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契诺之歌读后感10篇(3)

  月行中天,好像上紧发条的挂钟指针般匆忙;一旦钟忽然故障了,指针便像长跑健将一样,疯狂地绕着钟面飞奔。人生苦短,我们却费尽思量,无所不用其极地筹划生命,让生命更为复杂。仅有的好时光,仅有的温暖夏日与夏夜,我们当尽情享受。玫瑰花及紫藤已开开落落了两回;向日渐短,每个树林、每片叶子都带着惆怅,轻叹着美景易逝。晚风徐徐,拂过窗前树梢,月光洒落在屋内的红色石板上。故乡有人别来无恙?你们手中握着的是玫瑰或是枪弹?你们是否依然安好?你们写给我的,是友善的信,亦或是谩骂我的文章?亲爱的朋友们,一切悉听尊便,但无论如何,请切记:人生苦短。

  我像游戏一般地重复着这种过程,一而再、再而三地烤热自己后,又冰凉自己,乐此不疲。这种游戏反映了生命中的一切热情、痛苦与刺激,反映了一切奔波与歇息、狂热与冷淡、**与低潮。

  如果对世界不抱太大的希望,反而安静仔细地观察它,总是会有些收获的,这是受世间宠爱的成功人士所不知道的;观察是至上的艺术,是一种精致、有益且有趣的艺术。

  ”

  黑塞文字似水流涡旋,三两水花,不疾不徐,节约克制,沉静安详。

  遇之而心存欣喜,着实。

  悉达多本是自传,但以小说体出版--大抵黑塞本人也不善张扬,内敛且不动声色;至于堤契诺之歌--我只感到这本书在发着光--那么宁静清冽的,心满意足的,秋日的光。

  如此棒的人类,当然要手贱查查生辰什么的。

  看完轻叹一口气,默默爬回亚马逊,细数遗漏,一一收之。

  《堤契诺之歌》读后感(五):传奇

  对于后工业化时代荒原的我们而言,堤契诺山村的净土或许会消失,但是经冬不灭的,是我们对生活的虔诚态度和对自然的信仰。如开头诗歌中所言,“林叶落尽,世界变化万千”。但纵然有千般改变,但我们生命内在的人格与信仰不变。黑塞和他笔下的堤契诺将成为全人类人文精神的象征,作为传奇,继续流传。

  林叶落尽

  世界变化万千

  枝叶交错

  展现前所未有的稀疏

  ——黑塞《堤契诺之冬》

  1916年9月,黑塞邂逅了生命的堤契诺。瑞士南麓的田园由此成为了他一生的信仰。散文集《堤契诺之歌》以真挚自然的文风,清新优美的笔触,展现了一幅贺拉斯时代文明的水彩画。这个关于人文与故园的文本,温柔生动,见解平实中透着一丝不属于二十世纪的澄澈,既是对工业化资本主义社会的解构,亦是二十世纪的知识分子对人类共同精神困惑的人文关怀。

一、生命的怀疑与思考

  1914年,一战爆发,整个西方知识界对现代文明产生了怀疑。对斯宾格勒而言,这个年代象征着西方没落的开始,对黑塞而言,则是无尽痛苦的起点。

  他写道:“我再度看到自己同一直和平相处得好好的世界发生了矛盾。一切似乎又沦于失败,我又变得孤独和痛苦。”(《我的传略》)

  一个德国知识分子在这个极端年代开始了来自生命深处的惶惑:他所热爱的究竟是“政治的德国”,抑或是“语言文学的德国”?他在内心的拷问中辗转反侧,不知何去何从。

  1917年秋天黑塞所创作的《德米安》中的少年辛克莱,其中就存在着黑塞的自我。尤瑟纳尔认为,作家所创作的人物,本质上是研究自我的产物。我们或许可以推测,辛克莱在两难人生间的彷徨与迷茫,正是来到堤契诺前黑塞心理的纪实,小说中的德米安正是堤契诺的具象化人格。

  1919年,当黑塞结束了伯尔尼的工作,他选择来到堤契诺。“这是山南的第一个村子。在此,正式展开我热爱的流浪生涯。”(P9)一个外在的空间似乎总能激发个体对自我的精神苑囿和思考,进而化为创作的灵感。夸西莫多回到故乡西西里岛的阿格里琴托,数周内挥就几十首诗篇和评论,“生活的道路,赋予我诗与歌”。列维·斯特劳斯来到巴西土著部落,短短几天内记下了半本笔记,“我看到文明的气息慢慢分泌,从查尔迪的乌尔直到现代,路经帝国时代的罗马”。同样,黑塞一生大部分重要作品都创作于瑞士南麓的堤契诺时期,如《流浪者之歌》(1922)、《荒原狼》(1927)等。或许每一个作家都需要一个独特写作的场域来激发自我的自考,以有形的空间绵延到无形的广宇。

上一篇:K线的秘密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Processing互动编程艺术》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