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百年孤独》在国内出版界掀起一波热浪,接着略萨的作品接连不断地再版,好像“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又流行回来了。“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拉丁美洲寻根文学的瑰宝,在富恩特斯的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全书以无边的梦境为载体,看似荒诞不经,其中却包裹着事物本身的真实。小说中活到103岁的印第安老妪露迪维尼的言行举止更是为拉丁美洲的魔力添加了浓重的色彩。
小说以年代时间为叙事顺序,重叙述事实,轻戏剧对话,大段的文字累读,形成了一道阅读的风景。马尔克斯说,西班牙语的对话让人觉得太刻意,不如通篇文字叙述来得直接顺意。值得一提的是,《阿尔特米奥.克罗斯》这本书的结构跳跃感让人读起来略显吃力。其实,这也是拉美文学的一种神秘。
《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读后感(九):死亡很短,回忆很长
合上书页好久,才终于能背出书名——《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一个拗口的名字。模糊而不确切的回忆里是黑白混血儿的舅父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取自一个更加模糊不曾出现的母亲。 阿尔特米奥·克罗斯动也不能动地躺在床上等死。七十一岁了,在硝烟战火中奇迹般地幸存下来,在金钱权势的争夺中**爬滚打地成为百万富翁,曾经那样地爱过和渴望过,而现在在床上等待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宁。死亡并不漫长,然而走向死亡的回忆是漫长的。 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临死前的回忆几乎就是一部墨西哥二十世纪上半叶到中叶的历史。幼年时身边长者对侵略者的回忆,长大后加入到革命军战争的洪流中,后来参与战乱平息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革命军由于领袖欲而分裂成派别斗争,均分土地的口号叫喊着却很少真正实施,农民和土地永不停息的矛盾,这些对一个人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小事,而是改变着他的历史的洪流。 我不知道爱对于他算不算一个缺憾——阿尔特米奥·克罗斯曾经痛失爱人,而那个他一见钟情后来如愿娶得的女子却不爱他,还有那些相知过占有过的女人,那个彼此之间毫无情意的女儿,和死在异国他乡的儿子。他真正爱过的,要么是失去了,要么是得不到。这世界于他是不公平的吗?然而他毕竟曾经爱过,从他绿色的眼睛里也燃烧过爱情,与那个单纯的少女雷希娜,她为相恋一遍遍编织一个一见钟情的谎言来欺骗自己,“我发现了你”,而不是你发现了我。阿尔特米奥·克罗斯心中对她的爱使得他对生存下来抱着那么大的渴望,在战场上畏缩不前,在处决前不甘放弃。爱曾经给他那么多力量去成为一个英雄。而与他相伴一生的卡塔琳娜,由于误解带来的仇恨在被逼迫的婚姻中始终不愿对他的爱有一丝一毫的回报,以这种使他渴望她的爱却又得不到的方式进行着对谁都无益的复仇。直到老去在临死的床前,母女两人念着他的遗嘱,他感到她的手首次放在他的额头,这悄无声息的柔软又到底是一个女人的怜悯还是柔情?遗憾那么多,一个将死之人又能如何。 作者卡洛斯·富恩特斯在后封上有一段话,“ 托马斯·曼说过,一部小说应该把许许多多的人类命运之线捡拾起来,汇集成只有一种想法的线。“我”、“你”和“我们”因为想象力的缺乏而干枯、分离了。我理解了曼的这些话,很多年后在写作小说《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时,我把这三个称合在了一起。 ”这正是这本书写作上的亮点:时间顺序不定的每一章都是由“他”、“我”、“你”这三个人称的叙述组成,初读时觉得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其实这种在回忆时以“他”的口吻置身事外,在现实中由“我”叙述真实体会,在想象中以“你”引起共鸣,反而给故事增添了味道,使故事的条理更加清晰。这是一种大胆而出彩的写作手法,让人觉得又迷惑又真实。 “我们骑着马渡过了河。”书中几乎每一章都出现了这句话。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对象。这个想法漂来漂去,也许毫无意义,也许是一个行将就木之人在临死的边界上既渴望又恋恋不舍。在回忆中阿尔特米奥·克罗斯最后返璞归真,从何处来,又归何处去。 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不对卡塔琳娜解释在同一个囚房里他活下来而卡塔琳娜的哥哥死去了的原因,也许说出来矛盾就会化解,会有希望得到卡塔琳娜的爱。可是,“他想避免这种回忆”。那些无人知晓的思念与热爱,无人知晓的黑夜,无人知晓的英雄行为与枪决的黎明景色,他把它们当做秘密收起来,把它们当做宝贝收起来,当做禁忌收起来。他不愿意在那时候开始追忆。他只愿意在身后成为英雄。 “回忆,就是获得了满足的愿望”。
上一篇:最美好的时光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冰鉴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