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使我安睡》读后感精选10篇(2)

  诗歌离我们有多远。

  人世的芜杂和理想的物化如果已经漫过生存底线,我们在自救的时候,也许偶尔能抓住某些虚无缥缈的痕迹,类似于黑夜中温馨的呼吸和清晨葡萄园的清香——那些已经远去的如拥抱般温暖又踏实的慰藉,也许能在某个深呼吸间捕捉某些字句。捕捉某个早自习在晨光熹微里偷偷看过两行的只言片语。

  ——通过想象,当然,我把那个称为回忆或者有时叫做希望的东西。

  夏暮微凉,我又打开《暴风雨使我安睡》,翻两页,放下,又翻两页。

  最早读过一遍,挑出喜欢的贴上标签。又读了一遍,又贴了一次。再读一遍。最终发现一本书几乎全贴满了,于是有借口重新读一遍。

  这并不是我最喜欢的选本。买它是为了书名。这本书没有长诗,没有如晓梦迷离般的呓语,也没有梦魇。一切都真切的醒着,**和失望并不更尖锐,但因真切而毫无退路。

  这个毫无退路,便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他会很平静地承认自己的痛,但有的时候,很平常的一句叙述就让人痛哭(“鸡没了,变成春卷了”)。

  他承认自己的悲伤,没有自怜,没有悲愤,他说出这一切,不是诉苦,不为标榜,倒像是某种鼓起勇气的告白。

  ——对这个残酷,却依旧温热的尘世间。

  “顾城永远都是少年,就好像北岛从未年少过。”这是我很久以前写在课桌上的一句话。现在对北岛的印象改变了(他似也有《阳光灿烂的日子》般的年少气盛),但顾城依旧是永远的少年。

  他擅长于对自我想象的意境作具化描写。色彩,质地,温度——他很轻易的就捉住你的手,带你去他所感知,或者创造的世界。

  我喜欢他心惊的想像(“有许多时间,像烟/许多烟从花草中出发/小红眼睛们胜利地亮着”),也纵容他说很负气的话(“在需要心的地方/请放上一块石头”),甚至单纯沉溺于景色描写(云特别白/把紫色的影子/全都送给黄昏的大海)。

  无论何时听到睡美人的故事,我都能清晰看见在月光下,在森林和楼窗间,王子用最轻的吻,让心爱的人睫毛沾上花粉。这是诗人送给年少的我的一份隐秘礼物。

  突然就觉得安心。我还是如年少时喜欢着那些人,虽然人世的芜杂和理想的物化几乎要漫过生存的底线。我还是喜欢着他们,一如很久很久以前,最先开始喜欢他们般的喜欢。

  他们被定格——用文字,用画面,用死。

  用记忆。

  长大太慢,老得太快,我没有来得及改变。

  《暴风雨使我安睡》读后感(五):一小片轻微的知觉

  每一个喜欢写诗的人的最终愿望大概都是能拥有这样一本诗集,装帧精美、封面含蕴、纸张厚实、每一页一首诗,底下会有小星号标出校对......这样一本,属于自己的诗集。

  顾城做到了。

  在顾城死去十八年后,出了这样一套诗集,厚厚的三本,**。也算是对这个诗人最好的回顾与悼念。现在让我们回到十八年前,看看他的诗,到底怎么样。

  很多人说“他的每一句都充满诗意”“人类的希望”这些话,其实我想说,顾城写诗其实是把写诗当做自己的习惯,想写就写了,就像大家吃饭一样,饿了就吃。所以他留下了很多很多的诗,这些诗有的意味深长,有的就像白开水一样,删掉也无所谓。一个诗人最重要的就是有感而发,当他的感情没有到喷薄而出的时候,写出来的诗必然没有感情,而一旦控制不好或思路不佳,就容易写出一些干巴巴的烂诗,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说说他早期的诗。

  我看见一些评论(主要是不靠谱的百度百科)说他早期的诗“有着孩童一般的纯净”“如大自然的精灵”什么的,估计是他的追随者所编,他早期的诗,确实写了很多水、石头、虫子那些东西,但是大部分都是名词与形容词的罗列堆积,没有通过内心感受赋予更深层次的感情象征,没有进行诗词需要做到的对意象叙述的升华。这和他的年代是脱离不了关系的,如他1984年所作“知了叫了一个中午,我们非常兴奋,回到家还说着,拿枕头继续当堤坝。”这种话在现在,估计很多小学生都会写,但是在那个时候,朦胧诗刚刚兴起,并没有多少先例可以借鉴。顾城可以说是发展者,写出这种诗,只能说是在不断尝试,没有多大的文学价值,并不能一味叫好,推到无上的高度。

上一篇:《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Spark机器学习》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