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法治*人心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阻碍呢,在印度恐怕更多的是宗教,在中国会是什么呢。
有些观点挺有趣,例如《自由言论不等于言论混乱》,西方民主的发展历程中,限制话语权是多数国家都走过的一条“弯路”,有了后发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或多或少的绕路而走,却为此付出了一些代价。而互联网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让一部分对言论自由感到非常陌生和麻木的人被自然隔离,让因为自身自愿或者被迫变得愚昧的人退避三舍,让一部分哪怕你真给他言论自由他也绝对不会使用或者不知道如何使用的人敬而远之。作者认为,互联网的部**放,是高层的有意任之,高层的新思路。
-----------------------------------摘抄分界线-----------------------------------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七十多年的历史里,最高领导人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可没有一个是子承父业。然而,他的对手民主美国,竟然出现了好几起老子当完总统儿子再隔代当总统的事儿。苏联的体制,民怨极大,最终被推翻了,美国的这种制度却成为世界楷模,到处推广。这是怎么回事?
至于九十年前中国的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们,我也是要仰视的。但读了他们用来启蒙的作品,再去读西方的启蒙理论,我就感到有些不安了。因为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九十年前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人类启蒙的理论有什么新的贡献。
《黑眼睛看世界》读后感(十):我觉得我并不脆弱 但读到这儿我哭了
在克林顿竞选胜利在握的时候,他的竞选车队经过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子。这个小镇子的居民实在太少,团队没有安排在这里停留造势。当车队经过镇子旁的大路时,司机看到路边远远有几十个民众在那里等待,好像要上、访的民众。当时克林顿忙了一天,已经累坏了,车队继续前进,不准备停下来。
就在接近那堆人群时,克林顿看到了那队人,他随即命令车队立即停下来,然后,他领着夫人希拉里走下车,后面跟着自己的竞选团队,来到几十个美国市民中和他们讨论自己的经济政策和环保、医疗改革,一一回答民众的提问和质疑……
克林顿为什么要下车?他看到了什么?那些美国民众给他下跪了?写了肉麻的欢迎标语?还是他需要在这里拍下亲民的镜头?都不是,当时那稀稀落落的民众挺胸抬头,趾高气扬,歪歪斜斜地站在路边,没有喊口号,也没有标语——不,他们写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给我们八分钟,我们给你八年!”
克林顿看到的就是这一句话,这句话触动了掌权者的神经,于是,他谦卑地走下了竞选大巴,像一个仆人走向自己的主人那样。是的,那些人不是来请求和他见面的“访民”,而是要给他下指示,听他解释自己的政策的“选民”;他们不是来恳求他如何制定政策,惠及民生的,他们是来告诉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管你多忙,你都应该停下来,听听他们的意见,说说你的政策,他们满意了,他们将选你当总统,将把权力交给你,将让你未来八年住在白宫里!
我觉得我并不脆弱 但读到这儿我哭了 躲在床上看了 哭得稀里哗啦 屋里没人 擦眼泪里自己都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但我知道 泪水是从心里流出来的
就凭这个故事 这本书就值了
上一篇:三国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慢走哦,小时光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