魂,实现经济和文化共同繁荣。正确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南京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彰显南京的文明。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新、新中求好、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攻坚、聚焦重点、统筹兼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发展,加快推进民生改善,把宏伟的发展蓝图一步一步地变成美好的现实!

按照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的安排,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建议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6.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着重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全力以赴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产业转型是发展的现实路径。把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统筹起来抓,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把产业发展推上新的高度,才能把南京突出的创新资源与人才优势转化成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加快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全面启动建设科技园区、科技创业特别社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接轨国际的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和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专业的科技平台和软件服务、云计算、智能电网、“三网融合”等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业,集聚科技创业企业3600家,使各种创新资源汇集南京。实施“321人才”计划,在更高层次上集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的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滚动推进“千企升级”计划,引导企业不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建设40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实施110个“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积极发挥南京联合产权(科技)交易所作用,推进知识产权转让试点。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推广“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模式,鼓励高层次人才到园区创业。进一步放宽政策,允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科技人才的职务发明收益,按至少60%、最多95%的比例,划归研发的科研团队拥有;允许科技领军型人才创业可按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至少50%、最多70%的比例折算技术股份。

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和特色产业培育计划,组织实施新型显示、智能电网、风电、光伏、软件信息、未来网络、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国家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基地、未来网络产业创新基地、南瑞继保产业园、中电熊猫电子装备及系统制造产业基地、国电南自工业自动化产业园、北斗导航产业基地等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扬子石化三轮乙烯改造等一批项目。全力打造高世代面板和新型显示、智能电网、软件信息等千亿级产业和微电子、创新药物、节能与环保、智能交通等10个重点高新技术特色产品集群,确保全年完成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600亿元,增长20%。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通过研究制定特殊政策,重点推进新能源、智能电网、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物联网、云计算等一批应用示范项目,用需求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着力推进现代服务经济快速发展。金融、软件信息、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是产业转型的重要内容。继续推动中国软件名城建设,筹办软件大学,推进中国软件谷(园)的开发建设,确保软件业务收入完成2000亿元。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重点推动苏宁易购等企业快速发展。大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在南京设立区域性总部,提升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商务服务高端化,进一步完善新街口、河西新城商务商贸中心的服务功能,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商业购物精品街和专业化市场群。高标准规划建设龙潭物流园区、禄口空港邮政物流园、江北化工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基地。办好首届南京文化旅游节和2012年中国航海日。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文化、旅游、技术、信息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针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实施科技兴贸战略,进一步做大一般贸易和机电产品出口,加大培育知名品牌和出口基地,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外贸结构。

进一步推动园区发展集聚优势产业。重点建设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创新园区、特别社区、软件谷(园)、服务业集聚区、旅游度假区、中央商务区、创意产业园、现代物流园等载体,提升各开发园区创新载体的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培育创新创业的能力。深化开发区“二次创业”,全面提升开发园区的发展质量、环境品质和政策服务水平。坚持开放促开发,开发促转型,丰富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继续发挥好“重洽会”、“金洽会”、“名城会”、“紫金山峰会”等会展品牌效应。继续加大力度引进外资、民资、国资等,加强同央企、省企的合作,着力引进一批对调整结构、转型升级起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拉长做大重点产业链。推进金陵海关和南京口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积极申办综合保税区。打造便捷高效的创业环境,千方百计使更多的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南京。

(二)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不断完善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正处在优化格局、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也处于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时期。为此,全市已部署了“千日行动计划”。全市人民要同心同德,把我们生活的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

着力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建成长江四桥、绕越高速公路东北段、绕城公路马群到铁心桥段改造和122省道改建工程,继续推进宁杭、宁启等铁路建设,加快建设禄口机场二期、六合机场、南京以下长江航道-12.5米疏浚工程。大力推进地铁三号线、四号线、十号线、机场线建设,启动主城至六合、高淳、溧水轨道交通建设和宁芜铁路南京段改造、麒麟单轨交通工程。加快江北大道和宁高新通道建设。完成纬一路工程,全面推动城西地区和绕城公路以内快速路网,以及机场西通道等一批快速路改造。建设保障房组团配套道路,实施苜蓿园大街南延工程。开工建设秦淮新河大桥。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完工,将对疏通南京大交通格局的重要节点、完善路网体系、增强区域竞争力起到关键作用。

