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天》经典读后感10篇(5)

  Z:嗯,那一开始你是因为什么契机开始写小说的呢?

  陆茵茵:因为对生活的疑问。大学毕业以后,身边的同学都走上了一条特别主流、特别正常的道路,好像毫不怀疑,适应起来特别快。但我那个时候就特别纠结,没法适应,不知道为什么要找工作,为什么每天要这样生活。当时没有人可以给我答案,就只能去书里找。看着看着就想,我也要写。

  Z:一开始影响你的作者和作品有哪些?

  陆茵茵:那我要去翻翻书架,不记得了,哈哈。一开始看书很杂,虽然从小就号称自己喜欢阅读,但我后来发现真正认真看书并且体会到看书的乐趣是从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开始。突然就觉得看书是有意思的,什么都看。影响到写作的话,最早的时候是魔幻现实主义吧,当时觉得很惊讶,小说竟然还能这样写,也写过一些很飞的东西。但后来就不那么写了,我想其他写作者大概也是这样的,最早的尝试有很多是糟粕。

  Z:我读到的你的小说完全是现实主义的,这是否与你的文学观念有关?

  陆茵茵:我没什么固定的观念,“我必须要写这样的,不能写那样的”之类。只是我写作的初衷是发出自己对生活的困惑和疑问,而人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困惑又特别密集,会面对很多前所未有的状况,感情、工作、父母的老去、自己如何经受接踵而来的各种试炼,所以那个时期写的现实主义的比较多。不过以后也可能写其他的,不排斥。

  朱岳:我记得有一次你说小说的“人物”也不那么重要,甚至不用起名字。这与比较传统的注重刻画人物的小说也有很大差别,虽然同为现实题材的小说。

  陆茵茵:对,《台风天》里面,第一篇《生日》是我最早写的,当时在学习怎么写小说,所以这篇比较传统,吻合传统小说的样貌。主人公有名字,有背景,交代了来龙去脉,给她发派一些命运,最后有一个结果。但我后来发现这种写法是有问题的,至少对我来说。因为第一,从初衷上来说,我写小说不是为了讲故事,我不觉得自己是“说书人”的角色,尽量把故事说得**和有声有色。第二,这种写法很容易写“恶”,写痛苦,写生活的负面,因为比较好写,会给故事增加戏剧性。但我不想这样写,像上帝一样给角色发派厄运,我觉得毫无意义。

  所以2009年之后,我停了一段时间没有写小说,直到2012年写《菩萨》,当时是一天之内写出来的,也是一种别的尝试,我不知道别人看不看得出区别,但我自己觉得是有区别的,从我心理的动机上来说。2013年之后,我陷入一种对字句的洁癖,可能也是在找到底什么样的语言适合自己,那个时期特别**,几乎已经不是**了,有点过敏,对遣词造句过敏,对传统的刻画人物过敏,甚至不想给人物一个名字,只想直接写他/她所处的情境。我前几天还觉得,我写小说好像过于直接,第一句话就直接切到我关心的事情,没什么闲笔。看看以后能不能写写不一样的。

  Z:我觉得《菩萨》还是主题太明确了,有点做文章的感觉,更喜欢《台风天》那种主题很模糊,只有一种感觉和体验表现出来的。

  陆茵茵:嗯。写《菩萨》是因为我自己和朋友连去了几次普陀山,想到一些有意思的事。但停了两年多没写,一开始还有点生疏吧。

  Z:有几篇很像一种“私小说”,像《出差》《零比三》《湖》,好像就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如果是虚构作品,我觉得很难那么有写实的感觉。

  陆茵茵:《出差》的细节基本都是真的。《零比三》和《湖》都是虚构的,但核心是我的真实感受。其实很有意思的是,有的时候我想写的和大家读到的可能不一样。有朋友读了《湖》,说我想写的是中年夫妇的疲惫和对生活的厌倦,但我想写的完全不是这个,哈哈。这篇对我自己来说有点实验,可能没有完全表达出来吧。

  Z:有没有想过以这么写实的笔调写一个超现实的故事,可能会很有意思?

  陆茵茵:没想过,不过可以试试。

  Z:我读的时候觉得就是一段写实的记录,最后的湖也许有点简略。我以前编过博比·安·梅森的小说,有相通之处。怎么说呢,她,还有卡佛都写过一些这类的小说,就是生活中的一个事和另一个事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但是表面上没有关系,作者把这种关系很平淡地表现出来了。比如一个人第一天出了个小车祸,第二天开始养乌龟。

上一篇:史铁生散文选集读后感10篇 下一篇:《风口上的猪》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