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球游戏经典读后感10篇

  《玻璃球游戏》是一本由[德国]赫尔曼·黑塞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玻璃球游戏》读后感(一):附议:敢于生活

  看到评论中有位朋友的标题是“敢于生活”,很是赞同。

  不同的人读这本小说,有不同的感受。作为精神贵族,黑塞将一生的求索所得,浓缩于这本晚年的著作中。对于主人公一生的描述是非常完整的,从少年时受到音乐大师的感召,到辞去玻璃球大师的职务而去教一个少年,精神在轮回中生生不息,终点即起点。

  黑塞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是痴迷,对阴阳的概念很有共鸣。最近恰巧在读杜威的《哲学的改造》,其中崇尚“体验”的精神,与黑塞有共鸣之处,包括超越二分法的尝试,亦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每个人要凭借自己的经历去感悟了。

  “我的朋友,你不该去渴求一种完善的学说,而应该渴求完善自己。神性在你心中,不在任何概念里。真理是体验而得的,无法传授。”祝所有朋友新一年:更敢于生活。

  《玻璃球游戏》读后感(二):空中楼阁

  (跑题表示,“玻璃球游戏”这个名字,给我的画面其实是一群穿着希腊袍子在高堡里研究精神文明的老学究们埋首于沙坑里打弹珠的场景。)

  说回这本我竟看到了乌托邦和反乌托邦两种影子的、难以定义的小说,黑塞虚构出的这个致力于思想和精神上的精进的小学术王国,兼具宗教和学术机构的两种特质,而通过传记方式记录的这位虚构出的“一代宗师”的生平,颇有几分给圣人立传的意思。

  本书也属于那种让你看着看着就会冒出“我怕不是个文盲”这样的念头的作品。这本“传记”里有故人回忆、有书信、有诗歌,甚至还有以男主人公身份创作的,早年的三篇虚构传记(嗯,虚构里套着虚构……)——其中之一竟是个南柯一梦的翻版。

  嗯,我觉得我的大脑还在消化这本书,暂时无话可说了。

  《玻璃球游戏》读后感(三):我们力图达到的,是一个整体的生活

  看过赫尔曼黑塞的玻璃球游戏,留下的主要印象是主人公在理念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世俗世界之间的调和努力,这是所有知识分子必须面对的问题,正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态度,成就了不同的对待世界的方式。

  赫尔曼黑塞的调和努力是正途中的正途,这种努力使不会被驳倒的,我们人类都渴望着一种整体的生活,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灵魂和肉体,正是在对两种事物进行对比和调和中,才可以创造伟大的思想,体验到刻骨的痛苦。

  不得不说,黑塞在书中过多地迷信中国的阴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对易经和道家思想有种符号化的理解。另外,书的结构,某些语言过于繁琐和做作,有斧凿的痕迹。但瑕不掩瑜,就是这种写这本书的idea就已经堪称惊艳了。

  黑塞的书读的不多,以上只是一点个人看法,期待以后的校正。

  《玻璃球游戏》读后感(四):个性与共性的冲突与统一

  这是本可以从多个角度品评的经典著作。黑塞在二战以后,以一个德国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件多不容易的事。

  经典著作,一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我只能从一点来说说自己的感想。在所谓‘副刊时代’,对个性有了病态的崇拜,以追寻名人的细枝末节为乐。进入卡斯塔里的时代,大师们抑制了各自的个性,以宗教的共性 来领导精神世界。玻璃球大师显示了对共性的服从和驾驭。但是在与世俗世界的来往中和独立的思考,终于跨越了共性,进入了一种融合了共性的宗教精神和个性的独立的近于完美的状态,完成了冲突和统一。但是,似乎神并不允许这种完美在现实世界的存在。他很快地走向死亡。

  面对着对个性(可能是活泼的,也可能是变态的,取决于参与者的态度)和共性(可能是纯洁的,也可能是压抑的,取决于团体的态度)读者会做什么选择? 或者选择本身也是剧本的一部分?

  《玻璃球游戏》读后感(五):枝头蜜

  朋友说,一生只想有很多体验就够了。其实这反而是很容易的事。在小说里,我们活了很多辈子,欢乐也好,痛苦也好,千千万万遍。所以类似的处境可得,类似的痛苦大概也能明了,我来了,我看过,我活过,所以我也理解--文学是人类的良心。

上一篇:赎罪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我最想要的人脉书》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