继续强化城市功能建设。主城八区重点强化金融、商务、交通物流、旅游会展等功能,推进苏宁慧谷、华能滨江物流信息港、中航科技城、万达国际总部街区、金鹰三期、金陵饭店二期等一批功能性商务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河西新城重点推动国际金融城、海峡城、博览中心二期、华新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青奥村等青奥功能板块,做好场馆的维修建设。启动南部新城城中村改造和大明路地区企业搬迁。推进浦口新城滨江大道和环境、配套道路,以及青奥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麒麟生态科技园科技综合体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完成老城南地区箍桶巷、蒋百万故居、边营片区、胡家花园整修。实施下关滨江滨水空间、下关航运服务中心建设,以及大马路地区民国建筑的保护利用,推进铁路西站搬迁。实施燕子矶新城化工企业搬迁后土地修复工程和居民安置。完成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重要节点和重要示范段的景观整治工程。做好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内交通及长江防洪工程,建设纬一科技城。加快编制《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推动宁镇扬同城化战略实施,积极发展与泛长三角西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南京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力。

继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通过两年的努力,全市城市雨污分流工程的实施,主干道、背街小巷、玄武湖景区等综合整治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年继续推进16条主干道和500条街巷整治,整治户外广告、店招,整治违章建筑,实施二环(绕城公路、明外郭—秦淮新河)十线道路的绿化提升计划。整治街头巷尾的绿化小游园环境。加快“智慧南京”顶层设计和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城市景观设计,保护传统建筑风貌。加快建设和优化布局公厕、变电站、垃圾中转站等公共设施。构建管建并重的绿化管养新机制,推进城市市政绿化养护的标准化、市场化、规范化管理。认真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工作。

(三)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增强郊县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

城乡统筹发展是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策”,今年郊区县的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幅,都要明显高于主城区。

加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统筹全市产业布局,积极推进江宁、栖霞、浦口(桥林)、六合、高淳、溧水等各大开发区、专业园区、重点镇街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鼓励资金、产业、人才向“四区两县”集聚,促进特色产业集群集约发展。继续加强村级能力建设,推动村级100万平方米厂房的出租与经营。推进郊县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发展和载体建设。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农业“1115”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进一步创新投入机制,提高设施农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新增高效农业15万亩、设施农业8万亩。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保险,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突出打造一批特色园区、休闲农庄、农家乐等休闲农业示范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00家以上。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对接。重点启动城郊轨道交通线建设,完成干线公路建设200公里,全面启动主城向溧水、高淳引江供水管网工程,加快城乡绿廊建设。完成50公里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完成水阳江和滁河防洪治理工程,做好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建设项目,全面提升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强化全市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切实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机制。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实施农地重整、村镇重建、要素重组,以片区规模整治为重点,大力开展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河道综合整治,逐步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抓好11个城乡统筹试点街镇的新社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城乡公共设施布局,加大基层社区和农村地区便民型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公共设施的标准和服务水平。

(四)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城市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衡量城市生态文明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南京的环境矛盾非一日之寒,解决环境问题非一日之功,转型升级也非一蹴而就。一方面,从现在起要实行最先进的环境准入标准、最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绿色消费体系、绿色交通体系;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的环境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改善人居质量。

推进“三城”同创。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已纳入今后两年全市目标,创建的核心是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我们将全面启动二桥至三桥之间滨江风光带建设,加快推进紫金山—玄武湖中央公园,以及麒麟、浦口新城等公园建设。启动清凉山—国防园—石头城公园的整合改造,主城各区集中整治或建设1—2个城市公园。建成20个小游园。规划建设郊野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和绿化步道。提升城市道路绿化水平。开展森林镇村建设,新增造林面积7万亩、绿化村庄600个。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再命名,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确保溧水建成国家级生态区,新创建一批生态镇、生态村。

