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会有好报吗?经典读后感10篇

  《好人会有好报吗?》是一本由[美] 史蒂芬·波斯特 / 吉尔·奈马克著作,南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人会有好报吗?》读后感(一):不耐读

  本书由翻译过来,不耐读,讲的也是一些基本道理,帮助人自己快乐,多做好事对自己有益等,在这个道德沦丧年代,也是或缺常识,但对身为儒学信徒我帮助不大。

  建议犹豫做不做好人的可以读一读,如果和我一样坚定就不必读了。

  《好人会有好报吗?》读后感(二):正常社会的心灵旅程

  如果社会是在好的路上,这样的指引是有效的;但如果在一个乱遭遭的社会,那就是对正义与公正的亵渎。我没有办法用这样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包括亲人。虽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很感动。

  总有一些人是无法沟通的,总有一些人心里无法原谅,也无法面对。作为个体,真的如书中所说,带着付出的心,坦诚面对那些亲人的时候,带回来的只有更多的伤害。至少就我而言,人生中体会最多就是这样。

  不可否认,这本书值得一读,无论是处在哪样的人生阶段。但这样理想与学术化的解决方式,更多的时候只能来要求自己。

  道德永远都是面对自己的。可惜的是,体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

  《好人会有好报吗?》读后感(三):关于付出的回报的心理学分析

  一本讲述付出和回报的正相关关系的书。作者是美国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创立了公益组织“无限挚爱”中心。本来书中观点有大量具名的研究文献佐证,只是书名和副标题“因果能量转换的秘密”离题太远,让人误以为充满了道听途说的鸡汤故事和不严谨的宗教性说教。其实说白了就是付出,尤其是无条件的、不期待回报的付出,使人肯定自身价值,带来正能量的反馈和积极的自我暗示,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层面都会有显著的改善。类似的观点在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和近期很火的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中都有介绍,后者还提供了更多新近的科研成果。

  特别声明,本书从头至尾都没有宣扬宗教观点,不是推崇上帝信仰的布道书,也没有宣传佛家因果循环的教义。如果带着这样的偏见去读,那就不如不读算了。

  《好人会有好报吗?》读后感(四):缺乏逻辑性,牵强

  我不反对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但作者的表达方式却极其没有逻辑性、凌乱。比如第一个方式——赞美,名字是赞美,但里面大多写的是感激之心。第二个写传承,除了该章节的首尾两部分提到(仅仅是提到)传承外,中间大部分讲得是别的东西。就好像有些学生写命题作文,写着写着发现写跑题了,文章结尾又拽回来一样。

  书里举得例子也很牵强,作者写的很多统计有没有科学性暂且不说,很多事例的解释让我没法接受。比如书开头写作者本人能忍受巴士没空调和身后的智障每隔十几分钟对他的骚扰,而另外一个人因为忍受不了**而破口大骂。结局是:那个人最后被司机赶出巴士,而作者和智障顺利的到达目的地并为此感到高兴。这就是所谓的科学解释因果吗??我看不出哪里和科学两字沾边。

  把书里的逻辑性改好的话,这本书是可以当做小学生思想品德教材的。但是以科学解释因果为噱头,实在是哗众取宠了。

  《好人会有好报吗?》读后感(五):世界上首次揭示因果能量的秘密

  前阵子一个少年扶起摔倒老人反被告是肇事者的新闻在社会上传的沸沸扬扬,人们不禁摇头感慨,现在是想帮人都不敢帮,好人不仅没好报,还会被人以怨报德。

  有些时候我们抱怨我们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譬如父母为孩子劳心劳力,孩子却不领情,父母就会开始责骂孩子不孝。然而,我们付出自己的爱,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可吗?倘若别人对此毫无反应,那么我们是不是只收获了委屈呢?

  其实古语有云:“施即是受”,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得到。柏拉图也说过:“爱存在于去爱人的人身上,而不存在于被爱的人身上。” 《好人会有好报吗?》这本书告诉我们,付出一定会有回报。此书第一次用大量的科学研究揭示了因果能量的秘密,并详细论证了付出与幸福、健康以及长寿的关系。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史蒂芬布朗花了五年的时间对四百二十三对老年夫妇进行研究后发现,为他人给予精神上的帮助,比如对朋友、亲人、邻居以及配偶,都会延长他们的寿命,而那些不会对别人付出的被研究对象,在五年中的死亡几率要多出一倍。

上一篇:《藏地密码(全10册)》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曾经深爱过》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