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经典读后感10篇(4)

  《太平洋战争》读后感(十):止战之殇——读山冈庄八的《太平洋战争》

  关于太平洋战争的书读得不是太多,以往只是通过各种资料拼贴起一个大概轮廓。在网上偶然看到有关介绍,意识到对太平洋战争有些印象模糊,产生了再行了解的想法。拿到书后觉的与传统历史书籍和畅销写史书籍不太一样,意识到这是本小说,而真正去读的时候,发现它的确是一本历史书。

  本书比较客观地对太平洋战争作了全面回顾和检讨,详尽展示了日本方面的谋划、指挥、装备和表现。不仅如此,书中还对日方战争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思想、性格、心理及情感有作细致入微的描写。从天皇到大臣到普通士兵,作者常常转变为他们的视角,将其对战争的思考、感受一一道来。通过作者的叙述和描写,我们看到了日本人贯穿始终的忠诚、聪慧、坚忍、守序及狂妄、愚蠢、狡诈、凶狠等特点。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独特的文学视角和写作风格,没有哗众取宠,没有标新立异,只有平静的叙述。

  书中对于细节的描述非常多,正是这些细节让书中的历史变得鲜活生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战争中个体的焦灼,并以此重新理解这场战争。本书对于细节的描写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作者没有过分渲染战斗过程的精彩或惨烈,而似乎更希望读者明白,战争的发动和它的结束一样复杂,充满不确定性,有太多难以预料的随机因素。尽管战争驱动力量显而易见,对战局的预测和权衡往往有迹可循,但正是这些随机因素为我们刻画了战争天秤的倾斜过程,让人逐步陷入无力回天的困境,感受到了宿命中的困顿和绝望。

  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后来者,对于这场战争的理解往往掺杂了太多的感情因素,以至于其本来面目有时反而被蒙蔽了。作者也未能摆脱这个陷阱,书中注入了非常多的悲情,站在平民角度伤感战争给日本人带来的巨大伤亡,站在中下级军官的角度批评日本中央及各方面军高级指挥官的愚蠢,站在日本中央的角度斥责当时的美英等强国。作者虽然感慨战争的不仁,却未曾觉悟日本的不义,对于受害国人民遭受的苦难着墨不多,使之对战争悲情的渲染显得造作,缺乏说服力,暴露出些许的自私或偏狭。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虽然没有直接点出天皇的战争责任,倒也并没有刻意回避,而是通过天皇的言行特点及决定间接承认其对于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话说回来,这毕竟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正是因为有了天皇的首肯,因而尽管日本内部存在各种势力,相互之间立场迥异,但在进行战争上基本达成了一致。同时,正是由于天皇的纵容和支持,日本举国上下才对于这场战争趋之若鹜,不惜飞蛾扑火,宁为玉碎。

  关于日军在战争中的表现是作者着墨的一个重点。从日本的装备和战术看,海军胜过陆军,但海军只在战争初期尤其是偷袭珍珠港时有上佳表现。当中途岛一战海军优势丧失时,日本便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而其曾一度叫嚣的本土决战最终化作声声哀鸣。陆军虽然主导着战争的进程,但经历过初期的荣耀后,由于海军的受挫,也成为一系列失败的主角。海上战争中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但由于对于后援的严重依赖全身而退也比较困难。同时,日军对于古代武士精神的盲目崇拜,也使得其在美军的强大物质力量面前只能化作团团灰烬和累累白骨。

  可笑的是,至今不少日本人仍喜欢用“阴谋论”解释盟军对太平洋战争的责任,认为日本是一步步被西方国家引入战争的,本书也持这种观点。从偷袭珍珠港开始,作者认为日本就已经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后包括每个阶段、每场战斗几乎都是如此,胜利如此,失败更是如此,这正是书中悲情的由来。而当时日本对于战争的态度,可称执著或疯狂,总之就是死不悔改。回顾历史,日本的对外战争历来都是举全国之力,一旦发动就不会轻易停止下来,直到撞到头破血流,太平洋战争再次印证了这点。

  战争无疑是改变世界政治版图最直接最有效也是代价最大的方式。但正像人们所说,日本的最大缺陷是不知进退,只企图一击必胜、以小博大、回家数钱,这种赌徒意识表现在各个层面,尤其是日本中央从始至终都希望以丰额战果及巨大杀伤来赢得与盟国和谈机会,从而尽速结束战争,保有吞入口中的食物,显然贪婪和狂妄背后是其胆怯而卑鄙的内心。这种心态历经三代天皇早已根深蒂固,而正是在这种心态驱使下日本被锻造成一柄锋利的战争之矛,随时准备投向任何一个敌人。

上一篇:《刘氏女》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从治疗到自愈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