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辑文章,涉及二十多位写书之人,他们或“为自己写,给朋友读”,或坚持“宿命的写作”,或“为证实自己而写作”、“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或“为了一个野心”而写,或“因为无力,所以执着”,或“用生命写作”,甚至坦言写作为“通往虚名之路”,甚至仅仅是想“在死之前写一个小说”……种种情结,种种信仰,他们无不是在各自的情结与信仰中独守严谨写作的阵地,哪怕写出的不是大众喜读的书,哪怕从没写出过一本完整的书。而无论有没有得到那个“虚名”,他们都在无怨无悔地写着。他们是真正的写作者,他们都将受到读者的虔敬,因为他们是在用心写作。
我们需要的,正是用心写作的写作者记录他们写书经历的文字。他们的书,从灵感的产生,到框架的建构,到书写的过程,到看见自己的书摆在书店一隅……其中充满了创作的冲动、写作的**,也充满了孤独、焦虑与徘徊……书写,是怎样一种难以言说又欲一吐为快的病痛,是怎样一种在绝望中希望的人生悖谬?
编纂此书的目的,正是借写书之人的文字,畅谈这种创作的**,言说这种书写的病痛,如果可能,并放大这人生的悖谬。感谢本书的二十八位作者,感谢他们为我们讲述写书背后的故事,感谢为本书提供支持与帮助的每一个朋友。感谢书。
编者
2011年12月
《写书记》读后感(六):杂花生树
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很奇怪的亲切感。印象里,从大学毕业就再也没有看过建国前的文学作品了,鲁迅、茅盾、巴金等等这些名字也幻化成一个个的代号,是那个时代的象征。随着后现代主义不断地解构,以往的文学大师被纷纷拉下神坛,这些早已故去的大师们也都被放入了故纸堆。这本《写书记》来的十分及时,书中的作者多是我耳熟能详的,大多数作品我也曾读过,看作者说如何写出那些经天纬地的著作,仿佛与他们拉近了距离一般。再者,现今文坛很是浮躁,看看这些成名已久的大家依然谦逊地谈着创作的初衷,也未尝不是一个启发。
相对于“关于书的书”中的其他三本(《译书记》、《编书记》、《卖书记》),“写书”这样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才是最困难的。将无迹可寻的汉字一个一个排列在一起,连成词,组成句,形成段,构成篇,合成章,最后成就一个好的作品,这其中的心血绝非寥寥数语就可概述。然而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观本书,作者谈得最多的,乃是激发他们拿起笔的故事;简单来说,文人创作主要有两个源头。
其一是从生活中发掘灵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这句话几乎成了小说创作的圭臬,人们往往能从作者周围的人身上发现小说主人公的影子。引起争议最多的,当属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有人从方鸿渐身上看到了作者本人,又从唐晓芙身上看到了杨绛。虽然钱钟书先生断然否认,大概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创作的时候,已经将身边的一干人等写了进去。或许,这也正验证了“艺术源于生活”罢。
其二则是拷问自己的内心,《写书记》中最为典型的是史铁生。人们往往醉心于他笔下的《我与地坛》,而忽略了他之后的佳作,譬如《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等。他这篇《宿命的写作》读起来更像是一个人在喃喃自语,反复盘问着自己的内心写作的初衷。除却像史铁生这样殚精竭虑、用生命在写作的创作方式,还有一种随心所欲、顺手拈来的自然态;也就是书中残雪的生活方式。她也是本书里少数派:将写小说作为生活中唯一的事情,而每日真正用来写作不过两个小时。这种灵感式的书写也为残雪的作品带来了一抹灵气。
然而无论最开始的原点是什么,但凡大家的作品,大多文字朴实,耐人咀嚼;即使情节跌宕,错综复杂,言辞也绝对不会是华丽的堆砌,而是言之有物。这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小说中,在这本谈创作的《写书记》里也可见一斑。同时,好的作品又往往离不开千锤百炼,且看《子夜》多次修改故事提纲,《红岩》的多位作者不胜其烦的再三润色,即便连遭后人无数诟病的样板戏也需要精打细磨,有汪曾祺这样的大家不厌其烦的再三修改。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为自己愧赧起来。
《写书记》读后感(七):重拾老国货
近来要说新生代女演员走红的程度,可谓没人拼得过杨幂了吧。从《宫》一路烧起来,红到简直烟熏火燎油光锃亮。这人红事非多,广大网友无情把她跟李小璐之流划到假脸姐妹团一队里。一时间,关于整没整是不是天生,两派吵的不可开交。不管怎样,关于杨幂拔牙修正脸型这事可是她亲口承认的,直言自己拔后晚上疼的睡不着。以至于我后来看到国际天后杨函数那别扭的嘴型就想起余华来。这是为神么呢。因为余华从文前是牙医啊!
上一篇:《如果巴黎不快乐》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藏地密码(全10册)》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