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译注

作者:刘勰

  《诠(quán全)赋》是《文心雕龙》的第八篇。在汉魏六朝时期,“赋”是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刘勰把《诠赋》列为文体论的第四篇来论述。

  “诠”是解释,“诠赋”是对赋这种文体有关创作情况的阐释论述。全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赋”的含义及其起源。这是过去评论家争论颇多的一个问题。刘勰着重说明赋和《诗经》、《楚辞》之间的密切关系。第二部分主要讲汉赋的创作情况,说明大赋和小赋的不同特点。第三部分评论先秦、两汉和魏晋时期十八家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第四部分总结赋的创作原则。

  刘勰在本篇提出了“睹物兴情”,“情以物观”的基本创作原理,主张雅正的内容和华丽的文辞相配合,而反对没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这些意见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汉赋的形式主义倾向是明显的。刘勰虽然批判了“无贵风轨,莫益劝戒”的不良倾向,但在他所论及的代表作品中,许多肯定是不当的。刘勰把赋分为大赋、小赋两类,并初步总结了它们的不同特点;这种划分一直沿用到现在。但刘勰对大赋的缺点和小赋的优点,都还认识不够。

  (一)

  《诗》有六义1,其二曰“赋”2。“赋”者,铺也,铺采摛文3,体物写志也。昔邵公称4:“公卿献诗5,师箴赋6。”《传》云7:“登高能赋,可为大夫。”8《诗序》则同义9,“传”说则异体10;总其归涂11,实相枝干12。刘向云13:“明不歌而颂。”14班固称15:“古诗之流也。”16至如郑庄之赋“大隧”17,士蒍之赋“狐裘”18;结言扌豆 韵19,词自己作20,虽合赋体21,明而未融22。及灵均唱《骚》23,始广声貌24。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25,拓宇于《楚辞》也26。于是荀况《礼》、《智》27,宋玉《风》、《钓》28、爰锡名号29,与“诗”画境;六义附庸30,蔚成大国31。遂客主以首引32,极声貌以穷文33。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34。

  〔译文〕

  在《诗经》的“六义”中,第二项就是“赋”。所谓“赋”,是铺陈的意思;铺陈文采,为的是描绘事物,抒写情志。从前周代召公说过:“各级官吏们献诗,主管教化的人进箴,眼睛有毛病的人诵诗。”《毛传》说:“登到高处能赋诗的人可以做大夫。”由此可见,《诗序》把赋和比、兴同列为《诗经》的表现手法,而其他书籍则把它和诗**成为不同的类型。不过总起来看,相互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刘向说:“赋不能歌唱,只能朗诵。”班固说:“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派。”像郑庄公赋“大隧之中”,晋国士蒍赋“狐裘尨茸”,篇幅很短,却都是自己作的;这种作品虽然接近后代所说的“赋”,可是还没有成熟。后来屈原创作《离骚》,才开始发展了赋的形式。所以,赋是起源于《诗经》,而发展于《楚辞》。接着就有荀况的《礼》、《智》等篇,以及宋玉的《风》、《钓》等赋,才正式给这种作品以“赋”的名称,它就和诗分家了。“赋”本来是“六义”的一部分,现在却居然壮大而独立起来。于是,作者常常从两人对话引起,极力描写事物的声音状貌而追求文采。这是赋和诗分家而独自命名的开始。

  〔注释〕

  1 六义:风、雅、颂和赋、比、兴。(见《毛诗序》)其二:《毛诗序》中六义的排列次序是风、赋、比、兴、雅、颂,赋是第二。

  3 摛(chí吃):发布。

  4 邵公:即召公,姓姬名奭(shì试),周初封于召(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故称召公。他的话见于《国语·周语上》。

  5 公卿献诗:《周语》原文是“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公卿:指王朝高级官吏。列士:指一般官吏。

  6 师箴(zhēn真)赋:一作“师箴瞍(sǒu叟)赋”。据《国语·周语上》原文,是“师箴瞍赋”。译文据“瞍赋”。师:少师,是主管教化的官。箴:对人进行教训的话或作品。瞍:眼睛没有眼珠的人,不能做别的事,专管朗诵。

  7 《传》:指《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传”是对经义的阐明。

  8 “登高能赋”二句:这话见于《诗经·鄘(yōng庸)风·定之方中》的《毛传》。原文除讲到“升高能赋”外,还讲到要能作铭、誓、诔(lěi垒)等作品,才“可以为大夫”。

  9 同义:同为六义之一的意思。

  10 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异体:指不同于《诗经》而为另一文体。


热门小说推荐:《重生野性时代》、《圣墟》、《武炼巅峰》、《飞剑问道》、《元尊》、《逆天邪神》、《都市超级医圣》、《都市奇门医圣》、《都市超级医仙》、《伏天氏》、《大道朝天》、《都市鬼谷医仙》、《明末好女婿》、《史上最强赘婿》、《三寸人间》、《凡人修仙之仙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