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记读后感精选10篇(4)

  关于写字的人的生平,向来不是太留意,仅知的也只是从报纸期刊的边角里了解的张恨水恨水难成冰,冰心与林徽因暗自比拼谁更配称民国才女。至于老舍投了太平湖,这事就不要提了,都太心酸。人生在世还是八卦咸湿最得人心。做为一个识字的年轻人,打从小就对画面文字有天生的好感,少年时也想洋洋洒洒落纸万言。但鲁迅先生遗嘱“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让人心里凉了半截。不过新生后辈也有不怯场的,在盛大起点各大网站码字年挣百万的大有人在。媒体报道后真让人大跌眼镜。这样也能挣钱。真让众多穷乡僻壤的小镇青年开了眼了。随着互联网的井喷时代到来,是人都在网络上以各种网站为载体写过日记小说随笔。少年青年中年们,人人都在肆无忌惮的表达着自己。点开网页到处花团紧簇,生编乱造的各种小说被争相吹捧,人人都踩着这社会浮躁的鼓点跳着娱己娱人的华尔滋。遇到这本《写书记》时,忽然觉得这些前辈们都孤单太久了。

  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讲座教授李欧梵在介绍《老残游记》时曾一针见血地说过:“世界全球化了,人们生活在逸乐之中,毫无危机感,更谈不上什么史诗和抒情,只有享受和欲望,还有什么值得哭泣?说不定现在很多中学生如果读到老残哭泣或泪水冻结于面,会觉得好笑!这种抒情的灵性早已失落了,因为它和商品经济、物质文明毫无关联,这一种美感的消失,我认为,这反而是当今人类最大的危机。”就像范冰冰曾经闹出的那个笑话说刘胡兰是抗日女英雄一样,对于只活在课本里的鲁迅、茅盾、巴金之流,多数人下了课是决不肯再多读上一句的吧。

  《写书记》里以鲁迅打头阵,介绍了自己阴差阳错做起小说的始末,接着是茅盾先生上场,细致地述说自己写《子夜》时的初衷。之后是巴金。这种感觉很奇妙。有点像坐在家里,开着电视,里面正好播着艺文访谈录。只是这种节目挑观众。她不像娱乐播报吸人眼球。喜欢的自会喜观。不屑的即刻换台。

  多数人可能都看过徐帆演的《青衣》但并不一定知道他的小说原作者毕飞宇。现在的年代离钱钟书那母鸡与鸡蛋趣事的笑谈已经太远,屏幕上充斥的谍战宫斗穿越韩国花样美男已经让他们应接不暇,看完电视剧她们会巴巴的去看网络原著小说。哪会管你江青要改掉《沙家浜》“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经典唱词啊。这也不能怪他们,在浅阅读时代,要的就是瞬间感官剌激,思考对于他们来讲,太累。

  这本书真的是挑读者的一本书。前提是你对近当代文学有所熟悉,并且对作者有一定的关注及好奇。往好听点讲,可以了解他们及他们那个时代,往难听里讲就是探究一些他们的八卦,跟追星的性质也并无不同。王小波他爹是文科教授,但是他坦白地承认自己择术不正,竭力反对子女从文。但王小波却还是依旧在笔耕的大道上阔步向前。如果你会读书,就会从中看到小波的坚定。这些都是仁者见智的事儿。

  豆瓣及各个网站上时有提到一个话题:怀旧复古,国货回潮。青年们都视海魂衫梅花运动衣为至潮之选,甚至高价买起了铁皮老暖瓶。翻这本《写书记》倒是有点重拾老国货的感觉。

  国货都要回潮了,跟那年代相仿的经典文章不妨也找来读一读吧。

  《写书记》读后感(八):写一本书

  很多时候都喜欢问为什么,碰到好奇的事要问什么,看到不了解的事也要问为什么,遇到不明白的事还要问为什么。有一个问题,我问过自己许久,至今仍然没有答案。这个问题萦绕在脑海,与我如影随形,每天我都要为这个问题而努力,每过一段时间我也要问自己为什么。这个问题在别人看来可能根本就不是问题:

  为什么要写作?

  其实用写作这两个字似乎太重了些,我目前的练笔顶多算是写字吧,把一个字又一个字码到一块儿,看不到光辉,也看不到彼岸,但我却乐此不疲。在书写的过程中,与心灵的呼唤相应和,那一刻是美妙的。

  当然烦恼更多,因为文字并不是你想写出就能写出来的,更多的时候为怎么写、写什么而苦恼。

  当绝望的时候,有时需要抓一根稻草,以为那可以暂时缓解一下沉闷,消解那种写不出的绝望。更想找一些“同病相怜”的人,看他们如何渡过难关,当然,如果这个人现在已经具有了相当写作水准,他的经验则更具有参照性和实践意义,更能打动人心。

上一篇:《如果巴黎不快乐》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藏地密码(全10册)》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