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成为了一个危险的隐喻,纳什和波齐开始时却并无知觉,只是踏踏实实地干活还债,浑然不觉禁锢的网存在于有形与无形间。这似乎也暗合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只不过有的人自觉意识到,有的人懵然无知,禁锢可以是生活的任何元素,只要有所执,皆可陷入其中。而纳什和波齐渐渐觉醒,竟发现草地的边缘真的环绕着铁丝网,一个大的牢狱存在于四周。恐惧与愤怒突然充斥他们的心头,因为自由莫名其妙地被剥夺了。之后为波齐安排的一次逃跑,终以悲惨的结局告终,说明禁锢与自由的天生敌对与不可调和。保罗•奥斯特在此后对故事的讲述超越了现实的羁绊,不再规行矩步于尘埃满地的小径上,而是洋溢着浓烈的寓言色彩,使这段随机的禁锢获得最大的**,即使付出最大的代价,亦在所不惜。
令人诧异的是,自赌局之后,富翁弗劳尔和斯通再也没有露过面,即使纳什和波齐有再多的要求。而我们看到,他们的不见踪影,却丝毫没有减少笼罩在纳什和波齐头顶的巨大阴影,以致所有的痛苦与悲剧,都是在其导演之下。这时我们渐渐理解了弗劳尔对斯通的城市微缩模型的一段评论,“你看看(城市里的)监狱,会看到所有的囚犯都在愉快地劳动着,而且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这是因为他们很高兴自己犯下的罪行受到了惩罚,现在他们正在学习如何通过艰苦的劳动恢复善良的本性。”弗劳尔和斯通外表向来友善有礼,不出恶声,但心里却有如此奇特诡异的想法,令人不寒而栗,使我们看到了专制者的缩影。没有机会**时,专制的因子隐藏在心底深处,充其量成年累月地倒腾一个虚拟的微缩王国;一旦有飞虫撞上网来,禁锢的本性不可遏抑地爆发,即使以友善的面孔。
保罗•奥斯特以公路小说与悬疑小说的形式切入禁锢与自由的主题,使作品的节奏明快而流畅,亦为真相的揭示积蓄足够的力量。他的写实主义方法,衍伸出一个超现实的故事,在禁锢的重锁之上铭刻鲜明的戳记:自由的真义。前路虽充满偶然和未知,“眼前的可见之物不过是内心生发出来的映像而已”,但人性的某些普泛价值却从未改变过,如于自由的追寻,以及对禁锢的反抗。
《偶然的音乐》读后感(八):机缘乐章
保罗•奥斯特的《the Music Of Chance》中译本被翻译成“偶然的音乐”,这个翻译容易产生误会,总会让人联想起约翰•凯奇(John Cage)的偶发音乐(music by chance)等理论。两者虽然无必然联系,但却有一桩巧合值得注意。
约翰•凯奇曾于1991年撰写一首长约20分钟的管风琴曲《Organ2/ASLSP》,他去世之后,一些音乐专家贯彻他的遗愿,将“尽可能慢、尽量柔和”、“慢到极点”等构想在这首曲子上予以实施,将这首曲子无限拉长。目前,这首曲子正在德国某个小镇废弃的教堂里由一架改造过的特制管风琴演奏,其总长度约为639年。据当地媒体称,它迄今不过只奏了几个音符而已。由于音色单一且日夜不间断,附近的居民一刚开始把它当成空袭警报之类的声音,如今已经习惯终日与其相伴。
保罗•奥斯特这部《偶然的音乐》也于1991年写就,故事的题材与凯奇的音乐颇有相似之处。开篇甚至让人想到这是一部公路小说,一个继承了巨额遗产的消防队员开车周游美国,后来遇上牌技高超但不得志的浪荡子,两人决定共赴一场神秘的城堡赌局。而他们输掉的不只是金钱,为了偿还债务,他们必须在与世隔绝的城堡里无休止的劳作,受尽剥削,眼睁睁地、一次又一次地看着自由变成枷锁,此生注定触不到尽头。
这个故事具有极强的寓言味道,如同一出现代版的西绪弗斯,巨石被推上山顶,之后又滚落,这种无休止且无意义的劳动被希腊诸神认为是最严苛的惩罚。主人公纳什的境况也差不多,吃住在拖车里,每天醒来就要去砌一座庞大的“哭墙”。他被外力所囚禁、受尽屈辱,却也是自我的终极抉择。他之所以如此,与信用、责任感等可以完全没有关系,恰如加缪在其随笔《西绪弗斯神话》中所说的:“西西弗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此。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
纳什前后的境遇形成强烈的戏剧效果。前一刻他还在星条旗下的自由大陆上逍遥、沉浸在露水情缘之中,后一刻即成为笼中困兽、在重复的风景里与自我械斗。保罗•奥斯特的文本颇具哲学深度,这分明是两个水火不容的世界,却在扎实地在同一片土地上共生。
上一篇:《荒原》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散妈的教子智慧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