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古复仇记的读后感10篇(2)

  小说从雅古的经历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等级制度的消亡,贵族的没落、资产阶级的兴起,雅古仿佛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他用自身的遭遇演示了一个民族顽强的生命力。故事通过一个老人以回忆的方式缓缓道来,没有什么艰深的哲学式的话语,却讲出了人生最朴实的道理。在雅古的经历中,我们能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也能看到生活中蕴藏的希望,就如书中加贝利骑士所说:“魔鬼不会总是敲穷人的门。”小说的背景时代离我们已非常遥远,但是,雅古父亲的拨枪自卫,雅古母亲的辛苦劳作,雅古的知恩图报与努力而认真的生活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人类社会中那不容践踏的人的尊严以及在任何时代人们都会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雅古复仇记》读后感(四):乡土本色,岁月之书

  欧仁·勒儒瓦的《雅古复仇记》最初是以《巴拉德森林》的篇名在报上长篇连载,在1899年结集出版。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未,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上映时也产出现万人空巷的轰动景象。2007年电影导演洛朗•布东纳将小说搬上银幕改编为电影,创下法国票房纪录。未翻开小说之前,很难想象这部封面上印着“法国中学生必读文学名著”的小说是什么样的故事。

  形似儿童文学的书里,呈现的其实是另一番人生的悲创和哀伤,在作者绵密而细致的笔吻里,是名为“雅古”的孩子成长到静待死亡的一生,然而在故事行将落幕,死神即将光临之前,却又像“雅古”一般没有什么遗憾。这真是一种奇怪的感受,仿佛人生之中那些愁苦,那些哀怨,那些苦难和磨难都随着雅古的行将老去而释然。人生将尽,看如曲线起起伏伏的人生,也有种一笑泯恩仇的放下。真是一部看穿人生酸甜苦辣的命运之作。

  也许是因为作者本人在十一岁之前一直生活在乡村的经历,农民们的寒舍陋屋,孤苦与质朴,生活的困厄,都与他记忆中的气息融为一体,最终汇聚于雅古这个孩子眼中的世界,以孩童般的视角还原本应是一片阴郁色彩的往事。灰暗的生活,八岁雅古眼里的贫富差距,作者并没有刻意加入个人的评判色彩,一切流于自然。而这种自然的书写,在观者的眼里,又有种现实主义写真画般的逼真。

  小说三分之一的笔墨用在讲述雅古复仇的因由。艰辛严峻的生活,人为的厄运,渐次将父母从雅古身边夺走,那些有父母疼爱的只零片断是记忆里的碎片和复仇的誓言。事实上,雅古的复仇也仅有两次举动,一次是八岁少年时的纵火焚烧作恶多端的南萨克伯爵家的埃尔姆森林,一次是成年后有组织地烧毁伯爵家的埃尔姆城堡。前者只是让心头快意,后者却让村庄里的人们都有机会摆脱了专横暴虐的桎梏,成为造福一方受人尊敬爱戴之人。差别便是孤儿的雅古遇到了博那尔神甫,重新做人做事以及识字学习知识。假如没有神甫,雅古可能成为饿死路间的孤魂,也可能成为被狼刁去半边**的残尸,不可能是日后强壮,正真,勇敢和正义。乡野的朴素,乐善好施的贵族老**和骑士先生,特别是神甫给予他的如同父亲一般的照料,让雅古身心健康地成长为一个勤劳,认真,耐心而诚恳的人。

  前后两种生活的巨大差异,穷困生活之余的心灵成长,间或教宗之间相互侵压的斗争,隐隐约约都是未揭开的复杂。不过,作者也不并旨在于此。作者擅长书写他所熟悉的这些农民的真实生活,以及那些同情贫苦人民生活的好人的形状,比如维达尔律师。以古稀老人雅古的口吻所作的自述,也是还原一个农民本色,描绘对于土地,对于劳作、对于生活本能的热爱。让这部小说充满了浓浓的乡土色彩。

  当然作者在文中也毫不避讳地倡导贫苦人民对法律的态度,希望民众重拾对律法的信任。为此,雅古第二次复仇之举也作了无罪**的处理。这样的处理也是对弱势族群的同情和关注,对人间正义和平等的追求,更重要的是那种身处逆境却不气馁的执着精神,以及善良普众对善意真切的回应。

  《雅古复仇记》读后感(五):小小反叛者

  法国作家欧仁.勒儒瓦的《雅古复仇记》诞生于大约一百多年前。如今再版,封面配一幅著名插画家摩甘所绘的雅古肖像画。小男孩儿头戴黑色软边呢毡帽,藏青色衬衫,外披一件黑褐色的斗篷,短发褐黄柔软低垂于耳际,眼睛晶莹明亮,饱含因愤怒而集满的泪水,这就是我们的小雅古,身后是辽远郁绿的群山,嫩绿丛生的草地,充满希望。

上一篇:《女人是一种态度》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纸上王国》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