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是以子政论文1,必征于圣2;稚圭劝学3,必宗于经4。《易》称:“辨物正言5,断辞则备6。”《书》云:“辞尚体要7,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8,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9,辩立有断辞之义10。虽精义曲隐11,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12,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13,正言共精义并用14;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15:“仲尼饰羽而画16,徒事华辞。”17虽欲訾圣18,弗可得已19。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20。天道难闻21,犹或钻仰22;文章可见,胡宁勿思23?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24。
〔译文〕
所以刘向谈论文章,一定要以圣人作标准来检验;匡衡上书劝学,一定要以经书为根据。《周易·系辞》说:“辨明事物并给以恰当的说明,有了明确的辞句就可以充分表达了。”《尚书·毕命》说:“文辞应该抓住要点,不应该一味追求奇异。”由此可见,必须有恰当的说明才能表达出文章的论点,必须抓住要点才能安排好文章的辞采。倘能这样安排文辞,就能避免单纯追求奇异的毛病;这样建立起来的论点,也就能得到辞句明确的益处了。那么即使内容精深曲折,但不会影响到它说明的恰当;虽然文辞微妙宛转,但不会妨害它能抓住要点。文章要抓住要点和辞句写得微妙并无矛盾,说明的恰当和内容的精深也可同时并存。这些情形,在圣人的文章里都可以看到。颜阖说:“孔子好比在已有自然文采的羽毛上再加装饰似的,只追求华丽的辞藻。”虽然颜阖想借此来指责圣人,但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因为圣人的文章是既雅正又华丽,本来就是兼有动人的文采和充实的内容的。自然之道本来是不易弄懂的,尚且有人去钻研它;文章是显而易见的东西,为什么不好好加以思考呢?如果能根据圣人的著作来进行写作,那么写成的文章就接近于成功了。
〔注释〕
1 子政:刘向字子政,西汉末年学者。所作论文今不存。
2 以上两句唐写本作“是以论文,必征于圣”。
3 稚圭(guī规):匡衡字稚圭,西汉未年学者。他曾向汉成帝建议重视学习经书。
4 以上两句一作“窥圣必宗于经”。宗:主。
5 辨物:辨明一切事物。
6 断辞:明确的辞句。断:决断。备:具备,这里有充实的意思。
7体:体现。
8 辩:指“辨物”而得的论点。
9 尤:过失。
10 义:宜,适当。
11 精义曲隐:如上文所讲《周易》的“四象”。
12 微辞婉晦:即上文所讲《春秋》的“五例”。
13 偕通:二者之间有相通之处。偕:共同。
14 并用:同时运用。
15 颜阖(hé河):战国鲁人。他的话见于《庄子·列御寇》。
16 仲尼:孔子的字。
17 这两句《庄子》中的原话是:“仲尼方且饰羽而画,从事华辞。”
18 訾(zǐ子):说别人坏话。
19 已:语词。
20 衔:含在口中。佩:系在身上。此二字在这里都引申为“具有”之意。
21 天道:即《原道》篇说的“自然之道”,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22 钻:*研究。仰:仰而求之。
23 胡宁:何以,为什么。
24 庶:近。
(四)
赞曰:妙极生知1,睿哲惟宰2。精理为文,秀气成采3。鉴悬日月4,辞富山海。百龄影徂5,千载心在。
〔译文〕
总之,只有圣人能懂得精妙的道理,因为他们具有特出的聪明才智。他们把精妙的道理写成文章,以自己灵秀的气质构成文采。他们的见解有如日月之明,他们的辞藻就像高山大海那样丰富。古代圣人虽成过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注释〕
1 妙:指精妙的道理。极:追究到底。生知:生而知之的人,即圣人。
2 睿(ruì锐):智慧,明达。宰:主宰,引申为掌握、具有。
3 气:这个字在《文心雕龙》中用的较多(共七十九次),解释也很分歧。从全书运用情形看,除明确指才气、气势、辞气和气候等意思外,多数用以指作者所特有的气质,或作者的气质体现在创作中而成为某些篇章的特点。这里是指圣人的气质。
4 鉴:察看,这里指观察事物而形成的主张或意见。
5 百龄:百岁,指圣人的一生。影徂(cú粗阳平):形体已成过去。徂:往。
热门小说推荐:《重生野性时代》、《圣墟》、《武炼巅峰》、《飞剑问道》、《元尊》、《逆天邪神》、《都市超级医圣》、《都市奇门医圣》、《都市超级医仙》、《伏天氏》、《大道朝天》、《都市鬼谷医仙》、《明末好女婿》、《史上最强赘婿》、《三寸人间》、《凡人修仙之仙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