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岛 1》的读后感10篇(3)

  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从12岁开始,进入到一个叛逆期,人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对周围充满怀疑。生理上,进入发育期,身体感官、组织结构有了奇妙的变化。在这期间,大多数中国家长,对待性格、人格形成关键期的孩子往往选择高度监控,严防死守,其效果往往是反面的。因为叛逆期的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消极或积极地抵抗。消极的反抗措施表现为拖延、逃避责任;积极的反抗措施则表现为离家出走等。

  《逃离岛》这本书,就深度讨论了成长期青少年心理成长这个话题。它从一个15岁青春期的少年角度,展示了一个孩子突破重重阻碍,在困境中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如何在生存下来的前提下依然保持住纯洁的灵魂?面对教条主义对求知欲望的压制,该从哪里获得真知?冰冷事物会让心灵扭曲,如何通过友情找回温暖?这本书揭示了心灵拯救与重建的重要性,昭告读者要随时注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要对人生有所思考,这样在不断成长,在竞争的环境中取胜。

  儿童教育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人性。人性是超越一切制度的。因为制度本身是为人来服务的。传统的“好孩子”、“乖孩子”儿童教育方式,属于制度化的工业生产模式。这种方式试图用单极化的观念和专制、甚至暴力手段生产千篇一律的“听话孩子”“好孩子”。代表性名言恐怕就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然而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三好学生”“小绵羊”们,成绩好、纪律好,省事省心,但孩子的天性却被无情压制了。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独立决断能力、是非判断力都被圈定在了某一个范围里,孩子的意见表达和话语权更被完全抹杀了,其代价轻则是个别傀儡、失魂、乃至犯罪少年的出现,重则我们的下一代将放弃创新、放弃未来整个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意见表达和话语权。

  尊重多元化 给孩子选择的自由

  谈到高级定制模式,则是尊重多元化差异化,尊重孩子本身的人格的儿童培养方法。在对待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判断孩子“好”与“不好”的标准不是顶尖的学习成绩、不是态度上对待长辈的唯唯诺诺、自我压抑,而是看孩子是不是勇敢地做了自己,不论这个自己是什么样的。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成长要以尊重和欣赏为前提,要尊重孩子本身的性格、爱好、理想。面对孩子青春期无处安放的躁动之心,要开诚布公、以友相待的方式去积极沟通,对孩子的自我给予充分的主权。绝不能仅仅以“听话”为原则,高度监控,严防死守。这样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会让孩子丧失对美好事物和纯真的信任感。大人在孩子生活中不应扮演权威统治者的角色。更不应在各种小事情上事无巨细地上替孩子做各种决定、甚至试图控制孩子的观念和情绪。父母应该试图从理解孩子的角度出发,对孩子因材施教。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要尽量给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独立承担责任的空间。

  前一段时间的“世界自闭症日”,不少成人关注的话题点都是“如何治疗儿童孤独症,使得孤独症儿童成为正常人”,这种观念就是典型的统治者思维,以大群落和主流价值观做支撑,认为:孤独的人不正常,人要合群,不合群的人就是改变他们,让他们变得合群,从而变得正常。现在看来,上述观念显然是没有尊重少数孤独人群的存在价值的,更谈不上欣赏这类独特个体的存在。事实上从平等的角度来看,自闭症甚至根本算不上是病,充其量只是一种个人特质而已。我们应该做的,是提供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童年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有些事情不妨让孩子决定:

  让孩子自主选择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自由地去交朋友玩耍;

  让孩子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支配零花钱的方式;

  让孩子自主选择朋友圈,不论是学友、笔友、还是网友、偶像;

  让孩子自主选择未来发展的道路,或许他真的是个音乐天才,抑或是个顶级编程高手!

  让孩子在小小年纪,就知道选择的力量能使自己开心,自主选择意味父母对其的尊重与信任。

  孩子的选择意味着他在成长。

  《逃离岛 1》读后感(十):国际大奖小说“逃离岛”三部曲简体版首发

  6月22日,国内首部从独立自主角度关注青少年心灵成长的历险题材小说《逃离岛》新书发布会在北京新星出版社10层阳光咖啡厅举行,知名评论家解玺璋、儿童文学书评人谭旭东、全国优秀教师邢冬方等众多文化出版界代表,见证了一场别具一格的“逃离”仪式,共同探讨了关于青少年培养与教育的话题,并与新老朋友一起分享了关于“成长与逃离”的感悟。

上一篇:少女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苹果的哲学》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