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培根论人生》中,不难发现培根对于人生多样化的见解。 以整体的视觉角度审视人生,以包罗万象的形式归纳人生,培根对于人生的剖析是全面的,深刻的,有时甚至是刻薄的。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哲学家,人们可以从培根的字里行间中看到哲理与人生相碰撞所迸发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执着于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着眼于政治,深谙官场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饱经生活历练的培根。培根用他的文字给予了人们追寻生命真谛的勇气,培根同样以此缔造出了他的哲学的真正意义。不得不说培根是一位富有时代色彩的伟大作家和思想家,在一个思维动荡的时代里,培根以他独道的思维方式在人们脑中植入了一道炫目的光晕,使其在哲学意义上拥有了无与伦比的独创性与不可替代性,在文学意义上同样具备着卓越的品质。人们从培根的哲义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对于人生的解读,某种意义上,培根哲学是对于人性本质架构的**裸的解剖。当人们通过作品对自身的了解进一步加深时,其作品精髓的展现是水到渠成的。
从时代的角度反观,《培根论人生》同样是时代的产物,其时代的特征是不可回避的。16世纪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宗教改革盛行,在以此为轴心所延展出的文学及哲学作品中必然可以寻觅到宗教的痕迹,以此形式作为载体所铺陈的诸多古希腊和圣经的典故以及其书中备有的详细注解,使我更加全面的了解当时的时代与文化背景。
当培根谈论人之本性善恶时,基本以基督教作为其根据与出发点。培根在文中有道:“的确没有一种诫规,教派或主张有如基督教这样推崇‘善’的。”这客观地展现了培根哲学与宗教性质的相互结合,并以此概念作为其独立的理论基础对于人性中的真善美做出了准确的判别。而在实际意义上,宗教的价值在于以其自身的思维方式创建理念体系并以此把特定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附加于人们的思想之中,而在培根进一步的论述中,更使我领会到,哲学的意义并不在于从思维层面上完全的掌控他人而往往是以意识形态作为基甸并加以引导后获取人们的赞同。就像培根在文中所写,真理只有靠真理去评判。以此立场出发,客观意义上存在的真理只是判断另一真理的依据。当把所有真理贯穿于思想予以整合并塑造为整体时,其产物则是一种超越人类自身意识的存在,培根正是以此概念作为基石,重新审视和考虑了人生的价值定义。
从哲学角度出发,培根哲学是伟大的。从文学角度出发,培根哲学是优柔华美的。从时代角度出发,培根哲学是具有鲜明特征的。然而先人们向来都是在无法捉**的思维平台中探寻着真理的炽热,因为往往只有当人们闭上双眼时才能看清真理的方向。也许这也是培根这位伟大作家想要在《培根论人生》中留给人们的精神与奥义。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七):追寻有意义的人生 ——再编节译版序
谈论人生的资历,人皆有之。近读大学者季羡林谈论人生,忽闻大师感叹他并不清楚“什么叫人生”,颇具悬念。老人家名扬遐迩,厚积九旬春秋人生,通达王朝、共和及革命的世故,兼蓄古今中外的学问,出此惊人之语的玄机何在? 幸而,慷慨的大师分享了他的肺腑之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这个困扰着众人的问题,也毫不例外地困扰着大师。人生本来就充满了奥妙: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自己选择的;离开的方式,如果不考虑自暴自弃的话,也无法挑三拣四。但我们每个人,生就具备自己独特的体型、肤色、发质以及眼睛的颜色,加之天赋的差异,以及后天个人际遇的不同,究竟为何而活?这个在大师眼中本来易如反掌的话题,突然复杂起来。 有关人生的话题,牵动着太多人的心。在网上社区论坛中,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各种人生感言的热烈交流。美国有人专门以“人生的意义”为题,联络全球顶尖的作家和思想家,包括科学家、艺术家,汇集他们的观点成册,其中有许多被视为成功楷模的大专家的真诚分享,坦言他们对意义之说颇感茫然,也同样渴望得到获取答案的帮助。 显然,当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注定无法找到人生的意义和目的。特别是当我们中有许多人认定生命是纯物质性的,自然也就更难跳出窠臼,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好多年前,著名的无神论大哲学家罗素就曾经感叹过:“除非你假定有神,否则,追问人生的目的是毫无意义的”。尽管如此,大师们自己普遍都认定,虽然我们的人生是被动的,好像也活得糊里糊涂的,但却不能自流放任,相反,我们应该认真生活,并且问一问自己:为什么活着?如何活着才有意义?这样反思,可能有助于头脑清醒一点,糊涂减少一些。
上一篇:《推拿》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茶花女》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