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集》读后感(六):其实是一本花了时间看但不觉得非常不值的书
作者的想法很棒,在不断地读图中努力挖掘和看见所谓香港的过去与未来。
说起来“过去”确实看到的很多,尽管那些无从考证的伪引证和煞有其事的不断论证令人困惑——不过也恰恰是这种故弄姿态的喜感成为了阅读这本书快乐的源泉。
前面的理论篇似乎都没被太多人提及,作者故意地把所有抽象的关于香港空间的观察与思考80%以上统统塞进了这个部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吧。有一些提及观察城市的角度还真的非常的具有启发性。
后面的城市篇和街道篇,难免的,有时候还是会感到作者被自己的乡愁绕住但还是依然要屏住努力以一种跳脱文本的语言说下去——毕竟叙述的对象主体实在是,太具体了。
前面有读过的豆油说这是一个解构了的文本,表示赞同。
通篇下来若要用一个词来描述这本书的话,我会用“消解”。真实和虚幻的消解也好,过去与未来的消解也好,权力和权利的消解也好,情感与理智的消解也好……尽管它是一本地图集,作者也说边界在地图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但所有的文字存在的意义似乎就是努力把事物之间的边界抹掉,最好所有的东西都融在一起。
确实是个还蛮实验的做法,至于成不成功姑且留待各位读者自己评判吧。
题外话一句,港人的东西,是否形式总是相当华丽,包括之前看刘以鬯也觉得虽然感觉很对,但形式大于内容。
而且还能感受到中文背后的西式影响和它们带来的复杂情感和困惑(笑
《地圖集》读后感(七):解放想像力
迷糊、晦涩、闲趣、跳脱、豁然、想像、天马行空、共鸣~~~
这是这本小书带给我的真实感受!
读这本书,可能最为困扰我的是,名为地图集却没有一张地图辅以说明;但在阅读的过程中,似乎慢慢明白作者的意图,在后记中,作者心情的真诚流露中,似乎又验证了我的揣测,作者是否故意为之,并不想以具象的图集限制了各人的想像,“读来不像小说,但它的确是一部小说……这本书只是游戏。”
作者以一种写实与想像、虚构与考证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呈现一种新的阅读体验,超乎想象的不断**我的认知边界,引导我在无所可遐想的领域如此畅快的奔驰,这是不是以梦为马呢?
作者在哲学、文学、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之间*浅出的自由漫行,让我在阅读间慢慢明白副标题的含义——一个想象的城市的考古学!
第一章的理论篇真的是拗口晦涩,让人觉得无中生有,但回味起来又意味深长。
“在秩序内我们迷失,因为我们除了预先设计的道路,哪里也去不了,我走的,给你走的,并无两样,纵使我们不甘心,故意择走殊途,终究也是同归于尽,在那完全可以设想和理解的地貌上。”
在青春的燃烧中,我们不管如何努力地跳脱一种秩序的约束,必然会跳进另一种人生秩序,成长是不是就是在这种不同秩序的跳脱中迎接我们各自缤纷的青春?
第二、三章的城市篇、街道篇,丰富的城市小典故,以曼妙浪漫的文字赠与我们的想像以飞马驰骋。
“如果你拿一八四O年代和一九九六年的维多利亚地图做比较,你必然会惊讶地发现,这个城市的虚构程度,可以媲美最天马星空的小说,而且,虚线还一直在发展,像个永远写不完的故事。虚构,是维多利亚城,乃是所有城市的本质。而城市的地图亦必然是一部自我扩充、修改、掩饰和推翻的小说。”
在我以往经历中,枯燥且大部分时候缺乏严谨依据的(中国大陆)城市规划图,让作者描绘的如此唯妙浪漫,与经济诉求政治博弈似乎一点关系都没有了,但却又因人而异可以解读出不同含义。我想在这里是不能配以任何一张规划图或手绘图,都会扼杀对这部小说的想像。
第四章的符号篇,给作者及作者引领我的想像铺设了一个完美的着陆点,暂时结束这段旅程。
致——跳脱的2014!
《地圖集》读后感(八):非典型我城風情畫——Those unnatural re-collections
(原刊24-10-2012蘋果日報)
時代大變之際,古今都有文人以地方風物成書,既是紀錄、更是追憶:較遠的有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寫的是汴京,張岱在《陶庵夢憶》寫盡了明代的江南。現代,葉靈鳳的《香港方物志》在1950年代付印。董啟章則以「V城系列」為名單再添上一筆。
上一篇:《与艺术相伴》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在我说愿意之前》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