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诗传全集经典读后感10篇(5)

  7.在回程的最后一天,去了趟北京东路的“天堂时光旅行书店”买了一本仓央嘉措的传记诗歌合集。在拉萨到兰州二十个小时的火车时光里,花了近六个小时看完此书。

  阅读期间:

  1.看仓央嘉措的传记时,会对他有深深的同情。宗教礼节禁锢着一个生性浪漫多情的少年,而少年却用了洪荒之力与之抗衡。

  2.他是拉萨街头最美的情郎,却用一生来解释匈牙利诗人斐多非的另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3.“我愿与琼结的姑娘相爱,谁最喜欢我谁就是我的心上人。”对于后半句诗,实在怀疑这最美的情郎只是个缺爱、荷尔蒙分泌过多,青春躁动的少年呀。

  4.看仓央嘉措的诗集的时候,总让我想起几百多年前红楼梦里的另一个少年:宝玉。多情、**、浪漫、有才华,也有那个年龄的叛逆、放荡不羁。

  5.童年的经历是如此的重要。仓央嘉措在无拘无束、自由恋爱,充满爱意和和谐的红教家庭长大。也意味着他生性不羁向往自由且心怀慈悲的善良的人。又想起了蔡康永说,我们每个人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我们的经历不同,经历塑造着我们变成不一样的自己。

  6.全书看下来,虽说第巴掌权让仓央嘉措成为雪域里的最可怜的傀儡,看着让人同情。但是站在另一个高度纵观那时全局,年轻又满怀浪漫的仓央嘉措还真不一定有能干、有魄力平衡错综复杂的权势斗争。

  7.这传记和诗歌鉴赏是由闫晗编著,我在想这一定也是个浪漫多情的女人吧。至于为什么是女人?编者从诗歌尝试探研仓央嘉措的情感世界,那些**般深情款款的解读,诗情画意又细腻热烈的诠释,若不是个女人的心思,不科学。(百度闫晗这个人,没有找到太多的信息。心里疑惑,不应该呀,明明有一股琼瑶风的气质。这种作家不是应该著作等身么?)

  8.编者有过度解读仓央嘉措之嫌,凡事太用力太入戏都容易有失偏颇

  阅读后:

  合上书,细细的回想这趟旅行以及刚刚看完的这本书。

  1.我查阅了很多关于佛教的资料,仍然没有搞明白佛教的历史脉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藏传佛教与内地的各种佛教有什么不同,分不清楚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搞不懂东南亚(柬埔寨,泰国,尼泊尔,印度,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家)与我们国内的佛教有什么区别。

  2.在大昭寺广场,我不能理解那些五体投地磕长头的虔诚朝拜者。那是一种怎么样的信仰呢?他们心里在想念什么?有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在朝拜呢?

  3.在西藏博物馆和扎什伦布寺的讲解员均有提到,寺庙的无数珠宝都是靠藏民们捐献,他们大部分都是家庭家境贫寒,对物质要求不高,把传家宝的珠宝和认为尊贵的东西献给寺庙,献给佛祖,献给神。为了今生轮回积功德,以免轮回之苦。对此,我也不能理解。

  4.在八廓街散步。我说,看着这些神情肃穆又老态龙钟的老人拄杖转经,心里莫名的心酸。小伙伴说,你不懂,那是他们的信仰,他们是幸运的。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没有信仰的人。

  “什么是信仰呢?”

  “就是那些有非凡智慧,顿悟人生道理的人来指点我们凡夫俗子的迷津。是授业解惑布道的智者们。”

  “那几千年的孔子和老子等人为什么不受众生瞻仰供奉呢?人生的迷津在论语和道德经上也基本可以获取答案呀。”

  5.这些年我去过一些东南亚国家,恰好他们都是信奉佛教。我时常在想,他们相信的是什么呢?他们在构建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呢?是各种佛的金碧辉煌的雕像还是佛家思想的真善美呢?如果是后者,每个人心中都可有这样的灯塔,为何一定要用钱财宝物来供奉以表忠心和虔诚呢?

  6.释迦牟尼佛传说是印度的王子,佛教创始人。前两年印度出来两部电影让我印象深刻《偶的神啊》《我的个神啊》。电影透过主人公对在我们眼中看来习以为常之事的质问,启迪着观众对宗教本已麻木的惯系思维,令人真正深省于何为宗教、何为神的本质。当笃信宗教的国家也开始在理性的思考,用浅显易懂的喜剧手法告解着本最浅显易懂神的虚无。不得不对这个国家刮目相看和心怀敬意。

  7.之前也听过身边的朋友说他们身边信佛、出家的人。我还是不能理解这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和决定。当然,这恰好也体现着我是无知,这个神州大地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我们都只是个旁观者,哪有什么资格指指点点和妄自猜测。

上一篇:天子脚下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士为知己(全二册)》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