打好“六个硬仗”。一是打好大气环境整治硬仗。实施蓝天工程,建立完善扬尘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施扬尘控制负责人制度。4月1日起供应国Ⅳ标准汽油,缓解汽车尾气污染,淘汰黄标车2万辆以上,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达86%以上。二是打好水环境整治硬仗。实施清水工程,继续完善金川河、玄武湖区域污水管网,重点推进南十里长沟、河西北部等区域的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善主城和郊区县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加强阳台污水收集,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河道。三是打好垃圾分类处理硬仗。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要变废为宝,变害为宝,今年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加快建设静脉产业园,建立垃圾清运、资源回收、利用处置新体系,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建设完善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推进垃圾处理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希望得到人大代表、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四是打好节能减排硬仗。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把推进节能减排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继续开展“三高两低”企业关停整治行动,实施绕城公路以内一批工业生产类企业的“退城入园”,整治关停污染企业162家。从严把好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增量。加快重点企业和燃煤电厂脱硝工程,对未完成减排目标任务的区域和企业,暂停审批新建项目。五是打好生态环境建设硬仗。优化城区绿地系统和空间布局,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品质。建设环境监测与应急中心,健全环境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快建立空气、水环境自动监测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体系,切实提高环境应急能力和水平。六是打好村庄环境整治硬仗。全面启动4186个村庄环境整治,完成1455个村庄整治任务。让田园风光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成为南京新农村的新亮点。

(五)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魅力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必须做好传承历史文脉保护文化资源和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这两篇大文章,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彰显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活力。

展示人文古都特色。充分挖掘、保护和有效整合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和历史地段、历史古镇村、文物古迹的保护,凸显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和特色。加快老城南历史文化风貌区、评事街传统民居风貌区的整饬维修。实施一批民国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推进六朝博物馆、孙权展示馆、江宁织造府博物馆(云锦博物馆)、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设。继续做好六朝石刻、大报恩寺、南京城垣博物馆、牛首山、明皇宫、清凉山石头城等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启动南京书画院、美术馆搬迁工作。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推动各大专院校、中学、艺术团体与社区挂钩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街(镇)文化站和社区(村)文化室建成率达100%。开展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试点,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鼓励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特色鲜明的优秀文艺作品。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倡导互助诚信的社会风尚,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和邻里文化,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和科教人才的优势,注重文化与科技、金融、教育、旅游的融合发展。启动产业振兴、园区升级再造、重点文化工程延伸、文化品牌延伸、打造龙头企业等5项计划。力争1—2家示范基地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3家示范基地命名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国家广告产业园建设,做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演艺等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广告等新兴文化产业,拓展文化企业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特色化、品牌化、集聚化。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育高层次、领军型的文化创业人才、专业人才和文化名人。

(六)加快推进和落实重大民生实事,继续改善民生建设幸福都市

保障群众权利、维护群众利益、回应群众关切,让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是政府的首要责任。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民生。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拖,不能等,也不能开“空头支票”。今年要重点完成“十大民生实事”:

1、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全力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双倍增计划”,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创业、社保和帮扶等增收渠道,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的增收,提高退休工人养老待遇。拓展多种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投资性收入,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将非职工城镇居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8%。继续做好被征地人员进城保工作。将在宁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城镇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8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2、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做好岱山、丁家庄、花岗、上坊四大组团保障房片区的建设、交通保障及综合配套,力争年底前8.2万套达到分房入住的条件。今年重点建设公共租赁房、中低价商品房和安置房,全年新开工住房面积600万平方米,储备廉租房1800套。更为重视解决人才公租房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居住问题。健全保障性住房的准入、审核、轮候、分配和退出机制。实施河北村、电台村、蔡家巷等城中村、危旧房、工矿棚户区改造,出新老旧小区40个。

3、关爱特殊人群生活。对80岁以上老人常见病、多发病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严格执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在残疾人“助学、助行、助听、助视”上办实事。继续办好祖堂山社会福利院、青龙山精神病院,启动儿童福利院搬迁扩建。适时提高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城市“三无”对象保障和孤儿养育标准,继续完善困难群体物价上涨补贴联动机制。吸引多元投资,规划建设“银发社区”,健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新增养老床位6400张,为全市60岁以上困难独居老人购买基本居家养老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各项重点工作。

4、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完善“幼儿助学券”制度,优化办园结构,改善办园条件。强化中小学校舍、食堂、校车安全管理。推进名校进四大保障房片区,建设6所中学、10所小学。打造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品牌,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5、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建设河西新城、南部新城等新区三级甲等医院,规划建设浦口新城和全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统筹考虑市中医院搬迁工作。完善急救中心体系。建设保障房片区医疗服务中心,使普通市民都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进“名院、名科、名医”工程,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6、推进公交、环卫体制改革。整合公交行业资源,全面实施城乡公交刷卡付费,基本建成南京站换乘中心,开工建设马群换乘中心,规划建设公交车、出租车司乘人员服务站,优化公交线路布局,新增和更新公交车1000辆、出租车300辆,加强地铁运营管理,提高市民出行品质。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提高道路清扫费标准,主干道每平方米由4.86元提高到10元,增加环卫工人收入并从7月1日起将其纳入社会保险。

