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人跟人到底是怎样,我不敢相信人性是这样或者那样,一切都不好说,我只知道我经历过的。只知道这些。
如果秋天只是秋天的意思,叶子落下来就像它长出来了一样。如果日子只是日子的意思,它来过了就像它还没来一样。那么路边焦黄的树叶,记忆里或明或暗的故事,我不用关照你们。不再期待生命中有什么人出现了吧,我想我可以开始了,写一部小说或者长长的散文诗,涉及点人性,关于我所知道的。可是每每下不了笔,不是太过悲伤无法动笔,就是已经清醒不知从何说起。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写作障碍,毕竟已经四年没有动笔了。
不论如何开始写吧,那些我经历的故事,关于自由和背叛,也许经历也不意味着什么,经历的意思就是经历过了吧。
《违背道德的人》读后感(八):违背道德的人
米歇尔他其实一直是一个只关注自己感受的人。他一直以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或许在他生病以前。因为教规与习俗的束缚,使他不自由,那也非他性格本身的温驯谦卑。他整日沉浸在书堆里,对外界不闻不问,就是他对自我关注的体现。他在船上第一次认真看他妻子一眼,发现她是如此优雅、妻子才因为自己的关注而有了面貌。作者说他的悲剧“存在于主人公的灵魂中,并随之慢慢展开”,说明他自始以来是这份关注自己的性格。只是梅纳尔克,这个和他有着一样天性的人,对他的点拨,给了他以豁然开朗的的启迪,他才开始彻底放纵。生大病一场后,他开始完全展现对自己的过分关注,毫不掩饰,也完全抛弃过去教条习俗的约束,获得自由。可是暂时还没有被欲望操控得丧失理性。直到与梅纳尔克谈话后,梅纳尔克那句”“不再存在和从未存在,在我看来都一样”是极为危险的,虽然在他当时看来,这话不合清理。但后来他多次意识到原来梅纳尔多说记忆没用是对的,看来梅纳尔多的话已印在他心里,并对他起着作用。他由此变成了没有回忆的人。对新鲜与快乐的贪得无厌的索求,对未来的盲目的投靠,造成了他的彻底堕落,在过度的自由中迷失自己的方向。他只顾着完成自己的目标,他的执拗超出一切,他眼中只有他自己,任何东西只是要么是他的工具,要么是他的障碍。不是吗?他其实一直是这样一个思考逻辑,只是以前没有完全丧失生活的秩序,现在过度的自由使这点放大,加上厄运与不顺利,使他的幸福幻灭,继而为重新找回他的幸福,他所作出的努力,毁掉了玛瑟琳。
还有他与梅纳尔多的那段对话也很精彩。从中看出梅纳尔多也是不快乐的人。他看到米歇尔的快乐,嫉妒,也犹豫过,可是继而,这只会转换成对自我更高的要求,“嫉妒别人的幸福是疯狂的。幸福不会呼之即来,应当尽力争取。”嫉妒心让人变得弱小,他不允许自己示弱,于是他说服自己每个人各有自己的道路。“我这是在为自己量身打造幸福。”有趣的是,随后米歇尔也高声说道“我的幸福也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两个极度自我,极度要强的人在争先恐后地宣告自己为自我奋斗的格言。不是很有趣吗?还有一个米歇尔也体现出了像梅纳尔多一样的嫉妒心。在查尔斯驯服马匹后,米歇尔不是佩服,不是高兴。而是“我都不由得嫉妒起查尔斯来,后悔不该把驯马这工作交给他。”他在别人的功劳面前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弱小,可见他考虑他看这个世界只考虑对自己的影响,与梅纳尔多何其相象。
我后来想,如果说纪德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依据了自己真实的经历,那作者的创作动机就很难说清。若是站在米歇尔这一边,为什么不为自己辩解一下,为米歇尔这种恶行辩解一下,相反米歇尔直至最后也没有悔改之意,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需要加以改变。如果是谴责米歇尔的,又是为什么?这不就是作者自己吗?后来我这样对自己解释。作者没有把米歇尔当成自己。而是在思考自己的一些心理特征,对这种心理现象单独作出分析。如果有个人具有这种心理特征,而且在这上面以固执的姿态一走到底,会是什么样。作者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来远远的看待一种心理现象,不置肯否。就像他自己所说,米歇尔不是社会的一种典型形象,他是生了病了,他是一种特例。作者并没有见识过这样的人,所以米歇尔不是一个真实的描述,是作者的一种猜想与试验。他想看看自己身上所具有的这些特质,如果在一种极端理想化的情境下,进行自由的发挥,会形成什么后果。而米歇尔的结局,既代表了一种悲剧性,也有在他自己看来达到的目的。作者可以藉此告诫自己,衡量利弊,在生活上以米歇尔的结局警示自己。
上一篇:《永别了,武器》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地下》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