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契诺之歌读后感10篇(4)

二、诗与画中的寻找

  莱辛于《拉奥孔》中从三重维度上探讨了诗与画的界限,但他同时也提出了富有包孕性的顷刻的艺术规律。“绘画,应该选择孕育最丰富的那一顷刻。诗,所选择的那一种特征应该能使人看到那一物体的最生动的感性形象。”

  如果我们把这一理论广义化,文学与艺术,如果能够把握“孕育最丰富的那一顷刻”之间,便有相通的可能。确乎如此。马拉美的《牧神的午后》与德彪西的同名交响乐;雨果的《悲惨世界》与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维庸的《美丽的制盔女》与罗丹的同名雕塑;安德烈和妻子的自画像与勃朗宁的《安德烈,裁缝之子》等。艺术与文学的交汇贯通在大师的创作中成为了可能。

  被湖光山色环绕的黑塞,写作之余开始尝试画下山林间的优美景色,也由是不足为奇。《克林格梭尔的最后夏天》中,他描述了自己成为画家的历程:“我在炎炎夏日走过村庄及栗树林,坐在行军椅上,试着以水彩保留那红艳的魔幻。温暖的夏夜,我敞开窗户及大门,坐在克林格梭尔皇宫内,直到深夜,以歌谣的词句来歌颂前所未闻的夏日。”

  创作之余,黑塞常会在山村中前行,或漫步于山间,或前往教堂礼拜。变幻莫测的山林一年随四时变迁会呈现不同的景色。他的画笔似乎总能捕捉到莱辛的“那一顷刻”,文字也似色彩点染过一般,如九月澄空般清新。本书中,展现了山间以红石砌成的露台,一片浓绿中,露台仿若丝绒布上的红色宝石,闪着晶莹的光芒;描绘了玫瑰色的浅滩,和镶着白边的蔚蓝湖泊;更有澄蓝、金黄、平和与温柔的夏日。清新而纯美的笔触,更如同施蒂弗特和艾兴多夫再现,给人了以无限的震撼与感动。

三、解构与建构

  列维纳斯在《从存在到存在者》中认为睡眠是对一个提供避难所的基础的投降。以列维纳斯的睡眠定义,我们或可认为,一个对精神上的避难所的投降构成了作家的书写。

  “如果一株植物被折断,那么它会赶紧结出种子,因为这正是它生存的意义。所以,当生活敏锐度受到伤害时,我会抽身回到工作,回到思考及艺术,因为那是我生命及存在的目的。”不难看出,黑塞对现实的反向书写本质上是源于个人与时代的悲剧。但与隐秘派不同的是,夸西莫多正向解构了伦巴第为代表的工业城市,黑塞则于古文明中前行,实现了反向解构。

  一个夏日的傍晚,黑塞从沙尔瓦托山的卡罗纳出发,前往圣母教堂。他沿途所见的是以手工经营的小型田园,他感叹道,“如果罗马尼亚、美国、加拿大或加州的农人看到,他们想必要耻笑一番,同时更激起很大的优越感。”(P60)

  这种古朴而原始的农作方式《忧郁的热带》中也有提及,如果书中那本用过时酿酒方法酿造的兰姆酒是列维斯特劳斯精神上对原始的皈依,那么本书中以手收割的牧草、未经修筑的河道,随兴种植的森林不啻为黑塞的远古沃土。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极端主义出现,军国主义和复仇情绪盛行,在那个“技术与金钱的时代,战争与贪欲的时代”,他目睹圣母教堂中工业入侵的痕迹,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痛苦和惶惑:“这个古老的世界终将落幕,不久,机器将战胜双手,金钱将战胜道德,理性经济将战胜田园之乐,没有人知道究竟谁对谁错。”

  从当今的视角来看待他在20世纪初的感叹,依旧惊讶于他的前瞻性和精准性:半个世纪后的后工业化时代,怀特在《风暴眼》中所展现的资产阶级家庭,正是一幅金钱战胜道德的具象画。德波《景观世界》中对景观称霸的批判,本质上是黑塞的思考在情景主义国际下的新演绎。

  但如果将浪漫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对物质文明的憎恶,那仅仅只是狭隘的思考。真正的浪漫主义所反对的,是精神的匮乏和平庸,对丰富心灵的无知。

  “我们明白,我们讨厌的不是铁路与汽车、金钱与理性,我们讨厌的是遗忘上帝,是心灵的浅薄。我们更明白,真正的生命、真正的真理凌驾于对立的概念之上,如金钱与信仰、机械与心灵、理性与虔诚。”(P61)

  黑塞消解了一个社会,又重新建构起一个社会。他的浪漫精神,不是夏多布里昂式的消极与逃避,而是源自欧洲中世纪的骑士精神,表现出一种真正的、有温度的人文主义。正如籍里柯《梅杜萨之筏》中展现对人类命运的思考,真正的浪漫主义是与人相连,关怀每一个人内心的逡巡和困惑。

上一篇:K线的秘密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Processing互动编程艺术》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