7、加快停车场(楼)建设。南京的私家车总数已近80万辆,今年可能突破100万辆,行车与停车的矛盾日益突出。今年起,停车场交由城管部门管理,加快停车场建设,各区新增停车位不少于2000个,促进商业、住宅大楼配建的停车位回归停车功能,挖掘人防工程地下停车潜力,确保新增停车位6万个以上。

8、做好蔬菜控价保供及食品安全工作。通过降低农贸市场物业租金、降低税费、降低摊位费、扩大蔬菜种植基地并与农贸市场对接、建设平价店、加强分销配送,以及市场计划指导等工作,多措并举做好蔬菜,特别是本地的绿叶菜、猪肉的控价保供。建设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菜篮子安全。

9、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结合城市道路及河道改造,加快市民健身步道、绿道建设,办好第20届市运会,活跃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建设小吃中心、小贩中心、小游园等一批民生城建项目,方便市民日常生活。

10、实施环境保护专项整治。集中整治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做好绕城公路以内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工作,年内未完成改造任务的燃煤锅炉要全部关闭。全面启动餐饮业提档升级专项活动,专项整治餐饮油烟扰民问题。新创建10个绿色社区。认真做好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和部分电梯的改造。

同时,加快市殡仪馆新馆项目建设,力争清明前投入试运行。

(七)加快推进政府运行机制改革,提升行政效能和执行力

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依法规治理城市、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为城市谋发展、为市民谋福祉。顺应这种期盼,今年我们要以服务发展、服务百姓为宗旨,加强政府法制化建设,进一步转变理念,转变机制,转变作风。

加强统筹,创新管理。政府要从政策设计、保障公正公平体系上去统筹社会建设。在城市社区全面建立“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和“扁平化”管理新体制,农村社区达标率达到80%。80%的城市社区和70%的农村社区达到省和谐社区标准。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开展“五有五无”社区(村)创建,完善基层民主自治。深化公安“社区六进”工作和“三访三评”活动。培育发展慈善公益类、中介服务类和基层服务类社会组织。*开展平安南京、法治南京、诚信南京创建活动,防范、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信访维稳工作,主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城市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和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落实城市安全运行的各项措施,提高城市安全运行能力。强化食品药品质量和生产、交通、消防安全的监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畅通民意,政出于民。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继续开展“联系市民、服务百姓”活动,每个公务人员必须定点联系一个社区几户居民家庭。进一步健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人民信访、市长信箱、网络在线、市民论坛和民意调查等形式,加强政府与市民的沟通,让群众更多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开展“百企走访”和帮扶困难群众的“牵手行动”,坚持领导干部基层驻点调研,实实在在为企业、群众排忧解难。创新政务公开方式,进一步办好“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市政务服务中心两大平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进一步加强行风专项治理工作,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媒体监督联动机制。加强政府层级监督,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快构建“智慧政务”工作模式,积极推进跨部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政府为民服务体系。

科学决策,推进改革。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政策评估等纳入行政决策必经程序。建立健全决策评价机制、反馈纠偏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坚持并完善市领导联系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基层社区的制度。完善政府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的评估管理办法。推行财政工作转型创新,建设现代公共财政体制机制,全面加强财政收支管理、预算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国有资本资源资产管理和监督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使政府行政资源更加聚焦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市功能提升、城乡统筹发展和民生改善。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改革、环卫市政体制改革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为政府投融资平台注入资本金、注入有效资产、注入资源,降低负债率,降低风险。创新公共服务投入机制,优化政府服务环境,提升行政效能。

严格规范,强化监督。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成就感,打造一支有韧劲、有**,想干事、会干事、干群众满意事的政府团队。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强化真抓实干,强化监督问责,真正做到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功夫下在求实效上,切实提高公务员队伍的责任心、执行力。制定惩防体系建设新五年规划,积极推进源头治腐,全力打造廉洁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各位代表,今年是本届政府施政的收官之年,也是创新突破之年、改革攻坚之年和民生改善之年。我们要以更加勤奋的工作,兑现本届政府履新时的庄严承诺,为新一届政府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埋头苦干,乘势而上,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加快把南京打造成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绿色都市、幸福都市!

较旧一篇:201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较新一篇:2012年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