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故事》经典读后感10篇(3)

  作者在前言及行文中多次提到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我不是在向你们布道传教。我不是在维护或攻击某种原则。我只是要讲一些我认为(我绝不敢强求其他人赞同)你们应该知道的事,希望你们在生活中能对良善美好、因而也是神圣的事物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爱。”(p.9)“我前面说过很多次,我并不是再重写《圣经》。我要呈现给各位的只是一本书的大致轮廓,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本书(尤其是前半部分)往往让读者感觉过于艰涩。”(p.347)“如果我的这本小书能够激发你的兴趣,想阅读《圣经》原著,想研究那些凝结着智慧的寓言,想理解人类最伟大的导师的宏大思想,那么,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我希望达成的目标仅此而已。”(p.348)

  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正如这一版序言中赵一凡先生评价的那样:“他只是一个通俗作家而已。大家若想了解美国思想史,或是研究英美自由主义,有许多经典可以选读。偏偏这个房龙可以忽略不计。”(p.7)

  诚如作者所言,读罢这本书,你会了解到《圣经》的大致轮廓,作者在行文终有时喜欢打比方、作比较,有时流露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阅读过程中,我觉得有几段甚好,摘录于此:

  1.“他们(法利赛人)在公众面前表现出非常谦逊的美德。

  “但在内心深处,他们极其自负,很为自己身上那些(他们自认为)与众不同的品质感到骄傲,对于世界上其他男男女女,老实说,他们都是极端看不起的。”(p.277)这是房龙对法利赛人的描述,读到这不禁使我想到了“人性”这个话题,反观自己,身上多多少少带有些法利赛人的特征,不知道这是不是人的双面性,或者说是“双重人格”?

  2.“一个民族的幸福感往往与他们拥有的财富成反比。富裕和繁荣程度超过一定限度后,面对生活中的简单乐趣,人们开始变得麻木;一旦没有了这些乐趣,人生就变成了从摇篮延伸至坟墓的一条枯燥乏味的漫漫长路。”(p.301)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应该是衡量幸福的一个指标,我们必须得满足自身的物质生活需求,但追求多少?这就成了一个问题。“适可而止”与“贪得无厌”是很不好把握的!

  3.“耶稣与冷酷的罗马人、世故的希腊人、教条的犹太人不同,区别就在于他对‘爱’的理解。

  “他的心里充满了对人类的爱···他怜悯他们···

  “他们的斗争毫无意义,他们的野心终将落空,他们对金钱名誉的追求纯粹是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的确,许多希腊哲学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他们也发现,真正的幸福源自内心,而不是来自装满口袋的银币,或看台上人群的欢呼喝彩。”(p.322)基督教的产生是否与当时的哲学思潮(犬儒学派、伊壁鸠鲁派、斯多葛派)有关呢?

上一篇:为了N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沉默博物馆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